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在朝廷里荣获恩宠①。不到一个钟头,这个消息就在森林里传开了。像平常一样,大家开始来猜测②这件事情:它长得并不漂亮,它生得并不聪明!它的仪态③,它的风度④——十分招人讨厌!它会得到恩宠,大家都觉得十分奇怪。
“如果它因为有一条毛毵毵⑤的尾巴而赢得了朝廷的宠爱,”狐狸说道(它的尾巴轻轻地摇动着哩),“我就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了。”
“才不然呢,亲爱的妹妹,”熊插嘴道,“如果它是仗着它的脚掌,我想,我们就可能找到充分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大家这样地喜欢它了,然而谁都知道,它可没有脚掌。”
“或者可能是它的象牙使它得胜的吧?”大家听见谦虚的公牛哞哞地说道,“也许人家把它的象牙当做牛角了!”
“它怎样赢得了他们的心,飞黄腾达⑥起来的?难道这儿就没有人能告诉你们吗?”驴子扑动着它的大耳朵,说道,“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如果它没有漂亮的长耳朵,它绝不能遇上这样的好机会!”
也许我们不大注意,我们时常用了各种方式称赞着别人,其实是在称赞着自己。
我们不应心胸狭窄,嫉贤妒能,应具有一双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慧眼和宽广博大的胸怀。
人应该谦虚,不应只看到了自己的长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和拥有宽广的胸怀。
寓意:讽刺了那些只看重自己优点,而看不到别人的优点的人。
本文选自《世界著名寓言》吴岩译。①:恩宠:恩惠与宠爱,泛指上级对下属。②:猜测:揣测;凭某些线索推断猜度。③:仪态:姿态,容貌。 ④:风度:指人的言谈,举止,所显露出的美好神韵(整篇文章运用拟人手法,所以用风度、仪态形容大象不为过)⑤:毛毵(sān)毵;形容毛发或枝条细长。⑥:飞黄腾达: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地位很快高升。
本文是俄国著名寓言作家克雷洛夫诸多作品中的一篇,具有克雷洛夫寓言的基本特色:以动物为文中的主角,以出人意料的构思。深入浅出地说明某一种道理,令人读来既趣味盎然,又深受启迪。
本文以象在森林的朝廷中荣获恩宠为缘起,接着连续描写了狐狸、熊、公牛、驴子等对这一情况的反应,通过它们愤愤不平与象比较,道出了自我称赞,自我表扬的实质。由此自然而然地得出这则寓言故事要说的道理:我们时常用了各种方式称赞着别人,其实是在称赞着自己。
本文描写生动形象,语言诙谐幽默,笔致灵活多变,尤其是狐狸、熊、公牛、驴子等所表达的内容实质相同,但表述的语言、方式各异,读来既有可信性,又有趣味性。
作者介绍克雷洛夫是俄罗斯作家, 这一时期俄国社会经历了反对农奴制的普加乔夫起义,叶卡捷琳娜二世统治走向反动和没落,亚历山大一世反动统治,1812年卫国战争、十二月党人起义等重大事件。克雷洛夫接受社会先进思想的影响,紧密关注祖国的现实生活。他的寓言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揭露沙皇专制统治,讽刺嘲笑统治阶级的专横、寄生、无知等。许多寓言描写了强权者的专横无理,揭露了在强者面前弱者永远有罪的强盗逻辑,。沙皇专制制度下法律维护统治者的虚伪本质在《狗鱼》、《农夫和绵羊》、《农夫与河》、《乌鸦》等篇中得到了揭示。而《狐狸和旱獭》、《蜜蜂和苍蝇》、《猴子和眼镜》、《鹅》、《老鼠会议》等则抨击了统治者的种种丑行,如贪污受贿,寄生,无知,无能,崇洋,任人唯亲等。有些寓言更是把矛头直指沙皇本人,如《杂色羊》等;
2.反映被压迫者的无权和受剥削,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人民优秀品质的赞美,对人民力量的信心。普希金说,克雷洛夫是“最有人民性的诗人”。克雷洛夫选择寓言作为自己的创作体裁也正是因为这种通俗的体裁能到达最广大人民群众那里。他的寓言的人民性最鲜明的体现便是表达了人民的爱憎。如果说上面这一类寓言中克雷洛夫表达的正是人民对统治者的憎恶,那么在第二类寓言中表达的是对人民的同情、爱和信心。人民虽然无权并受欺压,但是他们勤劳朴实,他们才是生活真正的主人。《蜜蜂和苍蝇》嘲笑了无益于人类的苍蝇,而勤劳的蜜蜂“在自己的国度里生活得非常惬意”。《鹰和蜜蜂》通过蜜蜂赞美了默默无闻从事低贱劳动的人们,颂扬他们“为共同利益而工作”,不想突出个人的劳动的崇高精神。劳动者虽然默默无闻,生活在底层,可是他们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创造力,是他们供养着整个社会和统治者。《树叶和树根》深刻揭示的就是这样的辩证关系。而反映1812年卫国战争的著名寓言《狼落狗舍》不仅揭露了侵略者的面目,更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奋起打击侵略者的坚定决心和伟大力量;
