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五灯会元。长庆安禅师法嗣。文殊圆明禅师》:“开宝中枢密使李崇矩巡护南方,因入院睹地藏菩萨象,总裁僧:‘地藏何以展手!’僧曰:‘手中珠被贼偷却也。’李却问师:‘既是地藏,为甚么遭贼?’师曰:‘今日捉下也。’李礼谢之。”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地藏会》:“七月三十日传为地藏菩萨诞辰。都门寺庙,礼忏诵经,亦扎糊法船,中设地藏王佛及十地阎君绘像,更尽时施放焰口焚化。街头遍燃香火莲灯于路旁,光明如昼。”
佛经中称地藏菩萨受释迦牟尼佛嘱咐,在释迦既灭、弥勒未生之前,自誓必尽度六道众生,拯救诸苦,始愿成佛。由于佛典记载,地藏菩萨在过去世中,曾经几度救出自己在地狱受苦的母亲,并在久远劫以来就不断发愿要救度一切罪苦众生尤其是地狱众生,所以这位菩萨被认为具“大孝”和“大愿”的德业,也因此被普遍尊称为“大愿地藏王菩萨”。
另外,据《地藏本愿经》卷上所载,地藏菩萨的本缘有四︰(1)于过去久远劫前为大长者之子。因见师子奋迅具足万行如来之相好庄严,乃发愿在尽未来际不可计劫,度脱六道罪苦众生,以证得此相。(2)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为一婆罗门女。因欲救亡母脱离恶趣,乃设供修福。并立誓在尽未来劫,普度罪苦众生。(3)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国王。因见国内人民多造众恶,乃誓愿救度一切罪苦众生皆至菩提,自己始成佛。(4)于过去久远劫时为一女子,名光目。因欲拯救在地狱受苦的亡母,故誓愿济度一切罪苦众生。待彼等成佛后,始成正觉。
关于地藏菩萨的形像,《大日经》等作菩萨形(即在家相),以宝冠璎珞庄严,《大方广十轮经》等作沙门形。然一般多流传外现比丘形,左手持宝珠,右手执锡杖,或坐或立于千叶青莲花上的形像。
(guardian deity of children●Ksitigarbha)
地藏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是佛教徒口中所称的“娑婆三圣”之一。安忍不动犹如大地,静虑深密犹如地藏。“地”在事上 讲是大地,大地是一切万物所依赖生存的,任何一物离开大地都不能生存,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载、能生的意思。“藏”是宝藏,财宝足以救济人的贫苦,圆满人的事业。这位大菩萨有无量的法财,布施给一切苦恼众生,且使他们都能修行成就,如同宝藏一样,所以叫做“藏”。
农历七月三十日称为地藏节。即地藏菩萨诞辰日。地藏菩萨在因地中,多次为救母难,而发大誓愿:“度尽众生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以此功德愿力,令多生父母离苦得乐,转凡入圣,《地藏经》是佛门孝经,而地藏菩萨更是“孝”的代名词。在中国大乘表法里是以四大菩萨为表率,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萨,表的是大愿。从地藏菩萨再发展出来的是观世音菩萨表大悲,文殊菩萨表大智,普贤菩萨表大行。
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道场:九华山——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与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并称为中国 四大佛教名山。
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三册。经中记载了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宫(欲界六天的第二层天),为母亲摩耶夫人说法。佛在经中赞扬了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的宏大誓愿,并介绍了地藏菩萨在因地修行过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罗门女、光目女救度母亲的故事。还通过文殊菩萨、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四天王、普贤菩萨、普广菩萨、大辩长者、阎罗天子、恶毒鬼王、主命鬼王、坚牢地神、观世音菩萨、虚空藏菩萨的依次提问,以及地藏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对话,介绍了地狱的状况,解释了众生解脱生死、忏悔业障、救拔亲人眷属苦难的种种方法。释迦牟尼佛还在此经中表明,自己入灭之后至弥勒成佛以前的无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务由大愿地藏菩萨负责。
