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王杰在制作人李寿全赏识之下加盟台湾飞碟唱片公司。当王杰最初通过录音室的朋友把自己写的歌拿给李寿全听时,他感受到了王杰声音中的沧桑,甚至还带着在社会生活的失落感,于是李寿全直接找王杰合作,全力打造了《一场游戏一场梦》。
王杰与李寿全当时李寿全给了王杰一批王文清写的歌,而这批歌都是被别人挑选之后剩下的。王杰从中找出了《一场游戏一场梦》,然后为该曲重新编曲,并将该曲名作为专辑的名字。
该专辑的作曲由王杰和王文清包办,而歌词方面,除了王文清和王杰之外,洪光达以及陈乐融(亦是该张专辑的文案),也都有份参与。整张专辑的编曲则由陈志远完成。在制作该专辑时,从词曲到封面设计、文案介绍,专辑制作团队都刻意勾勒出王杰本身沧桑孤独的形象,所以专辑封面中,王杰只在一片幽黑中露出半张脸。
《安妮》创作灵感来源于王杰的初恋故事。故事女主角是一位名叫安妮的患小儿麻痹症的美法混血儿,王杰17岁时在一次舞会上与她相识,安妮成为了王杰人生第一支舞的舞伴。之后,二人短暂相恋后便分手,后来安妮却因一场车祸意外身亡,王杰为了纪念她,便写下了这首歌,并以她的名字命名。
在王杰一无所有时,王杰的第一任妻子心甘情愿地将自己交付于他。两人不顾家庭的反对,在天桥下举办了简陋的婚礼。后来王杰当兵,把妻子暂时托付给了母亲,但是一次放假回来,发现妻子生下女儿后就不见了。后来才知道,妻子是被母亲逼走的。两人从此以后再未相见。
曲序 | 曲名 | 曲 | 词 | 编曲 | 备注 |
01 | 一场游戏一场梦 | 王文清 | 王文清 | 陈志远 | 电影《 |
02 | 王杰 | 王杰 | 陈志远 | ||
03 | 王杰 | 洪光达 | 陈志远 | ||
04 | 王文清 | 王文清 | 陈志远 | 粤语版为《 | |
05 | 王杰 | 洪光达 | 陈志远 | ||
06 | 安妮 | 王杰 | 陈乐融 | 陈志远 | |
07 | 王杰 | 潘美智、洪光达 | 陈志远 | 粤语版为《 | |
08 | 王文清 | 王文清 | 陈志远 | ||
09 | 王文清 | 洪光达 | 陈志远 | 粤语版为《珍重》, | |
10 | 一场游戏一场梦II | 王文清 | 王文清 | 陈志远 | 编曲与第一首的《一场游戏一场梦》不同 |
专辑文案
他歌唱的很好
他的眼神深邃锐利
专辑文案他的感情浓得化不开
他的背影比谁都孤单
和其他很多歌星一样
他有段长长的过去
虽然不能忘记
却也不用再提
因为一切正要出发
因为他将成为巨星
BORN TO CONQUER
生来获胜、生来征服
制作团队王杰
站在卑微与高贵的交界
对自己与全世界说:“我来了,一切便不一样了!”
