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普通高等学校专业

更新时间:2022-11-16 06:44:21 阅读: 评论:0

学科概述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感念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学科最初得名于孔德,经过K·马克思、H·斯宾塞、E·迪尔凯姆、M·韦伯等学者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有独立研究对象、理论、研究方法和范式的一门社会科学。其研究对象包括与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结构、人口变动、民族、城市、乡村、社区、婚姻、家庭与性、信仰与宗教、现代化等领域。其方法论思想是多元的,比如以E·迪尔凯姆为代表的社会唯实论,认为人存在于社会之中,其行为和思想都并非纯粹服从于个体理性的,而是受到社会的塑造、限制乃至决定。另有以M·韦伯为代表的社会唯名论。

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学最早由严复和章太炎分别从英国和日本引进。孔德一系的社会学是经严复从英国引进的。章太炎将日本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翻译成汉语,1902年由上海广智书局出版。康有为、谭嗣同、梁启超等也为社会学的传入中国做出贡献。

1927—1937年间中国思想界、学术界掀起的中国社会性质论战,中国社会史论战、中国农村社会性质论战在学院系统中坚持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学者如李达、瞿秋白、许德珩等人的研究活动,毛泽东的调查研究及对中国社会状况的分析为中国社会学重建指明了方向。李维汉、陈翰生等人的调研分析也有突出的贡献。

1922年,瞿秋白到上海大学创办社会学系,陶孟和在北大,许德珩在广州、上海,李达在暨南大学办系或开设课程。

1949年解放前已有22所高校设置了社会学系,许多高校已开设社会学课程,担任社会学任务的讲师以上140人,学制、课程设置已逐步定型化,学会、杂志、教材已达一定水平。

1952年,中国开展高等学校院系和专业调整,社会学专业被取消。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学学科开始了恢复、重建的历程,社会学专业逐步发展。

1980年,上海大学成立了重建后的第一个社会学系。

1980年秋,南开大学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同意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支持下,举办了为期一年的社会学专修班,1982年成立社会学系,并招收研究生。之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相继成立社会学系,华南理工大学首先突破文理分立的模式建立高校第一个社会学研究所,并创建社会学系。

1985年,北京成立了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社会学专业代码由030201更改为030301*。

截至2006年,全国共计有72所高校设置了社会学本科专业。

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中社会学专业代码由030301*更改为030301。

培养目标

社会学专业教育教学应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了解、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具有人文素养、科学精神、社会责任和创新创业意识,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各高校培养学生熟练掌握社会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备国际视野和国情意识,具备联系中国社会实际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具备跨文化沟通和自我调适的能力,具备服务社会与管理社会的能力,具备较高理论素养、较强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够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文化、民族、宗教、新闻传播等领城,以及社会团体、福利机构、企业等组织从事专业性工作,或者运用社会学专业知识独立创业、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规格

学制与学位

专业基本学制为全日制4年本科。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适当缩短或延长学制年限,总学分为150学分左右。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实行弹性学制,允许学生调整学业进程,休学或保留学籍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生毕业所授学位为法学学士。

各业的课程体系中专业核心类课程应不少于10门,其中专业核心基础课程不少于4门,专业核心特色课程不少于6门。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必须有计划、有方案(或项目),有督导或导师指导,是在机构、社会组织、社区、政府机关等进行的社会工作实务实习,时间不少于800小时。

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品行端正,遵纪守法,忠于职守,乐于奉献;

(2)具有团队合作意识,遵守专业伦理和职业道德;

(3)具备良好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及科学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了解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4)身体健康,达到国家体质测试标准;

(5)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具备良好的自我调适能力;

(6)关心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

(7)具有从综合性、整体性视角分析社会现象的知识与能力;

(8)具有对多元文化的认知、理解与沟通的知识与能力;

(9)开展社会服务,具有促进社会政策完善与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专业知识和能力。

知识要求

(1)掌握扎实的中文,良好的外文,文献和信息检索能力;

(2)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民族学、法学、政治学、管理学、哲学、历史学、经济学、伦理学、统计学等学科的知识;

(3)具备一定的高等数学、信息科学、环境科学、物理科学、化学、生命科学、地理科学等知识;

(4)熟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民族、宗教等方面国情,了解世界人口、民族、文化、国家和社会状况;

(5)掌握社会学专业的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及学科发展,分支学科与主要研究领域的相关知识。

能力要求

(1)具有良好的中文表达能力,能够运用外语进行研究和交流,熟练掌握计算机及信息技术;

(2)熟练掌握社会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社会学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

(4)具备从事社会调查与研究、市场研究与咨询、社会咨询与规划、政策研究与评估、行政管理与人力资源开发、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以及运用社会学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组织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

(5)拥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良好的创造性、反思性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设计工作和研究的项目、内容与方案的能力;

(6)掌握对现实社会的了解、认知和适应,理论联系实际,良好的沟通、组织、协调、管理和团队合作,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课程体系

总体框架

该专业分为通识类课程、公共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四类课程。

理论课程

主要包括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语文、大学外语、大学体育、心理健康、军事理论、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生命科学(或环境科学、地理科学、信息科学)等。

主要包括世界(近代)历史、中国(近代)历史、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法学概论、政治学概论、管理学概论、心理学概论、伦理学概论、逻辑学概论、民族学概论、统计学等。高校专业可选择其中部分课程。

专业必须从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文化(社会)人类学概论、女性学概论中至少选择3门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必须从社会研究方法、社会统计学中至少选择1门作为专业核心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可包括国外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史)、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史)、西方社会思想史、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区研究(概论)、社会问题、社会心理学、发展社会学、知识社会学、宗教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经济社会学、文化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组织社会学、家庭社会学、消费社会学、人口社会学、环境社会学、城市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人口学、民俗学概论、犯罪学、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社会保障概论、社会政策、社会管理/社会治理、质性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数据分析与统计软件应用。

实践教学

社会学专业开展的实践教学类型包括公共实践类课程和环节、专业实践类课程和环节等内容。

公共实践类课程和环节: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社会实践、军事训练、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与社会服务、课外社会实践、课外社会创业实践活动、各种学科竞赛等。专业可选择其中部分课程和环节。

