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艺术

更新时间:2022-10-25 03:25:34 阅读: 评论:0

书籍介绍

领导艺术领导艺术(The art of leadership)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的创造性和有效性。一方面是创造,是真善美在领导活动中的自由创造性。“真”是把握规律,在规律中创造升华,升华到艺术境界;“善”就是要符合政治理念;“美”是指领导使人愉悦、舒畅。另一方面是有效性,领导实践活动是检验领导艺术的唯一标准。主要包括:决策的艺术、创新的艺术、应变的艺术、指挥的艺术、抓总的艺术、统筹的艺术、协调的艺术、授权的艺术、用人的艺术、激励的艺术。

领导艺术有规律可循,这些规律就是领导行为模式。领导模式就是领导方法。哪位领导者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抓住了主要矛盾,他就能把领导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例如,牵牛要牵牛鼻子,十指弹钢琴,统筹兼顾,全面安排,这些就是所谓的模式化。

一般分类

1.用人和用权艺术。

领导艺术(1)用人艺术。用人的方法和艺术在领导工作中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1938 年毛泽东把领导者的职责归为:“出主意,用干部”   ,将领导的决策与用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领导者用人的艺术主要有:合理选择,知人善任;扬长避短、宽容待人;合理使用,积极培养;用人要正激励人才。

(2)用权艺术。规范化用权;实效化用权;体制外用权。

(3)授权艺术。包括合理选择授权方式;授权留责(领导者将权力授予下级后,下级在工作中出问题,级负责任,领导也应负领导责任,士卒犯罪,过及主帅。);视能授权(领导者向下级授权,授什么权,授多权,应根据下级能力的高低而定。);明确责权(领导者向被授权者授权时,应明确所授工作任务的目标、责和权力,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适度授权(领导者授权时应分清哪些权力可以下授,哪些权力应该保留。);

监督控制(领导者授权后,对下属的工作要进行合理的也即适度的监督控制,防止放任自流或过细的工作检两种极端现象。);逐级授权(领导者只能对自己的直接下级授权,不能越级授权。);防止反向授权。

2.决策艺术。

(1)决策艺术的特点:科学与经验的结合;综合性知识与创造性发挥。

(2)决策艺术。

A.运筹艺术—统筹兼顾,把握关键。

B.决断艺术—指令明确、决断及时;判断力、想象力、洞察力、应变力。

C.善于调动他人的积极性。

D.借用外脑。

3.人际关系艺术。

(1)人际关系艺术。

(2)人际沟通艺术:态度和蔼、平等待人;尊重别人、注意方法;简化语言;积极倾听;抑制情绪;把握主动;创造互信环境。

(3)处理人际纠纷艺术:严己宽人;分寸得当、审时度势;讲究策略;把握主动。

领导十戒

1、成功的组织变革通常是一个耗时而且极端复杂的八步流程,并非一蹴可至。经理人如果想投机取巧跳过一些步骤,或者不遵守应有的顺序,成功的机会是非常微小的。

2、虽然变革牵涉到复杂且多步骤的流程,高效率的经理人总是能够随着环境调整关键行动以达到变革的目的。缺乏对环境变化的敏感度以及一招半式闯天下的心态,通常是造成失败的原因。

3、许多受二十世纪历史以及文化影响的人——包括有能力、用意善良的经理人——常常在处理重大的变革时犯下可预见的错误。

4、领导不同于管理。成功变革的驱动力来自与领导而非管理。缺少了领导,错误产生的比率将大增而成功机率则大副下降,并不会因为变革的概念构架——如新策略、再造工程、组织再造、品质计量以及文化变革等——而有不同的结果。

5、由于变革的机率大增,领导在管理工作中逐渐占有重要的分量。然而,多数位居权力枢纽的经理领悟这层重要的观察。

6、管理工作渐渐被视为计量安排与远景的综合体,因此管理者将通过科层关系和复杂的人际关系实践远景。

7、管理倾向在正式组织阶层中运作,而领导则不然。当变革牵涉到打破组织藩篱、减少组织层级、增加委外服务以及提高领导能力之需求时,管理工作将把人们置身于更复杂的人际关系。

8、由于管理工作逐渐成为一项领导任务,而领导人通过复杂的人际互赖关系遂行目的,因此管理工作渐渐成为依赖他人,而非权力施展的游戏。

9、当我们试图从网络与依赖,而非阶层与正式授权的角度思考管理工作时,各种有趣的推论将纷至沓来。一些在传统观念上人认为怪异且不合宜的想法,如“管理”上司——一下子突然变成重要的思维了。

