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全册第七单元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2-10-19 10:06:01 阅读: 评论:0


2022年10月19日发
(作者:我变了作文)

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含习作、语文园地七)

《古诗词三首》教学反思

《山居秋暝》这首律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诗人描绘了山中秋

夜优美的景色,清新幽丽,富于诗情画意,其中寄托着诗人自己的高洁情怀和对

理想境界的追求。《枫桥夜泊》这首诗所描绘的是枫桥的夜景。从其中的“泊”

字我们可知,诗歌表现的是一种羁旅情怀。《长相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也

是这样一首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词,表达了作者羁旅怀乡的情怀。纳兰性

德是清初著名大词人,纳兰性德词风清新隽秀、哀感顽艳,颇近南唐后主。近代

著名学者王国维就曾给其极高赞扬:“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

情。”

一、教学效果

依据每首诗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积累、阅读能力,我设计了由扶到半扶半放到全

放的教学流程,收获还是蛮大的,现总结如下:

1、聚焦第一首诗《山居秋暝》。

教学这首诗时我分三步走,一步一个台阶,使学生的感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吟诵能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第一步,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先交流对王维的

认识,知道他被称为“诗佛”;接着交流题目,从题目中感受时间地点意境,整

体上把握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初步感受意境的美。第二步,自读自悟,标画描

写了哪些事物,各有什么特点?试着理解每句话的含义。创设班内交流的氛围,

在思维碰撞中去深刻感受。最后让学生画一画,并在背诵这首诗后,默写这首诗,

使创新和内化有机地融为一体。

2、聚焦第二首诗《枫桥夜泊》。

这首诗的学习我是半扶半放,也用三步走的方法使学生学习逐步深入。先引

导交流对作者的了解,拉近和文本的距离,在试着交流对题目的理解,指导理解

课题的含义。接着让学生借助资料理解每句话的意境,抓住关键词“愁”“寒冷”

去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感悟诗歌的灵魂。最后也是让生背诵并配画,将积累与

创造有效融合。

3、聚焦第三首诗词《长相思》。

这首诗词学习时直接放给学生自学,以检查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调动并引向

深入。

4、合作交流,探究共赢。

学完三首诗后,让他们观察:三首诗的共同点是什么?进一步去体会他们的

性情,感悟他们的情怀。

二、成功之处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环节有效地为本文的学习降低了难度,自学能力提升明

显,动手动脑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三、不足之处

第三首诗词放手对优等生来说没有难度,但是中下等的学生则有点茫然。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照顾所有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程度,让所有

学生都有所提高,让每个学生在整堂课中都能充满活力,都能学有所获。另外,

我还会增加吟诵的环节,在指导学生有滋有味的朗读之后再引导他们思考领悟!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四季之美》教学反思

《四季之美》的作者清少纳言心性敏感,对外界事物感受力强,同时又充满

女性的宽厚慈爱,因此,到了她的笔下,她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

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春天——黎明”动人

的是色彩的美,天空的柔和与云彩的鲜亮互相映衬。“夏天——夜晚”迷人的是

萤火虫的翩翩飞舞,月夜、暗夜、雨夜都无妨,哪怕是星星点点朦胧的微光也足

够唤起美的感觉。“秋天——黄昏”感人的是夕阳照山时的点点归鸦和比翼联飞

的雁字,还有风声虫鸣的合唱。“冬天——早晨”可人的是手捧温暖炭火的心情,

这是下雪时、下霜时,甚至无雪无霜时都需要的。四时琐屑,信笔写来,春天的

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不是一

个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人是不会写出如此文字的。执教本课之后,我反思如下:

一、以读带讲,促使学生感悟

作者清少纳言是一个热爱自然的人,她用自己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发现了四

季的美。我要求学生在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

想一想: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你的理由是什么?然后给学生充足

的时间去读,去独立思考。接下来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互相补

充,互相借鉴,这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体验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最

后全班交流。此时让学生美美地读一读自己最喜欢的语段,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深入挖掘教材,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那么,我设计了一个

这样的环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在你的眼里四季最美的是哪些时

刻?请你用优美的语句说一说。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文中的语言去说一说,培养

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观察自然的习惯。

不足之处:

1.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环节上做得还不是非常到位。当学生美美

地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的时候,就应适时指导学生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感受。

还比如,让学生互相评价一下自己的朗读有哪些需要调整、改进的地方。这时如

果能够在学生和老师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范读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感悟作者

眼里四季之美,让群体通过有感情地读来获得内在的感悟、体验,达到资源共享,

课堂教学将更加“丰实”。

2.激励评价不够及时,导致不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当时我应该引导学生

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让学生各种感觉器官协调合作,体

会四季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选作课文时有改动。作者记叙了

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

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

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

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一、教学效果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直接板书课题,组织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有关大榕树的资料和鸟类栖息的资

