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儿童文学体裁之一

更新时间:2022-10-24 23:00:22 阅读: 评论:0

文学概念

简介

童话故事绘本 王雨然 花开的摇篮 孩子梦“童话”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一词在《辞海》中的基本解释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经过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性格的成长”。综上所述,所谓童话是儿童文学体裁之一,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象征、拟人的手法塑造形象,以适宜于儿童阅读的作品。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编写的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童话的基本特点有: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编写;有独特的修辞手段,如象征、比喻等。对于处于人生早期的儿童来说,他们富于幻想,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非常好奇,没有明确的主客体概念,认为万物有灵,如认为周围的一切都像自己一样,既会高兴也会哭鼻子,也会肚子饿和口渴。因此,儿童有自己的独特认识世界的方式。为了帮助儿童认识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就要创造一种既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又利于他们的发展的中介。童话的本质及其对儿童发展的价值正好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同时,童话也是儿童喜爱的。正如列宁所说:儿童的本性是爱听美妙的童话的。

梗概

灰姑娘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和象征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花鸟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情感,使它们人格化。而且还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作家创作的,著名的有丹麦的《安徒生童话》,德国的《豪夫童话》,英国的《王尔德童话》。另一类是在人民群众口头流传,后经有心人搜索、整理而成的,著名的有《格林童话》,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灰姑娘》等,都选自于它。

童话(fairy tale)是一种小说题材的通俗文学作品,通常是写给孩子看的。一般童话中有很多超自然人物,如会说话的动物、精灵、仙子、巨人、巫婆等。在现代西方文学的写作方法中,「童话故事的结局」(fairy tale ending)通常指的也是快乐的结局,如很多童话故事中一般有公主和王子。

由于在西方的许多文化中,恶魔与巫婆等童话元素常被认为是存在于真实世界中的,这时童话就可能变成传说,接近史诗。在文体上,童话与传说、史诗的主要区别是,童话故事往往会在故事中多加入一些对人、事、物的虚构描述以增强故事性。一个范例是故事开头用「很久很久以前……」来描述,而不是具体的真实时间。

童话[文学体裁]近几个世纪以来,各种形式的童话在不同的国家及不同的文化中广泛被发现。童话故事可以口述或写作的方式存在,但仅有写作的方式得以流传下来,使得童话故事确切出现的年代难以考证。但就可考的文学纪录而言,童话故事至少已经存在超过千年。在西方,早期的童话并不被称为「fairy tale」,而是被视为 短篇小说的文体。「fairy tale」一词被认为最先是由法国作家d'Aulnoy女士所提出。时至今日,童话故事的流传仍以写作方式为主。

早期「童话」的听众群除了儿童外还包括成人,后来,随着格林兄弟所搜集整理的《格林童话》以及其他一些作家作品的出现,童话这一文体被正式与儿童相联,并且这之后这种关联性日渐加深。

在童话的分类上,民俗学者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其中最为著名的有阿尔奈-汤普森分类法以及弗拉基米尔·普罗普的形态分析法。

简要介绍

童话是一种比较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题材,它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需要,通过丰富的幻想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鲜明的形象,用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文字反映现实生活,抑恶扬善,起到教育人的目的。

白雪公主与7个小矮人童话一般有四种:拟人体童话(代表作如《木偶奇遇记》)、超人体童话(代表作如《巨人的花园》)、常人体童话(代表作如《皇帝的新装》)、知识体童话等等。阅读时,要深入作者幻想的世界,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有的童话在文章中借主人公之口或用总结性语言把要说的道理直接说出来了,有的则须认真阅读理解,深入分析文章,才能悟出其中的道理。因此阅读童话时,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领悟生活真谛。

而且童话表现出了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和追求,因此那往往与生活的现实是相违背的。

另外,童话能让人长知识,让人快乐,人类就是在童话的指导下长大的。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认为:“如果家长能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优秀的童话和孩子们一起阅读,非常有助于帮助孩子建构精神世界。对培养孩子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还有共情能力等等,都有着难以估量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童话人类童话发展源远流长,古代的神话与民间故事也可算是童话的一种。人类的童话作家两大最杰出的代表都是北欧人,丹麦的安徒生和瑞典的塞尔玛·拉格霍芙。

历史记载

起源

童话故事最初是传统口述民间故事的一部分,通常会被讲述的具戏剧性并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世代相传。因此,童话的历史难以考证。尤其是早期不识字的说书人所说的故事,通常都没有任何书面纪录可供后世参考。

最早有以文字形式流传的童话故事是在公元前1,300年的古埃及,自此之后童话故事开始在写作形式的文学作品中出现,诸如公元100至200年间阿普列乌斯(Apuleius)所著《金驴记》(The Golden Ass)出现的爱神与美女(Cupid and Psyche)或是公元200至300年间印度的《五卷书》,但由故事本身无法得知这些故事是不是反应当时当地社会所流传的民间故事。许多证据显示许多之后童话故事集里的故事都是根据民间故事重新编写而成的。这些故事合集通常根据更古老的民间故事而来,像是《一千零一夜》、《吸血鬼的故事》(Vikram and the Vampire)及《彼勒与大龙》(Bel and the Dragon)。除了这些合集之外,中国的道家哲学家,像是《列子》与《庄子》,也都将一些童话故事以他们的表现方式出现在他们的哲学思想中。而在较广泛的定义中,《伊索寓言》(公元前六世纪)是西方世界第一本著名的童话集。