10、管理或领导人的日常作息极少符合一般人对管理人、英雄式领导人或高阶主管的刻板印象,这个事实容易造成管理工作者或新进员工的混淆。然而,当我们将工作的多元性(包括管理及领导)、工作的困难度(包括维持与变革)、以及管理范围内的人际关系复杂度(远超过正式的科层关系)纳入考虑时,他们日常管理行为便不难理解了。

详细内容

愿景比管控更重要

在吉姆·柯林斯著名的《基业长青》一书中,作者指出,那些真正能够留名千古的宏伟基业都有一个共同点:有令人振奋、并可以帮助员工做重要决定的“愿景”。

愿景就是公司对自身长远发展和终极目标的规划和描述。缺乏理想与愿景指引的企业或团队会在风险和挑战面前畏缩不前,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可能拥有坚定的、持久的信心,也不可能在复杂的情况下,从大局、从长远出发,果断决策,从容应对。

一些人错误地认为,企业管理者的工作就是将100%的精力放在对企业组织结构、运营和人员的管理和控制上。这种依赖于自上而下的指挥、组织和监管的模式虽然可以在某些时候起到一定效果,但它会极大地限制员工和企业的创造力,并容易使企业丧失前进的目标,使员工对企业未来的认同感大大降低。相比之下,为企业制定一个明确的、振奋人心的、可实现的愿景,对于一家企业的长远发展来说,其重要性更为显著。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的小企业可能会将更多精力放在求生存、抓运营等方面,但即便如此,管理者也不能轻视愿景对于凝聚人心和指引方向的重要性;对于已经发展、壮大的成功企业而言,是否拥有一个美好的愿景,就成为了该企业能否从优秀迈向卓越的重中之重。

信念比指标更重要

每一个企业的领导者都应当把坚持正确的信念,恪守以诚信为本的价值观放在所有工作的第一位,不能只片面地追求某些数字上的指标或成绩,或一切决策都从短期利益出发,而放弃了最基本的企业行为准则。相比之下,正确的信念可以带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机会;反之,如果把全部精力放在追求短期指标上,虽然有机会获得一时的成绩,却可能导致企业发展方向的偏差,使企业很快丧失继续发展的动力。

成功的企业总是能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例如,Google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永不满足,力求最佳”。Google 创始人之一拉里·佩奇指出:“完美的搜索引擎需要做到确解用户之意,解决用户之需”。对于搜索技术,Google不断通过研究、开发和革新来实现长远的发展,并致力于成为这一技术领域的开拓者。尽管已是全球公认、业界领先的搜索技术公司,Google仍然矢志不移地坚持“永不满足”的信念,不断实现对自己的超越,奉献给用户越来越好的搜索产品。

人才比战略更重要

在21世纪,无论怎样渲染甚至夸大人才的重要性都不为过。21世纪是人才的世纪,21世纪的主流经济模式是人才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的经济。拥有杰出的人才可以改变一家企业、一种产品、一个市场甚至一个产业的面貌。例如在Google,公司最顶尖的编程高手Jeff Dean曾发明过一种先进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让一个程序员在几分钟内完成以前需要一个团队做几个月的项目。他还发明了一种神奇的计算机语言,可以让程序员同时在上万台机器上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极为复杂的计算任务。毫无疑问,这样的人才对公司来说是有非常特殊的意义的。

对于21世纪的企业管理者而言,人才甚至比企业战略本身更为重要。因为有了杰出的人才,企业才能在市场上有所作为,管理者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管理者应有的价值。没有人才的支持,无论怎样宏伟的蓝图,无论怎样引人注目的企业战略,都无法得以真正实施,无法取得最终的成功。

因此,企业管理者应当把“以人为本”视作自己最重要的使命之一,不遗余力地发掘、发现人才,将适合企业特点的优秀人才吸引到自己身边。通常,一名经理人如果不能将10~50%的工作时间投入到招聘人才的工作中,那么,他就无法让自己的团队获得持久的动力,他就不是一名合格的经理人。当然,这里所说的“招聘”并不仅仅限于直接的面试和聘用行为,它也包括更多地结识业内的朋友,建立自己的人际关系网络,以便从中发现更多、更好的人才。

好的管理者重视员工的成长,给予人才最大的发展空间,为人才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很不幸,今天有不少企业对人才的思维方式仍然保持在上个世纪的水平,他们认为员工只是企业这台“大机器”中的零件或劳动力,不愿意花大力气培训员工,生怕他们接受培训后就“跳槽”、“走人”。这是非常短视的看法,这种不重视员工成长的做法只会让更多的员工选择“跳槽”、“走人”。

只要拥有人才,企业就可以实践任何宏伟的战略。反之,如果没有人才,再壮丽的企划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团队比个人更重要

