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24节气时间表

更新时间:2022-10-19 07:56:52 阅读: 评论:0


2022年10月19日发
(作者:神舟天宫对接成功)

XX年的24节气时间表

熟知24节气时间,对大家的养生可是大大的好处哦,以下是精心的

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xx年24节气时间表

2月3日:立春

5月5日:立夏

8月7日:立秋

11月7日:立冬

2月18日:雨水

5月21日:小满

8月23日:处暑

11月22日:小雪

3月5日:惊蛰

6月5日:芒种

9月7日:白露

12月7日:大雪

3月20日:春分

9月23日:秋分

4月4日:清明

7月7日:小暑

10月8日:寒露

1月5日:小寒

4月20日:谷雨

7月22日:大暑

10月23日:霜降

1月20日:大寒

小雪-大雪

养生关键词:萝卜加梨养藏精气

平时大家都习惯熟吃萝卜生吃梨,小雪之后不妨反过来,

大雪节气时寒冷枯燥的天气让人体出现不适,中医认为“冬不藏

精,春必病温”,对于中老年男性而言,大雪之后更要注意“养

藏”。从饮食养生的角度来说,在大雪时节适量吃些莲藕粥,有较

好的补益成效。莲藕熟吃有健脾开胃,止泻固精成效。

冬至-小寒

养生关键词:防寒、保暖

冬至是养生的重要时间点,中医认为“冬至一阳生”“阴极之至,

阳气始生”;阳气开始逐渐萌发生长,如果注意养生有利于过冬,甚

至能为来年春天的安康贮备能量。

俗话说“冬至饺子带喝汤,不怕身上起冻疮”。饺子最初是张仲景

为治疗百姓耳朵冻伤创造的,把驱寒活血的药搅拌在肉馅里,给冻

伤的百姓。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至前后常拉耳垂、提耳

尖、摩耳廓,直到耳部感到发热,有利于全身保健。

小寒是寒冷期。气虚、阳虚、血虚这三类人群最怕冷。不妨试试以

下三种汤品驱寒取暖:气虚怕冷喝黄芪牛肉汤;阳虚怕冷喝干姜肉桂

羊肉汤;血虚怕冷喝鸡丝阿胶汤。

大寒-立春

养生关键词:防风寒、护肝

大寒前后,年底应酬多、工作忙,缺乏运动,加上暖气和室外寒冷

的轮流考验,很多人一不小心就感冒了。预防感冒除了加强锻炼,

还可以通过食疗增加抵抗力。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也是春天的开始,要注重养护肝脏。除了

