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立春,白河县仓上镇天保村人,一九七O年加入中国共产,献身革命工作二十六年,历任乡长、乡党委书记、乡人大常委会主任、镇纪委书记,曾多次获省、地、县“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一九九九年三月因肝病医治无效,不幸去世时年五十二岁。其先进事迹,感人至深,媒体多有报道。二OOO年三月二十九日《中国纪检监察报》 头版头条刊发题为《忠骨》的长篇通讯。二OOO年四月二十四日,中共安康地委作出向万立春学习的决定。
忠骨一篇天下闻,天保山前悼故人。五十二年写壮歌,二十六载铸忠魂。沥血呕心拓富路,栉风沐雨除穷根。爱民之心诚可表,立春精神万年存。
“肝硬化,肝腹水,胆囊水肿,肝坏死严重,随时有大出血的可能。因经济困难,病人要求出院。”
1999年2月11日,在山大沟深的白河县当过乡长、乡党委书记、区林特站站长、乡人大主席,时任仓上镇纪委书记,52岁的万立春,考虑到镇上经济困难,自己更是手头紧张,不顾院方的忠告和劝阻,也没有给镇上任何人打招乎,怀揣诊断证明,从湖北十堰太和医院回到了办公室。
第二天,他拄根棍子慢慢上山,朝在山顶的家里一步一步的挪。这条走了几十年,摸黑也能上下的山路,今天走起来却是那么艰难。平时,那些陡峭的拐弯,他那瘦小而灵活的身体几乎是弹上去,此时却要手脚并用,往上爬。孱弱的妻子周富兰,右肩挑着两捆中草药,左手扶着他走一步,歇一阵,心疼还不敢掉泪,怕他心劲一松,连家都回不去了。
“当官不像官,净往农民地里钻”
熟悉万立春的男女老少都知道,万书记这几十年,没有离开过三条弯弯曲曲而又同归汉江的山间小河——小双河、朱家河、冷水河。他不会骑自行车,全靠两条腿跑遍了村村寨寨,家家户户。他清楚谁家在山前,谁家在山后,谁家缺吃的,谁家缺花的;哪个村需要修田造地,哪个村需要传授技术。在他随身带的小笔记本里,哪个村有多少户多少人,多少烈军属,多少五保户,连谁家种多少地,养多少猪牛羊,都记得清清楚楚。为了便于农民记忆和掌握,万立春经常将有关的农业技术,编成通俗易懂的顺口溜给乡亲们宣传。看到地里的庄稼生虫了,园子里的果树发黄了,蚕室里的蚕病了,他都要一一给农户讲清防治办法。有些知识说过后,有的人转过身就忘了,于是老万就把病虫害的名称、防治用的药物、用量和防治方法都写在纸上交给农户。时间长了群众就把万立春写的这种很管用的纸叫“处方”。在他的挎包里总是装着剪枝用的专业工具,随时随地帮助群众修剪嫁接果树。因为他曾和父亲学过中医;所以谁家有个头疼脑热、跌打损伤的,他都顺便免费诊治。在他工作过的四乡八里,几乎没有他不认识的,也没有不知道他的,他去了,群众心里就踏实了。一年四季,万立春总是一顶草帽子,一件满是尘土的黄褂子,一条补着补丁的蓝裤子,不是草鞋就是解放鞋,人们说,“他当官不像官,净往农民地里钻。”在当小双乡乡长时,有一次到红军村二组,看见村民邓洪明正从猪圈里往外背粪,他二话没说就跳进猪圈帮忙。前一趟粪要走二三里路,山又高又险,可万乡长走的比村民还快。硬是坚持把几亩包谷地全部上了粪。不知情的人还以为邓洪明请了一个帮工。
1990年11月,老万在位于后山的朱良乡当党委书记。这个乡地处偏僻,山高坡陡,为了布置修地,他一天连续开了6个会。刚看到他在村上,一袋烟功夫他又出现在工地。山里的村子,往往是对面看得见,走起得半天。从早上到下午,他顾不上拨一口饭,饿得实在不行了路过西营区公所文书张忠文办公室时,跑进去上下一瞅,床底下有个没有扎口的蛇皮袋,像发现宝贝似的,他从里面抓起一把生花生就往嘴里塞。张忠文给他到了一杯水,刚放到桌子上,看到万书记已经睡着了。打了个盹,老万睁开眼,一骨爬起来又上山去。那一年,发动起来的朱良乡破天荒修了800亩地,乡亲们说,这是饭碗田哪。
