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南京市委党校,1950年成立于浙江的党校

更新时间:2022-10-25 11:47:43 阅读: 评论:0

历史沿革

1953年苏南、苏北与南京市合并建立江苏省后,原南京市干部学校改为中共江苏省委党校,南京市重建干部学校,1954年10月改称市委党校。

“文革”期间,党校停办。1975年3月市委决定由党校的工作班子建立南京市“五七”干校。1977年4月市“五?七”干校撤销,恢复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校址在石门坎镇联合村1号。1984年市委决定将市委党校搬回白下路原址。1993年4月,经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南京市行政学院,与市委党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教学培训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京市委党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落实《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及全国、省市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精神、《2018-2022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相关要求,2018年起连续三年系统性推出“2058”强力工程(20项创新实干项目、58项具体工作任务),努力推动实现南京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党校坚持党校姓党,认真落实《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突出新思想教育,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心内容与首要任务,优化教学设计,形成“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坚持以中组部新思想教学大纲为指南,以年度教学招标新专题为牵引,形成并不断完善了“总论+分论+特色”的课程体系;强化主业主课,积极开发了《共产党宣言》《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等10余门原著导读课程,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经典原著+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教育课程体,探索形成了一体化、系统化的党性教育课程体系;深化教学改革,把“用学术讲政治”的教学改革作为一号工程加以推进,改进完善教师授课质量评估标准,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强化教师用学术讲政治的思想自觉与行动自觉,不断提高教学的学术化、专业化水平。近年来,党校培训人数呈现稳中有进、向好提质态势。每年举办主体班次约38期、培训人数2300多人次,每年承接外培班约300期、培训人数3万多人次。

教学工作

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党校教学的显著标志,但在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其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要求是不完全相同的。1949年7月,市委党训班成立后,组织了地下党员的培训,并承担了大规模吸收青年干部的培训任务。1953年9月到1956年8月,培训了基层党员和领导干部。从1959年9月起,开办了领导干部自修读书班。“文革时期,党校受到了干扰,校址先后变动了3次,干部培训工作受到了很大影响。1977年4月,市委决定将“五。七”干校重新改为市委党校,并恢复办学。以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指引下,党校进入了恢复和不断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1983年9月,市委党校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实现党校正规化教育的决定》,开始实行正规化办学。此后,党校的办学规模、班次和课程设置都有新的变化和发展,形成了长班(两年制大专班)、短班(以市管领导干部为主)和函授(以区县党校为依托)多类型、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

其间,从1986年开始到1988年底,对全市的市管领导干部普遍进行了新一轮的培训,基本完成了向“以短班为主”的转变。1989年4月,市委报请江苏省委批准市委党校为大专体制。从2000年起,市委党校在坚持“一个中心、四个结合”教学体系的基础上,按照中央提出的“理论基础、世界眼光、战略思维、党性修养”的教学布局,重新设置了教学框架,加大了“三基本、五当代的教学内容,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题,突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重点,立足于培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的干部,形成了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公务员培训、学历教育、社会办学“四位一体”的办学格局。1949年至2005年,共办各类主体班450期,培训轮训干部5万多人次。自1993年4月市行政学院在市委党校挂牌后,承担南京市初、中级国家公务员培训任务,到2005年底,共办培训班59期,培训4000多人次。同时,开办委培班55期,培训4980人次。函授和学历教育从1985年起步,先后开办了函授大专班、本科班和半脱产大专班、本科班以及党员领导干部在职研究生班,至2005年底,共招收学员6万余人,已毕业学员近5万人。

科研成果

近年来,南京市委党校坚持精品意识,实施科研兴校战略,不断提升党校科研和咨政水平。学术研究持续发力,高端、高层次课题呈现量质齐升,涵盖了国家社科基金、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 重点调研课题、省市社科基金、省应用精品、市重点调研课题和软科学课题等。2018年以来,已获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立项4项、全国地方党校(行政学院)重点调研课题立项9项、江苏省社科基金项目5项、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8项、全省党校系统课题立项23项。科研成果屡获佳绩,在全国党校系统科研评奖中,南京市委党校从第3届开始,连续10次获得科研组织奖,是全国副省级城市党校中唯一一家,并先后7次获得全省党校系统优秀科研工作组织奖。在2018年全国党校系统科研评比中,南京党校获优秀成果奖4项、获课题项目中标奖。智库建设成效显著,每年均有多份调研报告获省市领导批示,横向委托课题逐步增加。在中国社科院评价院发布的《中国智库综合评价AMI研究报告(2017)》中,南京党校入选“中国智库综合评价核心智库榜单”。2019年成立南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不断提升决策咨询组织化程度和“研南京”水平。充分发挥党校理论人才聚集的优势,每年在《学习时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等党报党刊发表理论文章近50篇,推动理论宣传和思想引领转型升级。

人才保障

党校内设22个处室(部、中心、馆),其中教研部门7个,行政教辅部门15个。目前,全校58名专职教师中,具有博士学历学位的38人、副高以上职称34人,“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工程”7人、“江苏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南京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人、“南京市中青年拔尖人才”6人,初步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办学条件

南京市委党校于2013年11月由白下路老校区整体搬迁至仙林新校区。新校区建设面积为127亩,另有108亩山地作为景观绿化用地及室外体育场,总建筑面积约为9.2万㎡(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为9800㎡),主要包括教学楼、办公楼、会议中心、学员公寓、文体中心等11幢单体建筑,可容纳1000名学员住校学习生活。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11:47: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722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