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实施计划
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实施绿色教
育、创建“绿色学校”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
部分。我校自94年创办以来,一直重视环境教育,坚持把环保教育
作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上级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全
体师生共同努力,2001年已被评为“东莞市绿色学校”。为了进一步提
高全校师生的环保意识,我校与时俱进,积极争创“广东省绿色学校”。
现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伟大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国环
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的要求,以培育环保人才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
宗旨,把校内课堂渗透、校外社会实践作为重要途径,积极开展环境科
学知识、环保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教育教学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师生的环保意识,养成文明行为,促进“科教
兴粤”战略的实施。
二、领导机构
1、学校成立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的领导小组。(21人)
名誉组长:戴松林(市环保局主任),李浩枝(市教育局科长)
组长:林伟忠(厚街镇党委委员)
副组长:陈锐雄(厚街镇宣科教办主任),陈明(校长)
成员:王剑雄、江灿权、伦庆仔、刘志伟、韦纯杰、方荣春、
江华生、陈玉新、王淑媛、潘峻松、杨泉国、
冯晓英、周胜利、陈磊晶、欧阳桂花
2、领导小组分工:
戴松林、李浩枝:整体策划。林伟忠、陈锐雄:督促指导。陈明:
主持创建活动的全面工作。教导处、专业科:负责落实全校各学科教
学计划中的环保内容,抓好课堂渗透和课外环境教育活动。政教处、
团委、学生科:负责环保宣传发动工作、营造绿色教育的氛围、组织
1
校外环保实践、制作创建活动的录相带。总务处、学生代表:负责校
园环境净化、绿化、美化的硬件设施及全校文明卫生工作管理。办公
室、档案室:负责资料搜集整理保管,资料档案包括文件、计划、总
结、论文、书刊、录相、获奖证书等等。
应该强调的是:各部门的“分工”,是为了更好的“合作”。
三、工作要点
1、认真总结创建市“绿色学校”的经验及教训。
①学校领导开会,正确评价前段环保工作的成绩并找出存在问
题,旨在提高认识、统一行动。
②召开中层干部、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拟定创建“省绿色学校”的
行动方案。
2、宣传发动工作。
(1)召开师生动员大会,宣讲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的目的意义
和具体要求。
(2)营造活动气氛:装挂横幅标语,出版宣传专栏,给花草树
木挂上“名片”,放鸟归林等等。
3、纳入工作计划。
(1)学校、团委、学生会的工作计划中应有创建“省绿色学校”
的具体内容。如总务处增添环境“三化”的硬件设施;教导处增设《东
莞环保知识》等选修课程;政教处向学生、家长、社会进行环保宣传
活动计划等等。
(2)专业科、教研组及各学科的教学计划制订环保教育的具体
实施方案。
(3)班主任工作计划,应安排相关的环保主题班会课,并要求
作评课纪录。
4、落实课堂渗透和第二课堂活动。
(1)每个科任教师都应该有渗透环保教育的教案,期末的教学
总结(论文)也应有相关的内容。
(2)《中国经济地理》、《物理》等学科,应有涉及环保的测试题、
2
实验题(如“资源污染”、“旧电池回收”等等)。
(3)团委、语文组,组织有关环保的征文比赛及演讲比赛。
(4)学校组织环保教育讲座。
(5)学生会组织环保知识问卷活动。
(6)学生科组织环保知识竞赛,每学期一次。
5、创建活动特色。
(1)组织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环保工艺
品;环保小报(剪贴报、电子报、手抄报);环保服装制作;环保书
画摄影等等。
(2)积极组织师生走出校门,开展环保实践和社会调查:到棉
孚制衣厂调查,解决噪音及污染问题;到厚街镇固体废物(垃圾)处
理厂、供水厂、横岗水库进行环保专题调查;到东莞电脑城实习、调
查废弃零配件(旧电池等)的危害及处理方法,并开展相应的废品回
收活动等;
(3)积极组织开展校园环境“三化”(净化、绿化、美化)与“三
性”(教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以求反映学校的办学特
色:
“重环保富诗情含画意怎不赏心悦目;
育英才讲厚道有专长定能富国兴邦。”
6、逐步养成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1)常规要求:爱护花草树木、讲究文明卫生、不乱丢乱画、
不高声喧哗、不浪费水电资源等等,有检查,有评比。
(2)相关节日,如“植树节”、“地球日”“环境日”、“气象日”,以及学
校的“科技节”、“艺术节”等,学校都开展较大声势的环保教育活动。要
求做到,所有大型活动完成之后,场地无空饮料瓶、无垃圾纸屑。
(3)戒烟、禁毒的工作常抓不懈,使学校成为“无烟学校”、“无毒
学校”。
7、制作创建“绿色学校”的录像资料(VCD)。
以《春风化雨铸绿韵》为题,如实反映我校创建“省绿色学校”的
3
全过程。VCD既要突出课堂渗透是环保教育的主渠道,又要体现创
建活动的特色和效果。
8、搞好环保成果展览室。
(1)以绿色教育为主题,收集好有关活动的资料。
(2)进一步整理好各方面的材料,充实展览室的内容。
(3)展示获奖项目的证件、照片、资料。
9、经费预算。共约50万元
(1)改造、增添绿化景点:25万元
(2)师资培训及专题讲座:10万元
(3)宣传及实践活动:8万元
(4)资料:1万元
(5)教研费:6万元
“‘齐’心插柳柳成荫”,全体厚专师生,继往开来、团结进取,定能
早日实现创建“省绿色学校”的奋斗目标!