料,为学习课文内容作好铺垫。

2、自读自悟,初读感知。

在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之后引导学生借助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和他的朋友几次去了“鸟的天堂”?每一次见到了什么景

象?为什么两次所见所闻会不一样?问题抛出后,在自读自悟解决这些问题的基

础上,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品词析句,领悟内涵。

潜心默读课文:作者为什么在结尾发出“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的

感叹呢?引导学生聚焦几个关键句子:(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

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2)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

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3)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

从重点句子入手,深刻感悟作者的真实感受。第一句,抓住“不可计数”一词,

从字音入手,感受榕树的枝干的多,体会榕树的大。如此大的空间才能容得下那

么多的鸟呀!特别是第二句话展开合理的想象,去感受作者笔下的大榕树的生机

勃勃的静态美,似乎是新的生命在颤动。此时播放相关的图片,从一抹抹新绿中

去感悟生命的存在和活跃。第三句抓住关键词“应接不暇”,引导学生去展开合

理的想象,读出文字含着的意思,即鸟太多了!那么多鸟都愿意栖息在这里,足

以看出大榕树就是它们快乐而安全的家园!

4、诵读积累,感悟写法。

学生通读全文,标画哪些语句是静态描写,哪些语句是动态描写。作者这样

安排材料的作用是什么呢?创设探究的学习氛围,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去感受动静

结合写法的好处。比赛背诵积累,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丰富了语言材料。

二、成功之处

整堂课上同学们是学习的主人,有时思考,有时背诵,有时探究,思维很

活跃,感受力也很强。

三、不足之处

学生动手能力即迁移运用的能力没有好好地落实。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在学生朗读体会的基础上,创设小练笔的环节,

以便提高他们的迁移运用能力;增加口语交流的内容,落实好语文学习的终极目

标,让我的教学更圆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月迹》教学反思

《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它通过灵魂人物“奶奶”的有效指引,通

过“盼月——寻月——议月”,让“我们”从一开始的什么都“不满足”,到最后

都“满足”了,并进而理解了“月迹”中“月”是美好事物的化身,每一个人都

要享受美。

一、教学效果

在本课教学中,我有以下几方面的收获:

1、吟诵诗句,揭题激趣。

自古以来歌颂月亮的诗句举不胜举。于是我在课前便安排学生们整理吟咏月

亮的古诗句,并背诵六句以上。所以一开始,我让学生吟诵诗句。每个学生都跃

跃欲试,吟诵得朗朗上口。接着话锋一转,这么多诗句中有谁发现了,诗人主要

抓住月亮的什么进行吟咏呢?这一深入思考的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再次

朗读诗句,进行进一步的思索。学生们畅所欲言,个性感悟突显。那么,一看题

目“月迹”,你能猜出来什么呢?你猜对了吗?通过猜一猜的环节,试着引导学

生从题眼入手去考虑写作材料,也激发了学生的读书欲望。

2、自读自悟,理清脉络。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所以应该借用已有的能力来感受和体会。自读环节借助

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默读课文,思考:月亮的足迹都出现在哪里?用列小

标题的形式来概括。学生通过交流达成共识,盼月、寻月、议月的线索一下子明

朗了,也就理清了文章思路,了解了故事梗概。

3、潜心阅读,品词析句。

在理清层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默读全文,从字里行间去找寻觉得好玩有趣

的地方,体会作者细腻的感受和动人的描述在小组内交流。随着交流的深入,作

者的情感和学生的情感融为了一体。孩子们在思维的碰撞中情感受到了熏陶和感

染。此环节主要聚焦两点:第一是让学生借助语言去体会在寻月过程中我们的心

理变化过程;为情感的激发作好铺垫;第二是抓住两句寓意深远的话——“月亮

是个好”和“天空上的印章”。通过探究交流感受文字含着的意思,并指导读好,

读出作者的心境!

4、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文章中出现了两次对话,在引导理解的基础上我创设了分角色朗读的环节,

意在有声有色的朗读声中将学生的思维与作者的思维再次产生共鸣,真正有效地

落实朗读训练。

二、成功之处

教学本文时的确做到了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不过引路人。最大的亮点是对

话部分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三、不足之处

本文的感情非常细腻,语言生动活泼,教学中还是注重知识的理解太多,

积累太少。标点符号的运用应该涉及,让学生学会使用标点。

四、改进措施

如果再重新上这篇课文,我会引导学生背诵积累,以便积累更丰富的语言,

会引导发现对话中标点符号的典型用法,为学生正确使用标点夯实基础,让我的

教学更圆满!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习作《_______即景》教学反思

“________即景”是部编版第九册第七组教材的作文题。本组教材选编了三

篇描写自然景物的课文和三首写景的古诗。通过学习这几篇课文,学生懂得了要

观察大自然的重任,热爱大自然的道理。为了让学生亲近大自然,用自己的眼睛

近距离地观察一次的大自然,安排了本次习作。

执教本课后,我进行了反思:

