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唐代李商隐诗作

更新时间:2022-10-25 02:21:41 阅读: 评论:0

作品赏析

这首诗从帝王的寝宫排场落笔,笔锋一转,想象牛郎织女贝面的情景。然后感叹有情人虽成眷属,但只有一年一度相会的难堪,表达了作者的遗憾与同情。

前二句“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写诗人在七月七日晚上仰望天空,遥想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的美好情景:织女已经过河,并且走出凤幄,分开障扇,与牛郎相会;乌鹊完成填河铺桥的任务之后,全都撤回去了。

后两句“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诗人不由得联想到自己爱妻早亡,唯有自己独留人间,再也无法与她相会,于是诗人在后两句中发出沉痛的感叹,渴望能像牛郎织女那样每年与亡妻相会一次。其中,第三句的“争将”一词写出与亡妻天人阻隔、阴阳渺茫的极致哀叹,显现人间死别反不如天上一年一度之相会,明显地表达出悼亡之情。

全诗想象丰富,从天上想到地下,从牛郎织女想到自己的爱情生活,语言精美,感情深厚,借景抒怀,诗意在诗人的想象中奔驰,充分表现了诗人悼念亡妻的悲痛心情。

创作背景

七月七日,牛郎、织女相会,这个传说中优美的爱情故事,令历代诗人吟咏不已,令感情孤寂的人心醉神驰。约大中七年(853年)农历七月七日的夜晚,诗人仰望天空,遥想牛女相聚的情景,不由想起了自己的爱妻早亡,于是创作了此诗来追悼亡妻。

作品评价

清代朱彝尊:深于怨矣。(《类纂李商隐诗笺注疏解》) 

清代陆鸣皋:剥入翻新。(徐德泓、陆鸣皋合解《李义山诗疏》) 

清代姚培谦:情种相缠,历劫只如弹指,况年年一度耶?(分体笺注《李义山诗集》) 

清代纪昀:亦浅亦直。(《抄诗或问》) 

清代何焯:无期别,谓此生永沦使府也。(《李义山诗集辑评》) 

清代屈复:人间一别,再见无期,欲求如天上一年一度相逢,不可得也。(《玉溪生诗意》) 

清代冯浩:此篇亦悼亡作。(《玉溪生诗集笺注》) 

清代张采田:此亦感逝作。无期之别,年年枨触,情何以堪!读之使人增伉俪之重。(《李义山诗辨正》)诗是悼亡,亦兼慨“两度填河”之恨。妙处无穷,任人自领。(《玉溪生年谱会笺》)

作者简介

画像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

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又与李贺、李白合称“三李”,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葬于故乡荥阳。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02:21: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88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七夕偶题
下一篇:壬申七夕
标签:七夕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