献给
在爱情中心灵饥渴
在生活中百无禁忌
在音乐中追求个性一代
该专辑尽管是作坊化的制作,但正是由于团队的精炼,反而更容易促使王杰的悲情形成一种很有凝聚性的爆发力。
在这张专辑里,不加雕饰的效果,加上王杰富有新鲜感的演唱,让这张专辑在那个年代显得很前卫。专辑的作曲均由王杰和王文清包办,而它的成功之处,也在于王文清的格外入戏,这不仅使得整张专辑甚至很难找出王文清与王杰作曲韵律上的差异,也让这种无差异最终形成一种音乐的整体,有了一种王杰包办的效果。
《一场游戏一场梦》专辑的编曲,均由陈志远完成。他选用了最适合王杰的民谣编曲形式为框架,从而配合歌曲中那种平凡朴实的原音感,也让整张专辑的歌曲在抽掉其他乐器后,仍能用一把吉它就可轻轻唱出;而他自己演奏的键盘则起到一种画龙点晴的作用,在创造许多悲情冷音色的同时,也能告诉听者,这毕竟还是一张录音室专辑;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是整张专辑的鼓点,鼓边打击法的频繁运用,既保证了唱片通过节奏来渲染悲情的效果,但同时又能够以更内敛的表达,一可以让这种情绪不至于因为烦躁而失控,二则更可以创造郁结心头久久不散的沧凉感。
《一场游戏一场梦》不仅是王杰的代表作,亦成为创作者王文清的代表作,一个很中国很古典很宿命的歌 名,却充满了很个人很爱情化的悲痛,或许正是凭借这种几乎就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个人感情悲剧的认同感,以及王杰根本不像歌手的歌手形象,让他的这张处子专辑很快就得到了台湾乐迷的认同。
其中尤其是陈乐融为王杰亲身经历量身定写的一首《安妮》,更是以最简洁的歌词而达到了最悲情的效果。
整张专辑可以说首首都是主打歌。除了唱片同名曲《一场游戏一场梦》之外,《惦记这一些》 在一年多后被改编成粤语版的《一生何求》,成为陈百强重回华纳唱片、一洗颓势的咸鱼翻身专辑的同名主打曲。另一首《说声珍重》,则在两年多后被改编成《珍重》被当时的香港天后叶倩文翻唱,成为她专辑的同名主打歌。
25岁的王杰推出了他生平的第一张唱片《一场游戏一场梦》,没有人能够料到,这个特技演员出生的瘦弱男人可以一炮而红,因为这张唱片与当时台湾市场的状况,几乎是格格不入。天生的孤独与命运中那些坎坷复杂的经历决定了他声音中悲苦的成分。而这种悲苦的情绪恰恰是全社会中人人皆有但是恰恰无人触及的软肋。谁能一语中第,谁就能受大众欢迎。而这种悲苦又不是绝对的悲苦,而是悲苦中带着一些引人向上的励志成分。(崔恕,乐评人)
发 行 | |
监 制 | |
统 筹 | |
文案 | 陈乐融 |
摄 影 | 陈福堂 |
制 作 | 李寿全 |
编 曲 | 陈志远 |
乐 队 | KEYBOARDS:陈志远 |
DRUM: | |
BASS: | |
GUITARS: | |
SAX:萧东山 | |
TRUMPET:叶树涵 | |
CELLO: | |
HARMONICA:DAVE PACKER | |
录 音 | 台北:白金录音室香港:CBS/SONY 录音室 |
时间 | 获奖名称 | 获奖方 |
1988年 | 第25届金马奖“最佳电影插曲奖” | 《一场游戏一场梦》 |
2010年12月12日 | “华语金曲奖”30年30碟 | 《一场游戏一场梦》 |
唱片《一场游戏一场梦》发行前,王杰曾被飞碟唱片的同事问估计能卖多少张,王杰回答至少三十万张,此语成为全公司笑柄,因为当时台湾最畅销的唱片也卖不到这个数字,更何况当时恰逢蒋经国去世,中视、华视和台视三大无线电视台无法打歌宣传,更让这张唱片前途未卜。谁知唱片一出街便大卖,造成了轰动级的现象。王杰的出现甚至直接填补了邓丽君、刘文正和凤飞飞淡出时期的巨星空缺。
1987年,张艾嘉自导自演的《黄色故事》在台湾公映,在电影进入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影片片尾曲的主唱空缺。一名当红歌星因故弃唱。经人举荐,新人王杰出现。影片上映后,票房成绩略显惨淡。而电影的片尾曲《一场游戏一场梦》,反倒在一夜之间红遍台湾的街头巷尾。短短三个月内,这张专辑在台湾的销量便突破了70万张,主打歌《一场游戏一场梦》更包揽各大歌曲排行榜的首位。
1989年,中央电视台的文艺栏目《九州方圆》播出了专题片《潮—来自台湾的歌声》。王杰,一个普通的特技演员,却被王文清的歌塑造成“凄惨永驻”的形象,瞬间流行岛内外。片子播放的1989年,正是王杰横扫一切的时期,他的成名曲《一场游戏一场梦》,至今令人“苦”不堪言。
本文发布于:2022-11-17 00:0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9660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