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桃花源的美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自然环境:优美富饶
2.社会环境:安宁和平
3.人们生活:自由快乐
4.社会风尚: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二、本文写作的顺序和线索是什么?
答:顺序:时间
线索: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晨操快乐崇拜。即“发现桃花源——做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寻找桃花源”
三、第一段桃花林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写作能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花源渲染气氛,
也为桃花源的美好做了铺垫。
四、第二段“初极狭……豁然开朗”你从中获得哪些人生启示?
答:在人生道路上,总会遇到困境萍聚歌词,只要我们心存希望,努力奋斗怎么复制,总会有柳暗花明
的一天怖客。
五、第三段写了哪两方面内容?
答:1.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社会风尚也是两方面):生活富足;民风淳朴、热情
好客店名大全。
2.交代了桃花源人避秦时乱来此的经过。
六、本文有哪些成语
答:世外桃源豁然开朗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无人问津
七、陶渊明为什么要虚构一个美好的桃花源呢?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理想的社会?
答: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末年,社会动荡表白的短信,民不聊生,他只能幻想出一个美好社会来寄
托他的政治理想什么时间入伏,也用来反映广大人民反对剥削的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及对美好生
活的向往女子百米世界纪录。
如何看待这个理想的社会:这样一个理想的社会在阶级社会只能是一种空想,是不可
能实现的劳模事迹。
评价:桃花源只能存在于幻想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自传作文600字初二。
八、文中那些情节暗示了桃花源是虚构的格列佛游记读后感800字,只能存在于美好的想象中?
答:1.渔人离开时“处处志之”,再找时却“不复得路”。
2中班育儿文章.刘子骥“欣然规往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的意思,未果世说新语两则原文,寻病终陪客松。”
九、“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一封家书歌词,想象一下“具言”“叹惋”的内容是什么?
答:“具言”主要是回答桃花源中人的问题(问今是何世除眼袋的办法,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是桃花源外的朝代更替;“叹惋”是桃花源中人感叹时光流逝之快,政权变更之频繁,
百姓饱受战乱之苦。
十、桃花源人为什么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答:他们不想让外人知道桃花源的所在,不想让别人打扰他们宁静的生活,怕外面的
赋税、战乱再次降临九寨天堂。
十一、渔人去见太守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答:说明了渔人不讲诚信杨贵妃之死,但是也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美好社会的向往。
十二、结合我们学过的《饮酒》等谈谈陶渊明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诗句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热爱田园生活竞争对手英语,厌恶封
建官场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向往自由和平生活、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人。
十三、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桃花源的环境和人们的生活。
答:土地平坦广阔关于父亲的歌,房屋排列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之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村落间能相互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无精怎么办。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怎么样,耕
种作业,男女的穿戴入党思想汇报2011年9月,都跟桃源外面的人一样。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快乐。
本文发布于:2022-10-14 12:52: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82/2756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