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图》的尺寸为:67.5×68cm。画作上的钤印为:“林风眠印”。作者落下的款识是:“林风眠。”。
时代陨落,英雄末路,以身殉情,三个永恒的悲剧主题交织在《霸王别姬》上,呈现出悲壮又哀伤的意境。从形式上看,此幅《霸王别姬》构图方正,是典型的林风眠格体。画面上,霸王居左方,低眉执戟;虞姬居右方,侧首执剑。霸王颜色浓重,除却脸部之外几近融于背景之中。虞姬衣着明艳,丰富且饱和。虞姬双臂舞剑的动作,使其白纱大范围披展开,由此区分开虞姬和站在其后面的项羽的前后空间。项羽除脸部的几块白色外,其华服、头冠、胡须皆施以重色,且以金边勾描。霸王的楚戟与虞姬的双剑交叉,构成了奇妙的平衡。画中人物如剪影一般拼贴起来,画家尽情扭曲、变形、叠加、组合,甚有形式构成的趣味。
林风眠喜欢看戏,早年在巴黎游学时接触过西方戏剧,50年代,他在关良的影响下开始看戏。林风眠记下有特色的花脸和服装道具,用法文单词记下重要的色彩和特征,以便回去后作画。他还收集了许多戏曲脸谱,以供研究。中国戏曲对他的启发并非是故事情节或唱腔,而是自由的时空观念。
林风眠认为,西方戏剧讲空间调度,中国戏曲强调的是时间。这番对“时空”的体悟渗透在他的创作里。在此幅《霸王别姬》中,空间是模糊的,时间是凝固的,一切静止得像沉睡千年的琥珀。外界的喧哗与骚动在这份静止前犹如风吹细沙,转瞬即逝。林风眠的创作抛却了一切世俗功利性,完全是孤独的、私人的。
林风眠曾说:“我喜欢看电影和各种戏剧,不管演得好坏,只要有形象、有动作、有变化、对我总是有趣的。”其实作品中无意流露的东西,远比他说出的要多。林风眠一再描绘舞台上的项羽、红娘等,已经袒示了他的选择和意向:拒绝趋炎附势,为此不惜退守艺术之中。
以前的林风眠认为,自己要做“振臂一呼而应者云集的英雄”,要为艺术而战,但逐渐他认识到唯有退守到个人的艺术探索中,才是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林风眠认为艺术不能沦为政治的工具。有人认为这是觉悟不够,不成熟的表现。然而这份有如孩童般自我执着的追求,才造就了林风眠艺术上的高度和纯粹性。这种痴情,曾让他被批判为“形式主义”、“情调不健康”,乃至遭受政治上和肉体上的迫害。当年坐在台下看戏的林风眠也许没想过,“时不利兮骓不逝”有一天会变作自己的写照。
林风眠(1900年-1991年),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人。1918年参加政府赞助赴法勤工俭学。先在弟戎美术学校进修西洋画,后转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深造。在学校里所受的教育是学院派的,但在校外深受当时流行的现代流派影响,如后印象主义、野兽主义及原始主义,其中又以马蒂斯、莫迪格瑞安尼为甚。他们的影响体现于林风眠中西结合的画风之中。其作品曾入选法国秋季沙龙。林风眠于1925年返国,被聘为北平国立艺专校长。后受蔡元培之邀,赴杭州创建杭州艺专并任校长。经常撰文宣传中西艺术结合的创作经验和理论。1977年移居香港,仍孜孜不倦地从事艺术创作直至晚年。曾任上海美术家协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为上海乃至全国的美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赴港前将其在上海时创作的105幅作品存放于上海中国画院,不久又将这批存画全部捐献国家。他以独立特行的美术天赋,勇猛精进的求索精神,深入体悟西方美术的精髓,西为中用,万法归一,以其开拓革新的精神,开创了迥异于古人他人、令人耳目一新的崭新画风。成为融汇中西、凸显民族精神的杰出美术家。无论世人的审美有何差异,而林风眠是公认的20世纪不可或缺的美术大师,则是不争的事实。他是享有国际声望的画家之一,我国当代美术的宗师,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之一。
本文发布于:2022-10-24 18:41: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www.wtabcd.cn/fanwen/fan/78/3661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