刈草的孩子,艾青著写的现代诗

更新时间:2022-10-26 22:39:57 阅读: 评论:0

作品原文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

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

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

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

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

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

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1940年

作品鉴赏

写一首好诗很不容易。

写诗是要有技巧的。

“没有技巧的诗人像什么呢——

没有翅膀的鸟,永远只会可怜地并着双脚急跳。

没有轮子的车辆,要人家背了它才走的。”(《诗论》)

技巧在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诗论》)

然而,读者看了这首诗,不能不称道这是一首好诗,道理何在呢?

平凡的小事里不一定没有诗。

问题在于如何发现,如何把握,并在这种把握中渗入作者的意图。让人读了之后能有所感悟,并从这感悟中得到启示。

小孩子割草,这事很平常,却被诗人感觉到了什么。诗人要写这《刈草的孩子》,如何着手呢?如何写出诗意来呢?诗人没有写这个孩子的来龙去脉,姓字名谁,来自何方。没有写他的家境,没有写他的喜怒哀乐。诗人只是写他割草的一个画面:“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诗人为什么只写这样一个画面呢?诗人的意图达到了么?很简单,诗人认为这样写已经足够了,一个艺术品完成了。

这里好像没有什么技巧,太简明不过了。其实,这里不仅有技巧,而且有着很高的技巧,只不过达到了天然的程度,使人几乎感觉不到罢了。

诗人只选取了孩子割草的一个画面,而没有冗繁地写其他,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技巧。“削尽冗繁留清瘦”(郑板桥语)是很重要的技巧要求,也是一种美学要求。诗人很懂得这个道理。诗人在构思这首诗的时候,从选材到剪裁,在脑子中已经进行了加工,写什么不写什么,已经在脑中过滤。这个加工过程虽然别人看不见,不得而知,但这是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没有这个加工过程是不可想象的。

这个过程的成功与否,是和诗人的生活经验,以及诗人的审美能力息息相关的。高明的诗人加工出来的是精品,不高明的当然就可能是次品了。《刈草的孩子》这样选材和剪裁,正说明了诗人的高明。

诗人在写这八行诗的时候,看似漫不经心,仔细观之,诗人也是运用了技巧的。诗人有意地在诗中强调了孩子割草的动作,他“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并强调了“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进而强调“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诗人强调、突出这些,是由诗人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图考虑的。

诗人只写这样一个画面,是有意图的,如果没有意图,这诗便苍白了,其技巧也成了枯枝败叶。诗人的意图是:小小的孩子,多么值得同情,他没能去上学,他没有在爹妈身边撒娇,从小就承担起劳动的重负。都夕阳西下了,他还没有回家,还在割草。他是多么辛苦!由此,诗人进一步告诉读者,在那样的时代,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困苦,这困苦甚至也直接压在了孩子身上。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困苦生活,多么不公平,多么不人道!从孩子割草这件小事中,引起了诗人的联想和诗人内心的愤慨!

诗人的技巧,很好地表达了诗人的意图。

技巧对于写诗是很重要的,没有技巧便没有诗。但诗的技巧不是无根的花朵,不是无源之水。它必须受内容的支配,必须受诗人审美能力的支配,才能有效地充分地显示它的作用。而审美能力的高低,又是和作家的修养分不开的,修养是作家创作的基础。就像土壤一样,有什么样的土壤,就会开出什么样的花朵。

艾青说:“一个作家的审美能力是最容易被发现于他的作品里的:当他选取题材的时候;当他虽竭力想隐瞒,但终于无意地流露了他对于一些事物的意见的时候;当他对于文字的颜色与声音需要调节的时候;

我们就了如指掌地看见了作者的修养。”(《诗论》)

这话说得再中肯不过了。修养的高低,是诗人能否写出好诗来的关键。修养,当然是多方面的修养,思想的、知识的、艺术的等,技巧当然也是其中的一项。

加强修养,在诗的园地里“割”下更多的好诗吧!

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曾用过林壁等笔名。他出生于浙江金华乡间一个地主家庭,但由一个贫苦妇女的乳汁养育长大,从幼年起心灵便濡染了农民的忧郁。艾青青年时期主要兴趣在绘画,曾就学于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1929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回国后,在上海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同年7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监禁三年之久。1937年抗战爆发后,艾青立刻投身于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之国。他以自己的作品,悲愤地诉说着民族的苦难。四十年代初,艾青从国统区奔赴延安,在解放区的新天地里生活、创作,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诗人又积极投身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初期,他又担任了文艺界的一些行政领导工作。但无论是在炮火纷飞的日子,还是繁忙的行政事务中,诗人始终坚持创作不辍,甚至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被下放的时日里,他的诗心也仍然在跃动。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诗人冤案平反,再次焕发创作青春,写作并发表了《鱼化石》等优秀作品。1979年诗人自己编定《艾青诗选》,交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部诗选收录了诗人自三十年代到七十代末期的主要作品,基本反映了诗人的创作历程和风格特征。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22:39:5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848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刈草的孩子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