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江南有关江南的古诗词名句总结
江南,意为长江之南,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中下游以南,
狭义上指太湖流域。在不同时期、不同人看来,江南有着不同的含义。
白居易的几首《忆江南》,指的是苏杭一带,这也是许多人心目中的
江南。而杜牧的诗“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
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中的江南指的是扬州,可扬州却在长江的北
面。其实,诗词中的江南就是“人文江南”,而不仅仅是指地理上的
江南,它多指苏州、南京、无锡、常州、镇江,皖南的芜湖、池州、
铜陵、宣城、黄山、马鞍山,浙北的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和宁波
以及直辖市上海。这些都是包含着美丽、文气与富庶,被世人不断向
往和憧憬的地方。山水情人叶千华说:“江南文化是一种意境文化,
一种诗情文化,一种画意文化,一种韵味文化,一种秀美文化。它蕴
含在山水花木月夜晨昏之中,在雨露岚雾中缠绵,有着禅意般的美丽。
它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地方文化的杰出代表”。还有人说,
江南的概念体现了一种终极追求:天堂情结。人是一个要把世界对象
化的动物,必然要产生“天堂情结”,即构筑一个梦想的栖息地,而
江南便是多数人心中的“桃花源”。
江南,素以鱼米之乡、风景秀丽著称,粉墙黛瓦,小桥流水中蕴
含着恬静内秀的韵味。它山川秀丽、气候温和,居民生活富庶,是风
流蕴藉的温柔之乡,更是无数文人诗意栖息的理想之所。诗人们爱江
南、忆江南,更向往江南,他们把对江南的倾心之恋都付诸笔墨,写
下了一篇篇摄人心魄的华丽词章。
诗词中的江南有多美?暂且不提名人名篇,随手拈来几句,就是
一幅美丽的画图。“水秀山清眉远长,归来闲倚小阁窗。春风不解江
南雨,笑看雨巷寻客尝。”%20“闻听江南是酒乡,路上行人欲断肠。
谁知江南无醉意,笑看春风十里香。”这是无名氏的两首《知江南》,
其中风味,不待言说,只消一读,便生无穷韵味。南朝梁的丘迟在《与
陈伯之书》中描写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这便是众人心目中的江南。诗词中的江南一般可以概括为三美,即:
风景美、生活美、人物美。
风景美
江南的风景独特而迷人,烟花细雨,粉墙黛瓦,垂柳画舫,幽深
雨巷,不一而足。
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十分有名,其中以第一首最为人称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
江南?”江南的风光已经被多少文人墨客反复描摹赞叹,然而白居易
这么寥寥一笔仍旧让人倍感新鲜奇特。“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写在
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艳胜火。这句不仅写出春花颜色之红,也表
现出花开之热烈、张扬,为迎接春天毫不掩饰热情。次句“春来江水
绿如蓝”写春水荡漾,碧波千里像蓝草一样绿。前后两句,一红一绿
都鲜艳到了极致,两两相映,多么绚烂夺目。诗人抓住了“江花”、
“江水”这两种最有代表性的景物,对难舍难收的江南春光作了高度
的概括,给读者展现出一幅花红水绿、生气盎然的江南春色图。这样
的江南,这样的春色,无论是谁都会不自觉反问一句:能不忆江南?