注意饮食之外,最简单的就是伸懒腰。伸懒腰后,血液循环加快,

全身肢体关节、筋肉得到了活动,也舒发了肝气。

雨水-惊蛰

养生关键词:降火、春捂

从雨水开始,气温逐渐上升、降水也渐多。但冷空气与暖空气仍会

频繁比赛,所以雨水节气常出现“倒春寒”,春捂的要点是“下厚

上薄”,捂好背、腹、足底。背部保暖护好“阳脉之海”——督

脉,减少感冒;腹部保暖有助于预防消化不良和寒性腹泻。“寒从脚

下起”,足部保暖身体才能真正暖和起来。惊蛰后春风拂面,易引

动肝阳,并伴多痰,可吃些海蜇清热化痰、降压消肿。

春分-清明

养生关键词:清热、润燥

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分,阳光明媚,是调整阴阳平衡的

好时机。俗话说:“吃了春分饭,一天长一线。”春分以后,人体

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呼吸消化功能加强,内分泌激素尤

其是生长激素分泌增多,是孩子们长高的最正确时段。春分这个时

候的香椿,香味浓郁,鲜嫩清脆,口感和营养都是很好。中医认

为,香椿味苦,性凉,有清热解毒、健胃理气成效。

“断觉东风料峭寒,青蒿黄韭试春盘。”这是苏东坡描写青蒿的优

美诗句。清明前后北方风大雨少,气候枯燥,容易枯燥上火,而青

蒿正是美味娇嫩的时候,怕上火的朋友,不妨吃上一些青蒿蹄花

汤,清热滋补润燥。

谷雨-立夏

养生关键词:控压、排毒、拿五经

“三月三,荠菜当灵丹。”农历三月初三这天,不少地区都有吃荠

菜煮鸡蛋的`风俗。初春是高血压病好发的节气,食用荠菜后可增强

大肠蠕动,促进排泄,有降血压、降低体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作

用。

俗话说:“清明断雪,谷雨断霜。”谷雨前后,空气湿气大,要注

意排湿排毒。此时竹笋纷纷破土而出,可食之通便护肠,排毒养

颜。

立夏后,人们常会烦躁上火,食欲、睡眠不佳。可用中医经典养生

方法“拿五经”:即用五指同时分别点按人头部正中线的督脉,两

旁的膀胱经、胆经,左右相加,共5条经脉。每次不少于3~5分

钟,可调节神经功能,使人的面容红润,精神焕发。

小满-芒种

养生关键词:养阳、祛湿

小满后,我国大局部地方高温、多雨,体内湿气会增加,情绪也会

更易烦躁,汗液的排泄加快,中医认为“气随汗脱”,阳气会因此

受损。此外,热天人们比拟贪凉,易感受寒湿而伤阳。可按揉足三

里穴养护阳气、补中益气。

芒种湿度增加,使人易四肢困倦,萎靡不振,痰湿内聚。夏季此时

有了大排档,“肥甘厚腻”会困住脾胃,进而出现痰湿体质特征,

如食量大、容易疲倦、舌苔白腻、不爱喝水、大便不成形等,不妨

按摩丰隆穴健脾胃祛痰湿。

夏至-小暑

养生关键词:养心、明目

五月初五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因此端午节又叫“端阳

节”。端午养生用艾灸,能使人解除疲劳,享受轻松。在家中适量

燃烧艾条还有驱蚊虫和秽气的效果。

夏至后,真正的“烤”验才开始。天气时而炎热、时而闷热、时而

湿热,人的情绪也会一波三折。此时可练中医经典气功“六字诀”

中的“呵”字决防治心病,缓解焦躁情绪。呵,读(hou)。口型为半

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

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

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

垂于体侧。如此动作6次为1组,一般要连作6组。

进入小暑节气后,为躲避炎热很多人喜欢待在空调房里,殊不知这

有碍养生,最好采用自然的方法防暑降温。

大暑-立秋

养生关键词:防中暑、贴秋膘

大暑多在三伏中最热的中伏,气温高多雷雨,易挟湿。暑湿之气会

乘虚而入,使人心气亏耗,易引发中暑等疾患。当全身出现明显乏

力、头昏、心悸、胸闷、出汗等情况时,多为中暑先兆。最好脱离

高温环境,解开衣领,喝点凉白开,吃点水果,尽量到阴凉的环境

里休息。

经过酷暑的煎熬,人体营养耗损不少,北方立秋之后可“适当”贴

秋膘恢复体力。江南立秋后,天气不会马上转凉,暑湿还较重。贴

秋膘反而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湿热积聚在胃肠中,容易诱发感

冒、便秘、发热。不管南北,立秋后要吃些豆芽、菠菜、胡萝卜、

芹菜、小白菜、莴笋等,营养丰富又不容易发胖。

处暑-白露

养生关键词:护发、早睡早起

处暑与“七夕”常靠在一起。“七夕”的一些民俗也颇有保健养生

的意味。比方妇女洗发。湖南《攸县志》记载,“七月七日,妇女

采柏叶、桃枝,煎汤沐发。”就是取侧柏叶祛风湿,散肿毒、抑菌

的作用。且处暑后,洗头前要记得按摩头皮,有利于头皮部经络气

血的疏通,让人神清气爽。

俗语“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是说,处暑每天洗澡,但到了白

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晚上睡觉也要防止寒凉之气侵

入,老年人根本上可以把席子撤掉了。此时应做到早睡早起。“早

睡”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那么可使肺气得以舒展,可防

止收敛太多。白露时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和哮喘等容易复发,容易

过敏的少吃海鲜。适宜膳食有莲子百合粥、银杏鸡丁、山药等。

秋分-寒露

养生关键词:暖胃、解乏、安神

秋分后气候渐凉,是胃病多发与复发的时节,应特别注意胃部的保

暖。中医认为,南瓜性温味甘,入脾胃二经,能补中益气,是这个

时候的暖胃护胃佳品。秋分后,橘子大量上市,坐班族不妨在办公

桌上或者卧室里放一些橘子皮,适当闻闻可以芳香化湿、醒脾开窍

解乏;橘子柔和的色彩还会给人温暖的感觉。寒露后柿子上市,可清

热去燥、润肺化痰,是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病患者的天然保健食

品,但每天不要超过1个。

霜降-立冬

养生关键词:少吃秋瓜、防五寒

九九重阳后阳气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俗话说“秋瓜坏

肚”,这个时候气温凉爽,瓜果性寒吃太多易损胃阳,要少吃或不

吃。体质虚弱怕冷的人此时应选温热性水果。

不少老人到了霜降后会腹泻,可在医师指导下选用生姜、大枣等食

材食疗,并注意腰腹部及下肢保暖。

立冬前后,要注意防“五寒”:防颈寒,薄围巾立领装出门穿;防鼻

寒,晨起冷水搓鼻莫嫌烦;防肺寒,温肺散寒来碗神仙粥;防腰寒,

双手搓腰肾阳暖;防脚寒;家庭足浴赛灵丹。


本文发布于:2022-10-19 07:56: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2059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