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幸福指数
细心的人士不难发现,今年“两会”以来,人们谈论
最多的话题是如何提高国民的幸福指数。所谓幸福指数,
就是衡量人民群众对自身生存和发展状况的感受和体验,
是一个综合考量提高群众的幸福感,已成为衡量小康社会
最切近、最直观、最有温度的指标。由于“幸福”一词的
红火,广大百姓对幸福生活有了更多期盼,倾注了更多的
奋斗动力。毋庸讳言,近年来在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的
同时,我们在教育、卫生、物价、食品安全诸多方面还存
在着许多问题。百姓的口袋鼓起来了,物质生活丰富了,
幸福感却下降了,为何?因为中国在解决温饱问题后,人
们越来越关注精神需求、关注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而不
是单纯的GDP的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老
百姓过上舒心畅意的生活,而“幸福指数”就是这种生活
的直观体现。对于一座城市的居民而言,在评价城市的建
设成效时,不管是切实可见的修路造桥,还是不可见只可
感的教育医疗、城市治安等,最终都要归结到一个问题上:
居民生活是不是变得更加幸福?
那么,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呢?
一是要满足人们的生存需要,要发展经济,提高人民
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十一五”期间,我国取得的巨大
成就,让13亿人民享受到了幸福。国内生产总值达39.8
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因为经济发展了,我
们才能成功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
二是要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改革开放三十多年
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
我国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党的惠民政策顺民心、合民意,
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人心思稳、人心思安、人心
思发展,这是大势所向,人心所向。大家深知,稳定是福,
动乱是祸,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没有稳定,什
么幸福生活都是空想。维护稳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意志和
心声。
三是要繁荣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以人为
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代表了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
也是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的。随着经济的
发展、公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对于文化产品和文化服
务质量的要求将更加突出。文化建设只有在信息提供、知
识支撑、思想启迪以及审美等方面,及时地提供优秀的产
品和优质的服务,才能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日益多样化,文化需求也呈现出多样性、发展性、自主选
择性特征,不同的年龄、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个体需
求的差异性日益明显。这就要求我们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
供给必须多样和丰富,并在文化市场中发育和完善,才能
满足这种变化发展着的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为此,我国
政府把繁荣发展作为中心,以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和发展能力,用文化陶冶人、
激励人、慰藉人,增强人们内心世界的丰富感,营造他们
精神上的安宁感和幸福感,从而激发人们的创造力。
此外,在努力满足社会各方面文化需求的同时,我们还应
特别注意维护老年人、未成年人、农民工以及残疾人等特
殊群体的文化利益。
此外,我们还可以在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自
然之间的和谐等方面作进一步的努力,这样,国民的幸福
指数很快就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本文发布于:2022-10-19 15:01: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2321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