专业实践类课程和环节:包括课程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专业实习、毕业创业实习、课程论文、学年(期)论文、毕业论文(设计),以及与专业相关的学术讲座、学术交流、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策划等。课程实验、独立设置的实验课程包括社会统计软件应用实验课、电话访问调查实验课、行为科学实验课、社会个案工作实验课、小组工作实验课、创新创业实践课等。

专业类实习:包括社会调查实习、田野调查实习、社会工作实务实习、创新创业实践等多种形式。

教学条件

教师队伍

(1)专任教师队伍应按生师比不高于18:1的标准配备;

(2)专业的专任教师(社会工作专业可包括专职实习督导)原则上不少于10名;

(3)实验室应配备专职的管理员或实验员。

(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90%,至少50%的专任教师应当具有博士学位;

(2)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比例不低于40%。

(1)专业的专任教师,其专业背景为所任教专业的比例不低于40%,或专业背景为社会学专业比例不低于80%;

(2)专业教师所担任的教学课程或环节应相对稳定,并具备与所承担教学任务相关的理论知识、实践知识,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实务经验;

(3)具备应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能力,以及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

(4)具备一定的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设备资源

1.教材建设

专业教材建设应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专业基础类课程、专业类课程等的教材选用应遵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以国家规划、指定教材或相关部门认定的优秀教材为主,严把政治关、质量关,确保选用教材的科学性、前沿性和权威性。

对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任课教师均应指定必要的参考阅读文献,课外阅读时间不低于课堂教学时间的1.5倍。

专业所在院系应有教材选用和使用效果评价方面的制度,将国家政策要求、教师的教学体会以及学生的学习体会和评价作为选定教材的重要依据。

2.图书资料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综合性本科高校的生均图书量应不少于100册生均年图书进书量应不少于4册;纸质专业期刊不少于20种。学校公共图书馆和院系专业图书资料室,应有一定数量与社会学专业有关的图书、刊物、资料、数字资源和具有检索这些信息资源的工具。

图书资料室或教务部门应保存各类教学文件、学生论文、科研成果等资料。

专业必须有能满足专业培养需要的专业实验室,能够为专业教学课程、环节提供必要的实验设施和设备。

专业实验室面积的基本标准为:在校学生规模100人以下的,不小于100平方米;学生101-200人的,不小于150平方米;学生200人以上的,不小于200平方米。

实验教学应有计划、方案、大纲和规范,实验教学应纳人教学大纲和培养方案。

专业实验室应有管理规章,有实验室使用记录,有符合技术要求的专人管理。

专业应有相对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能满足本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能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和实习内容。

专业应根据自身特点,通过多种途径建设专业实习基地;专业实习基地可有社区、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会服务机构、专业社会工作机构、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等多种类型。鼓励学生到创业型企业特别是大学生创业型企业单位实习,到政府或社会的创业孵化机构、社会组织的孵化机构实习。

专业所在院系应与实习基地所在单位签订协议,共同建设。实习学生与签约的专业实习基地(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具法人资格的机构、组织等)的配比一.般不高于10:1。

可聘请专业实习基地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相应资质的资深工作人员做校外督导,并进行定期培训。

教学经费

常规直接教学经费应用于实验、实习、实习基地建设、图书文献与实验设备的维护更新、教师培养、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等,特别要确保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的经费。每年常规教学经费的额度可视各自情况有所调整,但应有效保证基本教学环节的需要。

专业生均教学和科研设备的总值不低于3000元。

生均年常规直接教学经费不低于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的标准,必须有充足经费保障学生实习、教师指导实习和实习基地建设。

凡新设专业,其开办经费不低于20万元(不包括固定资产),生均教学和科研设备值不低于3000元,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保持经费持续增长。生均年常规直接教学经费不低于学生所缴学费的20%。

质量保障

专业所在院系应切实以持续改进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本标准各项内容,加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从招生到就业的闭合式质量评估指标、评估数据、评估机制和评估制度,加强教学指导委员会、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自觉开展经常化的自我评估和改进工作,并接受教育部和相关评估机构的审核评估。

专业所在院系应对教师开展的所有形式的教学活动的效果进行常规评估,督促教师不断探索教学改革,持续改进教学工作,提升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评估应结合教师自评、学生评教、同行评价和领导听课等多种方式,评估内容、指标和程序应力求科学、全面与合理。

专业应根据自身特色,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合适的学生学习,建立评估生源质量的科学指标,对生源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各专业应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的指导,对学生毕业去向和发展进行动态监测与评估,建立学生就业质量反馈和改进机制,通过完善人才培养各项工作,积极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或创业。

培养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老师为中心,学生为辅;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为辅。注重知识传授、轻视能力培养;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轻视与现实社会的联系等。

该模式主张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在与老师的探讨中获得能力的提升。

该模式是指通过构建教学改革平台,引导和支持本科生“动腿”“动嘴”“动笔”,借助各类实践和实习的平台机会,提供条件让学生走走向社会。“动嘴”则是在接触和深人社会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用意,与调查对象交流见闻与观点,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与沟通能力。“动笔是训练学生的笔头写作技能,着重养成学生的“作品意识,并通过“动笔”来结成学生的各种学习和训练的作品成果。在实践中,“动腿”“动嘴”“动笔又可以被串联起来形成“三动结合”的完整培养环节。通过“动腿”,获得和调查对象“动嘴”的机会。再通过“动嘴”的调查过程获取丰富生动的一手资料。最后,结合对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动笔”而成作品。

安徽大学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有关的教研项目建立一个基本平台,或者将教研项目与相关的课程改革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平台,围绕这个项目和这门课程,组建一支教学团队,将团队教师主持(或参与)的科研项目引入到平台中去,比如将科研项目分解为若干个学生实践主题(选题),实现科研项目、教研项目与课程改革的一体化融合。

中国政法大学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方案中的实践环节—注重社会实践和实习中的应用—注重课外科技活动的延伸—严把教学质量关。