1997年仓上镇计划大面积发展烤烟,可因为先前种烤烟吃过亏,群众抵触情绪很大。镇党委会上,准备将这项任务落实给主管农业的副镇长,万立春主动要求承担。他说:“我在裴家乡当过林特员,也喜欢推广农业技术。当年失败,我搞过,有教训,主要是技术没过关。”从那天起,他一边钻研烤烟技术,一边往各村查看,想到这项技术难搞,就天天呆在村里,群众早叫早到,晚叫晚到,爬高山,走川道,出了东家,又进西家,平均两个月跑烂一双鞋。干部群众看到万立春总是两腿泥,脚上穿的是草鞋还是解放鞋,分不清。1996年5月,他家种的4亩多烤烟该烤了,家里托人带话让他回去一趟。全镇450多个烤烟炉子都是他帮着的高起来的,唯独自家的还没建好。他请假后回到仓上镇天宝村七组自己家割麦子,搭炉子。邻居来到他家的麦地里,说烤烟有病了。老万一听,扔下镰刀,跟着去一瞧,“花叶病!”再到其他群众地里查看,一户、两户、三户……继续往下走,一直到吕坪村,都是花叶病。他马上感觉到整个区域里的烤烟有问题。立即派人给镇党委书记张忠文带信,并在信上详细开了治花叶病的处方。紧接着,又马不停蹄上山,先后从吕坪、金岭、灯塔到花岗、槐坪、邓家山,整整三天三夜,跑了200多里路,查看了110多个烟农家。光开处方就撕完了一个笔记本,最后只剩下两张皮。由于只途下雨,他跑得红肿的两腿满是泥巴,走到仓上镇裴家办事处他的办公室,瘫了似的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连洗脚的劲都没有了。住隔壁的镇干部张义帮进去找他有事,只见万立春歪斜在椅子上,一双腿肿得快要把裤腿胀满了,便噙着泪劝道:“老万,身体要紧啊,你该歇歇了!”万立春睁开眼说:“不行啊,镇干部和烤烟技术员大多请假回家了,还有几个村没跑呢。”
镇上和群众上下一起,按他开的处方防止了一场经济和政治上的双重损失,没有人知道,他家的麦子却落在地上都生了芽。这是一家人大半年的口粮啊!妻子拖着病弱的身子,望着青蓬蓬的只能割回家喂猪的麦子,泪水潸然,心如刀割!
挪着,爬着,万里春几乎是丈量着这条直上直下的山路。说是路,实际很多地方是石头坎,山羊才能上得去。山里人哪,一辈子就是在这种路上,把日头从东山背到西山,从山下到山上,只有两公里多,这一回,万立春走了整整一天。
“干部扑着上,给群众做出好样子”
家门前的这条路确实没法走了,但几十里外,小双乡那条平坦的“政府路”,却刻上了万立春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美名。
那还是他16年前当小双乡乡长时的事。当时,小双乡的群众因为隔着一座山,都是爬出爬进,那条石头缝中的小路,连羊都不便行。买东西人有趁天旱从河滩里走。成立春下决心,豁出命也要开出一条能让群众进出方便的大路。从大双河口到乡政府所在地毛家洼,全长7.2公里,途中要经过一个70多米高的大石崖,齐棱齐坎,刀削似的,人站在底上朝上看,头皮都发麻。要修路,首先从这里炸开一条口子。没有人敢上。修“三线”时当过技术员的万乡长把绳子往腰上一捆,背着炸药就爬上了山。“国家的大事,群众的难事,当领导的就地要敢带头,最危险的地方,干部应该扑着上。给群众做出好样子。”到山顶后,绳子一米一米往下放,万乡长的身子一点一点往下吊,按乡长要求躲在山脚的群众紧张的连大气都不敢出。好不容易到位子上。万乡长凿开炮眼,装好炸药,把火药捻子垂下,再下到山根,点火,起爆。一阵山援地动之后,又是万乡长第一个冲上去挥镐抢锤。开始还有畏难情绪的村组干部和群众一声喊:“乡长都不怕死,我们还能再朝后溜吗?”个人奋勇,人人争先,一场干部齐心协力撼山筑路战在小双河畔打响。一个多月后,小双历史上第一条人畅行、车畅通的平坦大道出现在人们面前,群众感动地称之为“政府路”。
路修好了,当初县上答应给群众以工代赈补助的棉花和布匹却因忙中出错,迟迟没有兑现。万乡长催了多次,一直没有落实。一些群众不理解,一次又一次找万乡长要东西,有的人跟前跟后,有的干脆睡在乡长床上。既感到扰不得县上,又觉得对不住群众的万立春,左右为难,心酸眼酸,当干部以来第一次放声大哭。泪眼朦胧中,给平日里兄弟一般相处的一名乡干部当胸就是两拳:“我们当干部的,说话不算数,就成了老百姓的罪人!”后来,他给一名干部下了死命令,要不到棉花和布匹,就不要回来。当群众终于拿到兑现物资时,登门向万乡长再三道歉:“对不起,我们把你冤枉了。”万立春却像是还了一大笔债账一样,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晚上9点多,万立春终于挣扎着回到自己的家———那三间土坯房里。躺在床上稍稍缓了一口气,他勉强支撑起来身了,拿着笔,想伏在桌子上定惟,却因肝部剧烈疼痛,腹部鼓胀,无法靠近桌子,只好一手拿笔,一手拿纸,在膝盖上给镇上留了最后一封信——镇党委、政府:
