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2017年《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公共设施管理包括市政设施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城乡市容管理、绿化管理、城乡市容管理、公园管理和游览景区管理等。
1、企业资质
依据《公共设施管理行业分类与代码》(T/FJFM 005-2019)、《公共设施管理运营服务企业等级评价规范》(T/FJFM 006-2019),公共设施管理企业等级资质证书,划分为一、二、三级,由福建省公共设施维护服务行业协会负责组织开展,主要涵盖以下:
a、环境卫生管理
b、市政设施管理
c、城乡市容管理
d、绿化管理
e、公园管理
f、公厕管理与维护
g、游览景区管理
h、公共交通设施管理
i、体育设施管理
j、文化艺术场(馆)管理
2、人员资质
根据专业能力要求,划分为公共设施管理项目运维工程师和公共设施管理岗位从业人员。
全国城市公共设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3年7月30日成立,主要负责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福建省公共设施维护服务行业协会于2017年8月12日成立,设有市政设施维护分会、环境卫生分会、城乡市容维护分会、绿化维护分会、公园和游览景区维护分会及化粪池维护、污水管道维护、清洁与维护等专业委员会,依据《公共设施维护企业评价体系》标准,负责搭建公共设施维护事业平台和构建新型公共设施维护体系。
为更好的“适应”和“应对”当下行业“多位一体”市场环境新形势,公共设施管理行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
由于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内容繁多,范围广泛,涉及的管理部门和层次都很多,公共设施维护资质缺失,所以在具体的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从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现状来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体制不完善,过于僵化。
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沿袭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已经跟不上国际的管理步伐。目前,我国城市公共设施实行的管理体制主要有:统一管理、分级管理、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三种。统一管理易于集中现有资金,对城市公共设施进行重点维护。分级管理却易于对公共设施的日常维护。统一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则兼备两者的长处。这三种管理体制中各有利弊,在选择实行何种管理体制时,除了要从所在城市的公共设施管理实际出发,更关键的是要对管理的权限划分进行合理的界定,否则,管理效果也不理想,在实际管理中仍然出现不少问题。例如,在处理挖掘、占用道路违法行为和道路工作上,由于管理权限界定不清楚,不少道路的处理挖(占)权由城区行使,维修道路工作则由市一级负责,这就影响了罚没款直接用于维修用途的落实,致使对挖掘、占用造成的城市公共设施损坏的恢复工作难有资金上的保证。
2、中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
效益不高,财务亏损严重,资产负债率较高。
近年来我国在公共设施管理上的投资虽然较以往有很大的增长,但是相对来说投入还是很少,筹资也不足,大部分是沿袭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拨款。而且投资经营机制过死,投入严重不足,融资渠道单一。目前城市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于维护建设税、公用事业附加费和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以及土地使用权出让金,面窄量少,难以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需求。
3、由于各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城市领导者在思想观念上也存在差异。
常言说“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重建轻管、建而不管、管而不严的思想意识普遍存在于领导者当中;建管不分,以建代管,大建设,小管理,建设行为重于管理行为的现象依然存在。
4、城市公共设施维护经费严重不足,管理维护要求远远达不到。
公共设施的维护费用主要靠城市财政列支,每年度的公共设施维护经费缺口很大,据有关资料反映,有的城市公共设施维护经费,每年的实际拨款数,只占年度计划的70%左右。维护经费的不足,使得维护单位难以及时有效地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进行管理和维护。
5、中国还没有形成规范、合理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队伍。
由于中国的物业管理事业还刚刚起步,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在摸索阶段,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属于物业管理的范畴,管理的水平直接反映了中国物业发展的程度,也体现了该城市的城市管理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但是目前中国各个城市对公共设施管理队伍的培训力度还不够,业务技术知识还不精湛。
6、市民素质低,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工作不能深入民心。
目前中国许多城市都会出现这些情况:公共电话亭有人为破坏的痕迹,游览景区的设施上有人为雕刻的记号等,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城市地区,城市公共设施破坏的程度越高。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一方面由于城市缺乏宣传,一方面就是市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不高。
1、深化城市公共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从宏观和微观同时进行改革。
在宏观管理方式上,转变政府职能,从总体上宏观调控政府行业管理部门,重点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制订行业规范、标准,监督检查有关法规执法情况,同时做好组织、协调、推动与服务工作。在宏观投资经营模式上,要改变以财政投资为主的传统,建立资产经营中心,积极探索投融资、建设、使用、维护等全过程的体制创新,实现从政府投资行为到市场化、社会化行为的转变。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建设与经营新模式。建立新型的政府与企业间委托建设、代理经营关系。政府授权或委托国有专业公司统一负责建设、代理经营的新型关系。避免政府多头管理、分散操作产生的各种问题。运用公司机制增强城市融资能力,提高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效率。
在微观管理方式上,应引进市场竞争机制。根据中国城市公共设施行业的性质,可以分两种情况进行改革。第一,在当前和今后相当时期内必须是垄断性经营的企业,如排水及地铁,主要是进行企业内部机制和管理上的改革,可在企业内部采用竞争性承包的方式。同时,政府和社会加强对企业的监督,以克服垄断经营所带来的弊端。第二,能够多家经营的,如公共交通、液化气和部分城市供热,这些行业应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采取多家企业承包经营的方式,形成多渠道、多部门的竞争性格局。对具有明显自然垄断性和规模经济特点的公共设施,只能由一个或几个企业经营时,政府就要对潜在进入经营者严格限制。
