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阅兵,1999年文献记录电影

更新时间:2022-10-26 19:05:23 阅读: 评论:0

剧情简介

公元1999年10月1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旷世大典,来自陆海空三军,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预备队的11000名官兵组成的17个徒步方阵,由400多台装甲,火炮,导弹等战车组成的25个车辆方阵,由空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的132架战鹰构成的10个空军梯队,以规模空前的阅兵式,把中国展现给世界。这是新中国50年来陈容最强,规模最大,受阅场面最为气势恢宏的一次大阅兵。世纪大阅兵[1999年文献记录电影]

幕后制作

摄制体会

50年,对于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来说,只不过是短暂的一瞬;50年,对于我们年轻的共和国来讲,却是不可磨灭的辉煌历史;50年,人民军队伴随着共和国成长而不断壮大。时间和空间交汇在那个最激动人心的时刻,1999年10月1日上午10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辉煌的旷世大典上,人民解放军以规模空前的阅兵式,把中国展现给世界。这是新中国50年来阵容最强,规模最大,受阅场面最为气势恢宏的一次大阅兵。

15年前,刚刚穿上军装的我作为一名观众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改革开放之初的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阅兵式;15年后,我又有幸作为导演之一参加新中国成立50周年纪录影片《世纪大阅兵》摄制工作,心情异常激动,又深感责任重大。我与总导演滕安庆、导演刘凤玉提前几个月开始构思影片结构,以阅兵为主线,将国家与军队、历史与未来、战争与和平等主题融为一体,充分表达了人民解放军维护祖国安全与统一、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强决心和强大力量,充分展示了共和国的沧桑巨变,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在影片解说上采用男女两个声部,或高亢嘹亮,或婉转抒情,或气宇轩昂;在音乐处理上,主要采用进行曲,影片的序幕和尾声采用的是《解放军进行曲》主题变奏,在长达80分钟的长片中,观众不会感到疲劳;同时,还充分调动电影各种手段充实影片创作,根据影片声源丰富的特点,将铿锵的脚步,隆隆的战车,轰鸣的战机,用数字立体声进行制作,给人以心潮迭宕,热血沸腾,带给人强烈的震撼,令人产生生动逼真的现场感受和波澜壮阔的恢宏气势,这样将立体声制作运用于纪录影片在国内还属首次。纪录影片获得1999年度中国电影“华表奖”评委会奖,2000年第十一届罗马国际军事电影节评委会奖,随后又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 。

摄影师回忆

世纪大阅兵《世纪大阅兵》的总摄影师王建国回忆:“那真是如同一场战斗,每个摄影师都是士兵,时刻经受着考验。那年遇到了腾安庆这样一个好导演是我们摄影人的福气,他很有魄力,很能张罗,既有亲和力,又有聪明的头脑和领导魅力。当时厂里的要求只有一句话:拍摄一部让观众喜欢且震撼的纪录片。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想而知有多难。为寻找《世纪大阅兵》的创新点,腾导绞尽脑汁地先从纪录片的片头开始寻求变化。他事先领着摄影师们跑遍了北京城,拍下了许多展示国威军威的精彩镜头:故宫的大门在威武的锣鼓声中打开,寓意国门打开,中国人走向世界。还有黄河的壶口瀑布、清华的纳米技术、国防大学的上将和中将们在现代化电教室的沙盘前作业、硕士生和博士生从清华大学的大门一拥而出……尽管有些镜头最终在审查时被拿掉了,但片头还是一改过去从天安门拉开的固定模式。”

世纪大阅兵[1999年文献记录电影]对于拍摄中遇到的艰难,王建国更是记忆犹新。他说:“最揪心的是下雨。没想到,9月30日那天真就下起了雨,让所有在场的人心焦不安。据说气象专家们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对50周年庆典活动当日的天气进行过预测和分析,并准备在必要时人工驱云,但到了那天就是雨下个不停,谁也说不好何时才能多云散去见晴天。制片部门买来了雨衣、雨布,摄影师们带上了‘快片’(一种适宜阴雨天使用的胶片),准备打持久战。冷雨伴着秋的寒意阵阵袭来,冰凉沁骨。摄影组在金水桥等多处设了器材集散点,器材箱下垫一层雨布,上面再盖一层,看守的几个人则穿着雨衣打着伞在雨夜里站着。这一夜,天安门广场的各个方向,都有《世纪大阅兵》摄影组人员在彻夜值班看守机器。”