典故

典故的引用大量出现在杰弗瑞·乔叟的《坎特伯里故事集》、斯宾塞的《仙后》以及莎士比亚的舞台剧之中。《李尔王》的故事中被认为引用了大量的童话典故。在十六及十七世纪期间,意大利的Giovanni Francesco Straparola在《愉快的夜晚》(The Facetious Nights of Straparola)一书中重新诠释了西方文学中的故事,书中的故事包含了大量的童话故事,而巴吉雷(Giambattista Basile)的《那不勒斯人故事》(Naples)则全部都是童话。卡洛·戈齐在他的意大利歌剧场景中用了许多童话故事的典故,例如他的歌剧其中有一幕取自于意大利童话的《橘之恋(The Love For Three Oranges)》。与此同时,中国的蒲松龄在1766年他所出版的《聊斋志异》中也收集了许多童话故事。而童话故事本身在十七世纪末叶的法国上等阶层中开始逐渐风行,寓言诗人拉封丹和另一位知名作家查尔斯·佩罗(睡美人及灰姑娘的作者)两人所编纂的童话故事是其中受欢迎的代表。虽然特拉帕罗拉(著有《穿靴子的猫》(Puss in Boots))、查尔斯·佩罗和巴吉雷的童话集中包含了许多童话故事最早的形式,但这些编者也重新诠释这些故事以符合文学的效果。

而且首先尝试不仅仅是保存童话故事中的角色个性也同时保留故事风格的,是德国的格林兄弟。但讽刺的是,虽然格林童话第一版(1812年到1815年)是民俗研究学者的宝库,但为了保证销售量及受欢迎的程度,格林兄弟在后来出版的版本中也开始改写书中的故事。格林童话集的转变不只将内容偏离原有的民间故事,也影响了原有的民间故事的面貌。除此之外,格林兄弟也没有收录一些德国口耳相传的民间故事,其理由是他们认为这些也曾在查尔斯·佩罗的故事集出现过的故事是法国故事而非德国故事。安徒生的童话最著名。

故事分类

最初故事

童话故事《飞鱼》插图 王建峰 绘制最初童话故事的听众除儿童之外也包括成人但19世纪及20世纪之后,童话故事开始渐渐转变成儿童文学的一部份。

包括奥诺伊夫人在内的法国作家群précieus尝试着将他们为成人所写的作品推广到儿童读者群中。当时的一位女伯爵也宣称她若是仍在孩童时代也会喜欢读童话故事。而后期的précieus女作家,Jeanne-Marie Le Prince de Beaumont为儿童读者重新编写美女与野兽,她的版本也是今日所流传的版本。而格林兄弟在他们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中出版后,也为因应读者的抱怨而将他们的故事重新改写为较为适合儿童所阅读的版本。

现代故事

在现代,童话故事已转形成为适合对儿童说的版本。为了让童话故事更适合儿童阅读,格林兄弟也致力在减少故事中对性的描述,在第一版格林童话中,长发姑娘在几次王子的深夜造访后开始问巫婆为何衣服越来越紧因此巫婆知道长发姑娘已经怀孕,但在接下来的版本中,则修订为较容易拉上王子而较难拉上巫婆。然而后续的版本在暴力方面(像是对坏人的惩罚)反而是增加了。但托尔金也发现,为更适合儿童阅读,杜松树(The Juniper Tree)故事中的食人者的烤肉串曾在其中一个版本中被剔除。而在维多利亚时代,由于时代背景之故,故事往往会被改写的带有教化意味。例如狄更斯就曾对灰姑娘故事中所出现的禁酒令表示抗议。

为儿童而制作的童话改编在二十世纪之后依旧持续的进行着。迪士尼的白雪公主就是以儿童为主要制作对象。而日本动画《魔法小公主》也是改编自童话故事。

代表作品

《安徒生童话》

是丹麦的安徒生写的故事,名篇如丑小鸭,海的女儿。

《格林童话》

德国的格林兄弟收集的故事,如长发公主,白雪公主。

《鹅妈妈的故事》

是法国夏尔·佩罗的著作和收集的法文故事,如穿靴子的猫,小红帽,鹅妈妈。

《一千零一夜》

是阿拉伯故事集,内容包括名人轶事、童话、冒险故事,有很多经典童话,如阿拉丁与神灯。

《王尔德童话》

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编著。

《巫婆村》

是由王蔚编写的儿童情商教育童话集。

独立童话故事

美女与野兽,1756年,法文

糖果屋

杰克与豌豆,1807年,英文

三只小猪

金发姑娘

The Three Princes of Serendip,英国

浦岛太郎,日本

桃太郎,日本

金太郎,日本

竹林公主,日本

夏洛的网

虎姑婆

小王子

姜饼人

罗宾汉

石中剑

丛林有公主,中国

分类方法

阿尔奈-汤普森分类法

一。动物故事1.野生动物①聪明的狐狸或其他动物
②其它野生动物
2.野生动物与家畜丛林有公主
3.野生动物与人
4.家畜
5.其它动物和东西
二。普通民间故事1.魔法故事①神奇的敌手
②超自然或被施了魔法的亲人a.妻子
b.丈夫
c.兄弟姊妹
③神奇的工作与任务
④神奇的援助者
⑤有魔力的器物
⑥超自然的力量或知识
⑦其他存在超自然现象的故事
2.宗教故事①神的奖赏与惩罚
②真相大白
③天堂
④魔鬼
⑤其它宗教故事
3.短篇小说①娶到公主的男孩
②嫁给王子的女孩
③证明忠诚与清白
④固执的太太学习顺从
⑤好的教训
⑥聪明的言行
⑦命运的传说
⑧强盗与杀手
⑨其它的真实传说
4.笨魔鬼的故事①劳动约定
②人类与
③人类与食人魔的较量
④人类杀死或伤害食人魔
⑤食人魔被人类吓到
⑥人类智取恶魔
⑦从恶魔手中保住小命
三。笑话与逸事1.傻子的故事①一对傻夫妻类
②傻太太和她的丈夫
③傻丈夫和他的太太
④一对傻夫妻
2.女人的故事①找寻妻子
②关于老
③其它关於女人的故事
3.男人的故事①机智的男人
②幸运的意外
③愚蠢的男人
4.神职人员或宗教人物①神职人员的巧计
②神职人员与教堂司事
③宗教人物的其他笑话
5.其它团体或人的轶事
6.荒诞不经的故事
四。程式故事1.连环故事
2.基于数字、物体、动物或名字的连环故事
3.与死亡有关的连环故事