感谢领导和们对我的病情的关尽。根据我的病情,镇上一下子拿不出那么钱供我住院治疗,我就在家弄些中草药治。春旱时,烤烟任务大,落实难,要保证农户下苗子。有不少农户缺水育苗,建议镇上育上部分商品苗子,以解决群众的燃眉之急,也为完成镇上的任务打下好的基础。在我不能工作期间,希望能派出一位领导接替。按党委会的决定保质保量地完成1999年的烤烟任务。
灯光下,万立春的手在颤抖,发黄的眼珠已看不清自己写的字,完全凭感觉在纸上一横一竖地划。从不马虎的他,再也不能工工整整地写他的工作笔记……
“群众需要的,就是干部该懂的”
万立春爱农林,是出了名的。他本身只有小学中年级文化,但爱学习,肯动脑,善钻研。他说:“凡是群众需要的,都是干部该懂的。”他认为,山区的贫困,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科技知识的贫乏,要得改变这种落后状况,就必须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对传统农业耕作进行彻底的革命。作为党的干部,应该首先把自己用科技知识武装起来,从而带领群众走上科技致富之路。他自费订了《农家顾问》、《安康地区主要农作物良种介绍》、《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优质烤烟生产实用技术》、《烟草病害虫诊断与防治》等多种杂志刊物,有空就学,而且把群众急需的技术都记在本子上。为改变全区桑树多、养蚕少、张产低的状况,万立春编写出《兴桑养蚕技术操作规范》,拿出自己仅有的500元积蓄,印刷1000册无偿送到重点农户手中。1997年9月,经过两年半的挤时间函授学习,他以优异成绩从陕西农业广播电视大学毕业,拿到了大红的证书。而他的所学所思,所悟所得,都毫不保留地送给了一辈子呆在山窝窝里、急需科技知识的父老乡亲。
槐坪村三组村民李正金房后有两棵桃树,想嫁接却苦于不懂技术。一天,他正在后门溜达,一位矮个子中年男子路过这里,指着坎边那两株毛桃说:“咋不嫁接一个呢?”“我不会”。李正金回答。“来,我教你”。那人说着,从自己包里拿出剪枝刀,又叫李正金找来锯子,很熟练地给两珠毛桃树动了“嫁接手术”,然后又手把手地教给他嫁接板栗等果树的方法。那人要走了,李正金才想起问:“这位客人贵姓?”“我姓万,叫万立春。”“原来是万站长”等李正金反应过来,万立春已经像一阵风,走远了。
南安村四组的罗祥友,是个“火命”。有人说:“火木相克,嫁树不活。”他笃信此话,所以什么树都不敢摸,什么技术也不会。万立春来,听了他的苦恼,笑着说:“哪里来的这个话呀,没得那回事。我教你,只要你按我说的办,保证能成活。”没用多大功夫,罗祥龙就学会了果树嫁接的新方法——“皮接”、“热粘皮”、“芽接”。第二天,他就开始自己嫁接。一些人很奇怪:“火命人也敢嫁接果树?”都来看热闹。没想到罗祥龙嫁接的150颗板栗成活率达90%,比那些传统嫁接的苗子成活率要高得多。“谁教你的?”“万站长!”火命人罗祥龙得意地答道。
1991年,上任朱良乡党委书记两年的万立春,在手把手地教会了群众嫁接板栗后,又开始想办法让山里人能痛痛快快的吃上大米饭。他在朱家河拐弯处的公路边,建起了一座温室,搞“两段育秧”,即先把稻种温室的母床催芽3天,然后撒到大田的薄膜子床里,15天即长高,随即移栽到大田里。这样下来,比传统冷水育秧要提前1个月,而且产量增加1.5倍。但是群众不相信,有的人说,你盘个炉子高温烤,再放到冷水里栽,那稻种不是死过一次了?我们种地从没见过这办法。有的人说,万书记,你要是把什么“两段育秧”搞成,我把朱家河的水喝干!
