1995年高考语文失误评析及教学建议
曹樟玉
(浙江 曹樟玉)
▲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在继承稳定的基础上开拓创新。具体表现在:
考试内容紧扣《高考语文说明》。全卷共6大题33小题,大致覆盖《高考语文说明》中规定的30项考试内容 的28项(仅“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理解和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和句式”两项未涉及)。可见命题严格依 据《高考语文说明》,比较全面地检测考生的语文学科能力。这无疑对中学语文教学有积极的导向作用。
试卷结构更为合理。今年的试卷,把科技说明文阅读单独设立一大题,且并入第Ⅰ卷,使第Ⅰ卷均为单项 选择题,第Ⅱ卷为其它题型。试卷结构作这样的调整,使考生答题更为便利,考后评卷更为快捷。
开拓出儿道有特色的试题。30题,引进日常交际材料,首次考查直接修改不得体的用词的能力。31题,引 进社会生活资料,考查运用数据说明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连贯、简洁的语言能力。这两题都鲜明地体现了高考语 文注重实用的命题指导思想。32、33题作文题,虽然“一则材料,大小作文”的命题格局并不新,但以一首寓 言诗为材料,可谓选材新颖;诗中内含有关思想修养的意蕴,富于教育性。32题,要求合理想象,围绕一个中 心写一则对话片断,展示了片断作文的新视角。33题,要求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考生可以在把握诗的寓意 的基础上多角度地作文,具有灵活性。还值得一提的是,25、26、27三道现代文阅读试题,不仅扣住分析、概 括、阐释等阅读能力出题,而且都规定了表述的起始语,限定了字数,要求语言连贯、简洁。这些试题,切中 当前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只顾“讲深讲透”,不顾阅读能力训练和语言训练的弊端,有利于现代文阅读教学的 健康发展。
此外,在增强评分的客观性上也作了进一步的探索。除作文题继续采用分项评分法以减少评分误差外,25 、26、27三道现代文阅读试题均采用按要点评分的方法。这样的举措,有利于控制主观性试题的评分误差,当 然也对考生答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答题要准确、全面、简洁。这也给中学现代文阅读教学有益的启示。
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是很值得肯定的,但也有一些可商榷和待改进的地方。如1、2题都考查到字形辨识, 考试内容重复。25、26、27题,命题意图和角度很好,但得分率过低,区分度不理想。33题,作文采用分项评 分法有利于控制评分误差,但未对与寓言诗完全不相干的文章作出评分规定,有的考生搬上一篇与原诗风马牛 不相及的文章,居然也在语言、结构
、书写三项上得到一定的分数。长此以往,会产生一些负而效应。
▲▲
高考语文试卷的第Ⅱ卷比之第Ⅰ卷,考查的能力层次高,试题难度大。认真分析第Ⅱ卷的试题特点及考生 答题情况,对改进平时教学有更重要的作用。
第Ⅱ卷包括四、五、六大题,共10小题,90分。平均分51.45,得分率0.57(据浙江省500份试卷抽样统计 ,下同)。可见,第Ⅱ卷总体难度合适,区分度较好,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
第四大题为现代文阅读,共5小题,18分。虽然选文浅显,内容又是关于语文教学的,考生不难读懂;但由 于试题考查的能力层次高,出题角度活,答题表述要求严,评分标准客观性强,故而难度较大(除24题外)。 平均分仅6.93,得分率仅0.39。24题考查分析段内层次的能力。由于该段文章层次清晰,加上平时教学重视结 构层次分析,所以该题平均分1.70,得分率0.85。此为容易题。25题考查把握要点进行概括的能力,平均分3. 01,得分率0.50,只有14%的考生得满分。大部分考生或抓不住关键性语句(如答“守着古典主义”),或照搬 原句,不会按表述要求进行改写、用自己的话加以归纳(如答“把书中内容装进头脑”),或表述不明、不全 (如答“模仿古人”、“读书目的不正确”)。26题考查概括说明有关内容的能力。题干提示考生“参照第二 点错误认识的表述”来说明第一点错误认识,那就需要筛选出有关第一点错误认识的信息,并按第二点错误认 识的句式进行表述。由于大多数考生未仔细审题,又把握不住重要材料,故而答题不准不全。四个要素答全的 极少,而搬录“国文教学只需继承从前的传统好了,无须另起炉灶”的极多。此题平均分仅0.98,得分率仅0. 25,满分的只占1.4%,零分的却占23.6%。27题考查对抽象内容的阐释能力。此题平均分仅0.66,得分率仅0.2 2,满分的只占1.6%,零分的却占51.8%。大多数考生只是摘录原文“一讲一听之间事情就完成了”或“语文课 是传授知识的课”作答。究其原因,是未根据该段中心领会“打比方”的含义所致。28题考查根据特定角度筛 选有关材料的能力。由于绝大多数考生未领会“不教”的含义,导致筛选角度不明,故而或多选,或错选。此 题平均分仅0.58,得分率仅0.19,为全卷最低,零分的竟占65.4%。