再看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江南之春到处莺歌燕舞,绿树
红花;村庄临水,城郭依山,还有那迎风招展的酒旗。在山明水秀之
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
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
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他还写过“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
未凋”这样的诗句。诗人站在江边,看到扬州一带的山峦连绵起伏,
隐隐约约;远处的江水逶迤千里,迢迢不断。“隐隐”和”迢迢”这
两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还为全诗增
加了浓郁的江南风味,为抒情创设了气氛。诗人遥想江南虽在秋天,
但草木尚未完全凋零枯黄,江南还是山青水碧,风光依旧旖旎秀美。
作者的想象并非是空想,而是以自己在江南的亲眼所见为基础而生发
出来的想象。江南之秋,不比江北之萧瑟寒冷,草木零落较缓慢,且
树木多为常青木,因此,秋天的江南依旧呈现一片绿意盎然之景。扬
州虽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草未凋”与
“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凸现了江南之秋的明丽高远、生机勃
勃的特征。正由于诗人不堪北方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
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花之乡的故人了,所以不由得调侃
两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若必须用六个字来形容江南美景的话,估计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就
是“杏花春雨江南”了。这是虞集《风入松?寄柯敬仲》中的结句,
词本身不算很有名,而结句却广为流传,成为人们对江南的第一印象。
“杏花春雨江南”这句,仅仅六字,却足以抵得上千言万语,它均由
名词组合而成,未加任何形容词,以白描笔法写成,把江南春色描绘
得淋漓尽致,可谓妙笔天成。词以景结情,极为警策。杏花是明丽娇
艳之花,春雨是缠绵细腻、脉脉含情的,而江南又是一个令人神往的
美好所在,三者结合到一起,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江南水墨画。杏
花盛开,白的似雪,红的如火;白则清新淡雅,红则妩媚浓艳,红白
相映,美不胜收。春雨挥洒,烟雨弥漫,似一抹轻纱笼罩着江南,教
人迷醉。江南就该这样,明明软媚入骨,却坦易明亮,可以令人心动
一生,牵绊一世。徐悲鸿先生曾自题联曰“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
江南”,这几乎成了南北方景物的标签。
江南在寇准的笔下是“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它是极其凄
美的。人们惯常用“杏花”、“春雨”与“江南”并列,来展现江南
明丽美好的春景。寇准这两句却选取的是“孤村”、“芳草”、“斜
日”、“杏花”等景物,展现的江南春景,清丽中蕴含着凄婉。江南
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枝丝飘飘。那绵绵不尽的萋萋芳草一直
延伸到遥远的天际,夕阳映照之下,孤零零的村落阒寂无人,只见那
纷纷凋谢的杏花飘落满地。这四句含有丰富的意蕴和情思。悠悠之水,
恰似闺中佳人望穿秋水般的脉脉深情;依依之柳,令人怀想起长亭惜
别之时的点点忧愁;“孤村”流露出了主人公内心情感之孤寂;“斜
阳”则衬托出了主人公心境之凄凉和感伤。“芳草远”,即人未归,
“杏花飞”,则人心碎,为尾句的望归思人打下了铺垫。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是张先笔下的江南美景。江
南水乡,河流湖泊纵横遍布,重重相连。作者站在岸上,观望湖景,
只见水中长满了莲蓬,高高低低,参差不齐,错落有致。上句为近景
描写,下句则为远景。雨过天晴之后,青山经过雨水的荡涤显得格外
青翠,就在这青山掩映之间,有几只白鸥翩然而飞,显得格外的洁白。
杜甫说“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然”写的就是这种色彩明艳,而对比