地藏菩萨,虽然誓愿弘深,以十方诸佛国土,作为自己成熟众生的国土,分身尘刹,利乐有情。但其示现于中国的道场,则在安徽省,青阳县西南的九华山。九华山,原名九子山,因此山岩顶,如九子团聚之概。自唐代诗人李太白诗云:‘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之后,便改名为九华山。九华山中,有九十九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一千二百四十多米,其除诸峰罗列,怪石峭壁,苍翠峥嵘。山中有五溪山色,莲峰云海,舒潭印月,碧桃瀑布,东崖宴坐,平岗积雪,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九子泉声,天桂仙棕等十境,尤其引人入胜。山中寺院百余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祇园寺,百岁宫,甘露寺,东岩寺等四大丛林。皆以化城寺为中心。化城寺在化城峰上,是唐代诸葛节等为金地藏改建。
传记,唐代有新罗国(即今朝鲜)王子,名金乔觉,二十岁出家,法名地藏比丘。于唐贞观四年,携其爱犬——善听,航海来中国参学,到九华山,栖止山中。后有邑民诸葛节等上山,见其孤坐石室,以白土和米为食,敬其苦行,发心护法,为建寺院,令其安心办道。后刺史张岩,奏知朝庭,改名为化城寺。
【中国名山】九华山 据说当年九华山地主之权,是当地富豪闵阁老公公所有。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来山建寺时,曾请闵阁老送地,闵老个性乐善好施,且对地藏比丘,非常信敬,问要地多少?地藏答:‘谨要一袈裟之地足矣。’闵老认为一袈裟之地,所占几何?于是慷慨答允。谁知金乔觉撇开袈裟,竟盖尽九华山峰,闵老见地藏比丘有此神通,惊喜不已,即将九华山地,全部送出,发愿为金乔觉护法;并命儿子随金乔觉出家。后新罗国很多人前来亲近学道,道粮不够时,煮饭常渗拌观音土(细白如粉之泥土),可见当时寺众,生活清苦,新罗国王,闻知金乔觉比丘,率众在九华山苦修,时遣派人送粮食来供养。
金乔觉在九华山,住七十五年,至唐开元廿六年七月卅日涅盘,世寿九十九。圆寂后,肉身坐于缸内,三年后开缸,颜面如生。世人认为是地藏菩萨转世,称为金地藏。后人为建肉身宝殿,又名肉身塔。咸丰七年,与化城寺同遭火灾,但肉身无损。同治时重修之肉身宝殿,金碧辉煌,十分雄伟,终年灯光长明,象征菩萨威德光明,恒照幽冥世界,救拔众生无明暗闭之苦。因当年的金地藏比丘,就是地藏菩萨的化身,所以九华山,成为地藏菩萨的应化道场,亦是中国四大名山之一。
地藏菩萨是孝道的代表,中国自古不单是礼仪之邦,也是孝道之邦。所以,地藏三经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地藏菩萨本愿经》,而地藏的孝道树立了地藏菩萨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大涅盘经》中,佛祖告诉我们:有四种法,我们应当修习。一者、恭敬父母,尽心孝养。二者、恒以善法,训导妻子。三者、照顾下属伙计,知其有无。四者、近善知识,远离恶人。佛祖将孝道列为第一,契合中国“百善孝为先”的理念,地藏菩萨在经典中的示现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孝的善行作为开始,从而引发菩萨道利益众生的深心。地藏菩萨开示我们要施与众生之所需,施与众生之所急,我们才能得到福报,乃至成就菩提果实。
地藏王菩萨经中说到地藏菩萨分身无量度众生的事迹,实为菩萨教导我们应当着力为人们宣扬正法,令大众在善法的指引下得益无穷。有如播种一样,一传十,十传百。使地藏的孝道以及菩萨道长存于人间。而自身更以率先作为大家的榜样,那就是地藏菩萨的孝道精神。(方海权著)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08:28: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709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