该模式秉承”能力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积极更新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并践行于教学改革过程之中,改变传统教育的质量观,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着眼于课程负责人,通过进修和内部整合,积极构建专业教学团队和课程教学团队,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对专业的课程结构及其体系进行优化调整,以此为基础,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改革或更新课堂教学体系与内容,积极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实现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探索教育管理改革;积极构建新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一步优化教学资源,把学校能利用的优势资源转化为培养学生的资源,转化为提高教学质量的资源。

发展前景

考研方向

社会学专业相近考研方向主要有政治社会学、法律社会学、经济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劳动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社会人口学等。

就业方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教育机构、科研机构、智库机构、党政机关、企业及事业单位、传媒机构、专业调查及数据分析机构、社会组织与社会团体等部门从事理论研究、政策设计与评估、社会/市场调查、文化传播、统计分析、社会服务及社会管理等方面工作。

开设院校

地区院校名录
北京北京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农学院
中华女子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天津南开大学天津理工大学----
上海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大学
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重庆四川外国语大学重庆工商大学----
河北中央司法警官学院--------
河南安阳师范学院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山东山东大学--------
山西山西师范大学--------
安徽安徽师范大学--------
江西赣南师范大学--------
江苏南京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
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浙江浙江大学--------
湖北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民族大学中南民族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
湖南中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湘潭大学
广东中山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大学广东海洋大学----
广西广西民族大学--------
海南三亚学院--------
云南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
贵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民族大学----
四川西南民族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延安大学----
青海青海师范大学--------
宁夏宁夏大学--------
黑龙江黑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
黑龙江科技大学--------
吉林吉林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北华大学
辽宁沈阳师范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新疆新疆大学--------
内蒙呼伦贝尔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
福建福州大学华侨大学厦门大学
甘肃兰州大学--------

学科定义

定义类型

这众多的定义概括起来,主要分属于三大类型:第一类侧重以社会整体为研究对象。这类观点的主要代表是孔德、斯宾塞、u0026Eacute;.迪尔凯姆等人。其中孔德、斯宾塞在研究整体社会时,强调的是一般社会现象,而迪尔凯姆则强调特殊的社会现象,即“社会事实”。这种观点形成社会学中的实证主义路线。第二类侧重以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为研究对象。这类观点的主要代表是M.韦伯等人,形成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路线。这两类观点对后世影响至深,后世的许多看法多为这两类观点的变形或混成。马克思主义派的社会学者中,既有主张第一种类型的观点的,也有赞成第二种类型的。但他们都是以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为指导的,都赞成马克思的下述观点:个人

社会学是社会的存在物,应当避免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同个人对立起来;反之,社会又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至于不属于这两大类的其他社会学定义可以看作是第三大类,其中有些观点影响不小,但都没有成为社会学发展的主流。

看法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中国社会学界对社会学的定义,大体有以下几种看法。

1、侧重以作为有机整体的社会本身为研究对象(这里的社会既包括整体社会,也包括局部社会,即社会的某一方面、某个领域、某个层次)。其代表性观点有:认为社会学是用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治和乱、盛和衰的原因,揭示社会由以达到“治”的方法和规律的学问。这是严复首先提出的。他在《群学肄言》的序言中解释说:“群学何?用科学之律令,察民群之变端,以明既往、测方来也。肄言何?发专科之旨趣,究功用之所施,而示之以所以治之方也。”

齐美尔“群学者,将以明治乱,盛衰之由,而于三者(指正德、利用、厚生──本文作者注)之事操其本耳”。严复这样给社会学下定义,既符合孔德、斯宾塞关于社会学的见解,又具有中国特色。80年代在中国的社会学者中,有人提出社会学是研究现代社会运行和发展的规律性,特别是研究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规律性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这一定义可以说是沿着严复的思路发展的。

2、认为社会学与历史唯物论一样是研究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1949年以前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者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陈翰笙等人,与俄国的Γ.Β.普列汉诺夫、Н.И.布哈林等人一样,坚持这种观点。他们对社会学所下的定义大体相仿:“社会学是一种科学,研究社会上各种现象及其原则与一切社会制度的学问,且用科学的方法,考察社会是何物,发明一种法则,以支配人间的行动”(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社会学上的价值》,1920);“社会学者,社会科学之一,其研究之目的在探求社会进化之原理;其研究之方法,在追溯过去以说明现在,更由现在以逆测将来”(《李达文集》第1卷,第237页,人民出版社,1980);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之构造,社会构造之存在、发展、变革及其相互联系,分析构成人类社会生活的诸要素,及诸要素的性质、诸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探求社会变革的因果关系和法则,以推知社会进行的方法,预测将来的一种学问”(许德珩:《社会科学与社会学》,1936)。

3、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整体及其规律性的。由费孝通主持和指导的、中国社会学重建后出版的第一本《社会学概论(试讲本)》,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下定义:“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的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台湾省的一些社会学者也持有类似的看法:“社会学是使用科学方法,持守科学态度,以研究人类社会;主要论及社会之构造要素,其起源、发展、成熟与变迁;论述诸社会事象如社会制度、社会系统、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社会运作程序、社会团体等;并想在诸社会事象中寻求或建立普遍性公律、原则、原理等的科学”

4、侧重以作为社会主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主张这种观点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主要以孙本文为代表。他深受芝加哥互动学派心理行为理论的影响,认为社会学的各种定义虽没有什么错误,“但或失之抽象,或失之广泛,或失之含糊,或失之狭隘,似均不能认为适当的定义。比较在目前可认为适当的定义,即是:以社会学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社会学原理》)。龙冠海对社会学对象的定义也属于这一类,认为社会学的主要旨趣“是在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中的人及其由此所造成的社会体系,社会团体,与社会组织,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情形”

名家看法

孙本文在《社会学原理》一书中曾系统介绍过从19世纪中叶起到20世纪30年代初为止的9种关于社会学的定义:

1、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现象的科学,持此说的有孔德、美国的E.A.罗斯和英国的E.A.韦斯特马克等。

2、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形式的科学,其代表是德国的G.齐美尔。

3、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组织的科学,美国的E.梅尧—斯密和W.I.托马斯主此说。