角色能力分类法

分类代表作
拟人体童话《木偶奇遇记》 
超人体童话《巨人的花园》
常人体童话《皇帝的新装》《安徒生童话》 《
知识体童话《丛林有公主》

基本思想

童话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表达出来的。人物形象是整个作品的核心,没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就无法把作品的基本思想生动有力地传达给读者。

人物形象

童话的人物形象最为自由和广泛,上至日月星辰,下至鸟兽虫鱼、花草木石,不论有生命还是无生命、有形还是无形、具体物质还是抽象概念,都可以通过“人格化”,作为有语言行动、有思想性格的人物出现在童话中;另外,一些产生于人的想像,只存在于魔幻世界的意想同样也能成为童话的人物形象,比如精灵、海妖、神兽等。当然,童话中更多的是人,古人或今人,本国人或外国人,这个阶段或那个阶段的人。而且,在一些童话中,普通的人和超自然人物的形象,拟人化的各种生物、非生物的形象可以同时出现,彼此交往,共同活动在作者设计的童话环境中。但不管选取什么去充当童话的角色,反映的都是人类的现实生活,它们身上具有的也是各种各类人物的社会性格。作家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叫一些生物和非生物扮演角色。在选择时,一方面要照顾这些东西本来的形态习惯和自然属性,看看是否与所扮演的各种人类角色有某种联系和相似之处,另一方面,则要考虑表现主题的需要,而且,童话让哪种角色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例如《爱唱歌的小鸟》中选择了小鸟作为自由的化身,国王作为专制的化身。如果把小鸟换成关在猪圈里的小猪,就明显地不合适。而如果把国王换成没有权力、无法主宰生杀大权的艺术家,也同样不合适。小鸟的歌声是自由的歌声,所以才引起国王的扼杀。如果换成可以随意操纵的机器鸟,也就难以产生国王杀死小鸟的情节。

此外,在挑选人物角色时,适当地尊重读者的爱好、民族习惯以及多年来形成的传统、心理和感情,也是必要的。例如,对老鼠这一形象,中国人与美国人就不同,我们多把老鼠作为反面形象,而美国人则比较喜爱老鼠。又如狐狸往往以狡猾的形象出现,狼则以贪婪、凶残的形象出现。但这也不是绝对的,在《围墙外的小灰狼》中,小灰狼犹如一个天真可爱的小朋友。

童话逻辑

简介

童话的逻辑性是指幻想和现实结合的规律。所有的童话都是虚构的,但有的读起来似乎入情入理,而有的却觉得牵强附会,原因就在于前者符合童话的逻辑,而后者却忽略了这一点,以至破坏了整个故事的合理性。

童话的逻辑性建筑在假定之上,即作者必须为幻想人物的活动、虚构的故事情节的发展提供一个假设的条件,然后从这一假定的前提出发,使事物按照自己的逻辑发展下去,使假想的人物在假想的生活环境条件下,合理地自然地发展。在一些超人体的童话中,并不是随意地让一个平常人腾云驾雾,各种魔术仙法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施展,只有童话人物被赋予超人的能力,获得某种“宝物”,或者当这个人物进入一个足以产生魔法的境地以后,才会发生奇境。例如《五彩云毯》中,主人公采集云朵、织云毯、到日宫去拜访太阳神等等,就因为她是仙女,才能完成这些事情,而换作凡人,若无一定的条件,就不符合童话的逻辑了。因此,如果超人体童话,不揭示出种种超人力量产生的原因,童话所描写的一切就会成为无源之本、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例如《音乐树》中,地上长出了音乐树,也是有一定童话逻辑的,正如作品中所写:“这树是那块小提琴的碎片长成的,贝西的血汗浇灌了这块土地,他的音乐又给了它生命,使它变成一种奇特非凡的树。”童话的逻辑性还要求在安排人物思想活动、角色之间相互关系、事件发展变化等方面,必须遵循生活规律和自然规律。也就是说,童话描述的虽然是超脱现实的幻想世界,但其中的人物、现象却仍然要严格地遵守真实生活的逻辑性。比如,作者尽可以讲述小羊如何和凶恶的狼打交道,但如果写一只初生的羊羔竟然吃掉了狼,那就显得十足的荒唐。在《山米,猫妈妈的孩子》中,小松鼠山米之所以能成为猫妈妈的孩子,是因为它失去母亲,而母猫正好又失去小猫,在这种特殊条件下,山米由母猫喂养长大,彼此才能互相接纳。作品中,山米并未成为小猫,而仍然保持松鼠的种种特性。如果把它写得如同小猫,就不符合童话逻辑了。常人体童话也是如此,人物的种种活动都与他们的身份、性格等相符。

作用

童话的逻辑性能使虚构的故事得到合乎逻辑的发展,也就是使假戏真做,使作品获得强烈的艺术真实性。但是,运用童话的逻辑并不能改变童话本身纯虚构的性质,让读者真去相信种种假想的故事,相反,它只能突出童话虚构的性质和作用。

科学童话尤其要注意童话的逻辑性,更要符合科学逻辑性,不允许违背科学规律和科学实际的情况存在。

荒诞之魅

概述

在小说、报告文学等写实文体中,人们追求的是一种真实感,越是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能激发读者的热情。而童话则恰恰相反,你越接近生活本身就越觉得没味。评价:太缺乏想象了。童话要就是神奇瑰丽的幻想色彩,想象越奇异、越荒诞、越陌生,就越能激发小读者的阅读热情。奇异与荒诞是童话最重要的审美品质。《敏豪生奇游记》便是以其荒诞得大胆奇崛而成为世界名著的;《木偶奇遇记》、《假话国历险记》等等无一不是以出色的奇异荒诞之魅力赢得了一代又一代的小读者。