万书记胸中有谱,不急不躁。“当领导要受得,碰得,装得,挨得。能接受别人接受不了的麻烦;能经得起别人经不起的碰撞;能装得下别人装不了的委屈;能挨得了别人挨不住的批评。”这是他的座右铭。他把乡亲们召集到温室前,讲党委政府的一片苦心,讲山区致富的途径,讲良种育秧、科学种田的好处,讲“两段良秧”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应注意的问题。几个小时过去了,万立春连一口水都没喝。为了照顾室内温度,万书记三天三夜守在不足10平方米的温室旁。三天后,群众看着万书记把“烤过”的稻种往水田里薄膜下面一种,不几天就开始猛往上窜起长。15天时间,水田里竟然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绿毯子。移栽到大田里,那个发旺劲,使种子一辈子庄稼的把式们不由得喊道:“万立春真神了!”消息像长了翅膀,一下子飞遍了山山水水,群众从四面八方拥到了乡政府,争着抢着买稻种。
朱良乡的水稻面积一下子由过去的不足200亩猛增到800多亩,亩产平均增长近两倍,最高达600公斤左右,开创了后山靠科技推动农业现代化的新局面。
大年三十,1999年2月15日晚上,家家户户挂红灯,贴对联,紧张了一年的山区沉浸在兔年的欢乐祥和之中。强装笑容的万立春拄着一根棍子也在忙活着,一会儿让妻子招呼客人,一会儿指挥儿子写春联。对这个家,他觉得自己义务尽得太少了,一年难得回几次家的他,只想让这母子俩过好春节。他心里明白,这是全家最后一次佳节团圆了……
“我要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服务”
“三线”建设中入党的万立春,面对党旗,曾庄严宣誓:“我要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服务,扎扎实实地干一辈子革命。在最艰巨的任务面前不讲任何价钱,在最危险的时候,我要挺身而出,就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不退步。我要为人类最高理想共产主义奋斗到底,一辈子勤勤恳恳地做人民的勤务员。”从那以后,万立春就很少回家。28年来,这誓言就刻在了他走过的山山岭岭,沟沟岔岔,村村寨寨,庭庭院院。
妻子生第二个孩子刚3天,就做了结扎手术。万立春也忙着安排五保户、烈军属的生活去。没办法,妻子只好自己照顾自己。挑水、做饭、种地,忙得没前没后,没黑没明,落了一身的病。孩子得了脑膜炎,竟然没有发现,等叫来医生,来到世上刚10天的孩子已经不行了。妻子号啕大哭,而此时,她还不知道万立春在啥地方。
母亲病危,捎话让他回来。晚上,他忙完工作快回到家里,坐在母亲床前,只是流泪。姐姐和妻子劝他多住几天,他就:“镇上的事,是国家的事,我不能耽搁。”母亲谅解自己的儿子:“立春为国家服务,我咋能让他呆在家里,光照顾我。”母亲哭着说了一场话,第二天天没亮,万立春就出了门。母亲咽气时,他还在村上给群众讲烤烟技术。
万立春每月只有325元工资,除按月给在安康农业学校中专的儿子寄去220元,给家里50元,仅剩70多元生活费。机关伙食偏高,他吃不起,就自己做饭。每顿都是用一个小锅锅做一点拌汤,就着酱豆、豆腐乳或四季豆。他从未向国家伸过手,要过什么补助。
早在1995年,他已经感觉自己肝部有问题,1996年悄悄到安康地区医院化验检查后,确诊为肝炎。医生给他开了药,嘱咐他千万要注意休息,不能让病情继续发展,否则再发病时就很难控制了。一回到工作岗位,万立春却把什么都忘了,照样没黑没明地工作。他准备了一个药罐子,自己配制了一些中草药,肝疼时就喝上几口。
