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陆游晚年教育他的儿子的一首诗。从诗的题目可以知道,他是在某天早晨忍耐着饥饿读书的时候,写下这首诗的。
诗的一、二两句,描写作者贫寒困顿的家庭环境:住的是茅草房,粮食也不够吃,所以有时才会挨饿。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毫不动摇,仍然专心致志地坚持读书学习。中间四句,写读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陆游的一生忧国忧民,早年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他是一个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他不满足于纸上谈兵,“以口击贼”,而是要冲锋陷阵,“直斩单于衅宝刀”。因此,他平时读书就不是为了装点门面或沽名钓誉,而是为了从中汲取营养,获得真才实学,以便报效祖国。这样,他认为死后见到“先亲”时才“有辞”可言,对得起祖先。最后两句,用自豪的口吻告诉儿子,要把他的“衣钵”(思想和学业)传授给他们,希望他们继承下去。这样,他就感到慰藉,没有什么遗憾的了。
陆游活到老、学到老,在十分艰苦的境况下矢志读书学习,不为外物所移,并抱定为国为民而读书的宗旨,给后辈做出了榜样。
本诗见《剑南诗稿》卷四十六,又见《宋诗钞》卷六七。此诗作于宋宁宗嘉泰元年(1201)春。诗人年已七十七岁,隐居山阴,靠微薄的祠禄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生活艰窘。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
陆游出生时正值北宋灭亡之际,从小便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次年参加礼部复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八年(1172年)主战将领王炎聘陆游至幕府襄理军务,使陆游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军旅生活使他的怀抱不禁为之一开,写出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之后陆游历经多次升降官职,在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之后的二十余年,长期蛰伏在山阴老家农村。嘉定二年(1210年)陆游去世,留绝笔《示儿》。
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是中国历史上自作诗留存最多的诗人。陆游一生力主北伐,虽然屡受主和派排挤打击,但是他的爱国情操至死不渝,作为一位爱国诗人,满腔救国热忱,他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诗人”。
著作有《剑南诗稿》85卷、《渭南文集》50卷、《老学庵笔记》10卷及《南唐书》等。其书法遒劲奔放,存世墨迹有《苦寒帖》等。
本文发布于:2022-11-16 03:46: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907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