荒诞感

这里所指的“荒诞”概念是一种美学意义上荒诞感、荒诞性,概念较为宽泛,与现实生活中所指的荒诞一词有所区别。它涵盖幻想、奇异、怪异、稀奇、善变、荒诞可笑、无稽之谈、难以置信等多种含义。正是这种宽泛意义上的荒诞性,才能使童话产生出趣味盎然的美学效果。荒诞是儿童文学作家用以进行童话艺术创造的手段,它的表现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在童话中常常离不开强烈的夸张、离奇的幻想、扭曲变形和机智的反讽,其中夸张和想象是最重要的。在幻想世界中,什么样的事情都可能发生,不可思议的事也能当作事实的体验,按照无限的想象和丰富的表现,创造出一个完全不同于现实的奇幻世界。比如《大林和小林》所表现的世界就是一个极其荒诞的、贫富悬殊的世界。为了突出这个社会的荒诞性,作者极尽夸张之能,将人物扭曲、变形,将行为丑化,以极其荒缪的故事来揭示出剥削阶级不劳而获、贪得无厌的阶级本性。因此,荒诞的本质乃是透过表面的荒诞,体现出本质的合情合理,因为人们在形象的奇异中,看到和感觉到的是新的和谐统一。荒诞以牺牲“自然可能性”为代价,同时在保全“内在的可能性”中得到补偿,从而创造出一个蕴含着现实生活种种意蕴的,别开生面的幻想世界,因此,出色的荒诞创造的应是一种新的美学意义。

那么,什么样的荒诞才是出色的荒诞?出色的荒诞应该是荒诞得离奇、荒诞得新鲜、荒诞得美妙、荒诞得机智幽默。

只有荒诞得离奇、新鲜、大胆才能出效果,否则步人后尘永远也不会给人以新奇感。孙子兵法上有一计“出奇制胜”,说的就是策略上的变化多端,以“奇”胜。同样,童话的荒诞也必须出奇,奇得超出了常人想象的程度,使想象和生活的真实造成一种强烈的反差,那么,荒诞的最佳效果就体现出来了。比如《敏豪生奇游记》中的46则故事就是以其离奇的幻想、大胆的夸张、荒唐得极其可笑而令人感到趣味无穷的。

应该说只有新鲜、别致的荒诞才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新鲜、独出心裁之不易也正考验着童话家的敏锐性、机智感和创造力。

当然,荒诞有时候却也可以美妙无比。人们有时候形容美丽的情景,总说就像进入了“童话境界一样”,充分说明在童话荒诞中的确也包含着许多美的因素。比如安徒生的童话《海的女儿》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海底人鱼世界”这一荒诞的美丽境界。当然,这美不光表现为意境的美,还应包括人情的温暖、心灵的美好、高尚的精神境界等等,都可以通过荒诞的幻想来加以表现。《海的女儿》通过小人鱼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为爱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来表现小人鱼崇高的精神境界和美好善良的心灵,其荒诞的美学涵义十分丰富,令人回味无穷。

同样,英国作家罗·达尔的童话《慈善的巨人》也是表现美丽的荒诞的。故事中的善巨人用网兜捉蝴蝶的办法,收集了亿万个轻雾般的飘游于空中的梦,分别装在亿万个瓶子里,然后把美好的梦、金色的梦,用吹梦器吹进千家万户熟睡的孩子们的卧室,让他们睡得甜甜美美,做着幸福愉快的梦。

此外,荒诞还可以通过怪诞和滑稽表现出来。事实上怪诞和滑稽常常也是同时出现,表现一种意味隽永的笑趣。比如挪威作家埃格纳的童话《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就是一篇妙趣横生、以滑稽反常出名的作品。童话中的三个强盗不是人们一般印象中的凶狠残暴的强盗,相反是三个童心味十足,又懒又笨,而心眼并不坏的强盗。他们的口号是:“打倒洗碗!”因此,他们的贼窝又脏又臭。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把熟睡中的苏菲姑姑给偷来做“管家婆”。但苏菲姑姑力图使他们自食其力的严厉管束,又使他们宁肯坐班房也不愿受管束。因此在她酣睡中又把她送回了家。后来强盗们被抓,但班房却是在民警家里。在善良的民警夫妇的教育帮助下,他们终于抛弃了强盗职业,改邪归正,并在一次救火中,为豆蔻镇立了一大功。整篇作品在荒诞的宽厚和仁爱的故事中弥漫着令人捧腹的滑稽笑趣,读来令人感到趣味无穷。

美学形态

作为一种美学形态,象征通常是指以独特、完整的形象体系为基础,进而表现或暗示出一种超越这一形象体系的丰富、深邃的美学意境的表现方法。因此,象征艺术的基本特征应是:首先它具有独特、完整的形象体系,而不是只有局部、甚至孤立的细节形象;第二,它应能表现或暗示出超越这一形象体系的深邃、丰富的美学意境。也就是说,它不能只是一个形象的简单比附、单向譬喻,而要有多义性的哲理内涵,应是具象与抽象的深层融合。

我们知道童话幻想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它是超现实的,幻想世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但透过表象看本质,我们又会发现,在这些奇异的世界中又处处闪耀着现实社会的折光,渗透着现实生活的哲理和思想情感。无论是安徒生所创造的海底“人鱼世界”(《海的女儿》);还是张天翼笔下的“唧唧王国”(《大林和小林》);或是郑渊洁所畅想的“魔方城”《魔方大厦》,都具有很深刻的现实象征寓意。

