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才发展规划

更新时间:2022-10-28 22:13:22 阅读: 评论:0

组织成员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由科学技术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将组织实施创新人才推进计划。

主要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设立科学家工作室;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才;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实施方案。

目标和任务

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旨在通过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学家、高水平的科技领才和工程师、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打造一批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引领和带动各类科技人才的发展,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到2020年,推进计划的主要任务是:

1.设立科学家工作室。为积极应对国际科技竞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在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科研领域设立100个科学家工作室,支持其潜心开展探索性、原创性研究,努力造就世界级科技大师及创新团队。

2.造就中青年科技创新领才。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养和支持300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使其成为引领相关行业和领域科技创新发展方向、组织完成重大科技任务的领才。

3.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着眼于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面向科技型企业,每年重点扶持1000名运用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创新创业的优秀创业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

4.建设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依托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家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建设500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通过给予持续稳定支持,确保更好地完成国家重大科研和工程任务,保持和提升我国在若干重点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为依托,建设300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突破人才培养体制机制难点,形成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培养政策、体制机制“先行先试”的人才特区。

实施原则

1.坚持与科技、教育规划相衔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加强与《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施工作的紧密结合。

2.坚持与重大任务相结合。加强高端引领,突出科技前沿、重点领域和战略需求,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中培养、造就和集聚人才。

3.坚持体制机制创新。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重点在人才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激励等方面积极探索,着力激发科技人才敬业奉献、求真务实的内在动力,建立有利于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和专心创业的良好环境。

4.坚持统筹协作。加强项目、基地、人才的紧密结合,统筹推进现有科技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加强部门协作和区域统筹,做好与部门、地方现有人才计划的有效衔接,形成部门协调有效、地方落实有力、组织实施有序、资源配置合理的工作格局。

5.坚持分类推进。按照“整体部署、分类推进、试点先行、逐步完善”的工作原则,针对不同任务特点,确定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工作步骤。对于探索性强、实施难度大的任务先行开展试点,逐步完善,积累经验后全面展开。

遴选条件方式

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不同特点,结合现有的工作基础,支持对象分别按照以下条件和方式进行遴选。

1.科学家工作室。科学家工作室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首席科学家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研究方向处于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了国内外同行公认的突出成就,具有发展成为世界级科技大师的潜力;--能够坚持全职潜心研究;--坚持科学精神、品德高尚。首席科学家由有关部门、地方或国内外权威专家推荐产生。科学家工作室要有具体的科研规划、建设方案和部门(地方)支持措施,加强与国家相关人才计划的衔接。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首席科学家人选和工作室建设方案进行论证,会同有关部门或地方批准建设。

2.中青年科技创新领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在科技前沿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取得高水平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具有主持承担国家或地方重要科技项目的经验;--表现出较强的领军才能、团队组织能力;--拥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以上职称,年龄在45周岁以下。中青年科技创新领才由有关部门、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重点科研基地等限额推荐或知名专家特别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进行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3.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科技型企业的主要创办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较强的创新创业精神;--企业创办不足5年;--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具有较好的经营业绩和成长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由省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同等条件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承担单位的主要创办人、法人科技特派员的法人代表以及创业人才入选者优先。

4.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所从事科研工作符合国家、行业重点发展方向和长远需求;--具有承担国家重大科研课题、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的经历;--团队创新业绩突出,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团队组织结构合理、核心人员相对稳定;--团队具有明确的创新目标和科研规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由国家重大科研项目、重点工程和重大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单位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咨询论证,经公示无异议后批准支持。

5.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原则上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牵头单位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园区;--牵头单位应有丰富的科技资源、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人才培养基础;--牵头单位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机制,积极开展国际化人才交流与合作培养;--牵头单位建立了科教资源面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机制;--在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方面先行先试,能够发挥较强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由部门和地方择优限额推荐,科技部组织专家对基地建设方案进行论证,经推进计划部际协调小组批准后建设。

支持措施

1.落实和制定配套政策。加大现有人才政策落实力度,结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实施,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根据推进计划各项任务的具体情况,在科研管理、人事制度、经费使用、考核评价、人员激励等方面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并先行先试、逐步完善。

2.加强人才与项目、基地的有机结合。在国家科技计划实施和重点创新基地建设中,进一步突出对人才和团队的培养。改革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简化立项程序,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中已承担科研项目的,完成项目任务后优先给予滚动持续支持;未承担科研项目的,可自主提出研究项目,符合国家科技计划要求的,按程序给予优先立项。具备条件的依托单位优先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创新基地。

