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驿站“,前身是山东交通学院 车辆081班的同学孙凤慧创建的诚信小站 ,2010年9月正式更名为“诚信驿站”。小店的老板娘孙凤慧本着“诚者,内诚于心;信者,外信于人”的原则在学校里面办起了这个自动售货小店,小店采用“自主购物,无人监督”的形式也逐渐得到了同学和老师们的认可和支持。现在,“诚信驿站”已成为“交院的风景线,诚信的活样板”;“诚信驿站”也是“成功的加油站,发展的新开端”。
《“诚信驿站”进更多校园 弘扬诚信》。
《为诚信开小店 校园增添新风景》。
山东交通学院有家诚信小店
山东交通学院有这样一家店铺,在这里不仅东西随便挑,而且没有收银员,付款找零全凭顾客自觉。这个诚信小店成了学校的一道风景。
11日上午,记者在山东交通学院看到了这个名为“诚信驿站”的小店。说是小店,其实就是一个5层的储物柜,里面摆放着铅笔、笔记本、胶水等20多种学习用品,每个物品上面都有标价,第三层放着一个收款箱。
一名正在店里买胶水的大二学生张晓年告诉记者,“诚信驿站”是去年5月开的,由5名学生负责管理,包括开门、关门,还有进货。小店到现在已经开张一年多了,很多学生都来这里买需要的学习用品,不仅方便,也使校园充满了浓浓的诚信氛围。
据“诚信驿站”管理员、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学生谭成志介绍,小店没人看管,没人收钱,小店开张后,前来光顾的学生虽然越来越多,但一直到现在,小店每天营业的钱都分文不少。现在,“诚信驿站”还开设了济南长清大学城分店,许多学生都自愿加入了这个团队。
“利润很少,也有人不理解。”谭成志说,赚钱不是小店的目的,近期“诚信驿站”还捐款1000元资助了两名贫困生。虽然整天忙前忙后,但小店的5人团队从不拿一分钱。
“下一步,我们希望将‘诚信驿站’的模式推广到其他学校。”谭成志表示,他们正在尝试成立“诚信驿站高校联盟”,传播诚信美德。
“诚信驿站”现大学校园 自助交易显校园诚信
山东交通学院里这家名叫“诚信驿站”的小店其实是一个五层的储物柜,摆放着各种文具作为售卖的商品。这里每天早晚有人负责开门、关门,但没人负责收款。据了解,“诚信驿站”店主是山东交通学院汽车工程系学生谭成志。
“诚信驿站”也是道德的“加油站”
在公众监督之下,大部分人都能够遵守文明的准则。但在独处的环境中采取何种行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不管有没有外人在侧,都时时用自己心底的道德感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文明和高尚。
山东交通学院学生孙凤慧在学校里开了一家叫做“诚信驿站”的小店,采取无人售货的方式。她称,此举不单单是为了个人创业,更想提供一个展现大学生诚信精神的平台。
三五尺的柜台、几块钱的货物,这个“诚信驿站”看上去是那样微不足道,然而孙凤慧此举,意义却尤为深远。正是这个无人值守的小店,给了人们一个直面内心阅读自我的契机,并唤醒了朴素的道德感。
无论先贤们心目中的大同世界,还是现代人所倡导的契约社会,都离不开“诚信”二字。诚信是一种个人品质,也是一种社会风气,在维系社会和谐发展的进程中,起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维护诚信的尊严,法制上的保障必不可少。但在实际操作中,法律条文的严峻刻板,往往使具体的问题处理趋于苍白。“小悦悦事件”,凸显了立法上的空白;“彭宇案”的“墓碑式判决”,又展现了执法中的偏颇。
如果将塑造诚信的任务悉数押宝在法律上,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必将处于密布的监控之下。这种用摄像头和法律条文塑造出的高压下的“诚信”,无疑与其初衷背道而驰。
所以,我们必须寄望于道德的教化,将诚实守信泛化为日常行为中的一种自觉,而不仅仅是在大是大非关口的激烈抗辩。类似“诚信驿站”这种尝试,虽只是涓涓细流,但日积月累同样可以润物无声。
在公众监督之下,大部分人都能够遵守文明的准则,但在独处的环境中采取何种行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中国自古以来便提倡“慎独”的精神,“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不管有没有外人在侧,都时时用自己心底的道德感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文明和高尚。