3.反映日常生活现象,得出人生哲理,富含道德训诫意义。这一类寓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具有双重意义的。一方面是批判揭露统治者或表达对人民的爱,另一方面这些寓言已超越了当时的历史时代而具有普遍的意义,如《四重奏》是针对当年政府改组而写的,但是其要注重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形式的思想却有普遍意义。《大车队》本来也是批判当年对库图佐夫指挥卫国战争不满的统治者上层,但是今天用来劝戒不要瞎指挥,不要看人挑担不吃力,也是很适用的。另一种是纯粹进行道德训诫的。克雷洛夫运用幽默讽刺,批判嘲笑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缺陷,总结人生经验,进而告诫人们应该如何完善自己。作者涉及的生活现象是很广泛的,诸如告诫人们不要听信别人谄媚吹捧(《狐狸和葡萄》),不要过于挑剔而丧失时机(《挑剔的待嫁姑娘》),不要不分青红皂白怪罪别人(《主人和老鼠》),要谨慎对待友谊(《小树林与火》、《狗的友谊》),要谦虚好学(《狗鱼和猫》),要善于看到别人优点(《鹰和鸡》),要适可而止(《杰米扬的鱼汤》),要协作一致才能办好事(《天鹅、狗鱼和大虾》),要有柔韧不屈的品格(《橡树和芦苇》)等等。
总之,克雷洛夫用寓言这种短小的形式表达了丰富的思想内容,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深刻的现实性。克雷洛夫在写作上非常认真,在发表之前先朗诵给朋友们听,然后听取他们的意见,经常不止一次地修改,重写五到七次之多。克雷洛夫在专门创作寓言之前曾经是个剧作家,戏剧创作的一些特点在寓言中表现得也很明显,如结构紧凑,情节进展迅速。他的寓言篇幅不长,有的只几行就成篇,有的几行就刻画了形象的性格特征。对白是戏剧的基本要素,在寓言中也得到充分运用,有的寓言几乎通篇都是对话,而且对话又都符合形象的个性,如《橡树下的猪》、《猴子和眼镜》等。对比也是戏剧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克雷洛夫寓言中常常可以见到这种形象的对照,如自由与不自由(《风筝》),贫与富(《承包商和鞋匠》),有权和无权(《狼和小羊》),劳动与游手好闲(《蜻蜓和蚂蚁》)等等。克雷洛夫办讽刺杂志时,许多讽刺文章、小品都是他写的,幽默讽刺也就成为他寓言的另一特色,这种幽默讽刺常常表现在对性格的刻画,情境的设置,事件的结果等方面,如《狗的友谊》采取先扬后抑的手法达到强烈的讽刺,《狐狸和旱獭》用了一句“我只看到你嘴上常粘着鸡毛”,幽默地点明了狐狸的本质,《撒谎者》则采用以牙还牙、以撒谎对付撒谎来揭穿撒谎者。克雷洛夫寓言的语言朴实无华,把过去文学中不用的民间普通用语、习语引入创作。克雷洛夫寓言里的形象确切生动,用具有鲜明特点的动物形象来表现相应的各种社会地位的人物的复杂性格,因此其形象的内涵就格外深刻,如《乌鸦与狐狸》中的狐狸,《狼和小羊》中的狼等。简述克雷洛夫寓言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就寓言创作本身而言,在克雷洛夫之前或同时期,寓言或只是作为愉悦人们的读物,沙龙朗读的作品,或只是醉心于自然主义的细节,作一些粗俗的描写,即使是伊索、拉封丹的寓言,基本上也是限于一般的道德训诫。而克雷洛夫的寓言反对沙皇专制制度,表达民主主义思想,把寓言变成现实主义的讽刺文学,正如普希金在给友人的信中指出的,“德米特里耶夫算什么!他的全部寓言抵不上克雷洛夫的一篇好寓言”,“任何一个法国人都不敢把谁置于拉封丹之上,但我们好像能认为克雷洛夫比他好”,“克雷洛夫的寓言高于拉封丹”。克雷洛夫紧密结合现实生活的寓言成为这一时期文学的显著路标,无疑使俄国现实主义迈出了重要一步,他的创作为以后的格里鲍耶多夫、普希金、果戈理确立和发展现实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克雷洛夫的寓言反映了现实生活,刻画了各种性格,表达了先进思想,因此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成为十九世纪上半叶读者最爱阅读的作品之一,他每发表新的寓言也成为文学和社会生活中令人瞩目的对象,他的寓言对于形成俄罗斯人民的社会意识起着积极作用。克雷洛夫寓言在世界上也有广泛声誉,在作家生前就被译成十余种文字,而后有五六十种,有的被收入教材,因此他的影响是深远的。
