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梅馆记》又名《疗梅说》是龚自珍散文的代表作之一。清代盛行文字狱,在统治者专制统治下,人民有话不敢说、不能说,他们往往借助暗喻等方式表达内心的不满之情。本文借江南梅树的不幸遭遇,比喻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摧残和扼杀。
第一段讲述病梅的成因。江宁的龙蟠、苏州的邓尉、杭州的西溪,都盛产梅花。有人说,梅树应以曲折歪斜、疏落为美,直立稠密的没有姿态。一些文人画士虽心有此意,却不能公开号召以此为标准衡量天下的梅树,也不能让天下人将梅树都斫直、删密、锄正,用病梅来赚钱。而且梅树的欹、疏、曲仅靠庸碌的赚钱者的才智和心力根本达不到。所以就有人把文人画士这种独特的爱好告诉卖梅树的人,教他们扼杀梅树的生机,以卖得高价。结果,江浙一带的梅树都成了病梅。文人画士引起的祸患竟如此惨烈。
第二段叙说自己拯救病梅的情事。具体内容是:“我购置了三百盆病梅,决心在五年内治好它们。我将它们都埋在地里,解开所有的束缚,使它们顺其自然地生长。我不是文人画士,甘心情愿忍受斥骂而拯救病梅。”
第三段讲述,怎么才能使我有更多空闲,多置田地,普遍收藏江宁、苏杭的病梅,用尽我一生的时光治疗它们!
本文不足三百字,借病梅表达了作者对病态社会的抨击,对黑暗社会的反抗。在沉重压抑的气氛下,发出激动人心的呼唤,表明作者对未来仍旧充满希望。他作为一代觉醒了的知识分子,正努力打破日趋没落的封建旧文化束缚,追寻新兴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
清朝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一方面以八股文作为科举考试选用人才的法定文体,以束缚人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兴文字狱,镇压知识分子在长期严酷的思想统治下,人才遭受严重的压抑和摧残。此文写于1839年,正是鸦片战争前夕。
龚自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人,号定盦(一作定庵)。汉族,浙江临安(今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盦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
本文发布于:2022-10-27 07:46: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8769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