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官年轻化

更新时间:2022-10-29 11:53:37 阅读: 评论:0

现象

提起腐败分子,不少人便会在脑海中浮现其出庭受审的“惯有”形象:头发花白,面容沧桑,行动迟缓……。不少主流媒体报道中,人们发现,腐败分子中的“年轻面孔”有逐渐增多的趋势,“贪官年轻化”现象成为热议话题。

年龄不大、走上关键岗位时间不长,但作风腐化堕落、涉案金额触目惊心,是“年轻贪官”的普遍特点。那些“年轻有为”的干部,平时生活就很“上档次”,抽的是名烟,喝的是名酒,穿的是名牌,开的是“奔驰”、“宝马”。挪用学院项目经费近300万元供个人挥霍,私卖出版社图书牟利数百万元之巨,搞权钱交易收受他人财物逾1600万元……个别坠入贪腐深渊的年轻干部的所作所为,令人瞠目结舌。

年纪轻和高学历不是拒腐防变的灵药,“干部年轻化”也不意味着“腐败风险降低”。从“59岁现象”到“35岁现象”,恰恰反映了关口前移的紧迫性,这是必须破解的反腐败斗争新课题。

数据

贪官年轻化全国的职务犯罪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2002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不满35岁的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案件7331人、渎职案件2820人,分别占全年38022人的19.28%、9677人的29.14%。2003年这两个比例依然居高不下。

北京市丰台法院对2002年至2004年审理的贪污案件进行调查后发现,贪官趋向年轻化——平均年龄为44岁。贪污的手段也以直接侵吞方式为主,此类案件占案件总数的94.7%。

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统计,2008年至2012年间,该院查获“年轻干部”为主体的职务犯罪案件10件10人,几乎均为任现职不久或提拔不满5年;而今年前5个月,广东省纪委所查处的大要案中,不乏“70后”、“80后”的高学历官员,级别也呈上升趋势。

原因

耳濡目染

未入官场便明白,头上乌纱自始至终捏在领导手中,什么时候给你,什么时候也可以罢你,于是唯马首是瞻;再发现“腐败”结成一个“圈”,圈子里的人“利益均沾,荣辱与共”。而反腐职能部门“老好人当家”。一立案,便被“说情风”,“重金公关”,吃、喝、嫖、赌“十八般武艺”所征服,再不听话就被就叫停、换人。这一类活生生的“读物”潜移默化,豁然开朗,“贪功”“更上一层楼”。

政治信仰缺失

且听贪官自己说。大贪官胡长清对移居国外的儿子说:“总有一天中国会不行的”,“有两个国籍,将来就有余地了。”为此全家都办了化名身分证和因私出国的护照。已被枪决的北京电子动力公司经理兼党委书记陈铭有“肺腑之言”:“在地球爆炸之前,不可能实现共产主义。”山东泰安原市委书记胡建学私下说:“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出路。”“河北第一秘”的李真则想得更远:“与其一旦江山易手,自己万事皆空,不如权力在握之时及早做经济准备。”于是,“政治是虚的,理想是远的,权力是硬的,票子是实的;(要)去掉虚的,扔掉远的,抓住硬的,捞到实的。”“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世上都晓神仙好,只有美女忘不了;管它爱情多与少,能够快活就是了。”

制度设计有问题。

“我们的制度就是吸引人才去做官。”

传统的人才体制,以权力为中心。所谓“人才”实际上是由权力者恩赐的,因此不可避免地出现“庸才”与“奴才”,而少现代意义上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才。即便是真正的人才,但其官本位、权力依附的性质决定了他必须“按规则出牌”,唯上是从,也必然会复制权力体制中的不平等和森严的等级,有“位”才有“为”。年轻干部的“大为”,便是保住“官位”。有了官位便有了与之俱来的一切:票子,车子、房子、美女、出国考察等等如影随形。有这么多好处,谁还愿意“用脚投票”?要想“永葆风光”,必须随时讨得领导的喜欢,升更大的官,捞更大的好处。往上爬,是要搞“交易”,甚至是要搞“斗争”的,一旦卷进政治漩涡就别想退得下来,只好一条道走到黑,甚至铤而走险。所以传出一句话:“给一顶帽子,害一个科学家。”有的博士、硕士却主动追求走仕途,这比被动接受安排更可怕。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一边啖食鱼肉,一边饕餮熊掌:行政与学术两面风光都占尽。有一种“伯乐”别具慧眼——提拔年轻人,首先是看这个人有没有后台。通过提拔干部编织自己的关系网,把提拔下属当作他往上爬的梯子。而且他提拔的干部,是“人才”更是“奴才”。他的话就是“圣旨”,不能越出他画的圈。违者被打得一佛出窍,二佛升天。有这种官员霸道,更多的人怀才不遇,报国(报单位)无门,英雄末路(坐冷板凳),岁月蹉跎。除非你不端他的饭碗,才可以拍老板桌:“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民众监督缺失

任何一项制度欲行之有效,没有民众的热情参与,百姓的积极监督,其生命力决难持久。官方鼓励民众参与,不能只是摆出一个姿态,关键是要拿出一个可以操作的具体规则。例如表达民意的渠道,官员什么样的“错”该由民众来认定,如果民众认定某人该“下”怎么个下法。如果最终“解释权”还是在领导,决定权还是领导一句话说了算,那还不是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近年来花样翻新的“改革新政”便有这种“嫌疑”。我担心吕日周的“长治模式”,会不会“人一走,茶就凉”?我想知道湖南、成都推出的“干部辞职制度”真正“兑现”了多少?我更忧虑什么承诺制、首问责任制,这样“禁令”那样“不准”,会不会是在“耍把戏”?再看看眼下一些地方热热闹闹的领导干部“公推公选”,只要认真考察则不难发现,又是一种“官场秀”——某地“县长推荐人选”,必须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年龄在45岁以下,在该市担任副处级以上职务两年以上,结果仅有89人够条件。这种“官选官”,离公平、民主的要求远着呢。

而让广大民众伤心欲绝的是,投入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选拔上来的年轻人,没干几件好事,甚至一件好事也没干,就“大大的坏”了,而且是“集团发展”,衍变为“贪官年轻化”,这实在是太可怕了。我们嚷嚷的“干部年轻化”,居然将年龄作为第一“硬件”,炫耀新班子的平均年龄比上一届降低了多少。实际上百姓最关心的,是新官员能不能真正体现为官必备的正直、踏实、廉洁,能不能真正为百姓办事。这一切,怎么能够靠一个年龄因素来了断?

“日冕而风,月晕而雨。”“贪官年轻化”趋势,根本原因还是我们的干部选拔、管理制度政策存在着漏洞。抓贪官,杀贪官,“双开”、“三讲”,要同时并举,更要修补产生贪官的制度。干部不搞终身制,要搞引咎辞职,要由百姓打分评定,要实行淘汰,淘汰后空缺的岗位再通过公选程序来补充。官员有进有退、能上能下,又有任期框着,这就好办了。

自我管理

腐败与年龄无涉,却与缺乏有效监督和制约的权力紧密相连。对年轻干部而言,需认认真真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及早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方能扎紧预防腐败的防护网,不让事业和人生毁于贪腐。

本文发布于:2022-10-29 11:53: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0545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贪官年轻化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