因此,我们说童话应是最具有象征涵义的文体类型,童话的象征隐喻之美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美学特质。这一特质可能与童话和寓言同出一源有关。在中国古代,童话与寓言原本混淆,在最初的古代寓言中包融着很多童话性很强的作品,只是后来才将那些故事单纯,喻意鲜明的作品划归为寓言,而将那些故事性强的作品划归为童话,并开始了分道扬镳的各自发展,但寓言的象征隐喻之美却为童话所保留下来,成为童话的又一突出的美学表现。当然,童话既然脱离了寓言,其象征的美学涵义也必然有所不同。寓言的象征更倾向于运用譬喻,通过喻体和被喻体之间的某种相似性来体现其象征性。而童话的象征是整体寓意和抒情经由一个象征性的形象体系而获得实现的。幻想和现实融铸成一个象征的实体,含蓄、凝炼、深沉、隽永,象征的结构形态有机地牵织着童话的题旨与美学价值的实现。《海的女儿》中的那个美丽的海底世界不正是表现了人类对于美好爱情和崇高精神品质的渴望与追求吗?《大林和小林》中的那个光怪陆离的“唧唧王国”不正是对资产阶级贪得无厌、不劳而获的丑恶本质的最深刻地揭露吗?就是那个《魔方大厦》中变化多端的“魔方城”也是表现了现实中孩子们对自由快乐的游戏精神的倾心向往和自由追求。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描写都极其自然地构成了这些童话的意蕴中心或思想灵魂,使童话中所传达的人情与哲理都更加深化了。

以整体所具有的象征美学意蕴为前提,童话中的象征在不同的作品中常呈两种类型:一种更倾向于具象象征;一种更倾向于总体象征。

具象象征

所谓具象象征,一般是借助于一些特定的具体形象并以之为核心,来组织作品的整体形象体系。它既是童话有机构成中不可缺少的外在成分,更是童话内容的运作原动力,童话中各种场景、人物与情节、故事都是围绕着这一具象来展开,具有一种潜在的磁场吸引力,进而使整篇作品体现出整体的象征寓意。比如《大林和小林》就是以“大林”和“小林”这两个童话人物为核心来构筑作品的整体形象体系的。这两个童话人物分别代表了剥削阶级和工人阶级的具象体现。于是围绕着他们之间发生的许多光怪陆离的奇遇故事,作品深刻地揭示出两大阶级阵营之间尖锐的矛盾冲突,于是整个形象体系也便显示出深刻的现实寓意。

德国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甘特·斯本的短篇童话《向日葵大街的房子》,也是一篇运用具象象征来体现现实寓意的典型作品,写了一幢很有意思的老房子。作品以富有灵性和执着情感的“老房子”为核心来构筑童话的整体形象体系,可谓别出心裁。这篇童话作者以荒诞的手法,塑造了一个别出心裁的童话形象,赋予老房子以神奇魔变的能力,更主要的是体现了老房子忠心不二的精神品质。作者通过对这一新鲜奇特的童话具象的塑造和围绕它而展开的一系列故事,意在赞扬一种朋友间的忠

诚守信,哪怕遇到任何意外变故也不变心的为人的高尚品质,其现实象征寓意是不言而明的。

第二类总体象征:这一类童话的象征涵义并非来自某一特定具象的提携或渗透,而是来自总体形象体系本身。这总体形象体系同时具备作品的表象演绎与内涵体现两方面品质。比如《海的女儿》中所描写的“海底人鱼世界”,这里所发生的一切故事,实际上都隐含着现实社会中人类生活的百态及其观念品质,一个“人鱼世界”就是现实社会的一个缩影。当然,它最突出的还是体现了人类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以及人性中最珍贵的精神品质。其深刻的象征涵义是通过作品整个形象体系表现出来的。但“小人鱼”本身也是一种完美人格和高尚精神的具象象征的体现。

这一类的作品还有很多,如张天翼的《秃秃大王》、《金鸭帝国》都是运用这一手法创作的。一个充满了丑恶、残酷、血腥的“秃秃宫”就是当时黑暗的统治社会的缩影;一个荒唐无聊的“金鸭帝国”更是一部资本主义罪恶的发迹史的童话式的演绎。作品的表象演绎与内涵体现都鲜明地构成了童话总体抨击现实的象征寓意。

《小狐狸阿权》是日本战时最著名的童话家新美南吉的童话名篇。它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新美南吉优美而感伤的艺术情调,是他“求爱”文学的代表作,具有很浓厚的情感象征寓意。作家认为:人与人之间是孤独的存在,并非轻而易举就能相互结合的。而“爱”则起到了使其实现结合的桥梁作用。但作家在表现对爱的追求时,大都着意于这追求的艰难,为爱而付出的沉重代价。因此特别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作品成功地运用了误会法,通过一次次的误会,使人与动物之间的沟通始终无法实现,而最终导致悲剧的酿成。但这一悲剧留给我们的思考却是多么的深远!它所传达的人类在寻求与大自然的和睦相处过程中的艰难与困惑的现实象征寓意也特别耐人寻味。

尽管童话象征的美学意蕴几乎是与生俱来的天性,但要运用好像征的艺术表现却也不易,这里特别要注意的:一是艺术形象与哲理要有机融为一个整体。二是童话象征要求意蕴深邃、丰富,但也并不等于可以故作高深,弄得寓意晦涩、扑朔迷离,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此外,童话与生俱来的象征美学特质并不等于任何童话都必须具有象征隐喻之美,它可以成为作家主要的美学追求,使作品具有突出的象征隐喻之美;也可以淡化象征的美学意蕴,而突出其它的美学意味,一切应从表现主题与内容的需要和作家本身的艺术风格特点出发,顺应自然,切不可强求。

