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武穴屋脊”的太平山,原名匡山,海拔1064.5米,古时与庐山并称为“匡庐”,素有“一尖二尖,伸手摸天”之说。这里云雾缭绕、林海苍茫、奇峰相峙、怪石嶙峋、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其原型景物和民间传说多与《西游记》渊源很深。
猴王出世石这尊“石猴”1米来高,通身灰褐色,面部似猿人表情,两耳外张,双手互操,两脚交叉站立,神态逼真。老人说,“西来寺”一直是外供“齐天大圣神像”,内供“石猴”。文革时期破四旧,这尊石猴从此没有再露面。
太平桥不光有石猴,而且一直流传着“神猴出世”和“菩提打坐”的传说,这与《西游记》中的“石猴出世”和“孙悟空向菩提老祖学道”的故事基本一致。
一块巨石如刀削斧劈般从中裂开,石头两边分别写有“南无阿弥陀佛”和“石门”字样。人在石门缝隙中穿行,颇有神秘之感。
这与《西游记》第一回所写:“……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如出一辙。
中国《西游记》专家调研市政协西游记文化研究工作
2014年6月20日,中国《西游记》学术研究会副主任、《西游记》与吴承恩研究所所长蔡铁鹰一行,来我市调研匡山与西游记文化研究工作。市政协主席胡晓青、副主席李汉平及市老领导熊观华、朱葆和等参加调研座谈会。
座谈会上,李汉平向专家们介绍了武穴市打造“匡山西游”文化品牌的基本思路和做法。市老领导熊观华、朱葆和介绍了我市与禅宗文化的历史渊源,市匡山与西游记文化研究会介绍了西游记文化研究的基本情况。专家们对我市匡山地区的“西游文化”现象给予高度关注,并对我市如何打造西游记文化景点和旅游产业,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座谈会前,调研组一行深入我市匡山景区察看了“西来古寺”、“猴王出世石”、“仙人洞”、“藏密洞”等西游记原型景点。
除此,匡山还有凌云渡、碧波潭、藏秘洞、擎天柱、蟠桃园、八卦顶,头陀寺、火蛛洞、毛颖山、花果山、灵山等与《西游记》相吻合的原型30多处,民间传说40多个。可以说,是匡山孕育了《西游记》。吴承恩当年在蕲州荆王府任纪善时,利用与匡山毗邻而居、相距不过200米的便利条件,经常游览匡山,探奇揽胜。“如果没有匡山独特神奇的自然景观,就不会有吴承恩百回卷《西游记》。”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21:43:3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844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