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另类

更新时间:2022-10-26 01:02:16 阅读: 评论:0

前言

双胞胎兄弟共上清华昨天,安徽省长丰县的孪生兄弟金晨(左)、金曦(右)展示收到的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双胞胎兄弟共上清华

在今年高考中,哥哥金晨以693分位居长丰县理科第一名,弟弟金曦以668分位居该县理科第二名,他们分别被清华大学电子系和材料系录取。

张炘炀

:建国以来最小的大学生

张炘炀,10岁,辽宁省盘锦市人,今年,他参加了全国高考并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高考考生,由此成为社会瞩目的“明星”考生。新华社7月31日传来消息:张炘炀已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数理与信息科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正式录取。

张炘炀的高考成绩:语文74分、数学81分、英语109分、文理综合241分,总成绩505分,超出当地第二批本科分数线47分。

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校长孟庆国:“这是高等教育的奇迹,张炘炀将是建国以来最小的大学生,我们学校为他的到来已做好了准备,根据他的生理、心理特点首先会考虑他的身心健康,然后考虑培养他成才。”

学校:将在学习培养和生活上给予张炘炀必要的帮助和照顾,使他能顺利完成学业。由于张炘炀年龄过小,学校将以“宽口径、厚基础”为原则,注重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发展。

张炘炀的父亲张会详:“考上属于正常,考不上属于意外!”

小炀拿着录取通知书的面孔是稚嫩的,我们为他欣喜,同时也不免有一丝忧虑:小张炘炀面前的大学之路将会走向何方呢?

高考神童

我省13岁最小考生庞博文,在今年高考中取得了520分。这比博文自己估分低了20分,博文自己对这个成绩很不满意,但博文的老师对他第一次参加高考就能考到520分既感意外又很满意。

博文的母亲说,小博文这次考试有些意外,他以为考得不好的语文打了107分,自己觉得考得不错的数学只打了97分,博文考后对照答案数学估分是110分,结果多估了13分。小博文的老师说,小博文的数学扣分有不少是因为经验不足,数学阅卷要按计算步骤给分,但小博文的数学题对答案时结果是对的,但计算步骤有的不全,有的与答案有出入,导致了估分不准。据博文的母亲介绍,小博文高考前数学模拟考试都在130分左右,97分的成绩实在是意外。另外,外语分数也与博文自己的估分有出入,博文此前外语估分是100分。博文说他的外语可能在作文上多丢了分,今年的外语作文满分是25分,而博文只打了10.5分。

小博文的母亲透露说,尽管高考分数不尽人意,但博文好像并不太看重分数,因为他还是相信自己,25日早上知道高考成绩后,小博文在家玩了一天的电脑智力游戏。博文的母亲说,原来家里希望博文只上哈尔滨工业大学,但估分后考虑考分不够省内重点大学的录取分数线,就没有报考哈工大,而是报了上海的复旦大学,这样就不会被其他普通大学录取,父母希望博文如果不被重点大学录取,就复读一年。但博文的老师希望北京的大学能特招这个智力超常的孩子。

12岁的段景博:2004年河北省黄骅市中学12岁的高考复读生,以580分的成绩被河北大学录取。2003年他第一次参加高考时,是当时全国考生中最小的一个。

13岁的鲍宇阳:在2003年的全国数学联赛中获湖北赛区一等奖,后通过北大面试2004年春节获准保送北大。他小学读了四年,初中读了一年,之后直接进入华师一附中理科实验班读高一。鲍宇阳共接受了8年正规教育。

12岁的张亚勤:12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第二期,23岁获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学位。曾担任美国四大研究中心之一的Sarnoff公司多媒体实验室总监,31岁成为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院士FellowofIEEE。1999年回国,加盟微软,出任了微软中国研究院的首席科学家。

神童被开除

曾被誉为“神童”的东北男孩王思涵,当年以14岁的年龄,高考成绩572分的超高分数,考入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入学后成绩每况愈下,今年本应从大学毕业,却因为多门成绩零分,而被学校“责令退学”。

王思涵所在的电气工程学院宋院长认为,由于年龄小对大学不适应,加上父亲的去世以及主观学习性不强,是导致王思涵学业跟不上的主要原因。

王思涵从小聪明好学,小学三年级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东北育才中学少年班。2001年8月,只有14岁的王思涵以572分超出分数线60分的优异高考成绩,考进沈阳工业大学自动化专业。

然而,王思涵入学后的成绩却一直处于末流,大一时三门以上课程不合格,学校要求他在大二的时候重修大一课程,此后的大学四年各门功课也陆续亮起红灯。在今年的毕业考试中,除英语外,其他学科他选择了弃考,仅有一科英语合格的毕业成绩,王思涵被学校“责令退学”。

王思涵的父母都只是普通工人,家庭经济并不好,为了让思涵能够顺利完成大学教育,父亲每天打两份工,没想到王思涵考上大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却因积劳成疾去世了。王思涵说,自父亲过世后,他就学不进去了。

王思涵目前每天都在刻苦复习大学的课程,希望学校能给他一次机会。

“同学们说的我都不知道”