喜剧之美

美学涵义

喜剧的美学涵义在最初是以揭露丑的嘲笑为其特征的,在笑声中烧毁一切无价值的、虚伪的、丑恶的东西。但随着文学艺术的发展,喜剧有了更丰富的内容。比如既有揭露批判嘲讽的笑;也有善意讽刺的笑;还有纯粹是娱乐幽默的笑等等。而童话中的喜剧方式通常更多地表现为童趣与幽默的美学特性。这是由于童话特定的读者群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在喜剧中,讽刺是重要的美学范畴。对于喜剧童话来说讽刺同样是把锐器。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是讽刺童话最杰出的代表。它把讽刺的矛头直指封建皇朝的最高统治者。但我们又不难体会到这出讽刺喜剧所特有的童趣意味。首先作家以辛辣的笔触塑造了一个荒淫无度的昏君,既爱慕虚荣,又糊涂得可以。正因为如此,才被两个骗子钻了空子。而围绕着昏君周围的又是一群只知道拍马奉承的小人,明知这两个骗子在行骗,但为了讨好皇帝,也不加以揭穿,反而顺着皇帝虚伪地夸赞什么也没有的布“真是美极了!”充分暴露了这群走狗不辨是非,只知奉承拍马、保官保命的丑恶灵魂。既然大家都把无当有,皇帝也就不得不把这出戏唱下去。在众大臣的前呼后拥下,皇帝就穿着这什么也没有的“漂亮衣服”在大街上游行。众老百姓见了,虽然谁都清楚皇帝完全是赤身裸体,但却没有一个人敢揭穿。这里实际上也暗示着统治集团平时对老百姓的高压统治给老百姓心理造成的无形畏惧,使得他们敢怒不敢言。这时候只有一个天真的孩子大胆地发出惊叹:“皇帝没有穿衣服!真的,他什么也没穿!”一语道出了童心世界的纯真无邪,也道出了童趣的无所顾忌,它就像一道强烈的、穿透乌云的阳光,将这个虚伪的、黑暗的世界照得透亮。于是,人群中才爆发出一阵由衷的笑声:“皇帝没有穿衣服!哈哈哈哈……”由一个天真的孩子来撕破皇帝有失体统的丑态,将喜剧的矛盾冲突推向高潮,这正是安徒生对童话喜剧美中的童心和童趣特点的最准确的把握,也充分体现了喜剧将对丑的讽刺和嘲笑作为其鲜明特征的表现,没有比孩子和老百姓毁灭性的笑声更具有嘲讽和批判力的东西了。

同样,张天翼的《大林和小林》也是一出充满了童趣色彩的喜剧,通过大林和小林这对双胞胎兄弟俩的不同的人生道路来揭示两个阶级尖锐的矛盾冲突。对童话人物的设计作家充分体现了儿童化的是非观,即对劳动人民的正义一方是用灵肉正常的普通人来塑造的;而对剥削阶级的邪恶一方则极尽丑化、夸张之能,整篇故事情节充满了童心童趣的色彩,令人忍俊不住。而其嘲讽中的深刻的揭露性和批判性的现实意义也鲜明地体现出来。

从以上两篇童话中我们也不难看出,童话喜剧美的特点是与儿童化和童趣化不可分割的,但童趣化并不意味着童话的主题和内涵就是浅层次的,在表面热热闹闹的童趣中,实则隐涵着非常深厚、丰富的现实寓意,这便是童话家高超的艺术技巧和对童话喜剧美的独特理解所然。从《皇帝的新装》、《大林和小林》中,我们都能看到作家这一深厚的艺术功力。

善意讽刺

当然,童话中的喜剧也并非都是讽刺敌对的或坏人的,也有对人民内部或孩子身上的缺点进行善意讽刺的,同样可以表现得童趣盎然。比如米哈尔科夫的《狗熊捡了一个烟斗》,这篇童话讲述了一个狗熊抽烟上瘾,以至最后瘫软,束手受擒的有趣故事。童话的想象从一开始便赋予了喜剧的谐趣意味——作家把童话主人公选择为体壮力大、爪牙锋利,天赋条件不错的笨狗熊,可谓绝妙。然后,通过各种细节描写了狗熊如何抽烟上瘾,而又如何一再戒烟,又缺乏必要的意志力,终于一天天把良好的天赋条件糟蹋怠尽,而最终成为守林人不费吹灰之力俘获的战利品。那种意味深长的讽刺幽默趣味,的确让人既好笑,而又品味再三。

作品充满了寓言式的哲理意蕴,然而通篇又无一句说理,完全通过诙谐、充满了喜剧味的故事来表达。对狗熊懒散、笨拙、缺乏意志品质的个性特征的讽刺性的细节描写十分精彩、传神,使小读者不难从狗熊身上体验到作家隐含在这个童话人物身上的某些人性的弱点,其善意的辛辣嘲讽着实让人警醒。

金近的《狐狸打猎人》也是一篇对内的充满了喜剧味的讽刺性童话,嘲讽的是一个胆小如鼠的年轻猎人。年轻的猎人平时好吃懒做、不好好学本领,只会背着枪装装样子,连狐狸假扮的怪狼都分不清。以至被狡猾的狐狸交了枪不说,还被逼着上山去教它们枪上膛。幸而被老猎人所救。为突出年轻猎人的胆小,作者极尽夸张之能,将他胆小的丑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让小读者在他的丑态中,充分认识到胆小而又没有本事的危害性。当然,其尖锐的嘲讽仍然是善意的,寓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除了讽刺性的喜剧,童话中喜剧美的体现当然更多地还是通过童心和童趣表现出来的。比如其中一则《喷嚏王》,这个故事写的是大个子老鼠为整治大家的感冒打喷嚏,而主动当上“喷嚏王”的有趣故事。马老师得了感冒,为避免他的喷嚏传染给大家,分给每个同学一只口罩。大个子老鼠为照顾体弱的小个子猫,把自己的口罩给了小个子猫。但其他同学还是被马老师强大的喷嚏打倒了。为救大家,大个子老鼠主动去找面包店“喷嚏王”熊老板,让他把喷嚏传给自己。在吃下一个“喷嚏王”的面包后,大个子老鼠便也成了“喷嚏王”。他到处发射喷嚏王,消灭了大家大大小小的喷嚏,但自己却因打喷嚏声音太响影响大家,而被马老师劝说回家休养一个月。正当他为此而发呆不知所措时,听到小个子猫说会来为他补课,又高兴起来。其实打喷嚏的故事本身是很荒诞的,但作者对童心和童真的把握却是真实感人的,从大个子老鼠憨厚可笑的行为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儿童纯真善良的本质精神。所以在童真童趣的喜剧中,也许故事本身并无多大的意义,但童趣中闪耀的童真光辉却也熠熠闪光,让人回味。