3.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统筹国家科技计划等相关经费的安排,调整投入结构,创新支持方式,加大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支持力度。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设立中央财政专项经费,对科学家工作室等重点任务给予支持。加强专项经费监督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4.探索建立适应不同任务特点的具体支持措施。对科学家工作室采取“一事一议、按需支持”的方式,给予充分的经费保障,不参与竞争申请科研项目;首席科学家实行聘期制,赋予其充分的科研管理自主权,建立国际同行评议制度。对中青年科技创新领才、创新团队加大培养和支持力度,扩大科研经费使用自主权。落实期权、股权和企业年金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加强科技与金融结合,加大对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加强体制机制改革与政策创新,大胆探索,先行先试。

5.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推进计划入选对象所在单位、园区、地方和部门要集成各方资源,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及时总结推广在推进计划实施过程中创造的典型经验和成功做法,加强对优秀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宣传报道,为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进度安排

推进计划分三个阶段实施:

1.2011年,为部署启动阶段。发布推进计划实施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开展科学家工作室建设试点,启动各项任务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2.2012年至2015年,为全面实施阶段。到“十二五”中期,完成相关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完善工作。到“十二五”末期,推进计划各项任务完成过半,开展中期考核评估。

3.2016年至2020年,为深化完善阶段。到2020年,在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基地等方面完成推进计划总体目标,带动和引领各类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发展。

组织实施

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指导下,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做好推进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

1.建立工作协调机制。成立由科技部牵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参加的推进计划实施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研究协商重大问题。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科技部。

2.建立专家咨询机制。择优遴选一批国内外科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高水平专家作为推进计划咨询专家,完善咨询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在推进计划组织实施中的决策咨询作用。

3.建立绩效评估机制。根据推进计划的实施进度和目标要求,实施定期的报告制度和评估制度,参照国际通行做法,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办法,加强对推进计划入选对象的跟踪管理和评估考核,不断完善实施工作,提高推进计划实施效果。

根据《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实施方案》规定,科技部对地方和相关部门推荐的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进行了专家评议,共产生了14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才、64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46个重点领域创新团队和18个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拟作为入选对象。

示范基地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吉林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北京民用飞机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国家人口计生委科学技术研究所

山东省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

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上海市张江高科技园区

南京江宁高新技术产业园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首批入选对象

中青年科技创新领才拟入选对象名单——140名

姓 名所 在 单 位职 称
郑南峰厦门大学教授
宋延林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谢 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
苏成勇中山大学教授
陈 军南开大学教授
冷劲松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蒋成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刘加平江苏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陆延青南京大学教授
范景莲中南大学教授
华卫琦烟台万华聚氨酯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
王 强东北大学教授
何 耀苏州大学教授
贾德昌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郭朝晖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
朱广山吉林大学教授
张献明山西师范大学教授
严永刚四川国纳科技有限公司教授
王齐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陈继涛青海泰丰先行锂能科技有限公司教授
李桂鹏宁夏东方钽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朱永官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研究员
王利兵湖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研究员
王东晓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冯新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万师强河南大学教授
陈焕文东华理工大学教授
许国仁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
王 凡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崔丽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宋永会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建国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 兵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教授
于卫东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曹一家湖南大学教授
邱利民浙江大学教授
尧命发天津大学研究员
黄 和南京工业大学教授
黄 飞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王伟胜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工程师
陈海生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大规模储能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胡志岩英利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陈化兰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研究员
黄三文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张友军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
金勇丰浙江大学教授
郭文武华中农业大学教授
任 军江西农业大学教授
韦革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向文胜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严小军宁波大学研究员
李海燕吉林农业大学教授
舒鼎铭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吴义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
朱 艳南京农业大学教授
白跃宇河南省动物卫生监督所研究员
陈历俊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王继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陈凤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
杨 洲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汤继华河南农业大学教授
梁 峻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颜 宁清华大学教授
宋尔卫中山大学教授
聂勇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教授
宋保亮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夏 昆中南大学研究员
李晓明浙江大学教授
康九红同济大学教授
罗凌飞西南大学教授
张 烜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主任医师
黄 波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
史春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教授
张 宁天津医科大学教授
胡志斌南京医科大学教授
杨黄浩福州大学教授
徐 浩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
俞 飚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张 军厦门大学教授
曾绍群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张丽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邢婉丽博奥生物有限公司研究员
汤亚杰湖北工业大学教授
李长贵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
杨其峰山东大学教授
陈 翔中南大学教授
唐 卓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李卫华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方 忠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封东来复旦大学教授
张 旭四川大学教授
丁 雷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刘冰冰吉林大学教授
赵 勇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张 靖山西大学教授
陈小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研究员
孙泽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研究员
邾继贵天津大学教授
单忠德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研究员
杨灿军浙江大学教授
韩建达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夏长亮天津大学教授
熊继军中北大学教授
周建庭重庆交通大学教授
赵玉龙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张江涛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王社权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马云翔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研究员
马玉山吴忠仪表有限责任公司高级工程师
高西奇东南大学教授
李成名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冯 丹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莫则尧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研究员
王国胤重庆邮电大学教授
郑庆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张艳宁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石晶林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赵红卫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卢 凯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
钟茂华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刘 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教授
宋 波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研究员
刘纪平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余正涛昆明理工大学教授
郜春海北京交控科技有限公司研究员
李先贤广西师范大学教授
肖佐楠苏州国芯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
刘迪军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赵宇航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研究员
肖文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
谢树成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
杨进辉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曾令森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刘建妮西北大学教授
陶春辉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李海波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梁卫国太原理工大学教授
王宝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雷建设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究员
曾志刚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重点领域创新团队拟入选对象名单——46个

