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数列 ,若满足:
则称该数列为等差数列。其中,公差d为一常数,n为正整数。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通过定义式叠加而来。
如果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公差为d,那么该等差数列第n项的表达式为:
或:
等差数列遵守 的形式,可规定,若b为数列的0项,则记为a0,k为数列的公差,记为d,y为通项公式,记为an,则:
对应的求和数列为: ,其中 正整数。
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末项为an那么该等差数列和表达式为:
即。
注意:n是正整数(相当于n个等差中项之和)。等差数列前N项求和,实际就是梯形公式的妙用:上底为a1首项,下底为,高为n。即:,也可写成:
(1)从通项公式可以看出,的一次函数或常数函数),(n,an)排在一条直线上,由前n项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数()或一次函数,且常数项为0。
(2)从等差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还可推出:,(类似:),
(3)若,且,则有成等差数列,等等。若。
证明:
(4)其他推论:
等差中项即等差数列头尾两项的和的一半,但求等差中项不一定要知道头尾两项。等差数列中,等差中项一般设为A(r)。当成等差数列时,,所以A(r)为等差中项,且为数列的平均数。并且可以推知,且任意两项a(m)、a(n)的关系为:,(类似,相当容易证明,它可以看作等差数列广义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的应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用到等差数列如:在给各种产品的尺寸划分级别时,当其中的最大尺寸与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时,常按等差数列进行分级。若为等差数列,且有。则。
其实,中国古代南北朝的张丘建早已在《张丘建算经》提到等差数列了:今有女子不善织布,逐日所织的布以同数递减,初日织五尺,末一日织一尺,计织三十日,问共织几何?书中的解法是:并初、末日织布数,半之,余以乘织讫日数,即得。这相当于给出了的求和公式。
(1)数列为等差数列的重要条件是:数列的前n项和S 可以写成 + 的形式(其中a、b为常数)。
(2)在等差数列中,当项数为时, ;当项数为()(n∈正整数)时, (中) ,。(3)若数列为等差数列,则, , ,…仍然成等差数列,公差为。
(4)若数列{an}与{bn}均为等差数列,且前n项和分别是Sn和Tn,则 = 。
(5)在等差数列中,
(6)记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S。①若,公差,则当时,S 最大;②若,公差,则当时,S 最小。
(7)若等差数列则。
(1)(d为常数、)[或d是常数]等价于{a(n)}成等差数列。
(2)等价于{a(n)}成等差数列。
(3) 等价于{a(n)}成等差数列。
(4)等价于{a(n)}为等差数列。
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距离相等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特别的,若项数为奇数,还等于中间项的2倍,
即,中
例:数列:1,3,5,7,9,11中 ; 即,在有穷等差数列中,与首末两项距离相等的两项和相等。并且等于首末两项之和。
数列:中 ; 即,若项数为奇数,和等于中间项的2倍,另见,等差中项。
在等差数列 中,
(1)已知,求 与d;
(2)已知,求。
解答:
本文发布于:2022-10-27 17:58:0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9177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