在任何一家成功的企业中,团队利益总要高过个人。企业中的任何一级管理者都应当将全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部门利益其次,个人利益放在最后。

这样的道理说起来非常明白,但放到实际工作中,就不那么好把握了。例如,许多部门管理者总是习惯性地把自己和自己的团队作为优先考虑的对象,而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公司的整体战略方向和整体利益。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因为如果公司无法在整体战略方向上取得成功,公司内部的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团队就无法获得真正的成功,而团队无法成功的话,团队中的任何个人也不可能取得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成功。

好的管理者善于根据公司目标的优先级顺序决定自己和自己部门的工作目标以及目标的优先级。例如,出于部门利益的考虑,也许某个产品的研发无法在短期内获得足够的市场收益,部门管理者似乎应该果断放弃对该产品研发的投入,否则,部门在该年度的绩效数据(如果仅以市场收益衡量的话)就有可能不是那么出色。但是,如果从公司整体的角度出发,假设该产品是帮助公司在未来二到三年内赢得潜在市场的关键因素,或者该产品的推广对于提高公司的企业形象有重要的帮助,那么,对于该产品的投入是符合公司整体利益的,部门对于该产品研发目标及其优先级的设定就应该符合公司的整体安排。

团队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作为管理者,还应该勇于做出一些有利于公司整体利益的抉择,就算对自己的部门甚至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损失。

也就是说,当公司利益和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管理者要有勇气做出有利于公司利益的决定,而不能患得患失。如果你的决定是正确、负责任的,你就一定会得到公司员工和领导者的赞许。

管理者应该主动扮演“团队合作协调者”的角色,不能只顾突出自己或某个人的才干,而忽视了团队合作。

在工作中,如果遇到各部门不积极配合,互相推诿的情况,我就会给大家举打篮球的例子:“公司里的一个团队和篮球场上的一支篮球队其实是一样的。打篮球时,后卫不能脱离整个团队独来独往,不同位置的队员需要按照战术安排紧密配合,互相支持,这样才能赢得比赛。在我们的工作中,市场人员需要帮助产品部门寻找产品的合适定位,要为销售部门提供潜在的客户信息,而管理者会承担起教练的角色,为整个团队制定合适的战术。

最后,公司的中层管理者要善于把握自己的角色定位,让自己成为老板和员工之间沟通、协调的桥梁,而不要让自己与老板或员工对立起来。例如,有一些管理者很容易陷入对自身角色的误解,他们要么把自己和“雇主”等同起来,与“雇员”做利益上的对抗,或者把自己视作普通员工,与老板对立。这两种极端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其实,中层管理者既代表公司利益,也代表员工利益。

授权比命令更重要

21世纪的管理需要给要员工更多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更加充分地调动员工本人的积极性,最大程度释放他们的潜力。21世纪是一个平坦的世纪,人人都拥有足够的信息,人人都拥有决策和选择的权利。将选择权、行动权、决策权部分地甚至全部地下放给员工,这样的管理方式将逐渐成为21世纪企业管理的主流。

在21世纪,放权的管理会越来越接近于员工的期望,是最为聪明的管理方式。因为当企业聚集了一批足够聪明的人才之后,如果只是把这些聪明人当作齿轮来使用,让他们事事听领导指挥,那只会造成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员工的工作满足感降低。二是员工认为自己不受重视,工作的乐趣和意义不明显。三是员工很难在工作中不断成长。四是员工个人的才智和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为了给员工更多的空间,为了更好地发掘个人的潜力,许多成功的企业都推出了相应的举措。例如,Google公司允许工程师在20%的时间里从事自己喜欢的项目或技术工作,这一制度一经实施,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出色效果。因为有了20%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许多拥有出色创意,但没有时间付诸实施的工程师可以花费自己20%的时间,或者说服两三个同事一起在这20%的时间内完成某个出色创意的产品原型,然后发布给公司内部的同事使用。如果这个产品创意确实吸引人,它就有可能成为Google推向世界的下一个“震撼级”的产品或服务。事实上,像GMail和Google News等Google引以为豪的许多产品,都是最先由工程师在20%的时间内创造出来的。

很多管理者追求自己对权力的掌控,他们习惯于指挥部下,并总是将部下的努力换来的成绩大部分归功于自己。这种“大权在握”,“命令为主”的管理方式很容易造成:

管理者身上的压力过大,员工凡事都要请示领导,等待管理者的命令。

团队过分依赖于管理者,团队的成功也大半取决于管理者个人能否事无巨细地处理好所有问题——而通常说来,没有哪个领导可以事事通晓,也没有哪个领导可以时时正确。

整个团队对于外部变化的应对能力和应对效率大幅降低,因为所有决策和命令都需要由管理者做出,员工在感知到变化时只会习惯性地汇报给领导。因此,“授权”比“命令”更重要也更有效。