东莞市厚街专业技术学校
2002年1月10日
4
积累环境文化,拓展绿色教育
厚街专业技术学校环境教育总结
厚街专业技术学校是东莞市教育局直属职业中学。2001年创建东莞市绿色学
校,2003年被授予广东省绿色学校,我校至今已历五年之久。多年来,我校有
计划地、系统地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主题一以贯之,环境教育工作既重文化
积累,又重方式拓展。对学生的环境行为管理,不只是学生不人为破坏就可以了;
对学生的环境意识教育,不只是学生能说能写就可以了;对学生的环境情感教育,
不只是每个学生都能惜花怜草就算完成任务了。所有这些,我们一直要求不仅看
学生的短期言行,还要看学生的长远和谐发展,即看我们培养的学生十年后的言
行,二十年后的发展,三十年后的身心健康,在这种认识下形成一套系统的有效
的环境教育模式。目前,学校环境教育初显教化功能,绿色校园“宜教、宜学、
宜居”,环境意识入家进村,实现了校园环境文化教育的巩固和提高,起到了辐
射周边社区和学生家、居的环境素养的作用
一、整体推进环境教育
1、有形环境:闲步绿相依,亭坐鸟来语
在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教育方面,学校确定了“三优先”原则:经费优先投
入,活动优先安排,设备优先保证,使绿色学校更绿、更美、更和谐。近几年来,
我校保证每年常规环境教育经费不少于10万元,用于校园环境建设与维护、环
境教育宣传活动、环保小制作等环境教育主题活动。
现在的学校,校园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建有植物园,布局合理、
错落有致。学校绿化面积达3万平方米,校园绿化规划有特色,三化建设效果好,
校园绿化带、雕塑、长廊、假山、池沼、花坛、园林小区、道路、下水道等整体
设计有序,简明雅洁。校园绿化覆盖率达100%,护绿率达100%。校园环境优雅,
文化主题鲜明。一年四季花开花落,绿意浓浓。
2、无形环境:导育有语默,学思无忙闲
几年来,通过积极创新机制,落实管理,营造气氛,形成了良好的环境教育
风潮,基本上实现了学校环境教育不因时而断,学生环境行为不因地而变。
5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学校环境教育的持续开展。2003年获得广东省绿色学校
荣誉称号起,学校更将绿色学校的巩固提高工作作为学校“科学发展”的关键内
容之一,形成全面、规范、良性循环的学校环境教育工作机制。几年来,环境教
育管理制度愈规范,确保环境教育不因学校工作重点的改变而中断或减弱,工作
更加到位。
从每学期计划制订时就抓落实。每学期开学之初的校行政会,学校领导必须
研究学校环境教育发展工作,学校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指导政教处、班主任等将环
境教育列入工作量指标和评价依据,开展全校性的环境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
动;教导处要开设环保选修课,组织渗透环境教育的公开课进行全校交流;任课
教师要在教学的主渠道中渗透环境教育;总务处职员必须承担劳动实践周中对学
生的环保技能的培养。
环境教育体系化发展。在内容上,绿色学校不仅仅是“绿化学校”,更多地
是一种人文教育;在地位上,进一步从课堂渗透扩展到全校整体性的教育和管理;
在方式上,提倡知行合一,鼓励师生自觉自主地参与学校环境教育活动,加强学
校与社区的合作和联系,重实践,重参与;在目标上,致力在实践参与的过程中
提升师生对环境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情感、价值观和道德行为,提高全体
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环境素养,落实环保行动;在评价上,认识教育“原心不原力”,
关键看环境意识强弱;实践教育“论迹不论心”,关键看环境行为效果。
二、教育活动梯次开展,渗透教育有序推进
1、常规环境教育活动形成多层次、多方面、百花齐放的局面。
每学期学校固定开展的主题教育活动有:征文比赛,演讲比赛,教育讲座,
环保知识问卷;
每学期固定组织活动的小组有:环保小报(剪贴报、电子报、手抄报)、环
保书画摄影、环保小制作等;
每学期固定组织的环保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有:环境调查(到工厂、社区、村
落了解环境现状、解决措施等),义务清洁(环学校周边社区的卫生清洁活动),
关注夕阳活动(到敬老院进行清洁、植树、种花、育草等);
每学期固定组织学生参观的地方有:厚街镇固体废物(垃圾)处理厂、厚街
供水厂、厚街火力发电厂,了解资源形势和生产流程。
6
每学期开展的评比活动有:环境教育主题班会评比、教室“三化”(净化、
绿化、美化)检查评比和“变废为宝”、“环保金点子”评比等活动。“变废为宝”
是各班收集本班学生在校、在教室、在宿舍饮用的矿泉水瓶,由学校统一卖出,
纳入希望基金。“环保金点子”是校学生会长期设立的对校园环境“三化”“三性”