4、以社会学为研究人类成绩或文化的科学,其代表是美国的L.F.沃德。

5、以社会学为研究社会进步的科学,美国T.N.卡维尔和蒲希持此说。

6、美国的J.赖特和C.W.哈特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关系的科学。

7、美国的A.W.斯莫尔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过程的科学。

8、P.A.索罗金认为社会学是研究社会现象间的关系的科学。

9、美国的R.E.帕克、E.C.林德曼以及德国的L.von维泽等主张社会学是研究社会行为的科学。美国社会学家H.巴利和B.穆尔指出,在1951~1971年的20年中由美国出版的16种普通社会学教科书中关于社会学对象的提法就有8种,即社会互动、社会关系、集团结构、社会行为、社会生活、社会过程、社会现象、社会中的人。

学科始祖

奥古斯特·孔德(IsidoreMarieAugusteFrançoisXavierComte,1798年1月19日-1857年9月5日)是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实证主义的创始人,1798年1月孔德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在其著作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整个19世纪,值得一提的法国社会学家屈指可数,但作为实证主义的创始人,社会学之父的奥古斯特·孔德(AugustComte,1798-1857)却当之无愧,他创立的实证主义学说是西方哲学由近代转入现代的重要标志之一。

学科简史

社会学作为对现代性突出矛盾的回应出现于19世纪。这个现代性矛盾是:这个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和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个人的世界经验却变得越来越分裂和分散。社会学家不但希望了解什么使得社会团体聚集起来,更希望了解社会瓦解的发展过程,从而作出“纠正”。(这种观点主要是社会学中涂尔干学派所持的观点,而其他派别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并不探索对社会的救治,因为他们认为对社会病疾提出的救治方案,往往是以一个小群体的观念强加到绝大多数人的身上,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使问题加重)。今天,社会学家对社会的研究包括了一系列的从宏观结构到微观行为的研究,包括对种族、民族、阶级和性别,到细如家庭结构个人社会关系模式的研究。社会学系分成更多更细的研究方向,包括像犯罪和离婚,在微观方面例如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会学家还常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从数量上来描述一个社会总体结构,以此来研究可以预见社会变迁和人们对社会变迁反应的定量模型。这种由拉扎斯费尔德(PaulF.Lazarsfeld)倡导的研究方法,现在是社会学研究中的主要方法论之一。社会学研究方法的另外一种方法是定性研究方法,包括参与观察、深度访谈、专题小组讨论等收集资料的方法,以及基于扎根理论、内容分析等定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从事定性分析的部分社会学家相信,这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因为这可以加强理解“离散”性的社会和独特性的人文。这种方法从不寻求有一致观点,但却可以互相欣赏各自所采取的独特方式并互相借鉴。主流的观点认为,定量和定性这两种研究方式是互补的,而不是矛盾的。

社会学孔德发明了社会学一词。“社会学”是一门新的学术范畴。它横跨经济、政治、人类学、历史及心理学。它的意义在于寻找混合了人类知识及哲学的源头。

“社会学”一词是由孔德(AugusteComte)首创的,他试图使用一种物理学的方法来统一所有的人文学科——包括历史、心理和经济学,从而建立经得起科学规则考验的学科,原本他用“社会物理学”来称呼这个新的学科。他的社会学理念是典型18世纪的:他相信所有人类活动都会一致地经历截然不同的历史阶段,如果一个社会可以抓住这个阶段,它就可以为社会病开出有效的药方。

第一本以社会学为题目的书是19世纪中期的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所著。在美国,1890年肯萨斯大学的“社会学元素”是社会学第一个课程,1892年芝加哥大学由艾比安·斯莫尔成立了美国第一个独立大学学院,他也创立了“美国社会学学报”。1895年,法国波尔多大学成立了欧洲第一个社会学学院。1904年伦敦经济及政治学院成立了英国第一个社会学学部。1919年马克斯·韦伯在慕尼黑大学成立第一个社会学学部。1920年FlorianZnaniecki在波兰成立第一个社会学学部。

第一次关于社会学的国际合作发生于1893年。当时RenéWorms成立“社会学国际小学院”,最后与创立于1949年的国际社会学家协会合并。1905年成立的美国社会学协会是今天世界最大的社会学家协会。

19世纪至20世纪有一群古典社会学家冒起,例如:卡尔·马克思、FerdinandToennies、埃米尔·涂尔干、帕累托及马克斯·韦伯。他们的工作涉及宗教、教育、经济、心理学、道德操守、哲学、神学及其他学术范畴。

早期由孔德带出的理论研究方式是模仿研究自然科学的方法,应用相同的方法来探讨社会现象。强调以经验、实证和科学方法为社会学扎实的基础。这个方法学称为实证主义。

19世纪早期以实证主义与自然主义手法来研究社会生活受到了德国的狄尔泰、海因里希·李克尔等新孔德主义派哲学家的质疑。他们认为自然世界跟社会世界是不同的,人类社会有独特的范畴如意义、符号、规则、道德规范及价值。这些元素产生了人类文化。后来马克斯·韦伯根据这个观点发展出“反实证主义”的解释社会学(InterpretiveSociology),强调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行为的主观意义。它跟反自然论有密切关系,使社会学研究特别关注人类及文化价值。这导致难以为主观客观研究分野的争论并影响了诠释研究。因特网时代也催生了社会学的新分支-公共社会学。

最后,自然科学实际上并没有取代其他的社会科学,而是变成强调对象和方法的另一种形式。今天,社会学家通常通过比较法来研究人类组织和社会制度,特别是在复杂的工业社会组织结构的研究中。从20至21世纪来看,社会学的研究也应该是突飞猛进的时代。

