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照在美国太空站,一个男宇航员麦特·科沃斯基和女同事瑞安·斯通出舱修复望远镜时,一阵陨石雨击中俄罗斯的卫星,连锁产生的碎片疾驰在同步轨道上,与航天飞机发生了猛烈撞击,除了出舱的两人,其他航天员全部丧命。之后,漂浮在外、毫无凭借力的两名航天员想方设法地回到空间站,他们遭遇了重重险情,麦特为了瑞安自我牺牲,让瑞安登上了已经空无一人的的国际空间站,并凭此再借力靠近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期间的各种故障让瑞安近乎绝望,但凭借着濒死前看到麦特的幻象,她振作起来,找到方法登上了中国天宫空间站,并最终驾驶神舟飞船返回地球。
作者:Steven Price;发行时间:2013年9月17日
Above Earth | Parachute |
Debris | In the Blind |
The Void | Aurora Borealis |
Atlantis | Aningaaq |
Don't Let Go | |
Airlock | Tiangong |
ISS | Shenzou |
Fire | Gravity |
剧照
在桑德拉·布洛克之前,安吉丽娜·朱莉、娜塔莉·波特曼、蕾切尔·薇姿、凯瑞·穆里根、玛丽昂·歌迪亚、斯嘉丽·约翰逊都曾是考虑过出演本片。
《地心引力》于2013年8月28日在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举行首映,这也是该电影节历史上首部被选开幕片的3D影片。
影片编导卡隆父子自从2006年《人类之子》之后就开始筹备本片,而男主角的最初人选为小罗伯特·唐尼。片中,桑德拉·布洛克饰演的宇航员Ryan最后登上中国的天宫一号未来版,并最终返回地球。
影片彩蛋《安因冈》由阿方索·卡隆的儿子乔纳斯·卡隆(Jonás Cuarón)打造,时长七分钟。该短片彩蛋展现了灾难发生后,桑德拉·布洛克在飞船里向这位名叫Aningaaq的渔夫求救时的对话。这部短片曾在威尼斯电影节上作为《地心引力》首映的彩蛋播出过,但却没有加到公映版本中。片方华纳决定让该片角逐奥斯卡最佳短片奖。
《地心引力》只有空间站内部的大部分戏份是在搭建的布景中拍摄,而本片中带来逼真感受的外太空其实都是CG的功劳,所有的太空镜头都是CG制作的。
片中的每一个镜头画面都是基于现实。特效总监透露,除了中国的天宫一号和神舟飞船由于很多内容尚未公布,大部分都是靠想象之外,电影里的其他太空站和卫星等都经过了精准的建模。
创作背景
影片剧本由导演阿方索·卡隆与儿子霍纳斯合写,由阿方索·卡隆的老搭档、《哈利·波特》系列制片人大卫·黑曼和传奇影业共同为华纳兄弟公司制作,其主题和意义是对“不可能”的反抗。影片中卡隆需要把难以想象的场面具体呈现出来,超越“这一套我们都见过”的观众预期。
然而这还不是他所面对的最大挑战。经过50多年之后,太空旅行已经有些黯然失色,部分原因或许是电影让我们见怪不怪。已经很久没有什么导演能唤起《2001·太空漫游》给人带来的敬畏,抑或《异形》所带来的恐怖,又或者重新抓住人们对外太空旅行莫名的好奇。这部在太空领域内的“密闭空间”式电影人物极少,几乎只有这两位主演,他们将一同面对宇宙的无垠和人类的孤独——这也意味着男女主角乔治·克鲁尼和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将面临很大的考验。
导演阿方索·卡隆说:“为了尽可能让观众身临其境,我查询了很多宇航员的资料,并与之做交流,获取了不少信息。女主角的独角戏难度很大,所以我更关注细节,关注她每一个呼吸节奏。对于特效而言,电影最大的挑战是表现失重的状态,并将其呈现给观众,除了让演员尽可能忘记重力的感觉,我们也用了很多CG动画技术,使之合成更真实。”
视觉效果
影片的60%都将采用CG技术进行制作,并将有一个长达20分钟的片头开场,使用电脑特效的程度堪比《阿凡达》。整部电影中与真实生活有关系的只有桑德拉·布洛克以及乔治·克鲁尼的脸。导演阿方索·卡隆在宣传影片的过程中反复提到,在影片的发展过程中的重点之一就是以创作动画片为灵感,让电影向动画片看齐。剧组花了两年半的时间确定灯光,拍摄角度以及动画人物如何有效视觉化,最后才确定举行演员试镜。“我相信每一年我们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动画技术被采用在电影里,”负责奥斯卡短片及动画长片单元的比尔·克罗伊尔表示。