(教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的建议征集活动,一学期汇总评比一次。
在开展固定环境教育活动的同时,利用校会、晨会、班会,在“植树节”、“环
境日”及学校的“科技节”、“艺术节”等活动日期间,组织开展有一定规模的环
保主题教育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参与。
2、特色活动:“后勤学生化”的管理实验
劳动实践周是我校实行多年的以环境教育为重要内容的学生校园实践活
动。近几年,我们以“后勤学生化”的管理实验,在原劳动实践周制度的基础上
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更多方式参与环境教育。经过几年的实践,我校已经形成
了比较系统的制度化管理,后勤学生化实验对环境教育的促进作用也日益明显。
后勤学生化实验目前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宿舍管理、环境卫生和财产
管理。除宿舍管理外,不但环境卫生方面的实验基本上是环境教育,财产管理中
的某些工作也是很好的环境教育方式。
在环境卫生方面,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实践周活动,每周安排一个班承担一
周内学校范围所有清洁卫生工作。校学生会值日学生干部每日检查评比,期末进
行评比。在一周全日的清洁、保洁、美化环境过程中,学生的实践促使他们对平
时熟视无睹的工作进行设身处地的自我思考,达到实践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
在财产管理方面,其中如因便管理项目,是以便于管理为依据,就近划分
公共设施归班级管理、维护和保养,包括走廊路灯、楼梯字画、厕所水电等;如
发生费用项目,是对班级用水、用电和资料纸张费用等,实行学期定额配发、差
额奖励管理。“当家方知柴米油盐贵”,学生在自我管理中增强了责任感,激发了
主人翁意识,培养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实践表明,后勤学生化的过程,既是学生参与后勤工作的过程,又是将实
践教育和自我教育统一起来进行环境教育的过程。自我体验、自我实现、自我教
育是后勤学生化在环境教育功能上的潜在过程。
3、渗透教育成为习惯,因时顺势,不着痕迹
7
目前,学校每个科任教师都对渗透环境教育习惯自然。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因
时顺势、不着痕迹地将环境话题引入课堂,指导讨论,培养环境意识,颇有“无
心插柳,柳自成荫;有心栽花,妙语生花”得心应手的自在悠容。能够达到这一
步,一方面是因为教师对渗透环境教育的知识积累渐多,方法熟能生巧,能力不
断增强;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在学校长期感受环境教育的氛围,对环境感悟的机
会越来越多,具备接受环境教育的较好基础,讨论的面广了,层次多了,因此只
要老师稍加点拨启发,学生就能若有所悟,水到渠成。
在渗透教育管理上,教导处除常规安排每班每两周一节环境教育课外,还要
求各学科保证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教育,并且还组织开设选修课和研究型活动课。
尤其是研究型活动课,由于结合了职业中学突出技能教学的特点,渗透和技能合
一,已经分不出是渗透教育还是技能教育了。如家具专业中的材料认识课程、会
展商贸专业中的旅游类课程,直接就是环境教育的素材。电子、电脑专业中的技
能课程,只要开发得当,环境教育也直接可以作为技能教学的手段,环境教育也
就达到了手段与目的的统一。值得一提的是,我校电子专业组织的小制作兴趣小
组,已经利用废旧材料由学生制作了一批教具,一箭双雕,达到了环境教育和技
能教学的双赢。其中静电除尘器一项,在物理课堂教学的演示试验中取得了意想
不到的效果,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三等奖。
三、开展环境教育研究,形成实施环境教育的新思路
关于职业中学如何开展环境教育,我校申报的两个课题分别被东莞市教育
局批准为“十五”规划课题。课题组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认为环境教育习惯于通
过环境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和危害去认识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忧患意识,而
这是不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反之,坚持从一棵树、一束花或其它的小处着眼,
注重科普知识,致力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环境对自身的好处,确立正确的环境价值
观念,在此基础上正面认识环境的重要性。同时,他们认为绝大多数研究限于怎
样通过参加一些有组织的环保活动,通过群体的行为来代替个体意识的实践。在