主要学说

社会理论当中常常用一些抽象和甚至复杂理论框架来解释和分析社会样式和宏观社会结构。社会理论总跟经典的学科有一个令人不安的关系,就是大部分的重要社会学家从未担任大学职务。现今社会理论被认为社会学分支,涉足多个科学区域譬如人类学、经济、神学、历史等等。第一种社会理论几乎跟社会学同时诞生。社会学之父-孔德创立第一社会理论-社会演化理论。在19世纪,三大社会理论分别是社会进化论、社会周期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虽然它们现在被认为是过时,但是它们却产生了新理论,像新进化论、现代化的社会生物学、后工业化的社会理论及多边理论。跟客观的自然科学不同,社会理论家很少使用科学方法及其他事证方式来证明论点。反而,他们面对非常大型的社会走势时候都使用一些假说。可是,这些假说需要很长的时间来证明。这正是反对者所批评的重点。对于解构主义者及后现代主义者,他们更质疑所有的研究及方法都是错误地承袭下来。很多时候,社会理论被认定为不可证明的。

可是,社会理论是构成社会学的最大部份。客观的科学研究经常支持社会理论家的解释。建基于科学方法的统计研究发现妇女和其他人虽然执行同样职业,但是收入出现严重收入差距。这成为女权主义的复杂社会理论的大前提。总之,特别是对于纯净的社会学的追随者,社会理论曾有这样的呼吁因为它的焦点从个体移到社会本身及一些能控制我们生活的社会力量。这社会学的洞察多年来都集中在学生和对现状不满意的人是因为它假定社会结构和样式是任意或受到具有力量社会群组所控制。这暗示了变动的可能性。这暗示了在社会底层的人士受到不该受的压迫。

学科性质

社会学是不是一门科学?它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能否成为一门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关于社会的科学?这些问题从孔德开始至今一直困扰着学术界。一些社会学家把该类问题看作是使社会学界发生分裂的最根本的问题,看作是西方社会学争论的三类理论问题之一。

韦伯孔德不仅认为社会学是一门科学,而且认为是科学之首,是“科学的皇后”。孔德把社会学看作是“社会物理学”,表明他认为建立一门“社会的自然科学”是完全可能的。在他看来,社会学的科学性,就是像自然科学那样的科学性和精确性。美国社会学家J.H.特纳认为社会学研究应该成为像自然科学那样客观的、价值中立的科学活动。持这种统一科学观的学者认为,社会学要成为一门科学就必须在社会研究中从经验事实出发,一切理论、命题和概念必须能经受事实的检验,而研究过程中则须把事实与价值区别开来,使社会学日臻成熟、更加接近于自然科学的精确科学。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社会学知识的普遍性被认为是当然的,即使目前还未达到此种程度,只要持之以恒地努力,终究会得到关于社会的普遍性解释,以至最终把握社会现象的规律。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的社会学的科学性,最根本的是能够在把握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前提下,结合不同民族和地域在文化和历史上的连续性和特殊性,用科学的方法揭示出自己所研究的对象的特殊规律性。为了保证社会学的科学性,社会学者越来越认识到必须把理论研究与经验研究、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相互补充。缺乏经验研究的社会学是空洞、思辨的;而缺乏理论研究的社会学则是盲目、表面的。经过最近数十年的努力,社会学在科学性上,已取得了较大进展。如“概率模型”的运用大大增加了预测的精确度;“统计控制法”和“模拟法”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对所研究对象涉及的多个变项的控制等等。

学科发展

早期发展

早期社会学是指产生和形成期的社会学。这个时期的社会学主要形成了社会学发展史上的三大传统,即孔德的实证主义社会学、韦伯的理解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批判社会学。

孔德—迪尔凯姆的实证主义传统

韦伯的理解社会学传统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社会学传统

中期发展

社会学的中期发展是指孔德、马克思、迪尔凯姆和韦伯之后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学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前,社会学只存在于它的发源地欧洲少数国家,从70年代中期开始,首先传入美国,然后世界各主要国家或者通过美国,或者直接从欧洲把社会学引入本土,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欧洲社会学在世界各国的传播与发展时期。

当代发展

当代社会学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迄今的社会学。这是社会学研究日益深入和不断完善、社会学知识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日趋严密的时期,

社会学也是社会学在世界范围内获得普遍传播和发展的时期。

结构功能主义的兴衰

社会学理论和方法论的多元化

不同理论之间的融合和综合趋势

社会学的分化和“本土化”趋势

研究方法

社会研究主要有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大类。会用各种方法搜集经验实证,包括问卷、面谈、参与者观察及统计研究。历史社会学研究属于定性社会研究方法。不同的方法所面对的困难是它们都根据研究员各自采纳的理论基础来解释及了解社会。作为功能主义者,艾弥尔·涂尔干喜欢以社会大规模结构来解释任何东西。如果他是符号互动者,他便专注人们如何理解别人。马克思主义者或新马克思主义者把什么都化作阶级斗争。现象学家只是思考大众对现实如何建立自己的意义。当各方都面对现实社会问题时,常常争论谁对谁错,而实际上会把不同方法学结合。一般观点将社会学区分为宏观(巨视)或微观两类,认为分析单位如国家发展,就属于前者;分析个人精神与家庭等,较属于后者。这是相当僵化的解决看法。事实上,所谓微观并非依照研究单位的规模看,微观较属于处理社会学基本原型的东西,更观察在不同单位之间的互动,事实上,在企业之间、乃至于国家之间,也可以视为是一个个个体,研究他们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微观方式处理之─诸如用象征互动论、现象学方法等。互联网是社会学家的兴趣所在,原因有四:一、它是研究工具。例如网上问卷调查代替纸张问卷;二、它成为讨论平台;三、它本身是研究课题。互联网的社会学研究网上社区、虚拟社区;四、因为互联网而产生社会组织上的改变,例如由工业社会转型到知识社会的大型社会改变。一般欧美注意到互联网问题,较倾向从媒介角度出发。认为它不仅是一个沟通工具而已,更在于改变人们互动的模式,一如20世纪以前,货币出现联带影响人们的现代生活,都会生活等;或向古腾堡印刷术在欧洲蓬勃之后,对欧洲知识与教育等面向的改变。

研究工具

社会研究是在一定的方法论指导下,采取适当的方式搜集资料和分析资料的过程,是一种科学实践活动,这就必须有一定的工具和使用这些工具的技术。语言是最基本的工具。其他工具可分为两类:一是文书性工具,如调查表、统计表和统计分析表等,一是器具性工具,即搜集、贮存和分析资料的各种物质设备,如计算机等。使用这些器具的技术(包括统计技术)也是社会研究必备的条件。

