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 语出王充《沦衡·自纪》:“饰貌以强类(强求类似)者失形(失其本来面目),调辞(修辞)以务似者失情(影响表情达意)。百夫之子,不同父母,殊类而生,不必相似,各以所禀,自为佳好……文士之务,各有所从,或调辞以巧文,或辩伪以实事。必谋虑有合,文辞相袭,是则五帝不异事,三王不殊业也。美色不同面,皆佳于目;悲音不共声,皆快于耳;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百谷珠味,食之皆饱。谓文当与前台,是渭舜眉当复八采,禹目当复重瞳。”王充在论述文学创作时,反对因袭,主张要有独创性。他把那些死啃经书陈言,不肯逾雷池一步的儒生视作“鹦鹉能言”。他认为摹拟的结果会失去自己的特色,而特色正是各种事物本来应该具有的。连儿子扣他们的父母面目都不相同,写文章又何必要求与古人相合呢!世上美好的东西各不相同,却都能给人耳、目、口、舌以美感,快感,文章也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如果一定要墨守陈言旧规,以合于圣人,就等于尧眉八彩,也要求舜眉八彩;舜目重瞳,也要求禹目重瞳一样荒唐。对当时盛行的摹拟之风进行了有力的讽刺。后来韩愈提出“唯陈言之务去”,“不蹈袭讣人一言一语”。元好问说“文章自得方力贵,衣钵相传岂是真。”都是和王充的思想一脉相承的。即使在今天,反对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山仍是必要的。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7:2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946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