第五大题为名句默写和灵活运用语言,共3小题,12分。平均分8.33,得分率0.69。29题考查名句默写。由 于要求默写的名句都是人们熟知的、经常被人引用的,试题又有“选三句”的自由,所以平均分2.36,得分率 0.79。部分考生对“心有灵犀一点通”一句生疏,“犀”、“乐”、“
损”三字写错写别的时有所见。30题考 查修改不得体的用词的能力。由于部分考生对“用词得体”认识不清,平时又缺乏这方面的语言实践,所以有 的不能确认不得体的用词,更谈不上改正;有的仅能指出而不会订正。此题平均分1.53,得分率0.51,区分度 较好。31题考查运用数据和连贯的语言说明问题的能力。此题平均分4.44,得分率0.74。前一处续写正确率高 ,后一处续写正确率低。考生有的未扣住“妇女”、“增长率”、“男性”三个因素来续写,以致内容与上文 不衔接;有的把“增长”和“增长率”等同起来,导致表述错误;有的不会把“1980年至1987年”、“1987年 至1994年”分别简化为“前七年”、“后七年”,不会把“男职工增长……”和“女职工增长……”合并为“ 男女职工分别增长……”,造成语言不简洁。
第六大题为作文,共2小题,60分。平均分36.19,得分率0.60。32题主要考查想象能力和对话描写能力。 平均分11.60,得分率0.58。考生的答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欠缺:①描写对象错误。试题要求任选诗中的两种鸟 写,有的考生居然丢开原诗而另写两种动物的对话,如“蚂蚁和大象”的对话等;②对话内容未围绕一个中心 。此类失误最为多见。所写的对话只是把原诗中的有关内容具体化而已,两种鸟仍然各唱各的调,甲数落乙, 乙又数落丙,未能扣住一个话题,表现一个积极健康的中心;③对话内容与原诗无关。对话中“水份”不少, 如“近来身体健康否?”“多日不见,你到哪里去潇洒了一番?”等等,把宝贵的文字用在与所表现的思想内 容不相干的无效描写上;④神态、心理、动作描写过多。有些考生主次不分,把想象的重点放在神态、心理和 动作上,结果削弱和排挤了对话描写。上述种种,都是未全面、准确地审察试题要求所致。此外,有些文章语 言粗俗不雅,对话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的用语。33题考查议论文写作能力。平均分24.58,得分率0.61。要选准 议论的角度,做到立意正确、深刻,关键是要准确把握《鸟的评说》的寓意。部分考生能从诗的整体着眼,在 把握诗的寓意的基础上选定议论的角度,如“要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反对互相攻击,提倡取长补短”、“ 正确认识自己,正确对待别人”等等。但对这首寓言诗作局部、片面甚至错误理解的考生不在少数。有的从“ 苍鹰好高鹜远”提出“要有远大志向”,有的从“燕子贪图舒服”提出“反对享乐主义”,有的从“麻雀糟塌 粮食,燕子冬天南飞”提出“以不劳而获为耻,以艰苦创业为荣”,有的从“候鸟冬天南飞”提出“要尊重规 律”……更有
甚者,完全抛开寓言诗,写成一篇风马牛不相及的文章。凡此种种,都说明这些考生缺乏准确理 解题意的能力。由于把握不住原诗的寓意导致作文偏离或游离题意,是考生作文的最大弱点。究其原因,是阅 读能力欠缺影响了写作上的施展。
▲▲▲
分析高考试题和考生答题情况,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下面就此提几点建议。
1.贯彻《高考语文说明》。《高考语文说明》规定了30项考试内容,这是从考试实际出发,对教学大纲要 求的具体化,它标志着高考内容的标准化。近年来的高考命题与之对应程度很高,今年更是如此。因此,平时 教学应有意地贯彻这些要求;考前复习更应循此而动:据此制订目标,进行指导,强化训练,讲评矫正。紧扣 “考试说明”,是增强教学针对性的最佳途径。
2.语言能力训练突出四项指标。高考试卷的一、五大题主要是考查语言能力。把《高考语文说明》中的有 关要求和高考试题结合起来进行分析,可得出语言能力的四项评价指标:①语言规范(包括字音,字形、用词 和造句规范);②语言清晰(包括语意明确和文字简洁);③语言连贯;④语言得体。这四项内容,在语言交 际中实用性很强,所以高考或年年重复考,或不断创设新题考。今年试卷的30、31小题,就是变换命题形式考 查语言得体和连贯。既然如此,教学中自然应该选取合适的语言材料,逐项加以训练,使学生在反复的语言实 践中逐步提高语言能力。