学科地位

社会学家对社会学在社会科学中地位的看法,也是历史地变化的。在创立时期,社会学刚刚从哲学的怀抱里解脱出来,社会学实际上是社会科学的代名词,同时它又在一定程度上有社会哲学或历史哲学的色彩,带有某种包罗万象、凌驾于各门社会科学之上的印记。例如,孔德认为社会学的目标是一切现有知识的综合。他对这种综合,是用“三阶段论”(神学、形而上学和实证阶段)和科学分类法(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和社会学)来说明的。斯宾塞也认为社会是各种社会科学的综合或总和,他的《社会学原理》包含了对政治、经济、宗教等各种社会科学的研究。社会学是一种研究社会第一原理的科学,是各种社会科学的根本科学。例如,他们两人都主张社会有机体论,并把社会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以及部门与整体之间保持和谐作为社会根本原理。不过他们各自的着眼点有所不同,孔德强调整体,斯宾塞则强调个体。后来,美国的吉丁斯等人不同意孔德、斯宾塞的第一种观点,继承了他们的第二种观点。他在1896年出版的《社会学原理》中说:“社会学不是社会科学的总和,它是一种普通社会科学──一种研究社会元素与第一原理的科学”。

社会静力学关于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有的中国学者提出了一种与上述观点不完全相同的看法。这种看法把全部社会科学大致分为一般、特殊和个别三个层次。属于第一个层次的是历史唯物论这样的哲学科学;属于第二个层次的是社会学、历史学这样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属于第三个层次的是经济学、政治学、教育学、法学等专门性社会科学。

学科关系

科学与数学

社会学家研究时常常分析群体,如社会组织、宗教组织、政治组织及商业组织。他们研究社会群体间的互动、跟踪源头及发展过程、分析群体活动对各个成员的影响。社会学家关心社会群体的特征、群体间或成员间的互动影响及社会特征(例如:性别、年龄、种族)对日常生活所带来的效果。这些社会研究结果能够协助教育家、立法者、行政人员、社工等解决社会问题并制定公共政策。大部分的社会学家都有多项专长,例如社会组织、社会分层及社会流动、种族关系、教育、家庭、社会心理学、城市、农村、政治及比较社会学、性别角色及关系、人口地理学、老年学、犯罪心理学及社会学应用。

今天,社会学研究人类组织、社会群体、社会互动等等都使用大量比较方法。社会学的发展对其它科学带来额外的需求,这对研究现代工业社会是十分重要。近年,得到了人类学的启示,加速了对多元文化及多元国民的研究。

另一方面,社会学朝着微社会结构发展,例如:种族、社会阶级、性别及家庭。因为有很多罪案发生、家庭问题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压力,急需要社会学来寻找解决方法。

社会学家透过量性研究来研究社会关系以预测社会变动。他们希望透过质性研究,如面谈及小组讨论,对社会运作有更深入的理解。有些社会学家正辩论着从中作出平衡填补两者之间的空隙。例如:量性研究描述大型社会现象而质性研究描述个人如何理解大型社会现象。

特色院校

中央民族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大学等。

就业方向

科研机构、党政机关、新闻出版、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社会研究与调查,政策研究与评估、社会规划与管理、发展研究与预测等工作。

其他社会科学

在二十世纪早期,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曾对工业社会作出研究,对人类学作出了贡献。要留意一点的是人类学家都曾对工业社会作出研究。今天社会学及人类学主要分别在于研究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而不是对象。

社会学社会生物学是综合社会学及生物学的一门新科学。虽然它很快获得接受,但仍然有很多争论的地方因为它尝试使用进化及生物过程来解释社会行为及结构。社会生物学家常被社会学家批评过份倚赖基因对行为的影响。社会生物学家却说在自然之间和哺育存在一个复杂关系。故此社会生物学跟人类学、动物学、进化心理学有密切关系。这仍然是其他科学所不能接受的。一些社会生物学家像RichardMachalek要求使用社会学来研究非人类社会。

社会学跟社会心理学有关系,前者关心社会结构,后者关心社会行为。

分层方法

以三种二分法中的一种为基础,依次排为若干层。孙本文的总体框架就属此种。

⒈纯理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理。①普通社会学:Ⅰ、社会静学,Ⅱ、社会动学。②特殊社会学:Ⅰ、地理社会学;Ⅱ、生物社会学;Ⅲ、心理社会学;Ⅳ、文化社会学(文化社会学又包括:a、政治社会学;b、经济社会学;c、宗教社会学;d、法理社会学;e、艺术社会学等)。

⒉应用社会学:研究社会学理应用于社会各部分,以期改进。①农村社会学;②都市社会学;③教育社会学;④犯罪社会学;⑤社会工作;等等。

⒊历史社会学:研究过去社会生活的陈迹。

⒋社会学方法论:讨论如何研究社会行为现象的方法。

理论框架

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指总体框架中理论社会学或普通社会学的体系。美国社会学家A.英克尔斯依据美国社会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列出如下一种三分的框架:

1、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①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②个人的人格;③人群(包括民族和阶级);④社区,即城市的和农村的;⑤社团和组织;⑥人口;⑦社会。

2、社会基本制度:①家庭和亲属;②经济的;③政治的和法律的;④宗教的;⑤教育的和科学的;⑥娱乐和福利;⑦美学的和表现的。

3、基本的社会过程:①分化和分层;②合作,调解,同化;③社会冲突(包括革命和战争);④联络(包括意见的形成、表达和变化);⑤社会化和教育;⑥社会评价(价值的研究);⑦社会控制;⑧社会过失(犯罪、自杀,等等);⑨社会整合;⑩社会变迁。

英国社会学家T.B.博特莫尔将理论社会学分为:

1、人口和社会群体:①人口与社会;②社会群体的类型。

2、社会制度:①社会结构,社会和文明;②经济制度;③政治制度;④家庭和亲属;⑤社会分层。

3、行为规范:①社会生活中的势力;②习俗和舆论;③宗教和道德;④法律;⑤教育。

4、社会变迁:①变迁,发展,进步;②社会变迁的要素。

应用社会学从上面可以看到,在社会学框架问题上,一种趋同的倾向正在发展,除了少数例外,多数的内容大同小异。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随着社会学研究的广泛开展和社会学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这门学科的理论范围和研究内容正在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研究主题

群体组织方面:家庭-社区—乡村-集镇-城市-部落-民族-团体—文化..群体与组织

初级社会群体

家庭

邻里

儿童游戏群体

社会组织

科层制

社会制度方面:亲属-婚姻-经济-政治-法律-宗教-教育-文化-体育..