但是,管理者该如何做好授权呢?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权力和责任的统一。即,在向员工授权时,既定义好相关工作的权限范围,给予员工足够的信息和支持,也定义好它的责任范围,让被授权的员工能够在拥有权限的同时,可以独立负责和彼此负责,这样才不会出现管理上的混乱。也就是说,被授权的员工既有义务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处理好自己的工作,并为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也有义务在看到其他团队或个人存在问题时主动指出,帮助对方改进工作。

平等比权威更重要

在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尽管分工不同,但管理者和员工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积极向上、同心协力的工作氛围。

平等的第一个要求是重视和鼓励员工的参与,与员工共同制定团队的工作目标。这里所说的共同制定目标是指,在制定目标的过程中,让员工尽量多地参与进来,允许他们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但最终仍然由管理者做出选择和决定。

这种鼓励员工参与的做法可以让员工对公司的事务更加支持和投入,对管理者也更加信任。虽然不代表每一位员工的意见都会被采纳,但当他们亲身参与到决策过程中,当他们的想法被聆听和讨论,那么,即使意见最终没有采纳,他们也会有强烈的参与感和认同感,会因为被尊重而拥有更多的责任心。

多年以前,我接管一个部门时,为了提高效率,我在一个星期内定下了团队的工作目标,并召开会议宣布了我的所有决定。但没想到,会议进行得很不顺利,有的员工一片茫然,有的人没精打采,有的人则对我的计划百般挑剔。我一下子明白过来:自己选择目标时过于武断和草率了。于是我对他们说:“很显然,我对未来太天真了。现在,让我们重新来过,一起制定出大多数人认可的团队目标。”

我当场把我的计划撕掉,然后宣布成立三个员工小组,分别解决部门面临的三大问题。一个月后,这三个小组各自呈上他们的报告,然后我和三个组长一起定下最后的目标。这次,全体员工欣然地接受了新的目标。

有趣的是,新的目标与旧的目标之间,除了存在措辞方面的差异外,几乎一模一样。我的助理向我抱怨说:“我们浪费了一个月的时间,又回到了原地。”但我对他说:“不是的,此前我是靠直觉选择了目标,没有调查数据的支持,无法令员工信服;现在,经过一个月的工作,大家都有了信心。更重要的是,旧的目标因为没有经过员工参与,即使实施起来,他们也很难全身心投入。”

平等的第二个要求是管理者要真心地聆听员工的意见。作为管理者,不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事事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应该平等地听取员工的想法和意见。在复杂情况面前,管理者要在综合、权衡的基础上果断地做出正确的决定。

不善于聆听的领导无法获得员工的支持和信任。例如,我在苹果公司工作时,公司一度面临经营上的困难,需要调整方向。当时,董事会新请来了一位以有战略眼光著称的首席执行官(CEO)。这位CEO刚来公司时,就告诉所有员工:“不必担心,这家公司的境况比我以前从鬼门关里救回的那些公司好多了。给我一百天,我会告诉你们公司的出路在哪里。”

但是,这一百天里,他只和自己带来的核心团队一起设计公司的“战略计划”,而从不倾听广大员工的心声。一百天后,他果然推出了新的战略计划,但是,公司员工对该计划既不理解也不支持,他自己的声望也开始走下坡路——因为员工觉得他虽然能干,但是很自大,不在乎员工的想法,所以员工们并不真正信服他,也没有动力去执行他提出的战略计划。

半年后,公司业绩继续下滑,这位CEO召开了一次全体员工大会。他不但不从自身找原因,反而在台上指着所有员工说:“你们让我很失望,大家没有努力执行我的计划,今后,我绝不允许你们再犯类似的错误。”结果,这次大会后,他失去了大多数员工的支持,不久就被董事会解雇了。后来,有人这样评价他:“他以为他可以用智慧和经验改变公司的一切,他做了战略决定后就直接开始执行,却没有花时间寻求所有员工的支持。其实,他的战略方案不无道理,但他做事的方法是完全错误的——他不是一位懂得倾听、懂得理解的好领导。”

平等也意味着管理者和员工在平等的环境里顺畅地沟通。例如,我在2000年被调回微软总部出任全球副总裁,管理一个拥有600多名员工的部门。当时,作为一个从未在总部从事领导工作的人,我更需要倾听和理解员工的心声。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我选择了独特的沟通方法——“午餐会”沟通法。

