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体讽刺散文,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洗炼的笔墨记述了故事的经过,可说是全文的引子,作者先写柑子外表具有金玉之美,其中却如败絮之劣,在一优一劣而形成的鲜明对比之中,自然而然地引起发问,“将炫外以惑愚瞽也?”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指责,“甚矣哉,为欺也!”作者在此突出一个“欺”字,这是全文的核心,也是贯串始终的主线,看似不经意地提出,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正是这个文眼,才引起卖柑者大段的深刻的议论。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通过卖柑人之口,揭露那些达官绅士欺世盗名的真相。文章的构思非常巧妙,“卖者笑曰”一个“笑”字用得很好,首先表现在后面的大段议论只是由一个小商贩在谈笑诙谐中说出,这就亲切又可信;其次表现了一个普通人对那些不可一世的人的鄙视。小商贩的回答也是巧妙之极,用一句反问“而独不足子所乎?”它揭示面对“欺”道横行的社会,人们已经麻木。紧接着再用一个反问“而独我也乎?”这个反问比前一个反问更有份量,它既突出了言者对“欺”道横行社会的强烈憎恨,又使愤懑之词如流涌出。为证实自己的论点,卖柑者以排比句式,历数了行“大欺”的人。先用两个长排比句描写武将“洸洸乎干城之具”文官“昂昂乎庙堂之器”,以之与柑子“烨然”外表相对照;接着又连用五个短排比句揭露其实质,原来是文不能治国、武不能治军之众。为了更琳漓尽致地宣泄自己愤世嫉邪之情感,文章又用两个反问句进行反复揭露。反复揭露使卖柑者“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一句指责得有理,批评得有力。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作者没有写自己如何慷慨激昂地响应卖柑者之言,却是“退而思其言”,这样既使文章形成一种跌宕美,也表明作者在深思熟虑之中品味其言的真谛所在,承认其言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这篇文章由买卖一个坏了的柑橘的小事引起议论,假托卖柑者的一席话,以形象、贴切的比喻,揭示了当时盗贼蜂起,官吏贪污,法制败坏,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有力地讽刺了那些冠冕堂皇、声威显赫的达官贵人们本质上都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欺世盗名的人物,从而有利抨击了元末统治者及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还有社会当下的黑暗,抒发了作者愤世嫉俗的情感。
这篇寓言出自《诚意伯文集》,《诚意伯文集》是由明代文学家、道人刘基汇编的文学作品。基有《国初礼贤录》,已著录。其诗文杂著凡《郁离子》四卷、《覆瓿集》十卷、《写情集》二卷、《春秋明经》二卷、《犁眉公集》二卷,本各自为书。
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二:“青田此言为世人盗名者发,而借卖柑影喻。满腔愤世之心,而以痛哭流涕出之。士之金玉其外,而败絮其中者,闻卖柑之言,亦可以少愧矣。”
赵际飞等《详订古文评注全集》:“刘学士盖有慨于缙绅先生,无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故设为卖柑之说,以抒写其意。玩其文,识见俊卓,调度闲雅,且深厚沉深,不露骨,不伤痕,可垂不朽。”
过珙《古文评注》卷十:“以么麽题发大议论,刘学士盖有慨于蜡绅先生无不‘金玉其外,致絮其中’,故设为卖柑之诉,以抒写其意。玩其文识见俊卓,调度闲稚,且浑厚沉深,不落骨,不伤痕,可垂不朽业,官者宜写一通置座侧。”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他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亮。
元至顺年间,举进士。至正十九年(1359),受朱元璋礼聘而至。上书时务十八策。参谋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朱元璋即皇帝位后,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辅佐朱元璋平天下,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他为“吾之子房”。在中国民间,也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
1375年5月16日,逝世,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18:01: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0769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