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榕根,1887年1月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年青时与几个姐弟远渡南洋谋生,经过数年的努力,积攒到一笔钱回家乡置业发展。
1937年7月全国抗战爆发后,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年,中共东莞中心支部通过合法的方式,委派进步青年张杰雄(张英)到高埗上江城担任抗日自卫中队长兼军事教官,负责训练壮丁。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李榕根当时50多岁,思想比较开明,积极支持抗日自卫队在家乡开展各种活动。他支持自己的子女参加抗日训练,并经常请张英到家里吃饭。1938年10月12日,日军入侵华南。15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成立。李榕根的三女李南参加了这支抗日队伍。后来其他几个子女相继投身抗日队伍,李榕根都积极支持。其中三个女儿李南、李芬、李琼和一个儿子李云祥,先后参加了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奋战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第一线上。值得一提的是,1944年,李榕根年仅14岁的儿子李云祥正在东莞中学读书,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东江纵队。抗战胜利后,李云祥随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批坦克兵,参加过济南、淮海、渡江战役和解放南京、上海等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战役。1952年李云祥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战场上光荣牺牲。全国解放后,李榕根还有两个儿子李灿林、李金河分别于1949年、1960年参军服兵役,为国防建设作贡献。李榕根作为一名开明士绅,支持子女参军参战,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无私奉献。
由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各种形式投身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而奋斗。李榕根就是这样一位爱国人士。
1937年春,共产党员李一之回到家乡上江城,创办东圃小学,并以学校为阵地宣传抗日救亡。李榕根积极拥护和支持,并带头捐款,修建祠堂(学校设在祠堂内),成为该校校董之一。为办好东圃小学和推动抗日救亡运动,中共上江城支部重视做好依靠群众的工作和团结争取乡中上层人士的工作。乡中的李榕根、李珍儒、李广记、李美祥、李林等,是当时可以左右乡政的人物。东圃小学党员教师对他们做了不少团结争取的工作。事实说明:做好上层人物的工作十分重要,特别在当地沦陷后形势日益险恶的环境中,一批党员和来来往往活动的革命得以安全,与做好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有很大关系。1939年夏,日军包围上江城,黄坤元、廖安、李植光、李咸良等4名共产党员被日军抓走。以李榕根为代表的乡中上层人士,公推李扁出面跟随,当日就把4人保释出来。1941年初,共产党员廖安等人遭受日军毒气烟熏和拷打致伤,回到上江城医治养伤,得到了李榕根等上层人士和群众的关怀与保护。1940年秋,共产党员李一之回到家乡进行抗日活动,就住在李榕根家里,并得到他的保护。1942年至1943年间,共产党员张英奉命到东莞敌后进行策反和统战工作,也住在李榕根家里,并通过他的一些关系顺利地开展这一工作。
1941年11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独立中队挺进到东莞水乡、莞城、附城一带开展抗日斗争。当时,部队驻扎在附城梨川,由于没有经费,活动困难。李榕根的女儿李南知道这一情况后,与父亲商量并获得同意,从银行里取出2000元银元,送给独立中队做活动经费。过了几天,李榕根又通过李南把自己家中的短枪和长枪各一支带到梨川送给部队。
1944年9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三龙大队挺进东莞水乡,开辟新的抗日游击根据地。李榕根积极配合,为游击队提供活动场所和各种帮助。当年担任三龙大队政委的何清在回忆录《我们战斗在水乡》中写道:“我们到水乡后得到他不少的帮助和支持。”
抗日战争期间,东莞水乡大部分被汉奸、土匪分割盘踞。为创建水乡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东莞水乡区委做好上江城、凌屋村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并依靠当地群众,协助抗日游击队打击汉奸和土匪。
1942年,上江城土匪头子李田操纵村中一批武装,阴谋投靠村外土匪头子刘发如,公开当汉奸。李榕根秘密召集村中上层人士李珍儒、李广记、李咸汉(李田的兄长)等,举行紧急会议,采取果断措施枪决了李田。这一正义行动,受到村中群众的拥护,避免了上江城的分裂,阻止了村外刘发如、李潮等土匪、汉奸队伍进来,为东江纵队派出部队以后挺进水乡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创造了较好的环境。
1943年春天,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部派出保卫科长李筱峰率领锄奸队挺进东莞水乡。在李榕根的引领下,锄奸队于莞城惩处了东莞县“清乡”委员会主任张某某以及为日军提供情报的叶刘培等汉奸、叛徒。这次行动,打乱了日伪军的“清乡”计划,动摇了敌人的营垒,鼓舞群众抗日斗志。
1945年4月10日,东江解放区路西区(即广九铁路以西的东莞、宝安地区)隆重举行各界国事座谈会。李榕根作为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
这次路西区各界国事座谈会,是路西解放区抗日民主政权——东宝行政督导处召开的,标志着东宝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到会的有九个分区的各阶层代表、著名士绅、敌占区代表,以及牧师、神父和国际友人等,总共248人。李榕根是以敌占区水乡地区爱国士绅代表的身份出席的。
路西区国事座谈会在宝安县公明镇水贝村举行,一连开了四天。李榕根与其他到会的所有代表一起,听取了中共广东省临委代表黄康所作的《政治形势报告》、东宝行政督导处主任谭天度所作的《东宝地区形势和政府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了《东宝行政督导处施政纲领》;参与了对国事的热烈讨论,代表们建议在各解放区成立中国人民解放联合会,以促进联合政府的实现。
对于东江解放区在抗日战争后期举行的各界国事座谈会,东江纵队机关报《前进报》曾作过专门报道,并给予高度评价,称之为“富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事件”,“民主光辉照遍了东江解放区”。李榕根能够作为各界代表之一参加这次盛会,共商国是,这是他支持和参加抗战工作的又一个闪光点。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13:33: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729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