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达岭长城是北京地区建筑历史最久远的长城,自古以来就是军事重地及交通要道。八达岭长城2300多年的建筑史,就是八达岭长城传说的发展史。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县文化馆就开始对八达岭长城 地区的民间传说进行搜集整理。据统计,全县共挖掘整理八达岭长城传说160余篇,
八达岭长城传说这些作品集中刊发在《延庆民间故事传说》、《妫川民间故事传说》、《长城脚下的传说》、《烽火长城》、《长城脚下的故事》、《八达岭史话》、《中国长城故事集》等书籍内,作品具有鲜明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地方特色。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记录八达岭地区农村变迁的《帮水峪》、《里炮》、《石佛寺》等书籍先后出版,丰富了八达岭地区传说的内容。
《八达岭长城传说》涉及面广,题材众多,内容丰富,表达了群众的思想情感,主要包括5个方面。其中,八达岭长城的神话传说主要包括《仙女点金砖》、《长城三关的来历》、《张果老修拐脊楼》和《二郎神与赶山鞭》等;孟姜女的传说主要有《粽子为啥是三角的》、《孟姜女和最早的一段长城》、《挂纸庵》等,这些传说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表现形式也别具一格;八达岭长城地区的风物传说主要包括关沟72景传说以及关隘、城堡、烽火台和村寨的传说等;“八达岭”名称由来的传说主要包括《元仁宗诞生于延庆》、《李自成进京》、《把鞑岭》等。此外,《八达岭长城传说》还记载了八达岭长城沿线群众的生产生活、岁时节令、风俗习惯和历史人物的传说。
《八达岭长城传说》说是“原生态”的文学样式,它植根于民间,方言特点突出,把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巧妙结合起来,具有浓郁的神话色彩和传奇色彩,是中国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八达岭长城传说的题材广泛、特色鲜明、地域性强,具有较强的思想性,也凝聚了八达岭长城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和异彩缤纷呈的文化现象。这些优美动人的传说,经过无数人不断的讲述、流传,至今深植于民间,并经久不衰。
内容分类
八达岭长城传说有天界神仙、帝王将相、地主长工、农民商人、狐鬼精怪等。这些传说表现的主题思想有歌颂、有讽刺、有鞭挞,从内容上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孟姜女的传说。孟姜女传说是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一个重要内容,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虽然孟姜女与长城的传说在全国比较有名,但是具体到了八达岭地区却有着十分鲜明的特色,个性异常明显。在这些传说中,主题表现了修筑长城的残酷、盂姜女的反抗,但是表现的形式却别具一格。20世纪60年代,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民间文学专家张紫晨在岔道村采风就发现,这里村民讲述的孟姜女传说完全不同于其他地方,十分具有地域特色。
秦始皇的传说。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辉煌历史和不屈精神的象征。秦始皇的万里长城虽然“因地形用险制塞”,但是没有如他预想的那样能够永葆“子孙帝王万世之业”。秦王朝存在了十四年,但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却作为中国第一次大统一的象征留存了下来,在两干多年的后人评说中展示着它的作用和意义。而秦始皇本人作为残暴的化身,在民间被演绎出许多传说,而且这些传说不是给他歌功颂德,而是鞭答。正因为秦始皇与万里长城有着必然的联系,因此,流传在八达岭地区的传说有很大一部分是对秦始皇的讽刺。
风物传说。风物传说是关于山川古迹、江河湖泊、花鸟树木等来历的传说。如八达岭关沟七十二景的传说就与山、石、洞、泉、寺庙等有关。而且,八达岭长城一带明代建有八大山寨,寨寨屯兵,设有军事防御设施,如关隘、城堡、烽火台等。八达岭镇石佛寺村姬文杰讲述了关沟七十二景的风物传说,如世代相传的望京石的传说、六郎影的传说、金牛洞的传说、石佛寺的传说、穆桂英点将台的传说、弹琴峡的传说、五郎像的传说等,都是根据一些真实存在的景物进行联想所创作的传说故事。
