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养老

更新时间:2022-10-29 22:28:14 阅读: 评论:0

求解“未富先老”难题

2010年,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还曾忧虑地表示,城镇非就业的老年居民没有基本养老保障制度,一直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空白点。如今,这个空白点有望在一两年内被彻底补上。

1997年,我国统一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覆盖了各类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以及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农民工。到“十一五”末,全国此类参保职工达到2.57亿。

2009年,我国开始试点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已有1.9亿人参保。按照国务院要求,2012年底将基本实现全覆盖。

2011年7月1日起,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将正式启动,年内计划覆盖全国60%的地区,明年基本实现全覆盖。

10年、2年、1年……我国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呈现渐进——加速的整体推进态势。

“从趋势看,十七大提出的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目标可望提前实现。”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说。

在我国社保体系中,城乡居民低保、基本医疗、基本养老是最重要的三项制度,现在前两项已实现全覆盖。随着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我国社保体系将全部建立起来。

郑秉文认为,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加快建立城乡养老保险制度是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将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对转变发展方式有积极影响。

“未富先老”是一些人对中国发展的担忧。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1.78亿,预计“十二五”将超过2亿。

“加快养老制度建设顺应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说,只有从依靠家庭养老或储蓄养老逐步转向“制度养老”,才能切实减轻未来中国的养老负担。

能给百姓多少实惠?

根据最新政策,可以粗略算一笔账:在全国尚未纳入养老保险制度的5000多万城镇居民中,60岁以上老人约有2000万,随着养老保险“全覆盖”,他们不用缴费就可每月领取不低于55元的基础养老金。另外约3000万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要按规定缴纳保险费,以最低每年缴100元、最少缴15年计算,加上政府给予的补助,年满60岁后每人每月最少能拿到69元养老金。

客观地说,在当前物价水平下,目前的标准确实较低。制度养老

“个人缴费部分的‘低门槛’,考虑到了部分居民、特别是城镇非从业居民的负担能力。”周天勇说,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水平还比较低,地区间发展很不平衡,如果把养老保障标准定得过高,不仅财政压力大,城乡居民缴费也有困难,保障面就难以扩大。

事实上,这个养老制度是有弹性的。目前缴费标准设了10个档次,最高可达1000元,而且地方政府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个人想享受更高的养老待遇,可以早缴费、多缴费、多积累。

低水平、广覆盖,就是为了把“制度养老”先搞起来。正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沈春耀所说,先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再逐步解决保障水平低、标准待遇不公平等问题。

周天勇说,未来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我国“制度养老”封顶和起点的标准可以适时调整。与此同时,随着国家财政收入增加,政府可以提高补助水平和补助比例,逐步缩小城乡养老保险待遇水平的差距。

背后还有多少难题待解?

当前,因为养老制度还存在一系列难题,如标准较低、保值增值、转移接续、社保卡联网,对少数城乡中青年人可能吸引力不足,如何调动全民参保积极性,是一个新课题。

“由于养老金支付具有长期性,在经济增速较快和物价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迫切需要实现基本养老金保值增值。”郑秉文表示,有关部门应加紧完善基本养老金市场化投资方案,既保障安全,又提高收益率。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不畅,一直是个难题,造成农民工等普通劳动者参保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退保现象。为此,国家专门出台了相关政策措施,但仍需进一步完善。

“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应把城镇无业人员和农村居民统筹考虑进去。”郑秉文表示,目前三项城乡养老制度之间如何衔接转换,仍需深入研究,积极稳妥地提出具体办法。

另一方面,个人账户的安全性、社保卡能否联网等,也是群众十分关心的问题。

正是因为仍有这样那样的难题,国务院在部署这项工作时反复强调,要坚持群众自愿参保,不搞强迫命令。

为调动全民参保积极性,国务院要求各地运用好财政补贴这个引导杠杆,搞好服务,让群众看到实惠,努力扩大覆盖面。

为切实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财政部、人社部等已着手制订相关配套文件,同时中央财政的试点补助资金已作出安排。各地政府正按中央部署,制定和排出工作进度。

一些发达省份已先行一步。在北京,养老保险正从“制度全覆盖”向“人群全覆盖”转移,真正实现应保尽保……但更多省份仍在努力实现“制度全覆盖”,预计第一笔针对城镇60岁以上非从业居民的养老金,2011年国庆节发放到位。

相关评论

在2011年6月20日上午在京召开的全国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部署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经验交流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指出,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启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并加快新农保试点进度,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基本实现制度全覆盖。

这两项制度的实施,是实现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和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的具体落实,也是健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制度建设。温总理的坚定表态,则是我党执政为民理念的又一次生动表现。其背后不仅体现出国家经济实力的与日俱增,更有为国家繁荣富强谋划的宏图大略。

其实,这并不是推进新农保制度的首次提速。2009年,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在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农保制度全覆盖;今年4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中央财政增加安排123亿元用于新农保试点补助,并将2011年新农保覆盖地区范围从原计划的40%提高至60%。温总理的表态,则意味着我们将在2013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目标。

既然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养老保险制度为何还要一再地提速?

首先,这是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一贯重视的体现。我们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难点和重点都在“三农”。温总理曾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来表达他对“三农”的关切之情。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先是在2006年初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2600年的农业税,直接给亿万农民带来了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后又通过种粮补贴等方式,对农村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间接为农民增产增收提供政策倾斜。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将进一步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解放农村生产力,实现农业、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富裕,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次,这是应对我国老龄化社会加速的“非常之举”。刚刚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披露: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占8.87%,“四二一”家庭越来越多。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并日益呈现出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趋势。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相对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相比,我们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才刚刚起步。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只有不断地提高工作效率,加速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养老保险制度。

最后,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务实之举。“农业税废止的意义,不只在于农民负担的绝对数量下降了多少,而在于它破除了农民长期承受的不平等待遇。”两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实现了政府主导下的社会财富蛋糕的再分配,由于其覆盖对象主要是城镇未就业人员以及广大农民,其公平合理的意味更加明显。从各地调研的结果看,农村居民都非常希望能尽早加入新农保试点,享受真金白银的实惠。“只要理念有了就没有办不到的事。关键是先把覆盖全民的制度建起来,再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近年来,党和政府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开展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其结果是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不仅解决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更创新了许多重大社会保障制度。成绩虽然骄人,但也要从中发现新矛盾、新问题。比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尚有诸多难点需要突破、全国统筹的方案有待精心筹划;城乡分割格局亟需改变,城乡之间制度的衔接以及统筹城乡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需要加快等。因此,构建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老有所养”,不仅是本届政府的工作重心,还需要几代人的不断努力。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坚持正确的方向,“老有所养,含饴弄孙,儿女承欢膝下”的理想必能实现。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22:28: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091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制度养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