仓坪村群众要求拉电,作为包村干部的人大主席万立春答应想办法。这个村有500多人,需要投入6万多元,群众集资后尚欠2万元。万立春想方设法帮村上在信用社贷了2万元。和村干部一起到县上购买电杆、电线、变压器时,他自己掏钱买车票,不要村上一分钱。村干部说,给村上办事,村上花钱是应该的。他说:“老百姓集资款是用来拉电的,不能乱花。”栽电线杆时,万主席和村上年轻人一起抬电线杆。电线杆每根至少300公斤,4个人抬一根。山又陡又高,抬杆人脚不敢滑,手不能松,咬住牙硬撑。等到抬到山上,人们发现万主席膝盖以上全部都是湿的,连裤裆都湿了。大家都知道他有病,劝他休息,他说,“早一天抬完,大家早一天用上电,我这点病不算啥。苦熬没有出路,苦干才有奔头。要想过上好日子,就得拼命干。”硬是坚持天天跟到底。实际上他每天一回到办公室,躺在床上就起不来了。作为全乡通电到户最早的一个村,仓坪村通电仪式那天,村民们高兴地说:山上通电,多亏老万。老万说话算数,我们就喜欢这样的好干部。几天后,一个小娃仰着脖子对才从县上开会回来的万立春说:“万叔叔,谢谢你!”
县委组织部于1996年10月以《闪光的足迹》为题将他的事迹拍成专题片,号召全县党员干部向万立春学习。
1996年底撤区并乡设镇时,他从人大主席的位子上下来,闲置了4个月,组织上也没有明确他干什么。接替他当人大主席的问他有没有思想包袱,他说:“我是个党员,一切听组织安排;又是农民的儿子,能为群众做点实实在在的事,就是我最大的心愿。保不保留什么级别,并不重要,我只要有一个为群众服务的岗位就行。老百姓还用得着我,我也离不开老百姓”。1997年初,在镇党委会上主动要求抓烤烟任务时,正是他的“闲置期”。这时候,他的病情已经加重,可一见到群众的地里,万立春是显得异常兴奋。群众一见老万来了,就像见了亲人一样,请教这,请教那,有时四五户人在路上追着老万到自已家里去地种亲热劲,让县上派下去大学生科技张副乡长感慨万千。万立春说:“白河县山大沟深,条件恶劣,地无百亩平,土无三寸厚,群众生活太苦,太需要党的关怀,太需要科技知识了。我是党员干部,没有理由不拼命干。”
1997年3月15日,年届50的万立春担任仓上镇纪委书记。当乡镇领导15年,换了5个岗位,而且一直是副科级,但他的“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服务”的态度没有丝毫改变。他认为,党的任何工作,只能落脚在“做人民的勤务兵”,当纪委书记也一样,要时时想到群众的艰难,处处维护群众的利益,裴家村群众反映村上集资拉电中有财务的问题,群众利益受到损害。万书记到村上后,组织开会,人人对证,把问题全部记在本本上。5天后,又逐户核对。第三遍又把票据拿着,把村干部叫到当面,一人一人查对帐钱。第四遍,把所有票据一张一张核实,该报的报,不该报的拉出来,村干部自己认帐。为了查实固定电线杆到底用了多少米拉线,他先用新线固定,然后把已经埋在地里的旧线挖出来称;空中电线,用一根绳子量长度,再测出相同长度的电线的重量;为了弄清究竞用多少磁葫芦,他一个一个地顺着电线杆子数。一算细帐,村主任应退1.8万元,村支书应退3200元。2万多元损失挽回来了,万书记把被处分的两名村干部叫到办公室,一边从药罐子里往外倒药,一边说:“群众生活得这么苦,买个油盐酱醋都要精打细算,你们咋忍心把他们从牙缝里省出来的钱装进自己的腰包!”看着万书记把一瓶子肝病的汤药灌进肚子,两名村干部惭愧地低下了头。原以为钱要不回来的村民说:“书记是咱老百姓的官。”