剧照
意大利 | 2013年8月28日(威尼斯电影节) |
美国 | 2013年8月31日( |
加拿大 | 2013年9月8日( |
西班牙 | 2013年9月23日( |
巴西 | 2013年9月26日(里约热内卢国际电影节) |
瑞士 | 2013年9月27日( |
美国 | 2013年10月1日(纽约市,纽约)(首映) |
黎巴嫩 | 2013年10月2日( |
瑞士 | 2013年10月3日(德语区) |
澳大利亚、捷克共和国、德国、格鲁吉亚、中国香港、克罗地亚、匈牙利、意大利、黑山、马其顿共和国、马来西亚、荷兰、新西兰、菲律宾、塞尔维亚、俄罗斯、斯洛伐克、泰国 | 2013年10月3日 |
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塞浦路斯、爱沙尼亚、西班牙、印度尼西亚、拉脱维亚、罗马尼亚、中国台湾、美国 | 2013年10月4日 |
阿根廷 | 2013年10月8日(布宜诺斯艾利斯)(首映) |
埃及 | 2013年10月9日 |
阿根廷、波多黎各、葡萄牙、新加坡 | 2013年10月10日 |
巴西 | 2013年10月10日(里约热内卢)(首映) |
英国 | 2013年10月10日(伦敦电影节) |
巴西、哥伦比亚、印度、波兰、土耳其、越南 | 2013年10月11日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玻利维亚、智利、约旦、韩国、科威特、黎巴嫩、斯洛文尼亚、乌拉圭 | 2013年10月17日 |
冰岛、墨西哥、巴拿马、南非 | 2013年10月18日 |
法国 | 2013年10月22日(尼斯国际奇幻电影节) |
瑞士 | 2013年10月23日(法语区、德语区) |
法国 | 2013年10月23日 |
瑞典 | 2013年10月25日 |
比利时、法基斯坦 | 2013年10月30日 |
芬兰 | 2013年10月30日(夜视电影节) |
丹麦、英国、希腊、爱尔兰、以色列 | 2013年11月7日 |
芬兰、挪威 | 2013年11月8日 |
秘鲁 | 2013年11月14日 |
中国大陆 | 2013年11月19日 |
日本 | 2013年12月5日(东京)(首映) |
委内瑞拉 | 2013年12月6日 |
日本 | 2013年12月13日 |
孟加拉国 | 2014年1月1日 |
新加坡 | 2014年2月20日(重映) |
剧照
电影奖 | 2014 | 金球奖 | 最佳导演 | 阿方索·卡隆 | 获奖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影片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阿方索·卡隆 | 获奖 | |||
最佳女主角 | 桑德拉·布洛克 | 提名 | |||
最佳摄影 | 获奖 | ||||
最佳剪辑 | Joe Walker | ||||
最佳视觉效果 | 影片 | ||||
最佳音响效果 | |||||
最佳音效剪辑 | |||||
最佳艺术指导 | 提名 | ||||
最佳配乐 | 获奖 | ||||
人民选择奖 | 最受欢迎电影人 | 乔治·克鲁尼,桑德拉·布洛克 | 提名 | ||
最受欢迎剧情类电影 | 影片 | 提名 | |||
2015 | 人民选择奖 | 最受欢迎剧情片 | 获奖 | ||
2013 | 电影艺术奖 | 最佳配乐 | Warner Bros | 提名 | |
电影节 | 2014 | 沙漠棕榈成就奖 | 桑德拉·布洛克 | 获奖 | |
2013 | 好莱坞电影节 | 年度女演员 | 桑德拉·布洛克 | 获奖 | |
2013 | 威尼斯影节 | 数位未来电影影展奖 | 阿方索·卡隆 | 获奖 | |
协会 | 2013 | 年度十佳电影 | 影片 | 获奖 | |
2014 | 美国视觉效果协会 | 最佳特效电影视觉效果 | 影片 | 获奖 | |
最佳真人影片CG背景 | |||||
最佳虚拟摄影 | |||||
最佳模型 | |||||
