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民俗风情

更新时间:2022-10-28 00:59:52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瑶族民俗风情》采集有关广西瑶族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加以整理编写,内容包含欢乐的劳动场景、瑰丽的生活画面、缤纷的岁时节日、庄重的民族礼仪、愉悦的游艺民俗、璀璨的民族艺术等,具有鲜明的特色和代表性,使读者从中感受到广西经典独特的民俗风情。

图书目录

开头的话

第一章 欢乐的劳动场景

1.瑶圩采购农具忙

2.播种时节开秧门

3.有趣的“打蚂蟥”

4.插完田后“粉禾仓”

5.深秋寒冬,打锣挖地

6.种子落地不能捡

第二章 瑰丽的生活画面

1.诱人的东山瑶家美食

2.瑶山糟酒甜如蜜

3.烟熏腊肉香又脆

第三章 缤纷的岁时节庆

1.大年初一拿大财(柴)

2.最早的拜年客

3.正月十二送老鼠

4.保青护苗,爱鸟、忌鸟

5.二月点惊蛰

6.农家之宝——耕牛

7.东山瑶的护青保苗节

8.七月半,祭先祖

9.喜欢挨骂过中秋

10.酬天赐福祭盘王

11.喜庆盘王节,欢跳挞鼓舞

12.盘瑶敬奉目母婆

13.喜过新年打糍粑

14.腊月二十九,开心过小年

15.唱礼行令,欢饮贺年酒

第四章 庄重的民族礼仪

1.添丁报喜

2.成年礼——上刀梯

3.丧葬悲歌

第五章 深情的婚曲恋歌

1.以歌传情定姻缘

2.接过脚板薯,答应嫁出屋

3.出嫁女的花园歇

4.新房近火塘,新妇持家务

5.新娘选屋习俗多趣

6.款宾撒花拜百客

7.“接崽酒”迎女婿

第六章 五彩的民族服饰

1.多姿多彩的桂北瑶服

2.绣衣、锦裙新娘装

3.锦带、绣巾结情缘

4五彩斑斓的瑶家刺绣

5.龙胜瑶服多巧工

6.纺葛织麻又蜡染,瑶族“织女”技艺高

第七章 独特的居住民俗

1.卜居、上梁择吉日

2.东山瑶民居特色多

3.修亭搭桥,行善积德

第八章 愉悦的民间游艺

1.耍八枪

2.青龙倒水

3.倒指码

4.吹木叶

5.挞鼓舞

6.狩措舞

7.花灯舞

编后记

后记

广西地处祖国南疆,濒临北部湾,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壮族、汉族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悠久灿烂的历史,拥有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

出版本丛书的初衷,就是立足于广西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和风土民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直观生动的图片编写一套展示广西多姿多彩民俗风情的图书。以促进各民族间的相互来往、互相尊重,同时为民俗学者提供鲜活的研究资料,且有利于各级领导在充分了解民族习惯的基础上,以少数民族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宣传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指导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使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感受八桂大地世世代代发扬和传承的民间民俗文化和广西各族人民的民族性格,民族精神,民族的真、善、美。

该丛书的出版得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以及广西区内长期从事民俗文化教学、研究工作的专家学者们的关心和支持。丛书主编,广西新闻出版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于琛教授为丛书制定了指导思路,确立了编写大纲;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组织专家对书稿的政治性、民族性进行了审定;在图片征集过程中,得到了广西民俗摄影家协会唐建强会长、江晓东秘书长,隆林各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民俗摄影家协会,东兰县民俗摄影家协会,广西著名摄影家李桐、余亚万、张小宁等诸位老师、前辈以及相关少数民族网站的热情支持,在此,谨致以我们诚挚的谢意!书中未署名的图片,多由著者、编著者提供,图片说明中不再赘列,少部分图片因时间关系未能及时联系到拍摄者,深表歉意,敬请相关作者见书后与编辑部联系,以便奉寄稿费。