孙凤慧面临毕业,但愿这家“诚信驿站”不要因此离开我们的视线,应当继续经营下去。而且,“诚信驿站”的理念应该得到积极的发扬和倡导。我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借鉴“诚信驿站”的经验,首先采取更开放的态度,给公众以更多的信任,以期换回等值的回应,最终将我们整个社会变成一个无需严密监控的“诚信驿站”。(李康宁)
“无人收银,无人找零,自助交易,自觉买单。”在五一小长假期间,成都市很多旅游景区出现了这样一个没有售货员的“无人商店”,它只是一个柜子,上面摆放着很多小工艺品,游客看上了,就可以拿走,只需将它所标价的金额,投入柜中的箱子里,这种新鲜的“无人售货格子间”,引起了广大游客的浓厚兴趣,纷纷围观、拍照,饶有兴致的选购起货物。
“所有收入皆以文旅集团宽窄巷子特色街区党支部的名义,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在这行宣言式文字上面,是中国共产党党徽和“诚信驿站”四个大字。在看到这个“无人商店”是由景区党支部委员会设置和公益性捐赠后,很多人就只投了钱,但没有拿走商品。“无人商店”自设立以来,不但没有人白拿,在清点商品和货款时发现,货款的金额,反而比商品的总额还高出了许多。
“你以诚信做公益,我以诚信献爱心”。据该景区党支部介绍,“诚信驿站”无人售货公益捐助活动,是在上级党委的号召下,以成都宽窄巷子“诚信驿站”为榜样,在各个景区开展的基层党支部公益活动。在统一的组织下,“诚信驿站”用公益为目的、诚信为倡导,为景区增添一道别样风景。
据悉,4月29日-5月1日期间(五一小长假期间),总共在宽窄巷子、安仁镇、平乐镇、西来镇、西岭雪山、成都体育中心六个地方,分别设立起诚信驿站,进行“诚信驿站”推广活动。五一节后,诚信驿站,将由上级党组织牵头,让更多有公益愿望的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诚信驿站公益活动,扩大公益规模,形成长期运作的机制。让更多人来感受诚信魅力、奉献公益爱心。
无人经营的店铺你见过吗?近日一家名为“诚信驿站”的无人经营店铺在我院大学生创业园试营业,这个别具一格的“诚信驿站”刚开张,就引来许多学生的围观热议。
昨日,记者走访了这家“诚信驿站”。小店的装饰略显简陋,但是墙上的手工绘图装饰还是能够看出店主的用心。虽然布置简单,但是出售的物品却并不单调。桌上摆满了文具、记事本、日用品等等二十余种商品,每件物品明码标价,在桌台上摆放了几个纸箱,供顾客投放钱币。在记者逗留的半个小时的时间内就有不少同学来选购商品,同学们对这种新颖的经营方式还是很感兴趣的。选购好商品后就把钱投进了纸箱内。
据店主介绍,大学生无人商店是无人收钱,无人介绍,挑选、付款、找零全由顾客自己办理的小店。当初开办这样一家店铺的初衷就是为了呼唤一下大家的诚信意识,证明我们大学生在诚信这一块是没有问题的,从试营业期间的统计看来,确实我们学校同学们的诚信意识还是很值得宣传一下的。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主要内容,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作为生活在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诚信”是一个学生应有的素质。大学生无人商店不仅东西随便挑,而且没有收银员,付款找零全凭顾客自觉。“诚信小店”给师生上了堂生动的体验式教育课。在校园这个“家”里,每个人认真实践着心中的诚实意识,真诚相待,共建校园和谐文化,让“诚信大屋”温暖大家。
10月24日讯 近日,东北林业大学3名大三学生在校园内设立了一个无人售货摊,出售学习用具,购买者自主投币。这个名为“诚信驿站”的售货摊原本是为传播“诚信之花”,没想到却使购买者的诚信备受考验。23日记者了解到,“诚信驿站”开张近一个月来,仅有一天没有丢货。
开业首日 摆500元货只收回120元