一、导入部分

在最初的作文教学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泰山日出的小视频作为情景,激发

学生的说话愿望,效果非常好。这让我再次体会到了充分使用多媒体,利用它的

直观性导入新课的奇妙之处。

二、写作文前列提纲是防止跑题的法宝

最初的教学设计中提纲是学生自行完成的,这就出现了提纲变成了“造小句

子”的现象。许多学生的提纲没有重点,在最后的作文时照样是分段不清楚,内

容详略不明。第二次教学设计中我把这个环节改为由老师引导学生列提纲。提纲

只画出一个大的框架,不填内容。这样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就有章可循,只需要

把框架补充完整,就会完成一篇血肉丰满的习作。这样,在学生具体操作的时候,

错误率大大地降低了。

三、完善要求,自主习作

本次习作是一次半命题作文。教材中给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一定的顺序,

有条理地描写景物;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从“朝阳喷薄而出,夕阳缓缓西

沉;林中百鸟争鸣,园中鲜花怒放……”四个方面提示学生应该写些什么,后面

的省略号是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来补充的。鉴于此我在课上引导学

生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入手进行了补充,如:倾盆大雨顷刻间笼罩了整个原野,天

地间挂着一幅巨大的珍珠水帘;白茫茫的雾包裹着我们,就像伸出仙境一般。以

此为例,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情况,打开思维,找准说的话题。

指导学生在动笔之前,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尝试着把自己想要写的内容

和同桌说一说。说的时候注意用词的准确,表情达意的准确。这是本次习作的难

点。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这一难点处理得过于草率了。在下一次执教本节课的时

候一定要注意弥补。

另外,我引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素材巧妙运用、加工,体现了习作的生活性

和灵活性。

四、习作完成后的修改

本节课中我忽视了习作完成后的修改这一环节,总觉得批改作文是教师的工

作。当教师批改完之后,学生根据老师的评语修改自己的习作。但是实践证明这

个办法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学生在老师批改完之后只看老师的评语并

不能够明白自己习作的败笔在什么地方。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我要引导学生自己

修改或者同桌互评后再自己修改,这样做学生能够既见识了别人的习作,又更深

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人教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七》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共设了三个板块。“交流平台”以本组课文为例告诉学生在阅

读的时候要品读并积累值得我们品味的语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

想感情。“词句段运用”①引导学生设计一份图文并茂的“元旦联欢会”海报。

②前两组中每一组中的两句话,边读边想象句子描写的场景,体会第二句话把场

景描写具体的方法。然后用这种方法完成下面三组练习题。“日积月累”安排了

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名篇《渔歌子》。

在《语文园地》这一板块的教学中,我主要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要教学目的,展开教学。

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时,我首先让学生读这几段文字,然后联系课文内容

体会每段话在文中的作用及表达的思想情感,并积累这些优美的语句。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采用这种形式,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学生开阔思

路,大胆去说,去练,既能达到训练的目的,也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不是学

教材。

在教学“词句段运用”时①我引导学生回顾自己最喜欢的海报是什么样的,

喜欢这种海报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设计一份自己最满意的图文并

茂的“元旦联欢会”海报。②引导学生比较前两组中的两句话在意思上有什么异

同,再比较一下这两句话,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句话,为什么?接下来体会第二句

话是怎样写具体的。最后用自己体会到的方法完成下面三个练习题。

这次的“日积月累”提供的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名篇《渔歌子》。这首词开

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

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

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

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这首词的前两句勾勒出一幅江南风景

长卷。“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

渔夫的悠闲自得。“桃红”与“流水”相映,显现了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

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

末两句描写渔父捕鱼的情态。与富有诗情画意的大自然完全融合在一起,令

人神往。作者虽只是概括地叙述了渔夫捕鱼的生活,但从词的言外之意中,读者

不难发现作者对渔父悠闲自在的生活的向往。

这首词构思巧妙,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格调清新,寄情于景,显现出一种

出污泥而不染的清纯和淡泊,成为一首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词作。

本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法进行教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积极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和谐、安全的情境,学生在自主的空间里,自由奔放地想

象、思维和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课设计有梯度性,先课本上,再课外和

生活中。在实施开放式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感悟知识

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会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以及

合作交流的精神和创新意识。关于学生的知识正迁移保证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螺旋

式上升与可持续性发展同步进行。


本文发布于:2022-10-19 10:06: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213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