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氏春秋选注

更新时间:2022-10-27 16:01:45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该书部分注释了《吕氏春秋》。该书作者从《吕氏春秋》160篇文章当中选出有代表性的文章26篇,分别加以注释。每篇文章前均冠说明,辩说其主要思想内容,然后依次是文章、注释和白话译文。《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召集门下宾客辑合百家九流之说而编写成的。成书年代大约在公元前239年左右。《吕氏春秋》分八览、六论、十二纪。现在的形式,是十二纪在前,八览居中,六论置于最后。这种编次是古本旧式。十二纪是全书大旨所在,是《吕氏春秋》一个重要部分,每纪都是五篇,共六十篇。八览,每览应是八篇,今《有始览》只七篇,凡六十三篇,显然脱去一篇。六论,每论都是六篇,凡三十六篇。总计全书,共一百六十篇。从形式上看,纪、览、论篇数都有一定,十分整齐。从内容的编排上看,也自成体系,但同时却保存着原本分歧的各派学说而不加以齐同。《吕氏春秋》中保存有反对墨子的学说,也保存墨子的学说。《吕氏春秋》中收录了法家学说,也收录了反对法家的文章。名家学说只见《去宥》、《去尤》、《正名》三篇。在《吕氏春秋》里,儒家仅决于道家。书中收录了儒家各宗各派的学说,同时也收录了反对儒家的学说。《吕氏春秋》里保存的道家学说,在各家中要算第一位。其中以《庄子》为最多。《吕氏春秋》辑合百家学说,并不是割裂百家,打乱百家的学说体系,任凭自己来折衷齐合,而是以道家为主,儒家为辅,兼收并畜,因此保存了各家之间显然相非的学说。虽然如此,《吕氏春秋》的编著还是遵循着吕不韦的用心,通过各家各派的言论,贯彻了他的政治意图和主张。总而言之,吕氏著书,一方面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吕氏的利益,另一方面是受着天下统一这个大趋势、大潮流的刺激。在选文上,作者坚持的标准是:如果说同义近,则只取其思想突出、意义完整或较有代表性者,而略去他篇,如《去尤》、《去宥》只选譬去尤》;《正名》、《审分》、《审应》则选《正名》。某些已不存在的特有学说,亦同此例。虽为至今不存的某家特有学说,但意义不大,不选入。有的看来意义积极,但说得不明确,很难定作者的思想界线,不选入。有的文中部分意义可采,而说亦详见它篇,此全篇重心又不外是通常的统治阶级的统治观点的重复,也不选入。在注释上,一般说无分歧,不须辨别讨论的,一律从简。凡较难字义,语意特殊,不作通常讲法的,都引训解根据,以便读者寻检。注中采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但不是一概依照,而是有选择也有考辨,其间也有很多作者的个人见解。该书内容充实、注释严谨,译文稳妥可靠。可供中国哲学的研究人员及高等院校文科师生、广大中青年读者参考。

出版信息

中华书局1981年8月第1版,15.5万字。

本文发布于:2022-10-27 16:0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910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