强烈的景物,张先虽无意对比衬托,却也给人这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接着两句,引出人事活动,写水天一色,相互交融的情景。更多有关
江南的古诗词名句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江南的风景任多少人多少笔墨都是写不完、道不尽的。谢朓称金
陵是“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还赞美它“逶迤带绿水,迢递起
朱楼”。杜甫感慨“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仅以“好
风景”三字,就囊括了秋日江南所有的美。韦庄说,江南的“春水碧
于天”,有着“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的盎然生机。李煜梦中的
江南是“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正因为往日种种的美好,
才衬托了今日无限的凄凉。他还说,春日的江南是“船上管弦江面渌,
满城飞絮辊轻尘”,秋日的江南则是“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
孤舟”,多少繁华,多少悲哀。白居易描述春日的南湖是“乱点碎红
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多么清新明丽。杜荀鹤称吴地是“古宫
闲地少,水港小桥多”,一语道出苏州的特色。柳永则说,江南是“澄
明远水生光,重叠暮山耸翠”,山水迢迢,连绵不绝。苏轼行舟所见
的是“鱼翻藻鉴,鹭点烟汀”,展现出了七里濑的优美景色。王禹偁
说得好,“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即使是被阴云阴雨笼罩下
的江南依旧是美丽的,依旧是一个梦境。
生活美
相对于北方,南方多水,水道纵横、池塘遍布,多植莲藕。夏秋
之际,少女多乘小舟出没莲间,轻歌互答,采摘莲子。因此,江南便
有采莲的习俗。汉乐府民歌《江南》写的就是采莲情景。“江南可采
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其实,这里的“采莲”,实际上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可能含有寻欢求爱的意思。“莲叶何田田”句,
写荷叶繁多之貌,如果联系首句可以推测,这句也有赞叹采莲女子众
多而美丽之意。
江南多水,也多画船游舫。人们于湖中作乐,亦别有一番情趣。
韦庄说,江南“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江南的春水比蓝天还要
碧蓝,纤尘不染。江南人的生活也是诗意的,他们在画船中静听潇潇
细雨声,何等闲散自在。作者写人事,只选取听雨而眠这一活动,既
符合江南多雨的特点,也写出江南人生活之潇洒悠闲。李珣在《南乡
子?山果熟》写道:“木兰舟上珠帘卷,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
描写船上宴饮场景。木兰舟上卷起了珠帘,歌声从中传出,悠扬清亮,
飘到了远方。船中杯盘狼藉,美酒醇香阵阵袭来,与歌声一起飘远。
“木兰舟”使人想见舟的华丽,以及舟中人的美好品质修养;“歌声
远”没有直接刻画歌声之美妙,却使人如闻遏云绕梁之林籁泉韵,使
人如见词人陶醉欣然的神态;“椰子酒倾鹦鹉盏”则是作者船头所见
的情景,将船中人把盏对饮的欢快场面,准确地描摹出来,富有余音
缭绕之佳趣。皇甫松说,“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萧萧。人语
驿边桥”,梦中的江南在梅子成熟时会有绵绵不断的细雨,然而,这
潇潇春雨并不使人厌烦,它催熟了梅子,还为人间带来了诗情画意。
在雨中,泊船吹笛,潇潇的雨声伴着悠扬的笛声,一直飘到很远的地
方。在这里,作者选取了江南典型的梅雨,并紧扣江南多水的特征,
描绘了一幅十分清幽恬淡的画面。结句“人语驿边桥”,为画面加入
了人物及感情,使得全词内容更加丰满。
白居易在回忆苏州的生活时,写道“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
醉芙蓉。”苏州有当年吴王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也
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更有能歌善舞,温婉清丽的苏州女子,
她们的舞姿曼妙轻盈,令人联想到在风中沉醉的芙蓉花。这两句以对
偶之笔,极其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春竹叶”之“春”字
为形容词,与“醉芙蓉”之“醉”字相对应,刻画出酒之香醇,令人
