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末年,隋炀帝杨广荒淫暴虐,百姓怨声载道。各路英雄趁势而起,王薄、翟让、李渊、李密、王世充、窦建德、薛举、杜伏威等人为了抢夺隋失之鹿,展开了激烈的厮杀与角逐。最终,陇西军事贵族李渊、李世民父子建立唐朝,统一天下。本书以轻松幽默的语言、活泼生动的叙述方式,展现那一段风起云涌的历史。
草军书,男,真名章庆,安徽铜陵人,专注于国史写作。文风诙谐幽默、轻松明快,古典而不乏时尚;笔法独特老辣,自成一家,于传统中蕴藏新意。
让幽默的阳光照进历史
中国是一个历史绵长的国家,我们从小就开始学习历史,然而,你我他一样,在面无表情的历史面前,我们也都是面无表情的。可是,历史曾经多么热火朝天,多么万马奔腾和多姿多彩,我们不能总是板着面孔去敲历史的大门。历史是可以带着感觉去看的,是具备让我们开怀畅笑的魅力的。在历史的客厅里,我们可以戴着有色眼镜,用轻松的心情、随意的姿势、独特的理解去体味过往的历史云烟。
作为一个写史者,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让读者爽快地掏银子购买自己的著作,飞快地一口气看完,最后痛快地说:嗯,一包香烟的钱没有白花!
我想,使读者达到爽快、飞快、痛快这“三快”境界是每一个作者的梦想。历史是遥远的、枯燥的、古板的,怎样让历史变得有趣生动、活色生香,并让历史映照当下现实,让读者饶有兴致、甘之如饴地体会“悦读”之美,是我一直以来孜孜追求的目标。
归纳起来,如果要一个读者掏钱买一本书,不外乎两个要件:一是这书很有趣,能带来轻松快乐的阅读感受;二是这书很实用,能增长某方面的知识。《神侃唐朝三百年》这个系列就是本着这两个宗旨去写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并重,小品化的语言、散文化的叙述、杂文化的评论,读者阅读时会有趣开心,开心之后也会有所思考,有所裨益,如此,也不枉苗条了自己的钱包。
你是读者,我是作者;你是顾客,我是小二;其实也可以说,你是我的衣食父母。所以,我必须让你开心,必须真诚和无条件地获得你的好感。因为没有了读者,就没有了作者存在的意义。
所以,请不必怀疑我的虔诚,不必怀疑我的真心,一切尽在阅读过程中。虽然全书语言有点调侃,但绝非“戏说”、“胡说”,所有情节均建立在权威古籍史料之上。我希望我的文字能让读者朋友感受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悦读”的魅力!
身处当下社会,我们芸芸众生恰如一粒粒尘埃,被裹挟在奔腾万变的时代激流中,脚步是如此匆忙,生活是如此多“焦”,面对美酒佳肴却无心大快朵颐,虽有广厦万间却无处安放灵魂。真诚希望这个系列能让读者朋友们在万丈红尘中听一听自己灵魂的惬意呼吸,找回自己纯净清澈的笑声。
无论我们怎样奔波忙碌,笑容和知识都不应该离我们远去。
草军书
二�一二年六月
第一卷 群雄逐鹿
一、李渊家族的前世今生
二、从侍卫到刺史
三、李渊的另一半――不得不说的窦美眉
四、和下放有个约会
五、杨广其人
六、站到历史吧台前
七、杨玄感――一个凭感觉造反的人
八、表演帝――李渊
九、“今天你反了吗?”
十、雁门惊魂
十一、麻醉的杨广
十二、太原,梦想起飞的“龙城”
十三、突厥:突崛
十四、李密――一个不回家的人
十五、李密与翟让
十六、从小弟到大哥
十七、三个男人一台戏
十八、裴寂的美人计
十九、一个女人引发的血案
二十、潜龙在渊
二十一、三次转岗的窦建德
二十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泪血
二十三、历史是台复印机
二十四、李密“三抄”王世充
二十五、“密”杀翟让
二十六、逃跑不止“七十码”
二十七、颜色革命
二十八、开往长安的李氏战车
二十九、河东战役
三十、平阳公主――“娘子军”的创始人
三十一、夺取长安
三十二、迁都等于迁坟
三十三、江都兵变
三十四、独生子女就是好
三十五、回家,回家!
