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蜻蜓》

更新时间:2022-10-18 07:06:20 阅读: 评论:0


2022年10月18日发
(作者:挽留男人)

《红蜻蜓》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1886—1965),时年38

岁的山田耕作根据日本诗人三本露风(1889—1964)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歌

曲为四三拍,共八小节,短小精炼。曲调自然流畅,旋律优美,歌词朴实,感情真挚,

具有梦幻般的意境和田园气息。1924年歌曲问世后,不仅在日本广为传唱,还被改编

为管弦乐曲等各种形式,流传到其他国家,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歌曲为大调式,整首作品为上下两个乐句的结构,两个乐句的旋律线基木相同,

先上后下,节奏也基本相似,因此,给人一种朴素的感觉。旋律起伏、深情,开始

两小节从“5135ⅰ”情绪一下子发展到最高音,这在一般歌曲中是较少见的。

紧接着一个六度的下行到“1”,然后经过“2”微微上扬至“3”,非常深情。第二

乐句旋律的走向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只是没有第一乐句那样的大跳,显得较平稳。

第一乐句旋律上行,第二乐句以下行作为呼应。歌曲中设置了较多的力度记号,力度

变化细腻、频繁,但基本上都与旋律的起伏结合紧密。第二声部的哼鸣,烘托了宁静

而深远的气氛。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

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②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

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尝试在欣赏中哼唱二声部合唱

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③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

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习惯,感

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4、教学难点:

根据力度要求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创设

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会聆听音乐、感受音

乐和表现音乐,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说学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

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

曲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语:同学们,欢迎大家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这节音乐课,我给你们带来了

一段动听的音乐。

1

播放班得瑞的轻音乐《森林狂想曲》片断。(学生跟着音乐进行自由体态律动,

放松身心。)

师提问:你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用柔和温婉的语言把学

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试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歌曲教学

过渡:童年的生活快乐而难忘,听!晚风中有传来了一阵优美的旋律——

1、初听《红蜻蜓》感受歌曲。(播放《红蜻蜓》音频教师提问:歌曲描写了什

么?给你是什么样的感受?)

2、教师播放轻音乐版《红蜻蜓》做背景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3、听教师范唱。(教师跟伴奏范唱,并划拍规范范唱。)

4、欣赏视听动画版《红蜻蜓》。(学生可以小声哼唱,尝试跟原唱划着三拍子。)

5、学唱歌曲

(1)学习歌曲曲谱。(《红蜻蜓》谱例)

①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跟琴唱曲谱。

②教师要求学生划拍唱曲谱。(四三拍指挥图示和体位划拍法)

③教师提示学生注意换气记号,每两小节换一次气。

④分小组唱曲谱。

(2)合唱曲谱。(《红蜻蜓》歌曲学习)

(3)学习歌词。

①教师弹琴,教唱第一段歌词。

【教师:在学唱时,提示学生注意曲谱上的换气记号、渐强和渐弱记号,做到及时

换气,强弱处理得当。】

②教师弹琴,学生随琴轻声唱第一段歌词。

③自学第二段、第三段。(小组内合作后反馈演唱。)

【▲教师:给学生3分钟时间,练唱一下第二段歌词。】

【▲教师:能马上把第三段歌词唱一唱吗?(小组唱或推荐代表独唱。)】

【▲注意:第三段歌词和第一段歌词的不同。】

④教师弹琴,学生随琴分别轻声唱第二段、第三段歌词。

(4)分演唱形式演绎歌词。

①教师为第一段设计“齐唱+领唱+合唱”演唱形式演绎歌词。(教师注意倾听

学生歌唱时的音准,针对不准的音,让学生多听,使音准到位,声音谐和。)

②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属于本组的演唱形式演绎第二、三段歌词。(教师键盘伴

奏或放《红蜻蜓》伴奏。)

(三)表现歌曲

1.注意气息的运用。

歌曲《红蜻蜓》歌曲为四三拍,应用中速稍慢的速度,两小节一换气。所以对气

息的运用要求较高。(四三拍指挥图示)

(1)气息的练习:深吸一口气,缓缓呼出。

(2)用较弱的声音,两小节一换气,两个声部合唱第一段歌词。

(3)运用悠长的气息,两小节一换气,合唱歌曲(三段歌词连起来演唱)。

2.注意节拍。

这首歌曲的节拍是四三拍,但是在演唱中,不能过分强调“强、弱、弱”的节拍

规律,如果严格按照“强、弱、弱”的节拍演唱歌曲,反而会破坏歌曲的意境。

2

(1)用深情、舒缓的语气轻声朗读歌词,仿佛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之中……就

用这种感觉来演唱歌曲。

(2)注意力度的变化:随音乐旋律线的起伏,力度自然地变化,但这种变化是

比较舒缓的,不能大起大落。

【设计意图】在本堂课中,我尽力使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既

有一些音乐特长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体性的合作演唱;体现在小组化的探究与整体

的共鸣。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对比、体验,找到解决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

自主性和创造性。

3.完整演唱歌曲。(《红蜻蜓》伴奏)

跟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学生注意:

(1)轻声演唱。

(2)气息悠长。

(3)注意力度的变化。

(4)注意高音的弱声与气息的配合处理。

(四)对比体验快速演唱

教师:由于这首歌曲的广泛传唱,如今它已有许多版本,让我们来唱一唱这个

速度的版本,给你们什么不一样的感觉?(播放快速伴奏)

【设计意图】速度、情绪的变化,能表现出不同的情境,这正好比学生在欣赏同

一首乐曲时,会因个人喜好和经历的不同,产生不同的联想、感受,音乐不可能是千

篇一律的,而歌曲的不同情境的表现正是应证了音乐的多元化。

(五)欣赏二声部合唱结束歌曲学唱的教学(日语版《红蜻蜓》)

欣赏日语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对比合唱与齐唱——合唱比齐唱效果更丰富、

饱满、有变化。接着尝试用“lu(噜)”跟琴哼唱二声部。最后把学生分成两大组,

演唱不同声部,体会合唱效果。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聆听二声部歌曲的合唱效果,体验感受二

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和声效果和艺术魅力,为第二课时学习《红蜻蜓》的二声部合

唱奠定基础,同时也是对学生音乐视野的一种拓展。

(六)课堂小结

童年的幻想正在实现,我们像小溪流出山涧,流向江河,奔向大海,伴着生活的

航帆,愿晚霞中的红蜻蜓伴我们走过春天,走过四季。

3


本文发布于:2022-10-18 07:06: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128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