3.借鉴高考试题改进现代文阅读教学。第四大题的现代文阅读试题,对阅读教学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所 谓“借鉴”是指:①借鉴其命题意图,确立阅读教学目标。五道试题意在考查阐释、筛选、分析、概括四种阅 读能力及语言表述能力(指25、26、27题),这五种能力正是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②借鉴其命题角度 ,改善教材处理思路。25至28题,准确地抓住文章的几个要害的问题作为命题的切口,由此看考生对全篇的领 会程度。用这种“抓住要害,牵动全文”的思路来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无疑能提高阅读教学的“质”。③借 鉴其题型,改进阅读训练方式。25、26、27三题均为简答题,并限定了作答的字数。这种题型具有考查阅读能 力和表述能力的双重功能,它可直接引入教学,作为一种训练方式(选择题不宜)。这几道试题的得分率低下 ,正反映出考生阅读能力和表述能力有严重缺陷,因此,在教学中用心设计简答题并进行切实训练,实在是十 分必要的。至于24、28题,也可以改造成简答题用于教学。④借鉴其解题思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要 完满地
解答25、26、27题这类试题,得有科学的解题程序。一般地说,应有以下步骤:审清题意(把握问题的 范围、角度、作答方式,领会提示)→从文中找到有关的句段和材料→筛选出关键语句和信息→按表述要求加 以改造→用文字表述。这样解答,有可能做到准确、全面、简洁。解决问题的程序就是方法,程序训练是能力 训练的一个重要方面。
4.调整文言文教学的重心。学生能读懂浅近的文言文,是文言文教学的目的。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的重点 是理解词义、句意、把握文意并进行分析、评价,今年试卷的第二大题都在词义、句意、文意上出题,以此来 考查考生是否具备读懂浅近文言文的能力。而实际教学中却存在着重词法、句法、章法、轻词义、句意、文意 的倾向,把教学重心放在辨析词性、用法、句式和分析写法上检测教学效果,也往往在词性辨别、用法辨析、 句式归类上出题。学习文言语法知识和文章作法,是为了正确理解词义、句意和文意(当然,学习文章作法还 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前者为途径,后者为目的。充分认识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导向作用,正确处理“法 ”和“意”的关系,对改进文言文阅读教学大有裨益。
5.把分项评分法用于写作训练。分项评分不但有利于控制作文评分误差,而且对写作训练具有指导作用。 内容、语言、结构、书写四个项目,可作为写作训练的四项指标。它们是教师指导的四个向度,学生作文的四 个目标,又是作文评改的四个角度。根据各阶段写作训练的要求,可以有所侧重,突出某些项目;也可以综合 使用,四项并举,语言和书写是其中的基础项目,关系到学生的语文素质,更应予以强化。鉴于今年高考作文 审题失误较多,有必要加强材料作文的审题训练,教给学生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①全面审察试题。包括题 目、要求、提示等,防止顾此失彼。②整体认知材料。对材料作整体性阅读,把握材料的基本内容,防止对材 料作片面的、局部的、割裂的理解。③推究原因,形成立意。推究文中事件、现象的产生原因,就是对事物作 由表及里的认识,据此立意,就可能做到正确,深刻。
6.切实开展课外阅读。光盯住几篇课文,不是教语文的上策,以做大量习题替代语文教学,更不可提倡。 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途径之一。部分考生不知著名的课外文学作品,不知常见的课外名 言名句,多数考生作文中不见新鲜事例,这些现象都说明课外阅读之薄弱,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已 成为语文教学的一项紧迫的工作。为了提高课外阅读成效,应采
用开列书目、做阅读卡片、写读书笔记等方式 ,使学生读有所积,读有所得。
本文发布于:2022-10-20 13:49: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297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