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儿流浪记,马洛创作长篇小说

更新时间:2022-10-24 21:13:04 阅读: 评论:0

内容简介

编辑

苦儿流浪记图书图片(21张)

弃儿雷米是在乡下的石屋里被养大的。一天,养父从巴黎归来后,把雷米卖给一个流浪艺人剧团。剧团一边让伊努和萨尔演出,一边继续在欧洲的城市和乡村流浪。由于一件偶然的事情,师傅维达里被投入监狱。在此期间,完全成为艺人的雷米继续独自旅行。有一天,他遇到一位有钱的夫人。这夫人带着一个病孩子乘船旅行,她对雷米无比亲切。实际上,这夫人正是雷米的亲生母亲,这病孩子正是雷米的亲弟弟。但是,他们互不了解,仍然分手而去。师傅终于从牢里出来了,他带着雷米挣扎到巴黎,但不幸又患了病,雷米又一次成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雷米同在巴黎认识的拉小提琴的少年玛卡继续旅行,再次回到养育自己的石屋。在这里,他听说有一个人在找寻自己。为了寻亲,雷米又到巴黎、伦敦旅行,直到这时,雷米才第一次明白,自己是被觊觎遗产的恶棍拐走而抛弃的,那次在船上遇到的夫人是自己真正的母亲。终于,雷米在瑞士的别墅里找到了亲生母亲,得到了幸福。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养父第一章 向前进
第二章 维达里先生的杂耍班第二章 一座黑城
第三章 在路上第三章 水灾
第四章 我的首场演出第四章 获救
第五章 学习第五章 王子的奶牛
第六章 我遇到了一个穿七里靴的巨人第六章 巴贝兰妈妈
第七章 在船上第七章 巴贝兰
第八章 我的第一个朋友第八章 德里斯考尔一家
第九章 心里美和狗第九章 漂亮襁褓的疑团
第十章 进入巴黎第十章 圣诞之夜后的英国之行
第十一章 卢辛街的戏班主第十一章 鲍博
第十二章 让蒂里采石场第十二章 天鹅号的行踪
第十三章 花农家的丽丝第十三章 大团圆 

创作背景

法国19世纪后半个世纪里,埃泽尔和他的朋友让·马塞于1864年创办的《教育与娱乐杂志》(1864—1906)发行最广。杂志分“教育”与“娱乐”两大栏,为“娱乐”栏撰稿的有儒勒·凡尔纳、埃克多·马洛、安德烈·洛里、欧内斯特·勒古韦、儒勒·桑多等法国作家,以及狄更斯等外国作家。

埃克多·马洛是《教育与娱乐杂志》主要撰稿人之一。马洛的《罗曼·卡尔布里斯历险记》在儿童文学领域获得成功后,埃泽尔又约请马洛再为孩子写一部小孩游历法兰西的小说,把地理风光和各行各业的人都组织到小说里去。很不幸,写成的手稿因巴黎失陷于普鲁士之手而无从寻找。出版面试的长篇小说《苦儿流浪记》是重写稿。

《苦儿流浪记》写成于法国工业化起飞前夕。马洛笔下出现的农村破落,工人们劳动条件恶劣,童工数量剧增和在法律允许下对童工的剥削,都符合当时的历史真实。

人物介绍

主人公。他是英国某世家的长子,出生才六个月,就被狼心狗肺的叔叔偷偷抱走,遗弃在巴黎的路边。从此,他开始过着艰苦的生活。可是,他始终抱着光明的希望,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和生母团圆,过着幸福的生活。

巴贝兰太太

雷米的养母。雷米称呼她“妈妈”。雷米是她的丈夫在路边捡回家来的,她视雷米如己出,小心翼翼的把他抚养到八岁,但他的丈夫瞒着她,把雷米卖给一位江湖艺人维达里。

维达里

真名叫做卡罗·巴沙尼,曾经是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因为遭到变故沦落为江湖艺人。他买到雷米后,就带着他、狗和猴子,走遍全国,靠着表演赚钱为生。这位老人始终以一颗高洁的心、爱的教育来教雷米读书、音乐和种种生存的方法。

米里甘夫人

雷米的亲生母亲,是一位美丽而心地善良的寡妇。她为了治好心爱的儿子亚瑟的病,特地乘坐一艘豪华的游艇“天鹅号”,在法国的河流航行,寻访名医。在航行的途中,救了正在挨饿的雷米。

马夏

意大利少年。他被一个叫做柯乐里的大师傅虐待,最后被赶出门。在流浪中,得到雷米的救助,从此他和雷米就成为很要好的朋友。雷米能够找到生母得力于他的帮助很大,后来他成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小提琴家。

丽丝

花匠阿更的女儿。丽丝纯真可爱,但幼小时得了热病,变成了哑巴。她的性情像天使一样,对雷米极为友爱。后来,哑疾好了,成了雷米的太太。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这部小说虽以雷米的遭遇为主线,顺序写来,但作者却更注重于现实社会的广阔场景的反映,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现象。例如石匠巴贝兰,在巴黎做工,受了伤就丢失了工作。维达里老爷在街头演出,遭到警察的无理干涉,为了保护雷米免于继续被打,竟然被强行拖走,判了徒刑。花匠阿更老爹因为遇到自然灾害,无法偿还债款,也被送进监狱,四个孩子也各处散居,詹姆士·米里甘为了抢夺财产,居然丧心病狂地让人偷走自己的侄儿,以至还想把另一个侄儿弄死。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雷米作为“弃儿”,也就自然走上了崎岖的人生道路。

