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行书七言自作诗,1962年郭沫若所作的书法作品

更新时间:2022-10-29 14:16:25 阅读: 评论:0

作品简介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书法家。他的行书吸收了魏碑的笔意,结字略扁,转折方劲有力,撇捺开张,点划铿锵,似有不可一世的霸悍气势和自信自如的神采。

这件郭沫若手书的《行书七言自作诗》作于1962年,书写的内容是郭沫若的自作七言律诗。诗的内容具有相当强的时代特征,在今天读来,也许有几分隔阂,也有几分似曾相识。试析如下:

1958年,毛泽东提出“赶英超美”,“战天斗地”,“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口号,并总结为“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这“三面红旗”。随后全国各地便发生了全民大炼钢、粮食亩产数十万斤、人民公社社员砸了家中铁锅炼钢、集体吃食堂等举动。1959年至1961年,全国又遇到了空前的三年困难时期。郭沫若有感于全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豪迈激情和在困难时期面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写下了诗中的“三面红旗更灿然”、“灾荒免胄在军前”、“陇头积粟堆成阜”、“战败地球须再厉”等句子。

诗的第二句“灾荒免胄在军前”,用的是《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军的典故,用以形容人民在灾荒面前不畏艰难,斗志昂扬,决心坚定的精神状态。

“幽二飞机打下天”一句,说的是当年的一次著名事件。“幽二飞机”就是U-2飞机,是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美国最先进的高空侦察机,飞行高度达两万多米,可以轻易的拍摄地面军事目标,当时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战斗机和高射炮能够击落它,堪称空中霸王。1962年9月9日,一架蒋军U-2飞机飞临江西上空,被人民解放军击落,由于当时我军装备落后,击落敌机一事令人不可思议,因此在全世界引起了极大的震动,首都各界和全国各省为此举行了盛大的庆祝活动。U-2飞机是由我军当时秘密组建的第一支地对空导弹部队击落的。后来陈毅元帅在回答外国记者追问为何能击落U-2飞机时,神秘地说:“我们是用竹竿捅下来的。”

“戳穿纸虎勿多言”指的是1946年毛主席著名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名言。“胆如饴蜜薪如毯”是说把苦胆视作蜜一样甜,把柴薪看成毛毯一样舒适,以示“卧薪尝胆”建设国家的决心。

郭沫若的这首诗,章法十分紧密,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完全相同,前后呼应。中间两联则采用了双起双承的形式,即“战败地球须再厉”一句承接“陇头积粟堆成阜”而言,“戳穿纸虎勿多言”是承接“幽二飞机打下天”而言。

这件书作是当年郭沫若书赠香港《大公报》而作,曾由《大公报》社长费彝民先生珍藏,是一件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并且传承有绪的作品。

作品释文

三面红旗更灿然,灾荒免胄在军前。陇头积粟堆成阜,幽二飞机打(下)天。战败地球须再厉,戳穿纸虎勿多言。胆如饴蜜薪如毯,三面红旗更灿然。

款识:庆祝一九六二年国庆。郭沫若。(第三行“天”字上夺一“下”字。)

钤印:郭沫若印

作者简介

郭沫若行书七言自作诗郭沫若(1892~1978)现代作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革命活动家,文学界、史学界权威。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生于四川省乐山县观娥乡沙湾镇。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1914年春赴日本留学,先学医,后从文。毕业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医科。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盘》、《地球,我的母亲》、《炉中煤》等诗篇。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1923年后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倡无产阶级文学。1926年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主任。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嫈》、《卓文君》。1928年因受蒋介石通缉,旅居日本,从事中国古代史和古文字学的研究工作,著有《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甲骨文研究》。1941年皖南事变后,创作了《屈原》、《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等历史剧和战斗诗篇《战声集》。所著《甲骨文字研究》、《两周金文辞图录考释》、《金文丛考》、《卜辞通纂》等,曾在学术界引起震动。新中国成立后,他担任多种国家行政、科学文化方面的领导工作,同时坚持文学创作,出版了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等多部诗集等作品。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参加革命工作,三十余年,为八一南昌起义之核心人物。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人民保卫世界生闰委员会委员、中日友好协会名淮会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生平著述收有《郭沫若文集》和《郭沫若全集》。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14:16: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063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