我每周选出十名员工,与他们共进午餐。在进餐时,我详细了解每一个人的姓名、履历、工作情况以及他们对部门工作的建议。为了让每位员工都能畅所欲言,我尽量避免与一个小组或一间办公室里的两个员工同时进餐。另外,我会要求每个人说出他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件最让他兴奋的事情和一件最让他苦恼的事情。

进餐时,我一般会先跟对方谈一谈自己最兴奋和最苦恼的事,鼓励对方发言。然后,我还会引导大家探讨一下所有部门员工普遍感到苦恼或普遍比较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一起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案。午餐会后,我一般会立即发一封电子邮件给大家,总结一下“我听到了什么”,“哪些是我现在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何时可以看到成效”等等。

使用这样的方法,在不长的时间里,我就认识并了解了部门中的每一位员工。最重要的是,我可以在充分听取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尽量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合理地安排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公司上下一心,才能更加顺利地开展工作。

均衡比魄力更重要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做领导就必须高调,有魄力,像一个精力充沛、一呼百应的将军一样。其实,这样的领导也许很适于一个19世纪的工厂,但他不是一个21世纪的好领导。

在著名企业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的《从优秀到卓越》一书中,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调查和统计,讨论并分析了一家企业或一位企业的领导者是如何从优秀(Good)上升到卓越(Great)的层次的。该书的重要结论之一就是:最好的领导不是那种最有魄力的领导,而是那种具备了很好的情商,能够在不同的个性层面达到理想的均衡状态的“多元化”管理者。

柯林斯指出,优秀的公司和优秀的领导者很多,许多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行业里取得不俗的业绩。但如果以卓越的标准来衡量公司和个人的成绩,那么,能够保持持续健康增长的企业和能够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领导者都非常少。一位企业的领导者在成功的基础上,要想进一步提高自己,使自己的企业保持持续增长,使自己的个人能力从优秀向卓越迈进,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在“谦虚”、“执着”和“勇气”这三个方面的品质。

谦虚使人进步。许多领导者在工作中唯我独尊,不能听取他人的规谏,不能容忍他人和自己意见相左,这些不懂得谦虚谨慎的领导者也许可以取得暂时的成功,但却无法在事业上不断进步,达到卓越的境界。

执着是指我们坚持正确的方向,保持矢志不移的决心和意志。无论是公司也好,还是个人也好,一旦认明了工作的方向,就必须在该方向的指引下锲而不舍地努力工作。在工作中轻言放弃或者朝三暮四的做法都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成功者需要有足够的勇气来面对挑战。任何事业上的成就都不是轻易就可以取得的。一个人想要在工作中出类拔萃,就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必须正视事业上的挫折和失败。只有那些有勇气正视现实,有勇气迎接挑战的人才能真正实现超越自我的目标,达到卓越的境界。正如马克?吐温所说:“勇气不是缺少恐惧心理,而是对恐惧心理的抵御和控制能力。”

此外,均衡的,多元化的管理者尤为重视对自己的情商培养。在领导力方面,情商远远比智商更重要。许多人可能认为领导力最重要的是战略、运营、技术等,其实,这些“硬技能”固然重要,以情商为核心的“软技能”更加重要。在这里,我们可以把以“情商”为中心的“软技能”定义为一种艺术,它包括了与人相处、团队合作、以诚待人、以身作则、同理心等等至关重要的组成元素。

均衡的、多元化的管理者善于用理智的、全方位的思维分析复杂的情景,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团队,或团队的不同发展阶段灵活选择管理方式。例如,当员工表现不佳或是新手时,企业碰到重大危机时,可以更多地亲身参与管理,更多地使用命令的方式;当企业改变方向时,或员工因不理解方向而士气不高时,可以多与员工分享企业的愿景;当员工对工作能得心应手时,或发现部门协调有问题时,可以更多地强调和鼓励团队合作;当员工懂得较多,或没有危机时,可以更多地让员工以民主讨论或投票方式来做出选择;当员工能力很高又是专家,且员工积极自主时,可以尽量授权给员工;当员工有动力但是能力和经验不足时,应当尽量考虑员工的长期发展,安排有启发性的工作,慷慨地做员工的“教练”。

理智比激情更重要

管理者应善于理解自己,能够在工作中自觉地、理智地进行自省、自控和自律。

管理者应该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认识和理解,清醒地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明白哪些事情是自己擅长的,哪些事情是自己办不到的。只有充分地自省,才能在各种复杂情况面前做出正确的判断,才能在与同事或下属合作时,得到他人充分的信任。