过了正月初五,万立春的肝硬化发展到严重肝腹水,肚子鼓起,像个小山包,坐不下去,站不起来,只好让妻子扶着大小便,一不小心,瘦弱的妻子轻常和他一起翻滚到地上。挪到院子晒太阳时,由于在一把椅子上坐不直身子,只好在面前再放一把椅子。让他趴在上面。地里的烤烟,是他坚持让妻子和儿子种的。“种是干部家,一定要带好这个头,自己都不种烟,咋说服人家。”正月初九,他不放心妻子撒的种子,再三要去看看。妻子和儿子只好一左一右扶着他到地里看了一遍。“你还弄得不错”。万立春蜡黄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笑容。“我啥时拖过你的后腿……”三十年相濡以沫的妻子却禁不住泪如雨下。
“我负的就是这个责任”
“我认为党的干部,就要有无私的责任感。”这是万立春的坦荡之语,几十年来,始终贯穿在他的行动之中。
在小双乡搞育苗造林时,区上要求各乡上报数字。其他乡报的都是90亩,唯独上双乡报的38亩。为此,区上领导在大会上点名批评了最后一名的小双乡。万乡长却说:“我不计较名次,只图实实在在。我报的数字,我就要负责。”经过丈量检查,除了小双乡送到43亩外,其余的乡都只有4—5亩。从此“老实干部”万立春的名字便在群众中传开了。
群众担心在收烤烟时烟站的人压级压价,对万书记说:“我们贷款种烤烟,忙活了半年,就是为了卖上个好价钱。如果在这最后还将有被人坑了,就太冤枉了。你是纪委书记,你要为我们做主!”万立春只说一句:“这事我负责”,就天天守在收烟现场。烟民们这里一堆,那里一伙在地上整理烟叶,尘土和烟味冲着人直打喷嚏,炎热天气里,这无疑对他的肝病是个威胁。但是,即要维持秩序,又要代表群众监督验级的万立春一步都不离开。天下大雨了,别的工作人员到屋檐下、棚子里面避雨,他却不能,仍站在雨里维持秩序。有人给他送伞,他不打:“群众都在雨地里淋着,我打个伞算干啥的?”看见他浑身水湿,还时不时弯下腰,用手抵住肝区,右手酸了,就换左手将肝区抠着,烟农们心疼了:“万书记你有病,还是到房子里躲一躲吧。”“我负的就是这个责任,躲到哪里去?”凌晨1时许,烟贩子趁着夜深人静发动三轮车想偷运烤烟。听见车响的万立春穿着短裤就跑了出来,他捂着疼痛的肝部堵在裴家桥头,厉声喝道:“烤烟是我辛辛苦苦搞成的,这是镇上财政收入,你们不能拉到外地!”在镇派出所的协助下,三辆车的烤烟被全部挡回。
烤烟终于在仓上镇的坡坡坎坎落住了脚,形成了一项新的产业,可我们的万立春却再也撑不住了。今天元月31日,镇上召开党委会,重点布置烤烟工作。坐在会场上,一直用手捂着肝部的万立春,一句一喘在就1999年全镇3000亩烤烟任务讲了许多建议,接着又部署了11个村和一些部门的财务清理工作。开会的鼻子酸了,一个个强忍泪水。忽然,万立春头冒虚汗,疼得哼出了声。镇上立即派了一名干部就近送他到湖北十堰太和医院。经检查,医生告诉他:病情严重,必须住院治疗。“住院治疗?……”犹豫再三,万立春同意了,但却要求住在最便宜的一个床位7元钱的病房,并让镇上干部立即回去:“住一天就是一天的花费,能省就给镇上省一点吧。”只住了10天,一问,竟花了337.6元。镇上刚刚有点起色的经济状况怎能随得起这样的花费!他再也住不下去。尽管医生告诉他,最多再花七八千元就能让他正常工作,正常生活,万立春还是马上打发儿子去买火车票,当天就回到仓上镇。“仓上镇人均纯收生产方式还不足1000元,让我一个人花十几个人的钱,我心里不得下去。”