2、健全和完善地方法规,依法加强养护与管理,走法制化道路。
中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无论在立法还是在执法方面都存在较大欠缺,制约了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改革和发展。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比较完善和健全的全国统一的法律,已是中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必要条件。要改革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建立完全的社会监督机制。各个城市要按照城市管理立法规划,抓紧制定地方法规、规章,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加强城管监察队伍建设。要加强执法工作,对违反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法规、规章的行为进行处罚。
3、城市领导者要高度重视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工作,更新观念,以改革的思想解决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要做到转变观念必须树立超前意识、依法实施规划意识、城市文明卫生意识、保护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等;要树立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大市场的观念;打破地区、部门、行业界限,彻底改变各自开发建设,把配套的包袱甩给政府的被动局面,切实组织好建设各项公共设施;在各级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统一组织各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土地、计划部门,做到以规划指导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综合开发,提高城市建设总体水平。同时,开发项目必须与配套设施同步建设;提高公共设施配套水平和质量。
4、要加大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维护费用的投入,落实收费项目以更好地管理城市公共设施。
目前,中国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基本上以城维税为基本的资金来源,实行新税制后,城维税有了很大的改进,增加较大,可是公共设施欠账太多,本身项目投资也巨大,加上国民经济发展很快,不断地对城市公共设施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城维税是杯水车薪,再说城维税也是重点在于建设而非维护管理,维护经费压缩到最低限度,其结果是好不容易建设好的设施得不到正常维护,加速老化,功能下降,如此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要管理好城市公共设施,必须在维护费用上采取措施,同时加大国家财政体制的保障力度。除对国家明文规定的收费设施,要按照标准收齐收费项目,还要扩大筹资渠道,破除“等靠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观念,广泛利用外资和社会资金,鼓励引导外资、个体、私营等多种形式的资金投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5、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管理队伍。
要搞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必须对管理队伍进行科学管理。中国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执法队伍构成复杂,有些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和基本的素质培训,一部分执法人员公仆意识差,执法观念不强,作风纪律松懈,有的作风霸道,执法扰民,甚至以权谋私,吃拿卡要,侵害群众利益。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管理队伍大多是沿袭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待遇偏低,也会影响执法队伍的工作效率。要整体提高他们的素质必须注重管理队伍思想教育,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同时,关心管理队伍的生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十分重要。
6、加强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体市民素质。
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要发动全社会参与这项工作,积极探讨管理新方法、新机制,搞好日常综合管理。笔者认为可以成立文明办、爱卫办、公共设施管理意见办等小组,坚持“以人为本,教育为先”的原则,采取“管教”结合的办法,大力宣传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意义、目标和任务,宣传公共设施建设的公益性、全民性,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的成就,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参与程度。
7、综合运用多种管理手段,实现城市公共设施管理的最大效益。
对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管理可以运用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在具体运用上,要根据管理的对象和目的,综合运用起来,以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从城市公共设施的管理对象来看,既有社会性的行为,也有内部性的行为。社会性的行为,是指社会上的人们在使用公共设施时的个人行为;内部性的行为,是指承担维护公共设施工作的人们的行为。两者都对城市公共设施的管理产生影响。对社会性的行为,应该以法律手段为主,经济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为辅,通过对人们的行为的规范等措施,来降低对公共设施的损坏,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对内部性的行为,应该以思想教育手段为主,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为辅,通过提高公共设施维护单位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维修、养护好公共设施,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8、运用信息技术管理城市公共设施建设。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城市公共设施管理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脑已普遍应用于城市各个行业与部门,城市公共设施管理要充分利用电子资源的便捷、高时效性,建立一个系统的公共设施管理信息资源库,开发与建立地理信息系统。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地理信息,为地理研究和地理决策服务。
本文发布于:2022-10-28 02:46: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948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