在发生危机或面临挫折的时候,管理者要能够充分自控,并在理智、冷静的基础上做出审慎的选择。这里所说的自控包括:在高压的环境中,能够控制自己的反应,并且让自己和自己的团队镇定下来,冷静处理问题。理解自己的位置和影响力,懂得自己随时都在被他人(上级、下属、其他部门乃至客户)关注。利用各种机会,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团队。

真诚比体面更重要

真诚是所有卓越的管理者共同的品质。管理者应当学会以诚待人,尊重员工,让员工知道你理解并且感谢他们的工作。一些领导为了“面子”,处处维护自己所谓的“权威”,不愿将自己的真实一面暴露给员工。殊不知,这种遮遮掩掩的领导是很难得到员工的真正信任和支持的。

真诚意味着管理者善于使用同理心,从他人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例如,管理者应该多给员工回馈,在人前多感谢,在私下(有建设性地)批评,并多和员工沟通。这并不是说在人前就不可以批评。如果是对事,还是应该坦诚地在人前讨论,但如果是对人,那就不要当众伤了他的自尊。

对管理者来说,体现同理心的最重要一点就是要体谅和重视员工的想法,要让员工们觉得你是一个非常在乎他们的领导。真诚意味着管理者需要对员工充分信任,不要对员工指手画脚,也不要任意干涉员工的行为方式。既要坦诚地面对自己,也要坦诚面对他人,努力赢得同事或下属的信任。信任是一切合作、沟通的基础。如果一个团队缺乏合作,或者欠缺效率,那么,最重要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团队成员之间缺乏信任。

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团队也需要有建设性的冲突。中国人传统上喜欢避免冲突,息事宁人。但是,一个好的团队必须坦诚地面对各种问题。如果大家都能够对事不对人,那么,公开的辩论会更有效率。只有把所有的信息放到桌面上,一个团队才能够更快、更有效地做出最好的决定。一个领导在带领团队的过程中,应该鼓励每一个人开放地听取并接纳别人的正确意见,鼓励建设性的冲突和辩论,引导团队达到共识。当共识无法达成的时候,则引导团队做一个智慧的选择,而不是为了安抚大家而做简单的折衷。

从本质上说,信任就是相信别人的出发点是好的。在充满信任的环境里,我们不必隐藏真面目,可以敞开自己的心扉,坦然承认自己的缺点和失败,或者声明自己需要帮助。一个领导者需要创立一个充满信任的环境,不但自己坦诚面对员工,也鼓励员工坦诚地面对其他人。

真诚意味着管理者和员工之间可以在平等的环境中,直截了当地沟通。21世纪的步伐非常快,如果犯了错还不知道,结果会非常严重。在企业内部沟通的过程中,如果什么事都要打太极拳、猜测别人的想法,不直接沟通的话,那么,整个公司就会丧失效率,并最终走向失败。

在直接沟通这方面,管理者不但要以身作则,而且必须反复向员工灌输直接沟通的优越性,用实际行动鼓励员工直截了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结束语

领导力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不仅仅包含了各种具体的管理技能和管理方法,也囊括了前瞻与规划、沟通与协调、真诚与均衡等更诸多要素。

要想成为一名符合21世纪产业发展要求的管理者,要想具备一名卓越管理者应有的基本素质,我们就必须在宏观决策、管理行为、个人品质等不同层面认真学习、体会并实践21世纪的领导力。

当然,文中的建议不见得适合在任何一个企业中一成不变的执行。在有些企业(例如外企、创新企业)可以更加放权、平等。但是在其他企业(例如国企、传统企业)只能适度地做。但是,我衷心相信在本文中提到的九种领导力无论在任何企业,都应该适当地提升,也应该适当地运用。我相信这九种领导力可以帮助领导提升自身潜质,帮助企业提升21世纪的企业文化。

应用方面

一、用人的艺术

如何用好人,除了要端正用人思想,让那些想干事的人有事干,能干事的人干好事外,在用人技巧上还要注意以下问题。

善于用人所长。用人之诀在于用人所长,且最大限度地实现其优势互补。用人所长,首先要注意“适位”陈景润如果不是被华罗庚发现,并将他调到数学研究所工作,他就难以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唐僧之所以能西天取经成功,主要是他能做到知人善任,把孙悟空、沙和尚、猪八戒安排到最适合他们的岗位上去。实现了人才所长与岗位所需的最佳组合其次要注意“适时”“用人用在精壮时”。界定各类人才所长的最佳使用期,不能单纯以年龄为依据,而应以素质作决定,对看准的人一定要大胆使用、及时使用。