八达岭名称由来的传说。清代顾炎武曾两度登临八达岭长城,并赋诗赞颂:“雄托朔地当年大,不断秦城自古长。”郦道元的《水经注·湿余水》明确指出,旧时的居庸关置在八达岭。关于八达岭名称的由来,在民间有多种传说,有的传说虽然不能当做史料,但是如此多的传说版本可以看出人们对八达岭历来都比较重视。传说之一,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诞生于延庆,他看到此处关山险峻、层峦叠翠,于是给此地赐名“巴达岭,后人讹传为“八达岭”。传说之二,明末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征战到此,由关城进攻,攻而不破,大军受阻,累日不进。李自成心急如焚,这时探马来报说,此地叫“八达岭”。没想到李自成错听为“八道岭”,他心想:呀!一道岭都没法攻破,前面还有七道岭,于是改途从石峡关进攻。“八道岭”乃是“八达岭”的谐音。传说之三,出自明代蒋一葵所著的《长安客话》:“出居庸关,北往延庆州,西往宣镇,路从此分,故名八达岭。”传说之四,“八达岭”由“把鞑岭”转化而来。鞑子是指北方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把鞑岭”的意思就是说,把守好了就可以不让鞑子进关的一道山岭。传说之五,“八达岭”是缘自蒙古语。在蒙古语中“八达岭”的意思是险峻山岭,而八达岭地区还真是千山叠翠,万壑纵横,故名八达岭。传说之六,参见于《长城三关的来历》。传说之七,说的是由于修筑八达岭这段工程时皇帝处死了八个监工,使用了神仙指教的“修城八法”又历经了八个月的时间才修建成。所以,这段长城起名为“八达岭”。
历史人物传说。八达岭长城与历代过往和生活于此的历史人物密切相关,历代有远见卓识的人物对八达岭长城也格外重视。因此,在八达岭长城脚下演绎出许多名人与八达岭长城的民间传说。这些传说异彩纷呈,有的读者一看便知道是虚构的,只是寄托了老百姓的一种愿望,而有的传说却与历史重大事件密切相关,从传说中读者可以窥探到历史的真实与人物的生动。
艺术特征
一、乡民文化浓郁
八达岭长城传说凝聚了延庆千姿百态的民俗风情,由于年代久远,村落之间文化的不断交流使得长城传说渗透着特有的,纯粹的乡民文化精髓,它代表着延庆地域内乡民的集体潜意识。
二、方言特点突出
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传承,普遍运用了延庆方言,尤其是在老百姓的讲述中十分突出。这些语句如:“关门打讨吃一憋唬穷人”,其中讨吃”指的是乞丐,“憋唬指的是欺负、逼迫的意思。其它还有很多如“背旮旯”“滋润” “直么老陡” “稀溜滑”“杵子”等,都不能仅看文字的表面意思,它们都是老百姓在讲述,搜集者在记录过程中运用的延庆方言。
三、地理历史环境独特
八达岭是万里长城的重要关隘,从燕、秦到明,中国的八代长城都集在八达岭一线之上,充分印证和诠释了“长城一万里文化五千年”的真正内涵。如孟姜女的传说、齐桓公的传说、燕昭王的传说、秦始皇的传说、戚继光的传说、杨家将的传说、寇恂夺印八达岭的传说、成吉思汗的传说、李自成的传说、萧太后的传说、慈禧太后的故事、卢植讲学军都山的传说、刘备的传说、公孙瓒的传说等,无不以八达岭长城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环境为依托。这些传说带有历史性、地区性和民族性。
传承价值
延庆县共挖掘整理八达岭长城传说160余篇,这些原生态的文学样式植根于民间,是中国长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优美动人的传说在传承中经过无数人的讲述、充实,至今传承不衰,对于弘扬民族文化、研究民间文学艺术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传承状况
八达岭长城传说是口头文学,逐渐远离了它曾经深深扎根的肥沃土壤,缺乏发展的后劲和空间。尽管现代化、信息化已经覆盖了和强烈地影响着八达岭长城传说生存的状况,促动着具有浓重民族多元性的、市井文化与乡民文化迅速交融中的延庆地域文化。但深深扎根于民众中的八达岭长城传说却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文化传统,保留着和传承着多样而丰富的文化作品。
传承人物
池尚明,男,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代表性传承人。36年来,他走访、收集、撰写长城传说200余篇,其中,有150篇八达岭长城传说故事在各类期刊发表。此外,他还经常参加讲述长城故事、民间文学培训等各类长城故事普及活动,为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传播作出了贡献。
保护措施
2010年4月,延庆县文化委员会编辑出版了《八达岭长城传说》(上下册)。
2014年12月,县文化馆和八达岭中心小学联合举办国家级非遗项目“八达岭长城传说”传承大赛。
2019年,政府投入资金30万元支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八达岭长城传说”动漫;同年11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公布调整后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八达岭长城传说的保护单位是北京市延庆区文物管理所。
重要活动
2018年7月31日,由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中心小学主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寻找长城传说主题夏令营”活动在八达岭长城景区举行。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4:10: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937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