当然,童话中的喜剧美有时候也并非一定要用闹剧的形式体现出来,它甚至还可以用浪漫的诗情来演绎。比如美国作家里昂尼的童话《菲勒利克》,就是一篇充满了浪漫童趣色彩的童话,写了一只富有诗人气质的小田鼠——菲勒利克用他美妙的想象给家人带来快乐的小故事。

在冬天来临之前,正当田鼠一家日夜忙碌着采集过冬的食物时,菲勒利克却什么也不干,在那里想入非非。问他,却说:“我正在为寒冷而黑暗的冬天采集阳光呢。”或“我在采集色彩,因为冬天一片灰暗,太单调了。”“我在采集故事,因为冬天很长,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聊天资料。”菲勒利克的确与众不同,大家也并不计较他。但当寒冷的冬天来到,他们躲在墙洞里,吃光了大部分的食物,还感到冷极了时,他们想到了菲勒利克曾说过的他采集阳光、色彩和故事的事。于是,大家问他:“你采集的东西呢?”菲勒利克让他们闭上眼睛感觉一下,于是用他充满激情的、美丽、浪漫的诗句,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温暖的阳光、多彩的颜色和变化着的季节,仿佛就在他们身边,使他们完全忘却了冬天的寒冷。最后大家由衷地称赞菲勒利克:“你真是一个诗人!”菲勒利克却害羞地脸红了。

这篇作品使我不由地想到了中国一篇很有名的童话《寒号鸟》,写的是寒号鸟贪玩,在冬天来临时不垒窝,而在寒冷的冬天挨冻的悲剧故事。应该说这两篇作品非常典型地代表了东西方文化美学观念的差异:勤劳朴实的东方民族更注重于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因此反映在童话中,不肯实干的寒号鸟,自然会受到严厉的惩罚,作者用的是一种悲剧式的表现手法;而浪漫富有幻想的西方民族却更注重于在现实生活中注入更多的文化精神的消遣。因此反映在童话创作中,他们能够容忍菲勒利克这样不干活,一心一意作诗,沉湎于幻想世界的“诗人”。并且在物质匮乏、难以忍受寒冷的冬天,让他用浪漫、美丽的幻想,来使大家忘却寒冷,得到快乐。作者用的是一种喜剧式的表现手法。这里作者并非否定其它小田鼠辛勤的劳作,而是赞美一种乐观昂扬的“精神胜利法”,在艰苦的环境下,有时候似乎更需要这种精神的力量来激励、鼓舞人们战胜困难。也就是在生活中,我们既需要有物质支持,同时也需要有浪漫的精神文化并存,这样才会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更丰富。

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使同类题材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美学观念。与本篇作品所表现的典型的西方美学思想相吻合的是,作品的语言风格也充分体现出了浪漫主义的美学风格。简洁、优美,童趣十足。在冬天艰难的境况中,作品突出的是菲勒利克乐观想象中的美丽境界,并且用优美的诗句来强化这种美学效果,使作品整体表现出一种童趣盎然,而又浪漫美好的独特的童话喜剧美学风格。

童话喜剧美的色彩还可以通过转换视角的手法来加以体现,比如用儿童的视角或用动物的视角来观察社会。当作者完全视儿童或动物的视角为正宗时,那么原本正常的世界就会变得充满了喜剧味。

这篇作品除了视角比较独特,在故事结构上也很注意喜剧波澜起伏的巧妙设计,由意外出发,让狮子经过一次次碰壁,将故事推向高潮。正当它面临危急关头,而它又毫不知情时,突然峰回路转,出现了它的好朋友——管理员的儿子弗朗科斯,于是一切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喜剧冲突的设置最讲究出人意料,一切情趣尽在这戏剧性的矛盾、误解和冲突中显现。

童话中的喜剧美也可以用纯粹趣味性的表现手法来体现,不强调作品的主题意义,而只是让孩子们在笑声中得到快乐,注重的是一种愉快的游戏精神。比如美国当代作家特琳卡·艾纳尔的童话《赫伯特变魔术》就是这样一篇喜剧味十足的作品。作者借助于杂技中“丑角”形象塑造惯用的夸张、笨拙、滑稽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傻得可爱而又好笑的魔术师赫伯特的童话形象。赫伯特是一个笨拙可笑的魔术师,会变一点魔术,可又常常莫名其妙地出错,以至在众人面前大出洋相,令人捧腹。他想变朵蓝色的玫瑰,可变出来的却是朵菊花;他想重新变一下,哪知魔术棍却误碰在老太太的鼻子上,使老太太的鼻孔里开出了两朵黄色的菊花,让老太太愤怒地想去法院告他。他只得再变,可菊花又变成了仙人掌……正当赫伯特因拙劣的表演混不下去,而走投无路之时,作品却突然来了个峰回路转,让赫伯特遇到了国王的大臣,请他去王宫里给国王的花园变仙人掌,赫伯特的命运从此有了转机。