社会过程方面:合作-竞争-战争-改革-革命-社会舆论-社会价值观-社会一体化..

社会化

社会角色

规范与越轨

社会变迁

分层与流动

城市化

现代化

社会问题方面:就业-民族分裂-犯罪-环境污染-人口-移民-种族歧视-暴力—贫困..

主要学派

社会学年鉴派

芝加哥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

历史社会学派

社会统计学派

代表人物

经典社会学家

奥古斯特·孔德

1798年2月孔德出生于蒙彼利埃的一个中级官吏家庭。1817年8月,他成为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的秘书。1830年,《实证主义教程》第一卷出版,稍后其他各卷(共四卷)陆续出版。1842年出版的第四卷中,正式提出“社会学”这一名称并建立起社会学的框架和构想。1844年孔德遇到对其理论发生重大影响的德克洛蒂尔德·德沃。受德沃影响,孔德创立“人道教”,并成立了具有宗教色彩的“实证主义学会”。1857年9月,孔德在巴黎逝世。

埃米尔·迪尔凯姆

埃米尔·迪尔凯姆,法国社会学家,社会学的奠基人之一。又名涂尔干、杜尔凯姆(?mileDurkheim,1858年4月15日-1917年11月15日)。是法国犹太裔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与卡尔·马克思及马克斯·韦伯并列为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社会学年鉴》创刊人,法国首位社会学教授。

三大社会学家赫伯特·斯宾塞

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Spencer,1820年4月27日–1903年12月8日),英国哲学家。他为人所共知的就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所提出一套的学说把进化理论适者生存应用在社会学上尤其是教育及阶级斗争。但是,他的著作对很多课题都有贡献,包括规范、形而上学、宗教、政治、修辞、生物和心理学等等。在斯宾塞的时代存在许多著名哲学家和科学家,譬如约翰·斯图亚特·穆勒(JohnStewartMill)、汤马士·亨利·赫胥黎和查尔斯·达尔文都是当代知名的人物。

卡尔·马克思

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马克斯·韦伯

马克斯·韦伯(德语:MaxWeber,1864年4月21日-1920年6月14日)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

格奥尔格·齐美尔

齐美尔(SimmelGeorg1858~1918),德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出生于犹太家庭,父亲是位成功的商人,父亲去世时年方16,受家庭的一位朋友的监护,并从那里继承了一笔可观的遗产,这使得他得以在以后的岁月里潜心追求一种自在的学术生活。一生交友甚广,如马克思·韦伯等人都是他家中举办的沙龙的常客。1881年获柏林大学博士学位,后在该校任副教授、编制外教授。1914年转任斯特拉斯堡大学教授。卒于1918年9月26日。

其他代表人物

滕尼斯、曼海姆、帕累托 马林诺夫斯基斯金纳、威廉·萨姆纳(WilliamSumner)、威廉·托马斯(WilliamThomas)、弗洛里安·兹南尼基(FlorianZrannecki)、帕森斯、默顿、斯梅尔瑟、甘斯、米尔斯、米德、刘易斯·科塞、霍曼斯、布劳、爱默生、戈夫曼、舒茨、哈罗德·加芬克尔、阿多诺、埃里希·弗洛姆、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Marcu)、于尔根·哈贝玛斯(JurgenHabermas)、米歇尔·福柯、利奥塔、吕西安·斯费兹、布迪厄、安东尼·吉登斯、埃利亚斯、克利福德·格尔茨(文化人类学者,CliffordGeertz)费孝通、冯钢等。

学科理论

主要理论

结构功能论

功能论或称结构功能论(structurefunctionalism)是社会学者涂尔干(EmileDurkheim)和斯宾塞(HerbertSpencer)在十九世纪发起的,二十世纪两位最有影响力的功能论学家是帕森斯(TalcottParsons)和默顿(RobertMerton)。以上四位人物即为近代国际社会学界赫赫有名的大师级人物,而他们所主张的功能理论自然成为了社会学界中最具规模及科学性,影响范围最广的一套理论。其它重要的社会学家和社会学理论几乎都因为把它当作批判的对象而获得其地位和生命,功能论在社会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论实证精神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论,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和理论派别,又称象征相互作用论或符号互动主义。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符号互动论认为事物对个体社会行为的影响,往往不在于事物本身所包含的世俗化的内容与功用,而是在于事物本身相对于个体的象征意义,而事物的象征意义源于个体与他人的互动(这种互动包括言语、文化、制度等等),在个体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总是会通过自己的解释去运用和修改事物对他的意义。

社会冲突论

社会冲突理论以科塞、达伦多夫为代表,重点研究社会冲突的起因、形式、制约因素及影响,是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的反思和对立物提出的。结构功能主义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和整和,代表社会学的保守派,社会冲突论是强调社会冲突对于社会巩固和发展积极作用,代表社会学激进派。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流行于美国和西欧国家,在西方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渗透到社会学各分支学科的经验研究中去,在政治社会学、组织社会学、种族关系、社会分层、集体行为、婚姻家庭等领域出现了大量以冲突概念为框架的论著,在当代社会学发展中有重大的影响。

社会交换论

社会交换论(socialexchangetheory)是主张从经济学的投入与产出关系的视角研究社会行为的理论。它认为趋利避害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原则,人们在互动中倾向于扩大收益,缩小代价或倾向于扩大满意度、减少不满意度。它主张应尽量避免人们在利益冲突中的竞争,应通过相互的社会交换获得双赢或多赢。它是美国当代社会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70年代趋于衰退。