伊索(公元前620年——公元前560年),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的一个寓言家,生活在小亚细亚。弗里吉亚人。据希罗多德记载,他原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后来被德尔菲人杀害。他死后德尔菲流行瘟疫,德尔菲人出钱赔偿他的生命,这笔钱被老雅德蒙的同名孙子领去。传说雅德蒙给他自由以后,他经常出入吕底亚国王克洛伊索斯的宫廷。另外还传说,庇西特拉图统治期间,他曾到雅典访问,对雅典人讲了《请求派王的青蛙》这个寓言,劝阻他们不要用别人替换庇西特拉图。13世纪发现的一部《伊索传》的抄本中,他被描绘得丑陋不堪,从这部传记产生了很多有关他的故事。公元前5世纪末,“伊索”这个名字已为希腊人所熟知,希腊寓言开始都归在他的名下。得墨特里奥斯(公元前345—公元前283)编辑了希腊第一部寓言集(已佚)。1世纪和2世纪,费德鲁斯和巴布里乌斯分别用拉丁文和希腊文写成两部诗体的伊索寓言。常见的《伊索寓言》是后人根据拜占庭僧侣普拉努得斯搜集的寓言及以后陆续发现的古希腊寓言传抄本编订的。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其中的一部分(如《狼与小羊》《狮子与野驴》等)用豺狼、狮子等凶恶的动物比喻人间的权贵,揭露他们的专横、残暴,虐害和弱小,反映了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乌龟与兔》《牧人与野山羊》等,则总结了人们的生活经验,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伊索寓言短小精炼,比喻恰当,形象生动。和法国的拉封丹、德国的莱辛、俄国的克雷洛夫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
雷洛夫是俄罗斯作家,全名是伊万·安德列耶维奇·克雷洛夫(1769—1844)。他出身于贫穷的步兵上尉家庭。童年的克雷洛夫除了读书,还经常到集市上去,在这里他学会了意大利文,学会了拉小提琴,学习了绘画。 1782年克雷洛夫迁居彼得堡。当时那里正上演冯维辛的讽刺喜剧《纨绔子弟》,克雷洛夫看后很受启发,便开始写剧本,但大多未上演。这期间(1789—1793)他把主要精力用在办杂志上,先后办了《精灵邮报》、《观察家》、《圣彼得堡水星》,但是因为激进的政治倾向而未能办下去。后来他就漫游俄罗斯,其间曾给戈利岑当家庭秘书。 1809年克雷洛夫出了第一本寓言集,获得了巨大声誉,1811年被选为俄国科学院院士。克雷洛夫十分勤奋,一生写了二百零三篇寓言,五十岁时学会古希腊文,五十三岁还开始学英文。他的作品生前就被译成十多种文字,成为与伊索、拉封丹齐名的寓言作家。克雷洛夫生活的年代经历了十八世纪最后三分之一和十九世纪前半叶。
拉·封丹1621年7月8日出生于香巴涅一个小官员家庭。他从小生长在农村,熟悉大自然和农民的生活。19岁到巴黎学神学,一年半之后又改学法律,毕业后获得巴黎最高法院律师头衔。他了解到法院黑暗腐败的内幕,对这种职业十分厌弃。不久就回乡下去过安闲的乡绅生活。但他不善于管理家业,被迫出卖土地,到巴黎去投靠当时的财政总监富凯。富凯给他年金,让他写诗剧。1661年富凯被捕,拉封丹写诗向国王路易十四请愿,得罪了朝廷,不得不逃亡到利摩日,从此他对封建朝廷甚为不满。1663年年末,他返回巴黎,常常出入沙龙(文艺俱乐部),对上流社会和权贵有了更多的接触和观察的机会,同时也使他结识了如莫里哀、拉辛等一些诗人和戏剧家。1668年,他出版了《寓言诗》第一集,引起很大反响,建立了他的文学声誉,到1694年,共出版了12卷。此外还出版了5卷《故事诗》。他常用民间语言,通过动物形象讽刺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丑行和罪恶,嘲笑教会的黑暗和经院哲学的腐朽。1695年4月13日拉·封丹去世。他对后来欧洲寓言作家有很大影响。
1746年入莱比锡大学学神学,同年写出处女作是喜剧《年轻的学者》。1760年之前,从事编辑和撰稿工作,主编过《柏林特许报》文学副刊等。创作了《萨拉·萨姆逊小姐》(1755)和翻译了《狄德罗先生的戏剧》(1760)。之后完成了反普鲁士的喜剧《明娜·封·巴尔赫姆》(1767)。汉堡剧院成立后任戏剧艺术顾问,并写成《汉堡剧评》。之后又完成名悲剧《爱米丽雅·迦洛蒂》(1772)、《智者纳旦》(1778),与《萨》剧构成莱辛的三大名剧。评论集是《新文学通讯》和《汉堡剧评》。前者有17封信,基本上包括了他戏剧理论的主要观点:创立与本民族历史和现实紧密结合的民族文学和戏剧;民族戏剧不应以法国古典主义戏剧为模式而应以莎士比亚和英国戏剧为榜样,同时还吸收自己的民族传统。后者是由104篇评论组成,也概括了他的理论观点,崇尚亚里士多德和莎士比亚而泛古典主义戏剧。
1781年死于Braunschweig。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4:43: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909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