这篇作品并没有表现多么有意义的主题,而主要是给小读者以趣味和快乐,因此,作者把立足点放在对赫伯特这个可笑而又可爱的滑稽形象的塑造上,为强化滑稽、谐趣的效果,作者还特意在赫伯特身边设置了一只自以为是的多嘴乌鸦,使这对小人物相辅相衬,更具有娱乐性的欣赏意味,其幽默谐趣的喜剧意味是全方位的。

喜剧美在幼儿童话中的表现又通常通过童话人物稚拙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来体现一种大巧若拙、趣味盎然的艺术韵味。

喜剧美的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童话中也并无定律,但总体来看,其本质多少总是与笑、与趣味、与幽默是分不开的。

悲剧之美

尽管儿童文学的总格调是倾向于欢快明朗的,但也并不排斥反映生活中悲剧的一面,因为生活中总是存在着种种不尽人意的方面,悲剧是难免的,即使儿童生活也不例外。关键是如何表现悲剧,和怎样表现悲剧。对儿童文学和童话来说,或许更多的不是采取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主要是通过悲剧来展示一种崇高悲壮之美,体现一种精神的力量。所以它更倾向于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美的注解。而且对悲剧人物命运的展示,还尽量采取一种弱化或淡化悲剧性的表现手段。不像成人文学那样尽量来强化悲剧的激烈冲突。

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和奥斯卡·王尔德的《快乐王子》是童话中最具典范意义的悲剧童话。但这两部童话都写得极美,“小人鱼”为爱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王子却混然不觉。最后在为爱而作出的生死抉择中,“小人鱼”又为了成全他人的幸福甘愿使自己化为泡沫。这里“小人鱼”的悲剧命运被尽量弱化了,突出的是她对爱的执着追求,以及为爱而献身的纯洁、高尚的精神品德,表现出美学理想的崇高境界。

童话中的悲剧美的表现也可以用浪漫主义的理想化手法来展示其崇高悲壮之美,突出其理想的精神境界。比如英子的短篇童话《到非洲去看树》就是一篇特别富有浪漫幻想色彩的悲剧作品。

童话有时候也表现一些儿童生活中的悲剧,其表现更是采用弱化悲剧结局、注重情感与精神境界的渲染。这一点在幼儿童话中特别突出。比如谢华的幼儿童话《岩石上的小蝌蚪》就是以其悲剧美的心灵与情感的巨大冲击波征服着小读者,给他们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

烈日下,两只被小男孩遗忘在岩石洼中的天真可爱的小蝌蚪,在满怀希望地等待着曾答应来带它们离去的小哥哥,但粗心大意的小哥哥居然把这事给忘了。然而,信守诺言的小蝌蚪却在烈日下的苦苦等待中渐渐地死去。作品紧紧围绕着两只小蝌蚪的命运的悬念展开,先是来自岩石老公公的关怀;既而是小花狗的冒失与关切;然后再是大花鸭的愿意帮忙,然而为了遵守诺言,小蝌蚪都放弃了,最后的结局尽管令人非常伤感,然而作者却把这个悲剧的结局写得非常的含蓄、非常的美。作者并不因为小蝌蚪的死而竭力渲染一种悲哀的氛围,而是极富情感地描写了小蝌蚪美丽的梦,着力衬托出一个充满希望的美好意境,从而使悲剧不“悲”,表现出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小蝌蚪信守诺言,忠于情谊的纯真、善良的品格,近于痴情的等待,给小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而小哥哥的粗心、失信也很真实,因为生活中的孩子就是这样,常常会粗心大意顾前不顾后的,他们往往是无意犯错,是可以原谅的。正因如此,才更能激起小读者对小蝌蚪悲剧命运的同情,在心灵上受到震撼。

悲剧童话有时候也寓含着作家对现实的深刻感悟和理想,因而特别耐人寻味。意大利著名童话家姜尼·罗大里的短篇童话《瓦泰里那的泥瓦匠》,就是这样一篇寓含着深刻现实意义的悲剧童话。

这个故事原本是个很悲惨的悲剧,然而作者却将悲剧悲伤痛苦的一面尽量掩饰,而突出表现了童话主人公乐观豁达,为他人的幸福而幸福,为他人的痛苦而痛苦的高尚精神品质。因此,可以说作者追求的是一种精神美的表现。马里奥因意外事故,跌进了钢筋混凝土中,而成了大楼柱子的一部分。尽管他的肉体已死了,然而他的意识和心灵并没有死。他与这幢大楼里的人们朝夕相处,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们,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他的生活,他们的欢乐和痛苦就是他的欢乐和痛苦,马里奥完全忘记了他自己的痛苦。然而,战争的爆发,不仅摧毁了这幢大楼,也摧毁了马里奥生命的支撑点,只是在这时候,马里奥才真正地死了。因此,在赞美马里奥乐观高尚精神的同时,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与痛苦的愤怒谴责。

作品的想象十分奇特,运用了宗教神秘主义的灵肉分离的表现手法,让马里奥的灵魂和精神活着,去感受人间的温情。而后又用对比的手法,将战争的残酷与这和平的温馨相映照,更强烈地表现出了作者热爱和平和人民的反战思想,现实含义十分深刻。

当然,童话的悲剧美还可以用喜剧化的手法来表现。也就是故事本身充满了喜剧味,然而,悲剧性的结局却又十分耐人寻味。比如前面我们提到的俄罗斯儿童文学作家米哈尔科夫的童话《狗熊捡了一个烟斗》,就既是一篇充满了喜剧味的十分幽默谐趣的童话,而同时它的结局又是悲剧性的,以悲剧性的结局来告诫孩子们一定的生活哲理。狗熊抽烟上瘾,恶习难改,以至终于一天天把良好的天赋条件糟蹋怠尽,而最终成为守林人不费吹灰之力俘获的战利品。狗熊的悲剧结局的确让人既好笑,而又品味再三。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23:00: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781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童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