批判理论

批判论是社会学理论研究的第三种方法论取向,由马克思开创的批判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它认为社会学理论知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就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检视,其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强调社会学理论批判的、革命的性质,强调理论和理论家在改造、变革现实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反对那种旨在维护、修补现存社会结构的单纯解释性的“科学”研究和把现代工业社会的既定现实当作合法的做法。

其他社会学理论

社会有机体论社会发展论、社会公平论、社会进化论、社会均衡论、社会认知论、社会学习论、社会控制论、马克思主义、后现代理论、女权主义理论、等等。

分支领域

社会分层学(或分层社会学);社会学史;教育社会学;政治社会学;社会思想史;社会学方法;社会调查方法、社会统计学;实验社会学;数理社会学。

应用社会学:职业社会学、工业社会学、医学社会学、城市社会学、乡村社会学、家庭社会学、环境社会学、青年社会学、老年社会学、犯罪社会学、越轨社会学、妇女问题、种族问题、社会问题、社区、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微观社会学、政治社会学、宗教社会学、体育社会学、发展社会学、人口社会学。

比较社会学;社会地理学。

文化社会学:艺术社会学、知识社会学、道德社会学;历史社会学:研究中国的历史社会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史、实验社会心理学。

经济社会学;军事社会学;公共关系学;组织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福利社会学。

人口学:人口经济学、人口社会学、人口学说史、人口史、人口地理学、人口生态学、区域人口学、人口系统工程、人口预测学、人口规划学、人口政策学、计划生育学。

学科背景

思想理论渊源

人类对由自身活动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及其思考,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都是源远流长的。中国先秦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就曾论述过“人生不能无群”的思想,他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能群,彼不能群也”。“群”即“社会”。中世纪基督教神学家托马斯·阿奎那和A.奥古斯丁从宗教神学立场也曾对此做出过论证。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用人性反对神性、用个性解放取代封建专制、用快乐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在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宗法制度的斗争中形成了一整套市民阶级的社会伦理观。从社会学的学科历史上考察,这些理论观点都属于社会学史前阶段。社会学产生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以后,它的产生有其直接的社会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导致的社会结构变迁

各国学术界倾向于认为社会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它是欧洲社会、经济、政治、科学长期发展的产物。18世纪英国工业革命揭开了资本主义发展新的一页。商品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市场的扩大,

加剧了为获取原料和产品市场而展开的世界性贸易竞争和掠夺;宗教组织面对市民社会的经济活动逐渐失去往昔的神秘性和绝对权威,逐渐进入世俗化;法律由维护原有贵族特权而转向以调节经济活动为目的。总之,以工业革命为先导的18世纪的经济变革,使欧洲从过去的礼俗社会变成工业社会。

自然影响

随着近代理性实验科学的兴起,以力学和生物学为代表的自然科学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时地质学、化学、生理学也有了重大进展。18世纪和19世纪前期自然科学的突出成就是细胞学说的确立、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的发现以及生物进化论的提出。经验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并积累了大量实证科学知识,为社会科学提供了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使其可能摆脱过去仅仅局限于理论思辨和定性描述的传统窠臼,开拓了观察问题的视野,引起新的突破。以A.斯密和D.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取得的成就,就是这一时期社会科学突破的例证。

同名书籍

因名为社会学的书籍过多,因此在此我们介绍两个比较经典的社会学同名书籍。

社会学(戴维·波谱诺)

内容简介

社会学是一门系统而客观地研究人类社会与社会互动的学科,它有三个主要的理论分析视角,即功能主义,冲突论与互动论。

社会学(戴维·波谱诺)波普诺教授撰写的这本北美社会学课堂上最为流行的大学教材,完整地运用上述主要理论视角来表述社会学的基本知识,公正,无偏地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观点材料,既全面又深刻。

全书以部分22章的篇幅,对当今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主要内容都给出了深入浅出的解释。在所有的章节中,作者都既简明地阐释艰深概念,同时又运用概念来分析社会生活中的大量案例,最大可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社会学的洞察能力和想象力。

作者简介

戴维·波普诺是位于新布伦瑞克的新泽西州立大学社会与行为科学学院的社会学教授和副院长、拉特杰尔大学人文与科学学院社会学教授,拉特杰尔社会学系前系主任,学生指导委员会主席,他在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家庭、社区变迁等方面有高学深的造诣,发表过大量有论著,其中最近的一本是《家巢的扰动:现代社会中的家庭变迁及其衰落》,其他主要著作涉及个人幸福、公众境况,城市郊区环境等。

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

内容简介

安东尼·吉登斯的《社会学》历经修订,已经出到第五版,为社会学学人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概论论述明晰,编排生动,视野新颖,素材丰富。当今世界顶尖社会学家亲手编著,成功地做到了深入浅出,融会新知。

第五版涵盖了社会学所有核心论题,融人了大量实质性的新材料,将学生直接引入前沿争论。全书自始至终将古典与当代的理论和数据密切融合,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日常生活例证。

第五版还包括有关全球不平等、残障、老年化和生命历程、风险、网络社会和恐怖主义,以及其他许多此前遗漏或最新发展的话题;

各章皆有大量学习辅导,例如本章要点、思考建议、阅读指南,有助于巩固学生之所学;

社会学(安东尼·吉登斯)添加了大量照片、图表、案例、漫画,让观念回归生活,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这部经典教材的第五版是大学本专科一年级学生的理想教材,是所有渴望一部生动、权威的社会学概论的学生的首选之作。

作者简介

[英]安东尼·吉登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前院长,剑桥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员。

安东尼·吉登斯,吉登斯男爵(AnthonyGiddens,BaronGiddens,1938年1月18日-)英国社会学家。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对当代社会学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是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以来最有名的社会科学学者。他与布莱尔提倡的“第三条路”(ThirdWay)政策也影响了英国甚至其他国家的政策。

重点学科

一级重点学科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二级重点学科

社会学上海大学,南京大学
人类学中山大学
民俗学北京师范大学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6:44: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9152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社会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