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车位,网络用语

更新时间:2022-10-25 01:50:17 阅读: 评论:0

词语来源

绘制后的车位底色为天蓝色,中间写有“孝心车位”字样,底部为一幅“一家三口回家看望两位老人”的全家福绘画。车位开放时间为每周六、日上午8点~19点,想申请的车主需先去社区和物业登记父母年龄、居住地址、车牌号和联系方式等,每次看望前提前与物业预约车位,先到先得。当天将车开来小区后,在东门口核对登记信息,领取“孝心车牌”,填上停车开始时间、车主姓名、手机号,停好车后,将车牌贴在前挡风玻璃处,离开小区时归还。

“贴‘孝心车牌’是为了方便保安及时提醒超时停放的车主挪车。如果车主经过提醒仍占用车位,将被取消使用资格。”

社会评论

客观而言,如果一个人孝心很重,什么都无法阻止其探望父母的脚步。因为其深知,父母正站在家门口翘首期盼呢。由此可见,设不设“孝心车位”,对于真正的孝子孝女来说是无关紧要的。同时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这个社会皆是孝子孝女,别说是一个小区设18个“孝心车位”,恐怕成倍增加也不够用。从这两点来说,小区设“孝心车位”,仿佛意义并不大。

其实,杭州该小区设“孝心车位”,也不可能意识不到这些,那么为什么他们还要这样做,真的是意义不大吗?要想回答这一问题,我们有必要看看,在子女探望父母方面,社会现状是个什么样子。毋庸置疑,随着子女就业异地化的不断升级,“空巢老人”现象越发突出。也不是说身在异地的子女没有孝心,只是大多都以物质尽孝代替了精神尽孝,甚至认为,只要在物质上满足了父母就是最大的孝。于是在这种错误认识指导下,反让更多子女把探望父母变成了一件最艰难的事。

本来探望父母纯属私家事,可是当这一举动被越来越多的子女搁浅,“空巢老人”盼不来儿归就成了一个社会现象,并以此衡量着这个社会乃至国度的孝心指数。为此,我国才把常回家看看父母写进法律。其实,把常回家看看父母写进法律,也不是为了“问罪”而制定,而是告诉所有子女,常回家看看父母,既是自己的法定义务,也是一种社会责任。

有了这一认识,返回头来再看小区送出“孝心车位”,就不会觉得意义不大。它会让人自然联系到,这一举动其实是在配合我们的法律,向身边当子女的发出莫忘回家看父母的提醒和动员。试想,当这一“孝心”提醒和动员遍布到所有小区,哪个当儿女的会于心无愧地让出自己占得的车位,去容纳千里而来的别人的“孝心”,他们有谁还能安安稳稳地呆在家中独享那个自己的世界?鉴于此,笔者没有理由不为设立“孝心车位”大大点一个赞。

本文发布于:2022-10-25 01:50: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86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孝心消费
下一篇:孝心恋
标签:孝心车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