王思涵称,大学里“除了看书就是发呆”;别人能自己调解问题而他不会

“中学生活=学习+睡觉;大学生活=看书+发呆。”昨日,神童王思涵用两个数学等式来描述了自己所经历的特殊学习生活,“我不后悔自己的这种成长方式,因为后悔也没有用了……”王思涵小学只读了三年,然后直接升入中学,中学用4年时间完成了初、高中6年课程。

解读神童

我国超常教育的标志是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诞生。

中科大少年班2005年招生工作日前圆满结束,40名不满16周岁的优秀少年脱颖而出,成为少年班第29期少年大学生,今年中科大报考人数创历史最高,达到3300多人,生源分布于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经过全国理科高考一轮选拔后,49名考生入围中国科大组织的复试。入围考生参加了中科大组织的数学、物理、外语和心理测试等各项考核。学校根据复试考生的高考分数与复试成绩,综合衡量、择优选拔,最后确定其中40名为今年少年班录取的少年大学生,其中男生30人、女生10人,最小的仅14岁,来自河北……u003eu003eu003eu003e

我国古代将那些才智出众、少年得志的儿童称为“神童”,认为超凡脱俗的才智来自天神的赏赐,否则是不可能有的。而“天才”一词,则始于17世纪,有天生之才之意。

世界上不少国家非常重视超常儿童教育。比如韩国,1999年通过了关于超常教育的法案,有法律保障后,很多学校开始挑选超常儿童,对国家人才战略发展很有好处。

经有关专家测试分析,中科大少年大学生的智商在120-127之间,可见中科大少年班招的并非什么“神童”,而是“早慧”或智力优秀的儿童。专家认为,超常人才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其中前者只占其中的20%,而后天的非智力因素占到了80%。

众说神童

专家认为,超常教育不是应试教育,也不等同于精英教育,而是培养高学力的潜能开发教育。前二者的选拔和关注对象是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而那些潜能迟显的“爱因斯坦”或“爱迪生”式的学生就被关在了教育的大门之外。因此超常教育必须避免这些弊端,首先应该对早慧生和潜慧生的多元智能进行开发,并对其心理素质弱项进行强化教育。

中国家长的神童憧憬,让他们失去思考空间,他们是天然的,更多的时候,劝说和理性显得苍白无力。

当年家喻户晓的“少年班第一神童”宁铂出家为僧了,与宁铂齐名的谢彦波和干政如今也如仲永般泯然众人矣。对于少年班最红火的三位“神童”的人生之路,当年的班主任汪惠迪感到难过,但是并不觉得意外。“当时各个方面的因素,宣传、压力、体制、教育方式,都对这几个特殊的孩子不利。”她说,“可是,我们眼看着一切发生却无能为力。”

少年班从1978年开办以来,一直就是争议不断。三位神童的境遇无疑会给反对者更多的信心和口实,“少年班是拔苗助长”,“少年班模式是摧残人才”,“少年班是根本上的失败”,诸如此类的论调,想必也会更加高涨。然而,在我眼里,“神童出家”虽然与少年班脱不了千丝万缕的干系,但绝对不是少年班本身的错,从根本上讲是依靠造神来领跑的时代的后遗症。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是文革结束百废待兴的年代,时代呼唤知识与人才,科技与教育战线首当其冲进行拨乱反正,对科学和人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渴求和热忱,也迫切需要树立典型人物来引领国人崇尚科学。正是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宁铂等早慧少年被推到时代潮头。因此,可以说,从宁铂、谢彦波、干政被举荐到科大读书的那一刻起,其作为“时代人物”的命运就注定无法逆转。

那确实是“宁铂们的时代”,他们在整个国家都是绝对的明星,全中国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他们,他们的故事甚至成为了手抄本的题材。几乎一夜之间,这几个神奇少年就为全国人民所熟知。他们被称为“神童”,被树立为典范,用来号召全国青少年向科学进军。

实事求是地说,他们确实起到了号召和引领的作用,千千万万的青少年受到他们的影响,激发了追求真知、崇尚科学的梦想。他们在七十年代末乃至整个八十年代所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积极的。仅此而言,他们对整个国家和民族的贡献已经十分巨大,从某种意义上讲,甚至丝毫不亚于其本身在某方面取得重大成就。

然而,从神童个体来讲,他们最终走上泯然众人的结局,又是不幸的,令人扼腕叹息。毕竟,他们当年还是懵懂少年,毕竟,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到足以抵御如此强烈的社会关注的地步,因此,无度的宣传和热捧,对他们的健康自然成长造成了莫大的损害。可以说,时代造就了他们,时代左右了他们,时代又无情地将他们推向成功的反面。反倒是那些当年不被关注、默默无闻的少年班学生,在走入社会后,却取得很大的成功。

如今,那个依靠“造神领跑”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人们已经淡忘了追问宁铂、谢彦波和干政的去向,他们的名字也几乎不再出现在新闻之中。然而,在这种遗忘中,他们却在独自“品尝”着时代留给他们的后遗症。

“神童出家”是时代造就的悲剧。我想,身处越来越健康和理智的时代的人们,在为他们感到惋惜的同时,还应该追想、感激他们为时代作出的奉献,反思那个时代的“造神运动”所带给人的伤害,而不应该带着猎奇和嘲讽的心态去看待“神童出家”。其实,他们更需要人们的理解和精神上的抚慰。

本文发布于:2022-10-26 01:02: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769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高考另类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