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程氏妹文
维晋义熙三年五月甲辰,程氏妹服制再周。渊明以少牢之奠,俯而酹之。呜呼哀哉!
寒往暑来,日月寖疏,梁尘委积,庭草荒芜。寥寥空室,哀哀遗孤。肴觞虚奠,人逝焉如!
谁无兄弟,人亦同生。嗟我与尔,特百常情。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尔才九龄。爰从靡识,抚髫相成。
咨尔令妹,有德有操。靖恭鲜言,闻善则乐。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可象可效。我闻为善,庆自己蹈。彼苍何偏,而不斯报!
昔在江陵,重罹天罚。兄弟索居,乖隔楚越。伊我与尔,百哀是切。黯黯高云,萧萧冬月。白雪掩晨,长风悲节。感惟崩号,兴言泣血。
寻念平昔,触事未远,书疏犹存,遗孤满眼。如何一往,终天不返!寂寂高堂,何时复践?藐藐孤女,曷依曷恃?茕茕游魂,谁主谁祀?
奈何程妹,于此永已!死如有知,相见蒿里。呜呼哀哉!
维:句首助饲,无意义。晋义熙三年:即公元407年。义熙是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年号。甲辰:古人用于支纪日,甲辰是该年五月初六。
服制:服丧的礼制。再周:两个周期。已嫁姊妹,按服制应为九个月。义熙三年(407年)五月距程氏妹之死约十八个月,所以说服制再周。
少牢:古代称祭祀用的豕和羊。奠:用祭品向死者致祭。
酹(lèi):洒酒于地表示祭奠。
呜呼哀哉:悲呼之辞。祭文中常用的感叹句。
寖(jìn)疏:渐远。寖:同“浸”,逐渐。
梁尘:屋梁上的尘土。委:堆积。
遗孤:指程氏妹留下的孤女。
肴(yáo):熟的肉食。觞:原指饮酒器,这里指酒。虚:这里是徒然、空自的意思。
人逝:指程氏妹已经去世。焉如:何往,哪儿去了。
兄弟:古代常以“兄弟”概指兄弟姊妹。
嗟:感叹词。尔:你。
特:特出的,独有的。百:百倍。常情:指一般的兄妹之情。
妣(bǐ):已经死去的母亲,指程氏妹的生母,作者的庶母。
二六:十二岁。
爰:乃。靡识:无知。指尚未懂事。
抚髫相成:谓从小互相爱护着一起长大。髫:古代指孩子的下垂的头发。
咨:叹息声。令:美,善。
靖:安静。恭:谦逊有礼。鲜:少。
行止中闺:谓言行举止都符合女性的规范。闺:本指女子起居的内室,这里代指女性。
可象可效:值得学习和效法。象:法,楷模。
庆自己蹈:言幸福应是由自己努力而取得。庆:幸福。自:由于。蹈:实行。
彼苍何偏:苍天为什么这样不公正。彼苍:指天。《诗经·秦风·黄鸟》:“彼苍者天,歼我良人。”偏:偏私,不公正。
而不斯报:没有给予应有的报应。斯报:指上文“庆自己蹈”句意,应得此善报。
昔在江陵:指作者于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七月销假还江陵任职。
重(chóng)罹(lí):再一次遭受。天罚:上天的惩罚。指作者的生母孟氏在这一年的冬天去世。因为庶母先亡,故生母又逝是“重罹天罚“。
兄弟:指兄妹。索居:独居。这里指兄妹散居。
乖隔楚越:谓分居异地。乖:相离。楚越:楚地与越地。《庄子·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楚越并非实指,仅借以表示分居异地。
伊:句首助词。
是:语助词,用以确指“百哀”。切:痛切。
黯(àn)黯:深黑,昏暗。
萧萧:形容寒风声。
悲:悲号,形容风声凄厉。节:节气,节令。
感惟崩号:感恸得叩头哭号。崩:崩角。形容叩头像山崩一样。语出《尚书·泰誓中》“若崩厥角”。号:号哭。
兴:举,指举哀。言:语助同,无意义。泣血:哭出血来。形容极度悲哀。
寻念:追思。平昔:过去的日子。
触事未远:谓事情就像在眼前一样,并不遥远。
书疏:指互通的书信。
满眼:在眼前;一睁开眼就看见。
终天:永久。
藐(miǎo)藐:幼小的样子。
曷:同“何”。依、恃:都是依靠的意思。失父为失怙,失母为失恃。《诗经·小雅·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
茕(qióng)茕:孤独的样子。
主:掌管,指祭祀之事。祀:祭。
永已:永远完了。
蒿里:是死者魂魄所归之处,即指墓地。古乐府有丧歌《蒿里行》。
晋代义熙三年五月六日,为程氏妹服丧已满十八个月了。渊明我用猪、羊二牲为你祭奠,躬身以酒洒地。呜呼悲哀啊!