第三要注意“适度”领导者用人不能搞“鞭打快牛”,陕牛”只能用在关键时候、紧要时刻,如果平时只顾用起来顺手、放心,长期压着那些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都较强的人在“快车道”上超负荷运转,这些“快牛”必将成为“慢牛”或“死牛”善于用人所爱有位中学生曾向比尔,盖茨请教成功的秘诀,盖茨对他说:“做你所爱,爱你所做。”爱因斯坦生前曾接到要他出任以色列总统的邀请,对这个不少人垂涎的职务,他却婉言谢绝了,仍钟情于搞他的科研。正因为有了他这种明智的爱,才有了爱因斯坦这个伟大的科学家。领导者在用人的过程中,就要知人所爱、帮人所爱、成人所爱。

善于用人所变。鲁迅、郭沫若原来都是学医的,后来却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坛巨人。很多名人名家的成功人生告诉我们:人的特长是可以转移的,能产生特长转移的人,大都是一些创新思维与能力较强的人对这种人才,领导者应倍加珍惜,应适时调整对他们的使用,让他们在更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里去施展才华。

二、决策的艺术

决策是领导者要做的主要工作,决策一旦失误,对单位就意味着损失。对自己就意味着失职。这就要求领导者要强化决策意识,尽快提高决策水平,尽量减少各种决策性浪费。

决策前注重调查。领导者在决策前一定要多做些调查研究,搞清各种情况,尤其是要把大家的情绪和呼声作为自己决策的第一信号,不能无准备就进入决策状态。

决策中注意民主。领导者在决策中要充分发扬民主,优选决策方案,尤其碰到一些非常规性决策。应懂得按照“利利相交取其大、弊弊相交取其小、利弊相交取其利”的原则,适时进行决策,不能未谋乱断,不能错失决策良机。

决策后狠抓落实决策一旦定下来,就要认真抓好实施,做到言必信、信必果。决不能朝令夕改。一个领导者在工作中花样太多,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三、处事的艺术

常听到不少领导者感叹:事情实在太多,怎样忙也忙不过来。一个会当领导的人,不应该成为做事最多的人,而应该成为做事最精的人。

做自己该做的事。当前,摆在领导者面前的事情。

主要有三类:一是领导者想干、擅长干、必须要干的事。比如,用人、决策等。二是领导者想干、必须干、但不擅长干的事,比如,跑路子挣资金等。三是领导者不想干、不擅长干、也不一定要干的事,比如,一些小应酬、一些可去可不去的会议等。领导者对该自己管的事一定要管好,对不该自己管的事一定不要管。尤其是那些已经明确了是下属分管的工作和只要按有关制度就可办的事,一定不要乱插手、乱干预多做着眼明天的事。领导者应经常去反思昨天,干好今天,谋划明天。多做一些有利于本地方或本单位可持续发展的事。比如。勾画一个明晰且富于自身特点的长、中、短期工作目标,打造一个团结战斗且优势互补的领导班子。

多做最为重要的事。比如,如何寻找到一条能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如何调动下属的工作积极性。领导者在做事时应先做最重要和最紧要的事。不能主次不分见事就做。

四、协调的艺术

没有协调能力的人当不好领导者。协调,不仅要明确协调对象和协调方式还要掌握一些相应的协调技巧。

对上请示沟通平时要主动多向领导请示汇报工作,若在工作中有意或无意得罪了上级领导,靠“顶”和“躲”是不行的。理智的办法,一是要主动沟通。

错了的要大胆承认,误会了的要解释清楚,以求得到领导的谅解。二是要请人调解,这个调解人与自己关系要好。与领导的关系更要非同一般。

对下沟通协调。当下属在一些涉及到个人利益的问题上与单位或对领导有意见时,领导者应通过淡心、交心等方式来消除彼此间的误解。对能解决的问题一定要尽快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要向人家说清原因,千万不能以“打哈哈”的方式去对待人或糊弄人。

对外争让有度。领导者在与外面平级单位的协调中,其领导艺术就往往体现在争让之间。大事要争,小事要让不能遇事必争,也不能遇事皆让,该争不争,就会丧失原则;该让不让,就会影响全局。

五、运时的艺术

时间是一种无形的稀缺资源,领导者不能无视它,更不能浪费它。

强化时间意识。有人作了统计:一个人一生的有效工作时间大约一万天。一个领导者的有效当“官”时间就是10至l5年。一旦错过这个有效时间,你思想再好、能力再高,也常常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所以,领导者要利用这宝贵的时间多做点有意义的事。

学会管理时间领导者管理时间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善于把握好自己的时间。当一件事摆在领导者眼前时,应先问一问自己“这事值不值得做?”然后再问一问自己“是不是现在必须做?”最后还要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必须自己做?”只有这样才能比较主动地驾驭好自己的时间。二是不随便浪费别人的时间。有人作过统计:某领导者有3/5的时间用在开会上。