八一电影制片厂是一支部队,命令一下,所有人就必须到位,每位必须保证完成任务。导演部门事先绘制了完整精确的机位图、统筹图,写出了每一台摄影机的分镜头,所有内容都同时有3至6台摄影机做不同景别、不同角度的拍摄。除完成各自的分镜头外,摄影师还根据现场变化,不失时机地抓拍一些精彩内容。王建国说:“按阅兵指挥部的要求,我们的机位由58个一次次递减到最后的29个,机位图也反复画了许多张,每一张都很细致,不厌其烦地标出摄影机和小汽车等实物图像。当机位图拿到阅兵指挥部时,审查者都竖起拇指夸奖:‘到底是八一厂,真是正规、严格!’腾安庆对全厂的摄影师了如指掌,他按照每个人的特长进行了分工,力保每个镜头都尽善尽美。”

世纪大阅兵[1999年文献记录电影]“负责拍摄中央领导人讲话的王保权,在阅兵式即将开始前试机时,电瓶突然短路起火,一股白烟腾起,瞬间烧焦的胶皮味弥漫了全场。安保人员怕出危险,索性把他给赶了下来。好在我们事先有预案,下面有专人接应,赶紧给他换个备用电瓶,又给安保人员做了一番工作,才再一次进入现场。当时吓出我一身冷汗,主席的讲话差点拍不到了。王保权拍完之后,整个人瘫在地上,也不知道是累的还是吓的。”王建国今天说起这些,仍然心有余悸。

最难办的是一个人跟拍,常常手忙脚乱。王建国记得,当时王迎军扛着摄影机,从纪念碑后面出来,一路小跑跟拍到升旗的地方时,一卷胶片就用完了,他只好跑到军乐团指挥平台旁,将事先隐藏好的另一台机器扛起来继续拍。胶片拍完了,再回来给两个机子同时换片。多次反复,阅兵式快结束时,他已累得端不动机器了,只能趴在地上拍。

王总对他指挥的兵的表现,异常满意,他说:“大家都很卖力啊!董亚春拍摄阅兵村时,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爬上高台,只为拍出好镜头,顾不得自己的形象。站在历史博物馆顶上的桑华,临场发挥的很出色,他用长镜头把海军在进入东华表之前的7步走,拍得相当漂亮,加之,海军服装是白裤子蓝上衣,飘带随风而动,像波浪滚滚而来。我安排两台摄影机拍摄江主席检阅部队时的一举一动。给我们开红旗轿车的司机叫辛亦农,他的技术很好,为保持车距,他一边要随时盯着驶在前面的中央电视台摄影车,一边还要在反光镜中瞄着江主席的检阅车。他完全专注于自己手中的方向盘,以至于他像是根本没听到检阅部队惊天动地的吼声。”

世纪大阅兵[1999年文献记录电影]《世纪大阅兵》纪录片完成了,王建国长长地舒了口气。坐在剪片室的平台前,看着一个个精彩的镜头,他心里乐开了花。他说:“这部纪录片拍出了的刚强和气势,也拍出了人民武装力量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一片忠诚。不论哪一支方队,不论你横看、竖看、斜看,每一个排面都整齐如一人;每一条头线、胸线、臂线、脚线都笔直如刀割。我从没见过这么整齐的画面!”

如今,《世纪大阅兵》已被视为经典,凡天安门城楼开放时,都在不间断地播放。上到省部级领导,下至青少年学生,无不因它而慷慨激昂。为此,王建国谦虚地说“我也是一个兵,和阅兵村的官兵们一样,自受领了任务,就把自己的全部感情和最佳状态投入进去。如果说,战士的美来自烈日下黝黑的皮肤、双腿上沉重的沙袋,那么,摄影师的美就在于对伟大祖国的忠诚,对这支军队的崇敬,对摄影事业的热爱。”

作品评价

阅兵之最

世纪大阅兵[1999年文献记录电影]受阅兵种最多。涵盖了陆、海、空军、二炮、武警等。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首次亮相。

受阅方队最多。共有42个地面方队,10个空中方队;其中25个车辆方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四大军种400多台车辆组成,方队数量和车辆数量都创造了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之最。

装甲阵容最大。坦克方队、步战车方队、装甲车方队共100多辆战车受阅,是历次阅兵中最大装甲阵容。

此外,此次阅兵方队横排面为二十五人,创造了世界之最。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19:05: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834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世纪大阅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