寒往暑来,岁月渐逝,屋梁上尘土堆积,庭院里杂草丛生,一片荒芜。寂寞空旷的屋里悲哀哭啼的是她遗下的孤女。陈列着酒肉只能作虚空的祭奠,你已逝去,不知去往何处!
谁无兄弟姐妹,同样都是父母所生。唉,我们兄妹之间的感情,却超过一般人的百倍。慈母早年去世,当时你还很小,我十二岁,你才九岁。就从那无知的童年时代,我们相互爱护着一起长大。
唉,你是我善良的妹妹,既有优良的德行,又有美好的操守。你安静谦逊,少言寡语,听到美好的事情就内心高兴。你为人端正而又温和,既和兄弟友爱,又能孝顺长辈。你言行举止都符合女性的规范,值得学习和效法。我听说行善之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能获得幸福,可是苍天为什么这样不公正,没有给她以善报!
过去在江陵之时,再一次遭到上天的惩罚——母亲去世,你我分散而居,相隔异地。惟有我们兄妹二人,经受着无数的哀痛。高空乌云密布,冬月寒风萧萧,清晨白雪覆盖大地,大风在冬季里悲号。我悲伤感恸得叩头哭号,每当伤心眼中就哭出血来。
追思过去的日子,事情就像在眼前一样,并不遥远,互通的书信依然还在,你的遗孤就在眼前。为什么你一去就永远不返!寂静的高堂上,何时再有你的足迹?幼小的孤女,能依靠准呢?
你那孤独游荡的魂魄,有谁主祭把呢?如何是好啊程妹,就这样永远完结了!如果死后有知,那我们将来就在墓地相会吧。呜呼悲哀啊!
这篇祭文作于晋安帝义熙三年(407)五月,陶渊明四十三岁。程氏妹是陶渊明同父异母的妹妹,比陶渊明小三岁,因嫁给程家,故称程氏妹。程氏妹于义熙元年(405)十一月在武昌去世,陶渊明曾辞去彭泽令前往奔丧(见《归去来兮辞序》)。过了一年半之后,陶渊明向她祭奠,写下这篇祭文。
这篇祭文赞扬了程氏妹的言行品德,并通过回忆往日兄妹的友情而寄托深切的哀思。文章分七层:首叙祭时、被祭者和祭者;次叙程氏妹死后悲凉景象;三叙兄妹情深;四叙程氏妹之德范;五叙兄妹再失慈亲;六叙妹死后遗物、遗事、遗孤;末尾致哀痛。
文章起首,作者抑制着悲痛的情感,为全文拉开序幕。当诗人一年半之后向程氏妹祭奠时,他见到的是“庭草荒芜”“哀哀遗孤”,一种物是人非的凄凉之感笼罩全文,为全文奠定情感基调。也许是触目伤怀,作者的笔触不自觉地拉回到对过去的回忆。二人同父异母,程氏妹九岁丧母而由陶渊明生母抚养,在特殊的充满坎坷的生活环境下结成了“特百常情”的绵远情谊,这就使他对过早亡故的程氏妹更加哀痛不已。在亡妹诸多美德中,有“有德有操。靖恭鲜言,闻善则乐。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闺”的品德无疑是对诗人触动最深的。然而,虽然有“积善云有报”的古训,却并绵远在“闻善即乐”的程氏妹身上应验,她不幸早亡。“彼苍何偏,而不斯报”之语,以指天诘问的语气,怒责上天的不公,对程氏妹积善却早亡表达了极大的不满。此后,诗人以饱经沧桑的笔调叙述了身世、家世之悲来悼念程氏妹。在“黯黯高云,萧萧冬月,白雪掩晨,长风悲节”的景物衬托下,诗人以“兴言泣血”表达了自己的深哀剧痛。而“如何一往,终天不返!寂寂高堂,何时复践?”则以疑问语气突出了二人昔日相互依恋、今日一去不复返的叹惋和痛惜。结尾处诗人对程氏妹“茕茕游魂,谁主谁祀”游魂孤独无依的想象更加显得凄恻动人,这是诗人对程氏妹的关爱和不舍,“死如有知,相见蒿里”的阴阳之约,表现了诗人锥心的痛楚。
全文以四言为主,行文或高亢或低回,字字句句浸透着兄妹之情、怀母之思,充分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之情,摧心断肠。
天津佛教协会原名誉会长龚望《陶渊明集评议》:“叙来使人凄楚。”“天道是乎,非乎?悲怆淋漓。”“白云风月,无不使人悲哀。”
陶渊明(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时期,从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年)他29岁到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义熙二年(406年)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年)病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13:05:2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727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