领导者要力戒“会瘾”。不要动不动就开会,不要认为工作就是开会。万一要开会,也应开短会。说短话。千万不要让无关人员来“陪会”,“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养成惜时习惯。人才学的研究表明:成功人士与非成功人士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成功人士年轻时就养成了惜时的习惯。要像比尔,盖茨那样:能站着说的东西就不要坐着说,能站着说完的东西就不要进会议室去说,能写个便条的东西就不要写成文件。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好的惜时习惯。

六、理财的艺术

经费不足是当前各单位普遍存在的一个主要问题,它要求领导者要提高理财艺术。

懂得怎样去找钱。找钱就是要学会“开源”,也就是要利用各种可行的途径去广开财路,增加收入。比如,要经常开动脑筋到省、市、县有关部门去争取各种资金,千万不要将“开源”的希望寄托在乱收费上。

懂得怎样去管钱。按照上级的有关规定。领导者不能直接管财务。但这并不意味着领导者对单位的经费使用情况不闻不问,对单位的一些主要经费开支情况,领导者一定要定期进行审核。看看有没有违规违纪的情况。有没有不该花的钱。

七、说话的艺术

说话是一门艺术,它是反映领导者综合素质的一面镜子,也是下属评价领导者水平的一把尺子。领导者要提高说话艺术,除了要提高语言表达基本功外,关键要提高语言表达艺术。

做到言之有物。所谓言之有物,就是领导者在下属面前讲话,不能空话连篇,套话成堆,要尽量做到实话实说,让大家能经常从领导者的讲话中,能获取一些新的有效信息。能听到一些新的见解。能受到一些新的启发做到言之有理。领导者在下属面前讲话,一是要讲好道理讲道理不能搞空对空,一定要与下属的思想、工作、生活等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力求以理服人。二是要注意条理讲话不能信口开河。语无伦次,一定要让人感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三是要通情理。不能拿大话来压人,要多讲些大家眼前最关心的问题、大家心里最想的问题做到言之有味。领导者在下属面前讲话时,语言要带点甜味。要有点新意,要有点幽默感。小平有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这话说得形象生动,意味十足。

八、激励的艺术

管理要重在人本管理,人本管理的核心就是重激励领导者要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要学会如何去激励下属激励注意适时进行。美国前总统里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对下属给予适时的表扬和激励,会帮助他们成为一个特殊的人”一个聪明的领导者要善于经常适时、适度地表扬下属。这种“零成本”激励。往往会“夸”出很多为你效劳的好下属激励注意因人而异。领导者在激励下属时,一定要区别对待。最好在激励下属之前,要搞清被激励者最喜欢什么?最讨厌什么?最忌讳什么?尽可能“投其所好”,否则。就有可能好心办坏事。

激励注意多管齐下。激励的方式方法很多,有目标激励、榜样激励、责任激励、竞赛激励、关怀激励、许诺激励、金钱激励等,但从大的方面来划分主要可分为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两大类。领导者在进行激励时。要以精神激励为主,以物质激励为辅,只有形成这样的激励机制。才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才是一种长效的激励机制。

儒学领导艺术

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领导哲学从阐释世界与人生最本源的规律出发,得到了对领导理论最精辟的阐述和分析,并且对领导的内涵做出了最为本质和精准的界定。“不考其源流,莫能通古今之变;不明其得失,无以获从入之途。”当代发展儒学思想主要用于企业的管理,应用儒学思想延伸出的领导力智慧是当代企业领导者的必修课,在于企业管理方面的应用已经成了当代管理者核心理念。

钱锦国对儒学思想和智慧进行深入研究,首创儒学领导力学说!

以儒学(兼具道家)智慧为根基、以西方领导力理论为架构、以历史典故和现代企业案例为佐证,具有道术兼备、古今相合、中西融会的特点!

学习原因

领导人有两个工作的内容,一个是“人”,一个是“事”,有两个原因使得人比事重要。第一,事是人做的。人的问题不解决,事的问题会一再出现。第二,所有的资源都要通过人来发挥作用。但是人又是最复杂、最难领导和管理的。人的复杂表现在他不是理性的,而是感性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动的。随着经济领域中“智慧经济”的比重不断增加,市场竞争变幻莫测,人的位置越来越重要。可以说,领导人成就的大小,最终取决于他整合人力资源能力的大小。但是,外界诱惑越来越多,人的价值观越来越多样化,需求越来越五花八门。领导难度空前提升了。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03:25: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92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李培林论文选
下一篇:行政领导艺术
标签:领导艺术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