沉醉。“娃”,美也,本义是美女,如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
差为她建的房子叫“馆娃宫”。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
绝代佳人的联想。
俞国宝描写春日人们游湖景象时说“红杏香中箫鼓,绿杨影里秋
千”。作者选取了春日最具生机与活力,而又热闹喜庆的“红杏”、
“绿杨”作为游乐的背景,点染出一幅花红柳绿、春意盎然的西湖春
景图。“红杏”在诗词中是最不“安分”的,它不甘锁于高墙院落,
而“一枝红杏出墙来”,它更喜爱热闹,“红杏枝头春意闹”。于是,
在这样的背景下吹箫击鼓,那场面就显得愈加热烈。“绿杨”相比之
下就“安静”多了,不过绿杨下是荡秋千的年轻女子,她们欢快地嬉
笑着,再加之衣袂飘飘,这个画面也倏地喧腾起来。这两句所写景物
色彩明艳,气氛热烈,如果说“绿杨影里秋千”句,只是轻点出游乐
女子,那么“暖风十里丽人天,花厌髻云偏”两句则算是浓墨重彩的
刻画了。这如云的丽人,在红杏的映衬下,在绿杨的烘托中,更显风
姿绰约,袅袅娜娜。作者抓住了西湖游春的热点,浓墨渲染,为读者
提供了再造想象的最佳契机,词人旺盛的游兴,也借此得到了充分的
表现。
人们富足安定的生活,有赖于江南的地理条件。阮元称吴兴“交
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柳永称杭州是“东南形胜,三吴
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些
都是江南人们诗意潇洒生活的客观条件。
人物美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江南既有秀美的山水、浓郁
的文化,其孕育出的女子也一定是温婉清丽的。江南女子的美不仅在
于眉清目秀,娇小玲珑的外貌,更美在温柔含蓄,婉约多情。李白说
“耶溪采莲女,见客棹歌回。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刻画出了
少女的自然纯真的天性。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则描摹出来扬州少女的绰约风姿。
欧阳修《蝶恋花?越女采莲秋水畔》中的采莲少女,衣着“窄袖轻
罗”,还“暗露双金钏”,不仅可见其绰约丰姿,而且富有一种含蓄
蕴藉之美。她的容颜映照在水面上,娇美妍丽,可以跟水中的荷花影
相争艳。她摘取一朵藕花,如此一比,更觉人面似花。可是,莲梗断
时,有很多藕丝,越扯越多,直至交织在一起。这缠绵不绝的藕丝唤
起了她心中的情愫,真是“斩不断,理还乱”。“照影摘花花似面,
芳心只共丝争乱”,两句通过采莲女子的一系列动作,把人物的内心
世界刻画得十分真实。“芳心只共丝争乱”句刻画的就是人物内心的
矛盾,“芳心”是指姑娘的美好心灵,这里偏指关于爱情的美好情怀,
这情丝本来就难理清,谁知又有难以扯断的藕丝来“雪上加霜”,她
的心情就更加纷乱了。作者信手拈来,由人物的外表而进入人物的内
心世界,以可见可感的藕丝之乱拟无形的情丝之乱,构想绝妙。
晏殊说“越女采莲江北岸,轻桡短棹随风便。人貌与花相斗艳。
流水慢,时时照影看妆面”。描写了采莲女在江边采莲时优雅的身姿
和温婉的风情。作者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刻画出少女们艳丽的容颜,
以及她们因情爱萌动而产生的不安与烦躁。皇甫松说“无端隔水抛莲
子,遥被人知半日羞”,写的是采莲女子看到爱慕的男子时,内心的
感情不可抑制,无意之间就拿莲子抛向他。这个动作极具戏谑性、挑
逗性,展现了一位纯真、多情、大胆的少女形象。李白说“若耶溪边
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若耶
溪边的采莲女,隔着荷花相互谈笑,相互嬉戏,人面与荷花交相辉映,
都是清水芙蓉,一个多了几分灵动,一个多了几分天然。荷叶青翠欲
滴,荷花仪态万千,荷风清凉幽香,这在中美丽的环境之下,采莲女
也一定是清新脱俗的。
韦庄说,“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月亮有多美,江南女子
就有多美。她的面容白皙如皓月,撩袖盛酒时露出的手腕白如霜雪。
江南女子的典型活动是采莲,在水的滋养下,个个出落得楚楚动人。
而作者偏偏选了一个当垆卖酒的女子,一个纯朴、普通的女子尚且都
如此美丽,江南不愧为佳丽聚集之地。然而无论多美,那只是别人口
中的江南,作者所思念的还是自己的故乡,或许是“残月出门时,美
人和泪辞”(韦庄《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那个美人。如花美
眷怎抵得住似水流年,她所在的那个地方,始终是一根长长的线,牵
着诗人自己。
江南情
江南是很多人的一个情结,是一个美梦,他们愿意沉醉其中,一
