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案荷塘月色
第一课时
教师介绍朱自清的生活经历,期间穿插学生朗诵朱自清的散文名篇片段,包括《我是扬
州人》、《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水祭》、《背影》、《悼亡妻》等。
第二课时
教师带领同学概括文中出现景物的特点,分析写作方法,体味文中的语言美。
第三课时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共同感受了《荷塘月色》所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让我们做这
样一个比喻,把全篇文章比做一片树叶,那么,我们来说说看,是文章的哪些因素组成了
它的叶脉?(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图)
答:精美的语言、贴切的修辞、完整的结构
请看这幅简单的叶片图,我们发现了它并不完整,缺少的是什么呢?
答:叶子的主脉,也就是文章的主干。
文章的主干究竟是什么呢?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再次走进《荷塘月色》公务员之家,
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分析课文
1请同学回答文中的景物可分成哪几部分
答:小路、月色下面的荷塘、荷塘上面的月色、荷塘四周
2根据课文分析这几处景物的特点(答案不必统一,能够体会出作者努力营造的意境
即可)
答:小路――幽僻
荷塘月色――恬淡、安静、朦胧
荷塘四周――热闹
3请同学思考,在这或幽僻或朦胧或安静或热闹的景色当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
怎样的变化?
答:出门时――不平静
在小路上――得到自由,超脱
欣赏荷塘月色――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聆听荷塘四周的热闹――重归失落
惦记江南――无限向往
走回家门――回到现实
板书
幽僻朦胧热闹
不平静自由淡淡的喜悦和哀愁失落向往回归
4经过这些分析,请同学画出作者的感情脉络
学生将黑板上标注出的感情基点连接成线
5连上了这段线,叶子成为完整的叶子,文章也是一篇动人优美的散文了。
大家可以看出,文中的景物,已不是单纯的作为景而出现,它被作者的感情涂上了一
层新的色彩,这也就是散文写作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一切景语皆情语。
整体感知,体会升华
请同学听三段音乐,然后说出哪一段的感觉与《荷塘月色》的风格最接近。
播放交响乐《命运》、琵琶曲《十面埋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分析:虽然作者的心情主要基调是不平静,但幽雅的荷塘与恬淡的月色缓解了他内心
的焦躁不安,《命运》的强大震撼与《十面埋伏》的紧张都不适合于作者此时的心境,只
有悠扬柔美的《梁祝》能够表达出作者心中的淡淡喜悦与淡淡的哀愁。
对比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事先将台湾作家颜元叔的文章《荷塘风起》印发给学生,以备课上之用。)
1.请同学们根据这两篇文章,在头脑中分别作两幅画,然后将心目中的图画描绘给
同学听。
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从色调、色彩、构图等多个方面作描绘,但要说出他们清幽与
明丽的不同意境色彩来。
2.请同学思考,为什么同样的荷塘,却能构筑出截然不同的两幅图画?
答:《荷塘月色》清幽的意境,是由朱自清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感公务员之家,全国
公务员共同天地情相结合而产生的。而《荷塘风起》虽然也描写了一个荷香芬芳、宁静翠
绿的世界但它是由阳光、荷叶、清风和“我”的情感水乳交融而形成的,所以这样的意境
更多的染上了阳光明丽的色彩。
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在散文家的笔下,景物因人的出现而变得充满动
人的色彩,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是否也应用一种新的视角去审视身边的景物,从而使它
们焕发出个性化的魅力呢?让我们一同来试试看,做到心中有爱,做到笔下有情,让我们
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教案点评:
教学由分析课文到整体感知,体会升华再到对比阅读,切实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结
构清晰严谨,层层深入,把提高能力作为最终目的,是设计的最大特色。
探究活动
1.组织学生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选择出其中的精品,在课堂上推荐给其他的同学,
大家讨论,进而深入探索朱自清的散文创作特点,全面了解其语言特色。
2.鼓励学生经过阅读后,试着画有关荷塘的简笔画,有助于明确荷塘景物的描写重
点以及朱自清先生的行踪。
3.让学生用通感的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感谢您的阅读。
祝语:流泻的月光,笼罩着浓浓的思念,倾泻了一地的氤氲,洁白的光辉,是我真切
的祝福,轻轻洒落在你的四周,愿平安,好运包围着你,愿快乐,幸福伴随着你。
本文发布于:2022-10-17 21:33: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102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