三十六、邙山败北
三十七、铲东击西
第二卷九州归心
一、脱轨的李轨
二、恶少逃城
三、唐初第一冤案
四、剿灭刘武周
五、江淮起义领袖――杜伏威
六、宇文化及――过把瘾就死
七、窦建德与萧皇后
八、王世充――两个“百出”皇帝
九、洛阳鏖战
十、决战虎牢关
十一、当降唐成为潮流
十二、天策府里策乾坤
十三、滑如泥鳅的宇文士及
十四、中国历史上第二号吃人魔王――朱粲
十五、萧铣――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十六、克定江南
十七、打工皇帝
十八、刘黑闼之乱
十九、辅公�反唐
一、李渊家族的前世今生
第一个登场的人物是大家特别熟悉的李世民的老爸――唐高祖李渊。李渊是唐朝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革命家(也可以说是野心家),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尽管晚年有点�),战斗的一生。他摒弃隋朝腐朽的路线、方针、政策,并艺术地运用高超的斗争方法和外交技巧,将姨父杨坚创立的大隋这颗看上去很美、吃起来很香的巨无霸核桃一点一点地剥开,直至壳尽肉裸,成为口中的美食。
尽管大隋的创立者名字很“坚”,但经过“败家圣手”杨广十余年奢侈无度的挥霍之后,大隋这枚曾经的坚果早已是徒有其表,一戳即朽。从此,李渊一不小心栽下了唐朝这棵参天大树,过上了像花儿一样幸福的帝王生活。
和所有发迹的达官贵族一样,李渊在晋级为大唐帝国一把手后便着手修饰李家世系族谱,以证明自己的血统是多么纯正高贵。按照“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后代会打洞”的古训,皇帝的祖先一定不能是平头布衣。
那就往上追溯吧。两百多年前的东晋十六国时期,有个西凉国的皇帝姓李名�,李渊说那人就是他祖宗,而这个李�皇帝又是大汉“飞将军”李广的第N代嫡孙;再往上找,一千年前的老子也姓李,是他祖宗的祖宗。不过,后世诸多史家对李氏自认的这些祖先颇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李渊和李�、李广以及老子李耳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翻译成俗语就是豆腐渣贴对联――两不粘。但在那个年代,因为缺少直接记录,太久远的事情任谁都是雾里看花。
不过话说李家的历史,远的无从考查,近的倒还是有史可循,其家族阵容确实可以称得上豪华版,完全可以用“英雄辈出”来形容。
早在北魏时期,李渊的爷爷李虎就追随著名将领贺拔岳东征西讨,且屡立战功,深得贺拔岳的赏识,年纪轻轻就被提升为左厢大都督,总管关西内外军事。不幸的是,这位“拔岳”将军某天昏昏然掉到了亲密战友高欢及侯莫陈悦为他专设的鸿门宴陷阱中,最终也没能把自己拔出来。
老东家被人用计杀害后,李虎很快便实现了再就业,转投到另一悍将宇文泰手下,这正所谓:麻袋装不住菱角,是金子总会发光。在随后的征战中,李虎果然显示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并因功勋卓著,与宇文泰、元欣、李弼、于谨、独孤信、赵贵、侯莫陈崇八人被封为“柱国大将军”,当时号称“八柱国家”。
“八柱国家”,顾名思义,就是整个国家都靠这八根柱子支撑,可见能得到这个官职的人不是一般的牛!确实,这八大金刚个个非同凡响,随便挑一个出来都能指挥千军万马,谈笑间消弭敌人于无形。以这八人为核心的军事群体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关陇军事贵族集团”。这个起源于代北武川的军事集团随后左右了中国近两百年的历史走向,奇迹般地创造出了北周、隋、唐三个盛世王朝(分别是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废西魏建立的北周,杨忠的儿子杨坚废北周建立的隋,李虎的孙子李渊创立的大唐),将中华文明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峰,这在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上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因此,可以说是李虎奠定了李氏家族飞黄腾达的基础。此后,李家像一条富贵的龙门红鲤,始终游走在最优越最上层的浅表富氧水面。作为宇文泰的亲信和铁哥们儿,特别是在宇文泰发动军事政变成功主宰西魏后,李虎的身份也水涨船高,事业一帆风顺,官职越做越大,最后当上了太尉。其间,民族荣誉感超强的宇文泰在国内开展了一场广泛的政治运动――恢复鲜卑旧姓运动。
这还得从五十年前的另一场改姓运动说起。公元496年,雄心勃勃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为缓解与汉族的民族矛盾,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的汉化过程,巩固政权,争取中原汉族地主的支持,先是将都城从山西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又向全国下达了改姓的诏令,命令所有鲜卑的王公贵族将鲜卑人复杂难读的姓氏改为单音的汉姓,要求朝廷上下“禁胡服,断北语,改姓氏,定族姓”,并率先垂范,主动将皇族拓跋氏改为元姓。一时间,形成了自秦汉以来难得的“全国一家亲”的和谐局面。
