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颍”,初见于《说文》中,形声字,从水,顷声。本义为水名。“颍”字简体版的楷书从秦朝小篆演变而来。“颍”的字源演变图如下:颍的字源演变图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文 | 例词 | 例句 |
yǐng | 名词 | 水名。 | Yin River | 颍, | |
姓 | |||||
参考资料: |
(康熙字典未收录“颍”字头,请参考“潁”字。)
【唐韵】余顷切【集韵】【韵会】【正韵】庾顷切,音颖。水名。【周礼·夏官·职方氏】荆州,其浸颍湛。【水经】颍水,出颍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又【前汉·地理志】颍阳、颍隂、临颍、三县皆属颍川郡。○按《正字通》入页部,今依《说文》,凡颎颖颍俱改入火禾木水等部。
(说文解字未收录“颍”字头,请参考“潁”字:)
水。出颍川阳城干山,东入淮。从水顷声。豫州浸。余頃切。
说文解字注
顈水。出颍川阳城乾山。东入淮。各本作乾山。韵会引作耿山。晋书音义引作阳城少室阳乾山。则兼用水经、汉志改说文也。尔雅音义引字林作阳城乾山。与今说文合。颍川以水名郡。字当从水。而汉碑郡名多从禾。葢汉时相习如此写。如女阳、女阴、舞阳、舞阴以水名县。而不作汝潕字也。恐汉志、说文古本郡名亦当从禾耳。颍川郡阳城、二志同。今河南河南府登封县县东南四十里有阳城废县。前志阳城下曰。阳乾山、颍水所出。东至下蔡入淮。过郡三。行千五百里。荆州浸。过郡三者、颍川淮阳沛郡也。水经曰。颍水、出㯋川阳城县西北少室山。东南至愼县东南入于淮。水道提纲曰。今颍水源出登封县北嵩山西南之少室山。东南经密县、禹州。分爲二派。一经新郑县至临颍县。一经襄城县。至临颍县。二支复合。经商水县。合汝水。又合荥阳水。至陈州府南。分爲二派。一爲濄河。一爲沙河。濄河至江南太和县与沙河合。又经颍上县与淮水合。曰颍口。皆东南流也。水经曰。至愼县入淮。愼县故城在今颍上县。从水。顷声。余顷切。十一部。豫州浸。职方氏曰。荆州其浸颍、湛。豫州其浸波、溠。许颍下湛下皆曰豫州浸。而溠下曰荆州浸。此非笔误。盖案地形互易之也。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参考资料: |
时代 | 声韵系统名称 | 韵部 | 声母 | 韵母 |
宋 | 庚耕清青 | jiweŋ | ||
南北朝 | 北魏后期 | 庚耕清青 | jiweŋ | |
南北朝 | 齐梁陈 | 庚耕清青 | jiweŋ | |
隋唐 | 拟音/王力系统 | j | ǐwɛŋ | |
隋唐 | 拟音/董同龢系统 | 0 | juɛŋ | |
隋唐 | 拟音/周法高系统 | 0 | iuæŋ | |
隋唐 | 拟音/李方桂系统 | ji | wäng | |
隋唐 | 拟音/陈新雄系统 | j | ǐuɛŋ | |
参考资料: |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索引 |
颍 | 广韵 | 梗 | 上 | 静 | 以 | 合 | 三 | 次浊 | 余顷切 | 0juɛŋ | 318.20 | |
集韵 | 梗 | 上 | 静 | 以 | 合 | 三 | 次浊 | 庾顷切 | 0iuæŋ | 425.5.5 | ||
梗 | 上 | 静 | 心 | 合 | 三 | 次清 | 騂颍切 | siuæŋ | 425.7.3 | |||
韵略 | 上 | 静 | 庾顷切 | 10.1 | ||||||||
增韵 | 上 | 静 | 庾顷切 | 10.1 | ||||||||
中州 | 上声 | 庚青 | 羊景切 | 4.3 | ||||||||
洪武 | 上 | 梗 | 喻 | 以 | 次浊 | 庾顷切 | oiəŋ | 20.2 | ||||
参考资料: |
相关组词
箕颍、颍客、饮颍、颍阳、伊颍、梁颍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12:28: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932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