3月12日夜,村上干部来看望万书记。躺在床上,肚皮鼓胀得发亮,说话已经不连贯的万立春却和他们谈起了烤烟任务的落实情况,一再叮咛要抓紧。不忍心再打搅的村干部心情沉重的告辞。躺着也不舒服了,老万一地儿让妻子扶着斜靠在床边,一会儿又溜下去,把腿吊到床外,身子窝在床里。善良的妻子一把将他搂到怀里,让他的头枕在自己的右胳膊弯。万立春忽然不动了,眼睛一直望着自己的妻子周富兰,两行热泪滚浇下来。这个跟他没享过一天福的女人,为了支持他的工作,三十年来,默默地替他操持着全部家务,照顾着母亲,管教着孩子,活干在前,饭吃在后,有病不张口,有苦不外露,总怕因家事影响他的工作。夫妻一场,他万立春什么不知道!此时此刻,万立春只有用眼泪表示内心的愧疚,整整一顿饭的功夫,夫妻泪眼相对。已是3月13日早上9点了,妻子刚想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只见离52岁生日还有75天的万立春,头一歪,没留下任何遗言,就那样走了。
“我们舍不得你”
凄风苦雨中,县镇村干部来了,乡亲们来了,十里八乡的群众来了,1000多人都是自发前来为万立春送行。在办公室里整理万立春的遗物时,人们只发现了200册农业科技和党风党纪及法律方面的书刊,70多本学习工作笔记,还有陪他走遍千家万户的旧提包以及装在里面的剪枝工具和一把手电筒。再就是省县颁发的20多个“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证书。在家里,竟然找不出一件新衣服给他穿在身上,只好借了一身,赊了两条,连同贴身的旧汗衫,算是按当地风俗穿够了四季衣服。
万立春给自家留下的是一贫如洗,但他给群众留下的却几天几夜都说不完。
在小双乡中皇村,杨祖明老两口抚摸着那片松林里的一棵棵松树,仿佛万立春为他们家植树的情景又出现在眼前。那里,杨祖明一家正为吃穿发愁。乡长万立春看他家那面荒山闲着,没几天,便背着种子和化肥,请来8个劳力,育下半亩马尾松苗。后来,又找来劳力在山上一次栽植马尾松6.3万株。当年的马尾松已长成茶碗粗的松树了。乡亲们扳着指头道:“再过几年,杨祖明的那块松林起码要卖好几十万元。”沉浸在致富喜悦中的杨祖明连做梦都是念叨着万立春。当他听到万立春已经去世的消息,失声痛哭道:“万乡长,我一直在等你来看年这片树林呀!”
孤身一身的柳树村魏昌富老大娘,因为儿子不在身边,日子过得非常苦。万立春下乡路过时总忘不了到大娘家看年,拉拉家常,帮忙干活。那次万书记又来到大娘家,请来帮工,手把手地教他们给大娘嫁接了200多棵板栗树。大娘把这片板栗园看得比生命还金贵,就指望栗子熟了去看看这位比亲生儿子还亲的万书记……没想到万书记这么快就走了。69岁的大娘哭着说:“我还有好多话要对万书记说呢……”
山坡上,人们哭成了一片:“万书记,你咋走得这么早啊,我们还要跟你学技术呢。”“万书记,你为我们操碎了心啊。你走了,我们就少了一个知心人了!”一位妇女跪在万书记的坟前,头碰着地哭道:“万书记,你硬是累死的啊,让我替你去死吧。大山里的老老少少离不开你呀!”
“万书记——”“万书记——”“我们舍不得你,万书记——”这一声声含悲滴泪的呼唤,直到我们采访的6月,还飘荡在他走过的每一个村庄,正回响在那已经郁郁葱葱的林果园和庄稼地,融入他留给青山绿水的万里春风……
本文发布于:2022-10-28 16:30: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9925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