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汉语汉字

更新时间:2022-10-26 01:26:04 阅读: 评论:0

字源演变

“湿”,初见于商朝甲骨文时代。甲骨文和金文的字形像晒丝时旁边有水。后来逐渐见于秦朝小篆时代,最终逐渐演变成楷书体和简化版的“湿”。其字源演变图如下:湿的字源演变湿的字源演变

详细释义

拼音词性释义英译例词例句
shī形容词潮湿wet; damp;humid湿风、湿薪肾其畏溼。——《素问·五常正大论》
迟缓;不通畅delayed;impassable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溺与气。——《灵枢·五癃津液别》
动词沾湿,淋湿wet散入珠帘湿罗幕,孤裘不暖锦衾薄。——唐·
参考资料

古籍释义

康熙字典

【唐韵】他合切【集韵】【正韵】托合切,音沓。水名。【说文】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水经注】湿水,出累头山。一曰治水。

又【广韵】【集韵】【韵会】失入切【正韵】实执切,音与溼同。【说文】幽溼也。或作湿。

又【集韵】叱入切,音蛰。湿湿,牛呞动耳貌。【诗·小雅】其耳湿湿。

又鄂合切,音。湿隂,汉侯国名。

又席入切,音习。与隰同。坂下溼也。或作湿。【通雅】湿溼漯显以形相借。【集韵】漯㶟湿三字同。水出鴈门。按《说文》湿水,卽禹贡孟子济漯之漯。盖湿乃漯本字也。后以漯爲湿,又转以湿爲干溼之溼。字原从糸作,不从亚。

说文解字

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从水㬎声。桑钦云:出平原高唐。他合切。

说文解字注

湿水,出东郡东武阳,入海。东郡东武阳,二志同。今山东曹州府朝城县县东南有东武阳城是也。前志东武阳下曰:禹治漯水,东北至千乘入海,过郡三,行千二十里。过郡三者,东郡、平原、千乘也。水经曰:河水,又东北过高唐县东。注云:河水于县漯水注之。漯水上承河水于东武阳县东南,而北迳武阳新城东。又迳东武阳故城南。又北迳阳平县故城东。又北绝莘道城之西北。又东北迳乐平县故城东。又北迳城县故城西。又东北迳淸河县故城北。又东北迳文乡城东南。又东北迳博平县故城南。又东北迳瑗县故城西。又东北迳高唐县故城东。又东北迳湿阴县故城北。又东北迳着县故城南。又东北迳崔氏城北。又东迳邹平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建信县故城北。又东北迳千乘县二城闲。又东北爲马常坈,乱河枝流而入于海。按此班、许所说故道也。河渠书:禹以爲河所从来者高,水湍悍,难以行平地,数爲败,乃厮二渠以引其河。汉书音义曰:二渠,其一出贝丘西南,南折者也。其一则漯川。出贝丘者,王莽时遂空,唯用漯耳。玉裁谓湿水故渎,今不可详。从水㬎声。它合切。七部。按日部桑钦云:出平原高唐。平原郡高唐,二志同。今山东济南府禹城县西南有高唐故城。左传襄十九年、廿五年、昭十年、哀十年之高唐也。前志高唐下曰:桑钦言漯水所出。郦注河水篇云:按竹书、穆天子传两言湿水。寻其沿歴迳趣,不得近出高唐也。桑氏所言葢津流所出,次于是闲也。玉裁按:桑举其源之近者耳。今禹城县湿水已不可详。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参考资料

书写演示

参考资料

书法欣赏

参考资料

音韵汇集

韵书集成

字形韵书声调韵目字母声类开合等第清浊反切拟音
湿广韵全清失入切/他合切ɕjep
次清他合切/失入切tʰAp
集韵全浊席入切ziep
次清失入切ɕiep
次清叱入切tɕʰiep
次浊鄂合切ŋɒp
次清记 (托)合切tʰɒp
次清悉协切sɛp
韵略失入切
始立切
增韵失入切
托合切
中原入上齐微全清ʂi
中州入作上声齐微伤以切
洪武全浊寔执切ʒiəp
次清托合切t‘ap
参考资料

中古音系

时代声韵系统名称韵部声调声母韵母备注
隋唐拟音/王力系统  ɒp 
隋唐拟音/董同龢系统  Ap 
隋唐拟音/周法高系统  əp 
隋唐拟音/李方桂系统  thập 
隋唐拟音/陈新雄系统  əp
参考资料

方言汇集

粤语sap1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01:26: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7708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湿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