作为鲜卑三大姓(宇文、拓跋、慕容)之一的代表人物宇文泰上台后,为了拉拢鲜卑贵族,立即来了个向后一百八十度大回转,下令复用鲜卑旧姓,以示自己与汉人不同。然而此时,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胡汉交融以及人员的生老病死、迁徙流动,很多鲜卑人已无法获知自己的鲜卑旧姓。那怎么办呢?这当然难不倒一代枭雄宇文先生,他按照功劳大小,将鲜卑民族的一百多个姓氏,分别赐给鲜卑族的大臣将士;对于有功劳的汉族大臣,赐姓则和升官、加俸捆绑在一起进行,以消除他们对改姓的抵触,增强他们的自豪感。李渊的爷爷李虎属于开国元帅级别的,所以得到了一个通俗易记的鲜卑大姓――大野氏。于是李虎变成了“大野虎”。要说“大野虎”这三个字确实很原生态,名姓搭配可谓情景交融。
大将军杨忠(隋文帝杨坚之父)属于府兵重要将领,被赐姓普六茹氏,也属于排名靠前的大姓。从此杨忠改名普六茹忠,作为杨忠的儿子,当时刚十岁出头的杨坚的官名也就不例外地变成了普六茹坚,这让他很不爽。二十多年后,当普六茹坚建立了隋朝,立刻宣布恢复汉族本姓,“已前赐姓,皆复其旧”,令所有被赐了鲜卑姓的汉人恢复自己固有的汉姓。李氏家族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抛弃了客串近三十年的“大野”一姓,重新回到李姓的怀抱。这时候的李渊已经是一个十五岁的青涩少年了。
李虎跟随老上级宇文泰多次出生入死,劳苦功高,两人亦师亦友,交情很磁很铁。所以,在宇文泰的三儿子宇文觉废西魏建北周时,李虎虽已驾鹤西去,但仍被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为“唐国公”。这在当时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已经是顶格封赏,是很高的政治荣誉了。
哪个朝代都一样,表彰死人,其实是做给活人看的。皇帝是想通过奖赏死者传达出这样一种信息:俺是个不忘本的君王,你们大家都好好干吧,只要是德、智、体、忠全面发展的“四好”将臣,即便有一天战死、老死了,俺也不会亏待你们的,照样给你高级职称。
话说这李虎不在了,“唐国公”的职称就由军烈属子弟――他的儿子李�继承了。至此,李家便与“唐”字紧密联系起来。周闵帝绝对不会想到,自己随便取的一个名字将在“隋”后的历史天空中耀眼坚挺了三百年。
所谓“虎”父无犬子,李虎的儿子李�也是一牛人。北周时他曾官居安州总管,也就是安州的党政军一把手,还被授予了“柱国大将军”的荣誉称号,袭爵唐国公。“柱国”在当时是最高级别的武官勋,相当于现在的上将军衔。当然,位高权重并不算李�一生做过的最牛的事,他一生干得最牛的一件事情是娶到了独孤信的女儿做老婆。
独孤信是很值得一提的人物,他不但长相俊美,而且武艺超群,是难得的偶像兼实力派,如果有“中国历史百大帅哥排行榜”,他绝对是上榜人物。其人少年时代就喜爱修饰,讲究穿戴,引领先锋时尚,在军营中享有“独孤郎”之盛誉。据说,有一天他出城打猎,回家时已是傍晚,他急匆匆骑马奔行,经过城区时,因速度过快,晚风吹歪了他的帽子。于是,一幅意境深远、豪放而不失婉约的画面诞生了:一个鲜衣怒马、归心似箭、锦冠侧斜的美男子在黄昏中策马狂飙,凌风扬鞭,衣袂飘飘。远方,关山苍苍,斜阳正红;近处,百姓目瞪口呆,惊为天人。更让人惊呆的是,从第二天开始,满城的男子都以歪戴着帽子为时髦。
有这样的优秀基因,独孤信生养的七个女儿跟七仙女似的,个个美颜如玉。大女儿嫁给了当时的顶级权臣――西魏的实际控制者宇文泰的儿子宇文毓,这个人就是后来的北周第二任皇帝周明帝;四女儿嫁的丈夫就是李�――唐高祖李渊的父亲;七女儿嫁给了杨忠的儿子,即后来的隋文帝杨坚。这样算来,独孤信的三个女儿被三个不同的朝代――北周、隋、唐尊为皇后,《北史》以“三代外戚,何其盛哉”形容之。因此,独孤信是名副其实的“史上最牛岳父”。
之所以说李�一生中干得最牛的事情就是娶到了独孤信的女儿,是因为这一联姻真真切切地影响了后世的历史格局。他娶了独孤信的女儿,便和杨坚成了连襟,凭着这层关系,他的儿子李渊日后备受杨坚的关照。可以肯定地说,隋建立以后,如果没有杨坚的提拔栽培,李渊不可能进入隋朝的中枢系统,而没有了这个支点,他也就不可能于晋阳起兵,更遑论唐朝的诞生了。这可是名副其实的“老子栽树,儿子乘凉”。
可惜李�没有看到儿子主宰天下的那一天,他在袭爵唐国公后不久就死了。关于李�到底活了多大,史书上鲜有记载,但可以参考杨坚的寿命推测个大概。李�是公元573年死的,这年杨坚三十二岁,从李�娶的是四姐、杨坚找的是七妹这点看,两人年龄相差不会太大,估计李�死时四十岁上下,属于短命一族。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22:28: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847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