23日,记者在东北林业大学教学楼一楼看到了这个名为“诚信驿站”的售货摊位。一个三层的货架上,摆放着笔、橡皮、多功能夹、笔记本、文件夹等19样物品,每样商品前以彩色标签写明了价格,商品售价从0.5元至15元不等,货架的左侧绑着一个投币箱。
“诚信驿站”的负责人大三学生荣彩告诉记者,“诚信驿站”是该校今年的创业创新训练项目中的一项,由她和同学高阔、江宗文设立,创意来自于无人售报摊。“乐松广场上的无人售报摊,人们买报时会自觉投币,我认为在大学校园中,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应该会更高一些,诚信意识应该被宣扬。所赚的收入,我们打算拿出一部分捐给西部支教活动。”
荣彩说,没想到开业第一天,就发生了出人意料的事。“9月18日驿站开张,我们摆上了价值500元钱的学习用具后便去上课了。一天营业结束,我们发现货架上的商品都‘销售’一空非常高兴,可是打开投币箱一数钱,惊讶地发现里面只有120元。当时觉得挺难以接受的,可是一想项目的诚信宣传也需要一些时间,就决定继续坚持,第二天又摆上了货。”
摊主:将在校园里进行诚信宣传
据荣彩介绍,除去十一假期,“诚信驿站”目前已营业28天,仅有1天没有丢货。“那天卖了75元钱的货,投币箱里是75.6元。”荣彩说“在设立摊位之初,老师曾建议我们安一个摄像头做监控。老师提醒说,在看不到的角落里,人心都有自私的一面。可是我们觉得,应该相信购买者能自觉投币,不然设立这个项目的初衷就没有了。”
记者采访时,看到货架上的商品每样只放了三五件,售价15元的皮本是商品里最贵的。荣彩说:“放的少一点,丢的就少一点。摆的东西少,有人可能会不好意思白拿。开业前几天清点投币箱发现丢货,会觉得心里不好受,总要找人说说,现在心情已经没那么激动了。”
当记者询问“诚信驿站”能坚持多久时,荣彩说:“新项目应该给人们一段认识的时间,我们的计划是项目前一个半月会赔钱,目前已经投入8000多元钱,这学期应该能坚持下去,但以后能坚持多久,要看购买者的诚信意识能否提高。”荣彩表示,接下来,他们打算在校园内对项目做一些诚信方面的宣传,希望会提高购买者的诚信意识。
山东农业大学里有一个名为诚信驿站的小店,摆放着各种常用的学习用品,没人负责收款。小店开张不到一个月频频失窃,只能暂时关闭。无人收款,的确在考验当今大学生的品行。开始时学生们看着新鲜,买的虽不多,但也都默默遵守。时日不常,开始出现频频失窃,最后却只剩下一角的零钱,几乎空了的收款箱,正如一面道德的镜子,折射出部分学生诚信的缺失。
从小学到大学,道德教育中不乏诚信教育,而始终缺乏行为上的正确引导,缺乏一种环境和氛围。创立“诚信驿站”,两位大学生的出发点值得肯定,让同学们亲身践行诚信。在公众监督之下,大部分人都能够遵守文明的准则。但在独处的环境中采取何种行为,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甚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几元钱的文具,钱虽不多,但如果没有人收钱,大家能做到自觉缴费吗?“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不管有没有外人在侧,能时时用心底的道德感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才是真正的文明和高尚。
诚信驿站能在校园火起来,得益于校园这个比较特殊的环境。学生老师是素质比较稳定、行为可以预期的人群,通过行为“约束”,可以相互影响感染。所以,即便目前“诚信驿站”经营受挫,也希望小店继续经营下去。笔者不禁想起,山东交通学院学生曾经创办“诚信驿站”小店,运营一年多,不仅销售额分文不少,还营造出诚信的氛围。当学生们适应无人监管后,个别的失范行为也必然得到纠正。当然,要实现这一效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仅仅是几个“诚信驿站”能够解决的问题,还需要社会、学校予以正确引导,创造良好的氛围环境。而学生自己,更不能因为蝇头小利,丢了别人给予的这份信任。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04:40: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779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