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月,人类探索月球

更新时间:2022-10-24 21:17:20 阅读: 评论:0

月球已“死亡”

月球在31亿年前就已“死亡”

奔月[人类探索月球]屈原在其著名的《天问》中,就问到“日月安属”。自有人类以来,对离地球最近天体月亮的好奇、憧憬和向往绵延不绝,其中最著名的传说莫过于“嫦娥奔月”。而事实上地月之间的距离有40万公里之遥,只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才能实现“奔月梦”。姜景山院士说,真实的月球环境与人们的想像大相径庭,月球在31亿年前就已经“死亡”了,其内部的带电流体运动在31亿年前戛然而止,月球现在实际上是一块冷却的“大石头”。打个比方说,月亮的“地质时钟”在31亿年前就已经“停摆”。

人类 奔月理由

既然如此,人类为什么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去探测月球呢?姜景山院士介绍说,首先是月球表面有丰富的太阳能可以利用。月球上的一昼夜相当于地球的一个月,这就意味着有15天都是阳光普照的白天,太阳能开发潜力巨大。其次月壤中富含氦-3,这是非常清洁、廉价、稳定的可控核聚变能源,初步估计月壤中氦-3总储量约100-500万吨。姜景山院士向大家介绍了一组令人惊讶的数据,每年只需100吨左右的氦-3就可以“搞掂”全世界所需能源,因此,月球可以解决地球上万年的能量“缺口”。再有月球称得上是“富矿”,铀、钛、钾等的储量都很大。同时,月球上超高真空、弱重力、高洁净,人类可以在其上建立对地面的全面监测基地、科研基地和军事基地,另外月球还可以成为人类向火星等更遥远的星球前进的“中转站”。再加上航天事业的投资效益比是1:5,可有力推动相关产业发展,推动各项科学技术迅猛提升。所以,探测月球可谓意义深远,月球已成为人类深空探测的首选目标。

我国探月计划

作为我国探月工程的副总设计师,姜景山院士说,中国探月之旅将分为“三步走”:2004-2007年,目标为发射绕月卫星,简称“绕”;2007-2012年,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机器人、探测车巡视探测,简称“落”;2012-2017年,实现月球表面软着陆与月球车采样返回,简称“回”。而中国人什么时候能实现登月梦想呢?姜景山院士表示,预计2020-2025年,我国将有能力实现载人登月,这个时间和欧洲宇航局的登月时间表相仿。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21:17: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71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奔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