梦就是一生。然而梦终归有醒的时候,诗人们发现自身的处境远不如
江南,便一次次入梦,一次次追寻梦中的佳人。
岑参说“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女主人公梦入江
南,不过才片刻工夫,就行尽了江南数千里的路程。很明显,她所思
之人在江南的某处,因不知确切地点,只得寻遍江南。至于结果,不
得而知,很可能如晏几道所说“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
人遇”。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条件寻遍江南的每一个角落,好不容
易在梦中得以实现,却仍旧寻不到离人,这才是最可悲的。“片时”
和“数千里”形成强烈的对比,极言心之急切,暗示出平日的密意深
情。这正是用时间的速度和空间的广度,来显示感情的强度和深度。
晏几道也有过类似的梦境。“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
离人遇。”作者梦游江南,来到烟水迷蒙的地方,他苦苦寻觅,几乎
寻遍了江南路,依旧一无所得。“不与离人遇”这“离人”是分别后
的心上人,她在江南,却不在词人的梦中,这是何等的让人怅惘。这
几句十分浅显而清淡,然浅淡之中自有一种深情,这种情是每个人几
乎都会经历过的,因而容易引起共鸣。“烟水路”三字写出江南景物
特征,使梦境显得诗意朦胧。“行尽”二字,极写求索寻觅之苦,而
求索之苦则反映思念之深。前后两句叠用“江南”二字,足见词人对
江南印象之深刻。
叶梦得梦回江南,寻找伊人,前途却被横江的沙洲阻断。只见“浪
粘天、葡萄涨绿,半空烟雨”,江上碧浪滔天,涨涌的江涛像葡萄般
碧绿,浪涛从半空中落下,而空中好像弥漫了像烟雾一样细雨。“葡
萄涨绿”,借用李白“遥看江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句意,描
写的是江水新绿初涨,就像正在酸醅上涨的葡萄绿酒。一个“粘”字,
颇见练字功力,刻画出了碧浪之高,好像是和天粘在了一起似的。秦
观有“山抹微云,天粘衰草”句,其中“抹”、“粘”二字出语新奇
别致,意趣横生,历来被一些词学家称为妙笔。叶梦得着一“粘”字,
气象不输秦观。“半空烟雨”句并非真的写雨,而是承“浪粘天”而
来,写大浪翻涌,几乎是从天而落,所以空中水汽湿重,就氤氲成烟
雾一样的细雨。这几句描写梦中所见的江南,意境十分壮阔,气象高
远。然而,作者是怀着寻人的急切心情的,哪有苏轼“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豪情,所以,见此景象,他生出的只有惆怅。
谢逸是江西省抚州人,生长于江南,对江南的自然风物有着特殊
的感情。如今,作者客居黄州,见此荒凉孤寂之景,念及自己的平生
遭际,不免心生凄迷。“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他望
断江南,依旧望不到家乡,只见那莽莽苍苍的山脉,绵延不绝。“人
不见”,他所思所想之人毕竟是望不见了,因为那人在遥远的江南,
遥不可及。他望极天涯,只有绵绵不断的春草,渐远渐无穷,一直绵
延到天边。李煜说“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因此,“草连
空”正象征着作者难以排遣的离愁别恨。更多有关江南的古诗词名句
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
韦庄说“更把玉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春光明媚的江南
是令人断肠的。“断肠春色在江南”句,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诗人要去的江南,是繁华富庶之地,更是人间的天堂,此时,江南春
色正浓,不仅有“晴烟漠漠柳毵毵”的美景,更有“木兰舟上珠帘卷,
歌声远,椰子酒倾鹦鹉盏”的惬意生活,更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
霜雪”的美人。这所有的一切,该令人向往才是。然而,诗人却以“断
肠”二字,加以否定,他否定的不是江南的美,而是这种美给人带来
的感伤。江南越美就越衬托出分别的痛苦,越衬托出一个人的孤独。
江南,已不只是经由大自然雕琢的自然山水,更是属于华夏古老
文化的人文山水,是一种情结,一个精神家园。让我们吟咏这些优美
的诗歌,慢慢走进古典诗词中,去品味江南烟雨的迷蒙、江南山水的
清秀、江南生活的惬意、江南女子的多情吧。
内容仅供参考
本文发布于:2022-10-19 07:15: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203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