今虽付梓,然因出版时间紧迫、编者水平有限,纰漏之处在所难免,诚望读者不吝赐教。以便今后再修订时正误补遗。

编者

序言

瑶族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之一。据2007年统计,广西瑶族人口152.8万人,占广西全区总人口的3.06%,占全国瑶族人口的62%。在广西81个县市中,有69个县市都有瑶人居住。主要聚居在都安、巴马、金秀、富川、大化、恭城等6个瑶族自治县,其余分散在贺县、凌云、田林、南丹、全州、龙胜、融水等县。大分散、小聚居是瑶族分布的特点。

瑶族因居地不同,语言有别,文化差异,支系较多。主要有尤棉(盘瑶)、金门(蓝靛瑶)、布努(背篓瑶)、格劳(白裤瑶)、拉珈(茶山瑶)、藻敏(八排瑶)等。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江西6省(自治区),人口213万多人(1990年),广西约占61%。呈大分散,小集中,多与其他兄弟民族交错杂居。他称有“盘瑶”、“过山瑶”、“山子瑶”、“八排瑶”、“坳瑶”、“茶山瑶”、“白裤瑶”等30多种,新中国建立后统称为瑶族。

俗话说:“岭南无山不有瑶”,绝大多数瑶族居住山区,东部有大瑶山,西部有都阳山,南部有十万大山,平均海拔在500—1000米之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物产丰富,粮食作物以玉米、稻谷为主,森林以松杉为多,经济作物有桐油、松脂、茶叶、香草、八角、药材等,林副产品资源丰富,为开发山区,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良好条件。

新中国成立前,瑶族社会发展不平衡,可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以农业为主,兼营林副业,如都安、巴马、富川等地;第二类以林为主,兼营农副业,如金秀、龙胜、兴安等地瑶山;第三类地区采用“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法,如广西西部部分石山区、十万大山中心地区、大瑶山、广西北部的部分地区等。这些地区除耕作制度原始、生产工具非常落后外,人们大都过着狩猎和采集经济生活。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帮助下,瑶族地区刀耕火种的耕作方法基本改变,有的地区已使用机耕和化肥。

瑶族风俗习惯很有民族特点,但因各支系的居住地区的不同而产生服饰、饮食、居住的差别。近代瑶族服饰式样多姿多彩。男子上衣有左大襟和对襟两种。裤子长短不一,以蓝黑色家机布为主。南丹白裤瑶男子穿白色灯笼裤,长至膝盖,故称之为“白裤瑶”。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长衫长裤,有的穿短衣百褶裙。头缠黑色或白色的绣花巾,束腰带,上衣、裙、裤、头巾、腰带均绣彩色花纹。饰耳环、手镯、银牌。大瑶山茶山瑶妇女爱戴一斤多重的弧形银板。灵川、融水的瑶族妇女戴一种高耸支架,上覆布巾,下垂彩色缨络的帽子,显得高雅独特。新中国成立后,瑶族服饰有所变化,青年人穿着多样,既有家机布的民族服饰,也有毛料做的中山装和西装。

瑶族主要从事农业,少数从事林业。食物以大米、玉米、红薯为主,喝酒吸烟比较普遍。桂北瑶族盛行“打油茶”,大瑶山瑶族喜欢腌制“鸟酢”、“兽肉酢”,有的瑶族腌制熏干的猪肉和牛肉。这些都是具有独特风味的食品。

瑶族村寨规模小,多则几十户,少则三五户。房屋多为竹木结构,也有土筑墙,上盖瓦片;一般分为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灶房和火堂,后作卧室和客户;在两侧设两门,一门为平时进出,一门为便于姑娘和情人谈情说爱进出;正面开设大门,是婚丧祭祀时人们出入之门。

瑶族民间文学十分丰富。《盘瓠传说》、《密洛陀》神话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瑶族是热爱唱歌的民族,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歌。《盘王歌》是瑶族长歌代表作,全歌达万行,形式不拘一格。还有《密洛陀》古歌、甲子歌、信歌等。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瑶族人民充分享受了当家作主的权利。在改革开放的方针指引下,瑶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事业,取得了全面的、迅速的发展。民族特点突出,民俗内容丰富。长鼓舞和铜鼓舞,闻名中外。瑶医瑶药,颇负盛名。节日较多,各地不一。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盘王节,农历五月二十九日为达努节,有击长鼓、铜鼓等盛大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2-10-28 00:59: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943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