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经典书系:故都的秋》分为小说辑和散文辑两部分,分别从郁达夫的众多作品中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小说代表作、散文代表作。为了青少年阅读更加方便,领悟更加深刻,《故都的秋》在每篇文章前加了一段导读,或介绍作品的发表背景,或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或分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这使文章的可读性大大加强。希望《故都的秋》能够丰富青少年的内心,成为青少年朋友学习课本知识外的好伙伴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早年留学日本,与郭沫若、成仿吾等创建文学团体创造社。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曾在安庆、上海、北京、广州等地教书、编辑刊物。1927年定居上海,曾参加“左联”。1933年迁居杭州。抗日战争期间在南洋从事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45年被日本宪兵杀害于苏门答腊。主要作品有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她是一个弱女子》、《迷羊》、《迟桂花》、《出奔》等。
小说辑
沉沦
春风沉醉的晚上
薄奠
微笑雪的早晨
散文辑
故都的秋
北平的四季
江南的冬景
小春天乞
过宫未江
回忆鲁迅
杌州
一个人在途上
郁达夫,原名郁文,1896年12月7日出生在浙江富阳一个破落的书香门第,1945年8月29日,在苏门答腊失踪(后来默认1945年为其卒年),终年四十九岁。他自小接受古典文学的熏陶,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
郁达夫在日本度过了十个春秋,在日本生活的的经历,成为他小说创作的重要题材。回国后,他积极讲学、创刊,抨击时政,参加抗日。郁达夫的生活道路坎坷曲折,但他始终保持着一个爱国主义者的基本立场和高尚情操。他的爱国主义以及自己对于生活经历的感悟,在其文学创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郁达夫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小说和散文的创作的素材,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个性和人生经历融入到作品之中。郁达夫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处于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对劳苦大众充满同情和关怀。代表作有《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
本书分为小说辑和散文辑两部分,分别从郁达夫的众多作品中精选了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小说代表作、散文代表作,包括《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名篇。
为了青少年阅读更加方便,领悟更加深刻,我们在每篇文章前加了一段导读,或介绍作品的发表背景,或介绍作品的主要内容,或分析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这使文章的可读性大大加强。希望本书能够丰富青少年的内心,成为青少年朋友学习课本知识外的好伙伴。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14:58:0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7348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