研究中,他们注重从个体的实际操作能力入手,通过个体有所能为,刺激个体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使环境保护意识落在实处。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从学生认识心理和实践心理的角度出发,对职业中学
思想政治教育中一贯坚持的“知行合一”的原则在环境保护教育中如何实施进行
8
大胆的探索,有效解决了学校环境保护教育中的“空”、“大”的难题。两个课题
组的研究最终形成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就是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环境教育。
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职业中学的特点,确立了职业中学实施环境教育的新思路:
一是贴近专业,二是贴近生活,三是师生全员参与。近两年,这一思路在环境教
育中不断具体化,在环境教育实践中不断充实,直接提高了学生环境保护的行为
能力,改善了本校的环境保护状况,提高了学生的环境意识,激发了学生关心社
会问题和立志服务社会的积极性。
四、培育环境文化,发挥幅射作用
在创建省绿色学校时,我们形成了培育“环境情感”的认识,认为环境教
育的目标在于,表面上是使师生对环境的关注和热爱融入学校的生活之中、工作
之中,更深层次地讲,是使对环境的爱惜真正融入师生个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
种习惯、一种能力、一种内在的行为倾向。绿色学校的牌子好比躯壳,环境情感
好比血液,有了血液,躯壳才会灵动起来。
在多年的环境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仅仅通过形式上的活动参与和直观
感受是远远不能形成我们所倡导的“环境情感”的,必须进行深层文化上的教育
和人文精神的塑造,才能使各种环境教育活动真正启动师生的内心,形成个人的
内在品质。我们认为,形式如果没有文化精神的支撑,是没有生命力的。对环境
教育进行文化精神上的引导,又恰巧与我校的办学理念相吻合。我校的办学理念
是“厚道育人,专长立业”,其基本思路是融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和现代人文品质
于一体,构建和谐进取的校园文化。我们一因两便,在原来开展的传统文化学习
中,为环境教育注入文化底蕴。
几年努力证明,这一方向是大有价值的。有了内心的认同,学生走到哪里,
就不会出现此一时彼一时的现象。回到家里,多不再“在校环保,在家随便”,
惜水节电,养花弄景;村里村外,公共场所,讲究卫生,怜花惜草。近几年,学
校周边社区和对面体育公园管理处对学校组织的环保清洁活动不断致谢,对学生
的环保品行交口称赞。
五、辩证互促,和谐发展
“重环保,富诗情,含画意,怎不赏心悦目;育英才,讲厚道,有专长,
定能富国兴邦。”学校是学生获得知识、价值观、行为养成的重要场所,因此承
9
担着正规环境教育的基本功能。同时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载体,环境教育所带
来的的情感陶冶、思想感化、价值认同,作为养成的方式实现着教育目的并影响
着教育。正是认识了这一辩证关系,我校才能真正地一贯地将学校环境教育始终
置于重要位置,并不断地在开展环境教育中推动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几年不懈地环境教育,“宜教、宜学、宜居”的校园更优美。环境教育在提
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也为学校带来了一系列成绩:自
1997年始,学校已连续11年被评为“东莞市职业教育质量一等奖”;2003年,
被东莞市委、市人民政府授予东莞市“文明单位标兵”称号;2005年被东莞市
科技局、市科协、市教育局确定为“东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2007年被评
为东莞市文化建设先进学校。2005年10月,全国绿化模范城市检查团到我校检
查,检查团团长、国家林业局科技委员会副主任蔡延松在检查过程中多次表扬:
人景两旺,非一日之功!
六、存在问题和今后设想
教育过程永远没有终结,环境教育亦然。我们虽然在环境教育上作了一些
工作,但与先进学校相比还有距离,特别是培育环境文化方面,还正处于探索之
中,还未形成完整的可资借鉴的有效的经验作法。同时,在环境教材的开发和应
用上,还未有与我校教育相结合的特色教材。今后,我们还应在发挥社区辐射作
用,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环境教育的素质,强化全体学生的环境情感方面,做更
多的探索和努力。
10
本文发布于:2022-10-17 19:5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094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