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美之旅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认识课文中的8个字,会认“灿烂、陆续、规律、茂盛、
照耀”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经过学习能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读出感情来。
3.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
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4.了解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方法,能够进行静态描写手法的尝
试运用。
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经过学习能够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读出感情来。
2.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
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3.了解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的方法,能够进行静态描写手法的尝
试运用。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单。学生完成预习单,对课文有一般了解。
2.课件。教师根据课文和本课的教学目标预设,设计好课件,做
好调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看到“天堂”,你的感受?加上“鸟的”,会怎样?带着想象读一
读标题,读出感情来。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小组组内互查词语、字的认读情况,组内解决。
2.教师检查小组掌握情况,检查词语的掌握情况。一是朗读的读
音正确与否,教师订正;二是根据课文来读词语,读出美好的感受,
从上课一开头就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
3.指导书写。预设“暇”。让学生自己到讲台前讲解注意事项,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写出美字。
4.汇报疑难之处,班内解决。
三、研读课文,深入文本。
构建话题: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段落或者句子是哪些?说一说自
己的感受,在旁边写一写。
组内交流,学生汇报。
预设一:大榕树生命力强。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茂密
第七自然段的“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一直到“就像一株大树卧
在水面上”体现了榕树的枝非常多,也体现了它的“茂盛”。
生:读课文,读出对大榕树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教师指导,学生再读。
生:质疑不懂的词语句子。学生解答,教师指导。
师:在这个部分,作者通过榕树的枝、干、根、叶写了榕树大和
茂盛的特点,写出了榕树那静静的样子,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方法描写?
那么用的顺序呢?
生:(齐答)静态描写。
师:出示拍摄的校内的桃树照片。我们学习了课文中静态描写的
手法,你模仿课文写几句对桃树的赞美之情的句子吧!
学生进行写作,教师巡视、指导,提醒用好静态描写的写法。
学生汇报,教师点评。
预设二:众鸟纷飞。
师:(板书完后)作者写榕树是静态描写,那么写鸟应该是(动
态描写)。
同学们找一找文章的动态描写的句子或者词语,在旁边写上自己
的感受。
生:我找的是……我认为……
师:点评,提出要求:想象着读好你标出的句子,感受美好的画
面。
预设三:抓点提升
构建话题:一上课,同学们说这是一篇美的课文,如果你是小鸟,
你觉得“天堂”美在何处?读出美好的感情来吧!
四、疑难解决
讨论解决: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学生讨论、汇报
五、拓展
1.找一下跟鸟的天堂的有关的资料再看一看,对照课文再次感受
的美。
2.作品推荐:《旅途随笔》。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上学期的训练,积累了语文学习的一般方法。学
生们对于如何学好语文,有了感性的认识,但是对于文本的分析理解
上还停留在表面,对于课文的重点难于把握,不理解课文中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对于课文中的写法还是不理解,更谈不上学以致用。
三年级学生处在语文知识的积累时期,教师需要结合课文中出现
的语文知识,在引导学生学习中进行贯穿,指导学生在学习之余进行
运用,巩固本课所学,切实让学生一课一得。
效果分析
文本的不同形式,决定了教师用不同的方式和教学策略来引导学
生进行学习。
本文需要学习的内容较多,我只抓住其中的几个点来学习,进行
突破,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
作为记叙文,要交给学生记叙文学习的方法,我从描写、词语、
给查的顺序等方面,抓住文中几个句子,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
切身感受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在人文性方面,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评析,结合自身感受,受到
美的熏陶。
无论什么样的课堂,学生永远是主体。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我精心设计问题,及时给学生抛出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
性,按照老师的思路步步深入,对文章产生兴趣,对祖国的语言文字
产生兴趣。
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1933年南游广东时写的作品
选入课文时有修改。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
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
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
美。
文章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抓住景物特点,
进行静态与动态的描写;第二,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
相结合。
本文重点写了大榕树的硕大无比和充满生机的美丽。作者按由远
及近的观察顺序,先写它占地面积大,并通过争论榕树的多少,说明
这株榕树是孤木成林,表现榕树之大;接着写近看榕树,通过对枝干
和绿叶的描写,展示了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
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作者着重写了众鸟活动的热闹场面。从作
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儿鸟的数量多、种类多,而且分明感
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快乐。
本文的难点在于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体会两个“鸟的天堂”的具
体含义,进一步巩固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一、多音字组词
二、按句意选择恰当的词语。
展示裂缝颤动陆续留恋茂盛
1.先先后后,时断时续。()
2.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细缝。()
3.不忍舍弃或离开。()
4.清楚地摆出来让人欣赏,明显表现出来使人知道。()
5.植物长得多而茁壮。()
6.短促而频繁地振动。()
三、片段练习
起初周围是寂静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
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
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
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
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
又错过了那只,看见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出来,
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xīng)
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
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
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在文中加粗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2.用“_____”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小、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________。“有
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________。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________,
而是________。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________;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________。
寻美之旅
——《鸟的天堂》教学反思
原来讲过一次《鸟的天堂》,只是按部就班来进行,体现不出本
文作为一篇经典文章的地位来。本次进行授课,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吸
引学生,用一个什么样的话题来串联文本,体现出本文的授课思路?
在研究之余,“美”跳入眼中。
于是就有了本次授课。
既然是美,那就以美来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
虽然也是字词句篇,但是因为注入“美”,因此我多加思考,按
照“美字美写、美词美读、美文美析”的思路,和开头的“你对天堂
的感受”紧密联系,切实把经典文章讲好。
工具性和人文性怎样统一?需要找好结合点。静态描写是一个学
习的重难点。这样我把这个训练点作为本课课内外结合内容,既进行
了工具性的巩固,又解决了重难点,一举两得。
不足之处:四十分钟不够,课文还没有夯实。
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
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
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
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
基本特点。”
课程标准对于本学段的具体要求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
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
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阅读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
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
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
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
替个人阅读。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以课程标准的要求
从词语、朗读、阅读和交流、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相统一上进行备
课。通过本课的学习,完成课标任务,实现课标要求的具体化,在课
堂上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本文发布于:2022-10-19 10:04: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2137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