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的教学方案
为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根
据我校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教学方案。
以往教学从教师的“教”考虑较多,以教师为主,很少考虑学
生的学。它的理念是建立在‘教师中心论”上,强调教师作为教育
的主体,学生通过教师的教、传授去获取知识,因此学生往往处于
被动的状态中学习。现代教育的理念,强调学生的学,以学生为
本。所以教育理念定为“以学生开展为本”。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根底教育、是普通公民教育,它有别于专业
音乐教育。因此,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
的理想价值观。基于这种教育理念,组织音乐教学活动,必须面向
每一个中小学生。其中包括那些对音乐并不敏感或兴趣不浓的学
生。音乐课应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受益,都能得到发挥潜能的时
机,也都能从中得到生活的乐趣和美的享受。为此,要转变以教师
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倡以学
生为主体,以参与艺术实践和探索研究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
实践能力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要完善学生的个性。众所周知,学生
的音乐能力都会因为先天的遗传因素和后天的教育条件不同而形成
巨大的差异。因而其音乐兴趣、音乐潜能、音乐生活的方式也会有
所不同。音乐本身的非语义性及音乐艺术的自由性和多样性,给接
受者对音乐的多解性和个性化的演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所以,一
切音乐教学活动都不应该强求一致,应该允许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
自由的开展,允许学生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允许学生有个
性化的独立见解。这一切,是与面向全体学生相辅相成。
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
(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与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
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为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
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观
念、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必要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学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表现手段作出整体
性的反响,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
涵,还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不仅做到
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
以往音乐教材的视角往往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很少从文化的角
度去思考。近年来国外教育,很重视从音乐文化上去开拓。我们通
过学习,认识到作为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艺术教育为内容,把
单纯的音乐拓宽为音乐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需要,因此本教材的内
容,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音乐与民族、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等
等,把音乐置身于大文化背景之文化主题组织教材。
作为一门学科必然有它自身的体系,音乐学科也不例外。从音
乐的诸要素的感性体验认识;从最根本时值“一拍”到各种音符时值;
从单拍子到复拍子;从单一音色到复合音色;舞步到动作组合;从打击
乐器到有固定音高的简易乐器的演奏等等,教材都一一通过名浅入
地步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获得学习音乐必需掌握的
浅显音乐根底技能。
音乐课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要特别重视学生的
参与和实践,重视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情感,重视学生体
验、表现、鉴赏音乐的美。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
艺术实践的结果,而对实践过程的教育价值重视缺乏。故此,我们
不仅要重视艺术实践的最后结果,也要重视实践的过程,重视这个
过程中的探究与创造,重视过程的教育价值,做到“结果”和“过
程”并重。在教材的歌唱、演奏、欣赏教学中要加强探究性、创造
性活动。在教材的编创与活动中,编有大量的实践要求,让学生与
活动中去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他们的音乐感受、表现、创造的能
力。中小学的音乐创造非专业意义上的音乐创作,主要表现为即兴
演唱、演奏和形体动作(律动、舞蹈),也表现为旋律的编创,以及
对音乐的不同演绎。
其一,音乐学科中不同教学领域间的相互综合。如:演唱、演
奏教学与音乐欣赏教学相联系;演唱、演奏、欣赏与音乐根底知识、
根本技能相联系;感受、体验、表现、鉴赏与相关音乐文化相联系
等。其目的是促使学生在音乐学科内部各学习领域间能够横向联
系,拓宽音乐视野,提高音乐能力。其二,音乐艺术与姊妹艺术间
的相互联系。如: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美术、建筑、影视
等。其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相关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如:音
乐与文学、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宗教、哲学等。
本文发布于:2022-10-17 10:35:5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30493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