最佳真人影片模拟动画效果 | |||||
最佳视觉效果合成 | |||||
2013 | 洛杉矶影评人协会 | 最佳影片 | 影片 | 获奖 | |
最佳导演 | 阿方索·卡隆 | ||||
最佳摄影 |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 ||||
最佳剪辑 | 阿方索·卡隆、Mark Sanger | ||||
2013 | 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 | 最佳导演 | 阿方索·卡隆 | 获奖 | |
最佳摄影 |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 ||||
2013 | 波士顿影评人协会 | 最佳摄影 | 艾曼努尔·卢贝兹基 | 获奖 | |
2013 | 美国国家评论协会 | 创新电影奖 | 影片 | 获奖 | |
年度十佳电影 | 影片 | ||||
杂志 | 2013 | 《时代》年度十佳 | 年度十佳电影 | 影片 | 获奖 |
2013 | 《电影手册》年度十佳 | 年度十佳电影 | 影片 | 获奖 | |
2013 | 《娱乐周刊》年度娱乐人物 | 年度娱乐人物 | 桑德拉·布洛克 | 获奖 |
《综艺》:虽然影片更加写实、更加没有幻想的成分,但是这部电影和之前的3D以及特效大片,如《少年派》等并没什么实质上的不同。仰仗于最新的数码技术,《地心引力》提供了一种梦境般的感受。这是一部给人白热化感受的影片。无论是影评人还是观众,都会被这部电影启发。
《好莱坞报道者》:《地心引力》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科幻片,它充满着张力和令人惊喜的桥段,阿方索·卡隆打造了一部最具现实感和美丽的太空电影。没有外星人,星际空间的大战,也没有反乌托邦情节的设置,只有一个男人和女人在最不利的环境下,应对所面临的问题,但这却构成了十分紧凑的90分钟。
《纽约邮报》:《地心引力》以一种壮观无比的方式描绘了外太空,具有跟《2001:太空漫游》同等的开创性。
《洛杉矶时报》:言语无法描述这部太空歌剧惊人的视觉呈现,其效果只能在电影院里用3D才能完全捕捉。
The Playlist《地心引力》基本上是你能在影院里获得的最佳体验了,它是技术奇迹,更是一部有灵魂的大片。
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我觉得这是有史以来最好的太空题材的影片。这种电影,我很久没有看到了。阿方索和布洛克联手送上了一部讲述在零重力空间内一个女人为自己的生命而抗争的故事。这个故事毫无做作的痕迹。
吉尔莫·德尔·托罗:最具设计感、最优雅、最有力量的科幻电影。
《凤凰网》:《地心引力》中,导演一直保持有条不紊的节奏,丝毫没有拖泥带水,每一次转折都具备逻辑性,总能在最绝望的时刻吊起观众的胃口。相对于叙事的简洁,该片的视觉呈现却非常复杂。与不少经典的科幻之作一样,《地心引力》在讲述单一事件的同时隐藏着博大的人类命题。该片选在世外之处回溯生命的伊始,展现生命的状态,“失重”成为离开俗世、回归原始的一种表现方式,并从宇宙的角度反观地球这个人类生存的地方,以宏观的角度令人思索人类的存在价值。连接太空站的绳索,如同连接母体的脐带,宇航员一次次想抓住绳索,又一次次被迫切断绳索,也象征着一次次的生命之始。如导演所言,电影表达的是关于“重生”的两重意义,一个是困境的重生,宇航员在困境中要与己抵抗,如果输给自己,就会选择放弃和死亡,但最终掌握命运的还是自己;另一个是死后的重生,一方面Matt看似牺牲了,但实际上在关键时刻唤醒了濒死的Ryan,在Ryan的心中以另一种方式重生,另一方面,Ryan借着救生舱成功落到海中,最后海水进入舱内,出现很多气泡,是比喻人类的一种进化,因为人类最初本就是从水里的单细胞生物进化而来的,影片的结尾,Ryan从海中缓缓爬到陆地,适应了一下,最终爬起来直立行走,整个过程如同人类进化、生命演变的缩影。剧照
本文发布于:2022-11-15 15:17: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872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