与上述不合理现象相对比的,是作者在他的作品中,精心地塑造了众多普通的正直的人物,如巴贝兰大妈、维达里、阿更老爹、少年马夏等。

8岁的雷米,不仅从维达里那儿学会了读书识字、唱歌弹琴,更从老人那儿学会了如何面对严酷的生活,去用乐观与勤奋,向险恶的命运挑战,当米里甘太太第一次要把雷米留在自己身边时,刚从狱中出来的维达里言道:“我教他在我身边学习怎样过艰苦的生活,对他说来,这比起你叫他离开我过那种其实是奴仆的生活要有用得多了。”这就清楚地表明,作者所着意表现的,是如何对少年儿童性格的培养,而艰难困苦,正是锻炼孩子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

贯穿于这部长篇小说的,是对真善美的讴歌,和对假恶丑的鞭挞,尽管社会是那样险恶,善良的人们往往会遭到悲惨的结局,但那闪烁出最动人光彩的,恰恰是那些可贵的品性。雷米在寒夜中几乎被冻死,幸而被阿更老爹救去,这位朴实的花匠说:“既然他倒在我们家的门口,没有倒在孤儿院的门口,那就该我们来好好照料他。”所以当两年后阿更老爹家遭到不测,雷米再次流浪时,他感到全身充满了力量,而这力量就来自予宝贵的友情。当然,小说最后的圆满结尾,是现实生活中所不可能有,这也显示出作者的局限,陷入了当时创作流行的一种俗套。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

马洛不是长于人物心理描绘的作家,甚至也不能多作艺术概括,而是描述一个一个的事例,在这众多的事例中揭示当时法国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们生活毫无保障:小雷米的养父石匠巴贝兰受伤致残后就成了叫花子;花匠阿更的命运和艺人维达里的无故被监禁。小雷米开始过流浪生涯时还纯粹是个孩子,他向往而不可得的是家庭安稳的生活,他感激善意待他的人们——这样可亲可爱的人小说中写了不少。有关小雷米的许多看着有趣的情节,对于小雷米其实有一种难言隐痛,譬如穿上猴戏班子艺人的古怪戏装,那一场场巧妙的表演,教动物做滑稽动作,同它们相依为命,等等。这些情节使作品具有一种温暖感,而细细品嚼又不免味带辛酸。

维达里是小说中刻画得最成功的形象。他曾经是蜚声意大利声乐舞台的歌手。虽然他的遭遇很悲惨,但是他坚持着高尚的道德观,他作为一个精神上不容玷污、不受凌辱的强者,站立在读者眼前。

情节设计

小说写的是一个弃儿的历险生涯,十分注重情节的设计。开卷第一个情节,便是一个八岁的弃儿被当做牲口一样被出租的一场讨价还价的交易。从这第一个情节开始,弃儿雷米的命运就成了书中具有磁石般吸力的悬念;围绕雷米的命运,作者精心设计了富于传奇性的诸如邂逅哑女、买牛报恩、身临贼窝、蒙冤蹲狱、亡命跳车、亲人团圆等情节。作品不仅在情节上和人物悬念上具有当时流行的情节剧特色,它还同其他情节剧一样,有一支主题歌。马洛成功地把这支主题歌铸进了弃儿雷米的性格和形象之中,使它成了这部小说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使这部小说具备了音乐感染力,让读者不仅看到小主人公曲折艰难的经历,也听到小主人公唱主题歌时柔和而凄凉的童音。

小说采取多个故事串联的形式安排情节。如果维达里是小说中的一座雕像,那么“特鲁耶尔煤矿水灾”就是小说中的重要的戏中之戏;它描写了矿主只用几磅咖啡、几片火腿就把有些工人轻而易举地骗进两百米深的地下去送命。马洛用去了大量篇幅,细致地描画了那场灾难,如表现幸存者的苍白的面孔,以此体现出矿工们友爱、互助是何等重要,也以此控诉那些矿主和神父们的恶劣行径。

作品影响

《苦儿流浪记》问世后,曾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多种文字,直到一百多年后,它还在法国被重印出版,并多次被搬上银幕。在法国19世纪文学遗产中,作为提高了的情节剧小说,《苦儿流浪记》具有重要的代表性,并且迄今为止仍被誉为是“法国青少年最爱读的小说之一”。

出版信息

《苦儿流浪记》这部作品在中国最早有包天笑的译本,是用文言译的,有删节。1933年4月,上海儿童书局出版了由林雪清、章衣萍翻译的本子,名为《苦儿努力记》,全书分上下两册,共40万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文库》本,采用的是傅辛根据法国阿晒特出版社出版的节写本翻译的,1982年2月第2版(1958年8月第1版)。

作者简介

埃克多·马洛(1830~1907),法国小说家。以写情节剧小说(即以情节取胜的小说)载入法国近代文学史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公证人家庭,身为律师的父亲希望马洛继承他的事业从事法律工作,但他热衷于文学创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他一生写了70多部小说,而且都十分畅销,《苦儿流浪记》更是家喻户晓。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21:13:0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715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苦儿流浪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