团 队 名 称团 队 负责人依 托 单 位
航天催化新材料研究创新团队张 涛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半导体低维量子结构与器件技术创新团队张 荣南京大学
新兴有机平板显示的材料与器件创新团队王利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甲醇制烯烃创新团队刘中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高分子材料成型及模具创新团队申长雨郑州大学
光催化重点领域创新团队王心晨福州大学
金属熔体分散处理高技术创新团队张少明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半导体照明技术创新团队江风益南昌大学
稀土湿法冶金与轻稀土应用创新团队李 梅内蒙古科技大学
村镇建筑材料创新团队王武祥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
海洋动力过程与气候创新团队吴立新中国海洋大学
中亚干旱区生态与环境研究创新团队陈 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数值预报创新团队沈学顺国家气象中心
重金属污染防治创新团队柴立元中南大学
含大规模分布式能源的复杂电网规划运行优化理论与方法创新团队王成山天津大学
水稻种质创新和超级稻分子育种创新团队钱 前中国水稻研究所
植物病毒与病害防控创新团队陈剑平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绿色农药与有害生物控制创新团队宋宝安贵州大学
果蔬加工与质量安全创新团队单 杨湖南省农业科学院
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与保护创新团队李成云云南农业大学
退化及污染农田修复创新团队曾希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
心脑保护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熊利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呼吸与肺循环疾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王 辰卫生部北京医院
肿瘤干细胞研究创新团队卞修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
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创新团队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免疫系统的形成与疾病的关系研究创新团队徐安龙中山大学
面向重大民生问题的转化医学研究创新团队王 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中药资源创新团队黄璐琦中国中医科学院
植介入医疗器械的生物力学与力生物学创新团队樊瑜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沉香等珍稀南药诱导形成机制及产业化技术创新团队魏建和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海南分所
量子信息及其物理基础创新团队孙昌璞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
金融数学创新团队吴 臻山东大学
爆炸冲击效应与工程防护创新团队王明洋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精密、特种加工与微制造创新团队贾振元大连理工大学
高速铁路轨道技术创新团队叶阳升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桥梁长期性能与安全可靠性研究创新团队张劲泉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重型锻压装备与工艺创新团队吴生富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公司
基础软件技术创新团队梅 宏北京大学
电子服务基础技术创新团队吴朝晖浙江大学
网络化协同空管系统创新团队张 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云服务平台技术创新团队孙林夫四川省现代服务科技研究院
海洋卫星遥感技术创新团队毛志华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
卫星测绘关键技术创新团队唐新明国家测绘局卫星测绘应用中心
列车网络控制与信息系统创新团队冯江华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煤矿水害超前探测预警及快速救援科技创新团队张文栋太原理工大学
西藏地质背景与成矿作用研究创新团队刘鸿飞西藏自治区地质调查院

本文发布于:2022-10-28 22:13: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4011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