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唐代李白的诗作

更新时间:2022-11-16 20:47:27 阅读: 评论:0

作品赏析

《陌上桑》,乐府《相和歌辞》旧题。这首诗不大好理解,先要做些解释。这首诗不是重复汉朝的故事,而是写当时的事。此诗写一位忠贞女子自有所爱,富贵不能动其心。

全诗分上下两段。

“相谑”以上为第一段,第一段是诗人叙述,开头的“美女”,是当时渭桥边的一个采桑女。大官来调戏她,又有“不知谁家子”也来调戏她。她斥责说:“我是秦罗敷那样的女子,太守尚不在我的眼里,你秋胡一类算得什么?不要白费力气吧!”写美女采桑,富家子相谑。其中对马匹车驾的描写,用以烘托富家子富匹王侯,是表现主题的伏笔。

“妾本”以下为第二段,第二段是美女对富家子相谑的回答。回答的言语表现了这位美女的外貌与心灵之美。“妾本罗敷女”四句自言貌美。上二下句虚写,说自己美如古诗中的罗敷女,容貌在都城都很出名。下二句实写,说自己去城边采桑时,白嫩的手在绿也映衬下,更加漂亮。“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表白自己既不倾慕权势,也不为金钱所动。“寒蛰”四句说明自己不被权势和金钱所动的道理。她爱自己的所爱,就像寒蝉爱碧草、凤凰爱梧桐一样。自己许心有处,别人愚昧不知。“托心自有处”,是全诗之纲。末二句是说,快去吧,别耽搁时间了!

这首诗写的是秋胡戏妻的故事,诗中赞扬了罗敷的坚贞自洁,诗人也用以寄托自己对国、对君的忠诚。这首诗是借古题讽时事,而且写采桑女同时反抗两种人,突出了她的反抗性格。“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用恰当的比喻写出了采桑女不慕权势、不畏强暴的高尚品格。这样写,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比原作有所创新。

创作背景

《乐府古题要解》:“《陌上桑》古词曰: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旧说邯郸女子姓秦名罗敷,为邑人千乘王仁妻。仁后为赵王家令,罗敷出采桑陌上,赵王登台见而悦之,置酒欲夺焉。罗敷善弹筝,作《陌上桑》以自明不从。”按:“其歌辞称罗敷采桑陌上,为使君所邀,罗敷盛夸其夫为侍中郎以拒之,与旧说不同。”按《乐府诗集》:“张永《元嘉伎录》:‘相和歌有十五曲,其第十五曲曰《陌上桑》。’”李白采用古乐府题写了许多诗,此诗就是其中之一。

作品评价

近代·汪琦:“使君且不顾,况复论秋胡”二句,或有非之者,谓不应以秋胡与使君较量盖误解此诗专咏罗敷事耳。殊不知“妾本秦罗敷”一句,是自矜身分如罗敷之贞洁耳。观首句云“美女渭桥东”,并不实指罗敷。又云“不知谁家子”,亦未切指使君。通首辞句不可因此而悟乎。胡孝辕谓“此当善领其意,政复何碍”。旨哉斯言!可为读太白乐府者发凡起例之一端矣。(《李太白集·图文版》) 

语言教育家、作家刘征:“有些立意和故事情节与原作接近,而且写得比较出色的,大体上都是在思想和艺术上有独到的创造。可以举唐李白、李彦远、汪遵写的《陌上桑》为例。”(《剪侧文谈·刘征十年集卷4》)

作者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自言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汉飞将军李广后裔,西凉武昭王李暠之后,与李唐皇室同宗。

李白曾经在天宝元年(742年)供奉翰林,后因得罪高力士而离开宫中。天宝十一年(752年),李白北上途中游广平郡邯郸、临洺、清漳等地。十月,抵幽州。初有立功边疆思想,在边地习骑射。后发现安禄山野心,登黄金台痛哭。不久即离幽州南下。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游华山,南下回宣城,后上庐山。至德元年(756年),李白被三次邀请,下山赴寻阳入永王李璘幕僚。永王触怒唐肃宗被杀后,李白也获罪入狱。幸得郭子仪力保,方得免死,改为流徙夜郎(今贵州关岭县一带),在途经巫山时遇赦。李白遇赦后在江南一带漂泊,于宝应元年(762年)病逝于寓所,终年61岁,葬当涂龙山。元和十二年(817年),宣歙观察使范传正根据李白生前“志在青山”的遗愿,将其墓迁至当涂青山。

李白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李谪仙”。

李白的作品想象丰富,浪漫奔放,意境独特,才华洋溢,在诗歌的艺术成就被认为是中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巅峰。其诗作在全唐诗收录于卷161至卷185,有《李太白集》传世。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20:47: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9567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陌上桑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